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河油田437断块Ⅱ1-2层系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后,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给油田稳产和调整挖潜方向带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剩余油分布规律预测成为保证高含水期油田稳产的一项关键工作。根据双河油田437断块的构造、物性特征和注水开发现状,分析影响该断块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运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综合研究其剩余油分布规律,从而为制定油藏下一步开发方案,提高油藏挖掘潜力提供必要的依据和保证。  相似文献   

2.
综述老油田改善开发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岳登台 《石油学报》1998,19(3):46-51
中国陆上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随着开采程度加深,地下油水关系越来越复杂,剩余油分散,给油田稳产和调整挖潜带来的难度越来越大.但目前老油田储量和产量的比例,仍占陆上总开发储量和产量的70%以上,是生产上的主力,其潜力也最大,仍然是今后调整挖潜的主要对象.鉴于中国陆上油田绝大多数为陆相储层,构造复杂,非均质严重,原油粘度偏高,石油地质特点决定了水驱油的不均匀性及剩余油分布的复杂性,潜力就存在于这种复杂之中.根据中国陆上石油地质特点和老油田开发现状,围绕改善开发效果及提高采收率着重阐述了四个方面的配套技术:即认识油藏的配套技术,主要包括油藏动态监测技术、油藏精细描述技术、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完善注水开发配套技术,主要包括注水结构调整、产液结构及含水结构调整、钻取高效调整井、改造“双低”单元、配套工艺技术等;热力采油配套技术;化学驱采油配套技术.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陆上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有了明显进步,针对不同类型油藏潜力分布特点,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及其配套技术,为挖潜增储、增产提供了很大的余地.  相似文献   

3.
综述老油田改善开发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技术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中国陆上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随着开采程度加深,地下油水关系越来越复杂,剩余油分散,给油田稳产和调整挖潜带来的难度越来越大。但目前老油田储量和产量的比例,仍占陆上总开发储量和产量的70%以上,是生产上的主力,其潜力也最大,仍然是今后调整挖潜的主要对象。鉴于中国陆上油田绝大多数为陆相储层,构造复杂,非均质严重,原油粘度偏高,石油地质特点决定了水驱油的不均匀性及剩余油分布的复杂性,潜力就存在于这种复杂之中。根据中国陆上石油地质特点和老油田开发现状,围绕改善开发效果及提高采收率着重阐述了四个方面的配套技术:即认识油藏的配套技术,主要包括油藏动态监测技术、油藏精细描述技术、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完善注水开发配套技术,主要包括注水结构调整、产液结构及含水结构调整、钻取高效调整井、改造“双低”单元、配套工艺技术等;热力采油配套技术;化学驱采油配套技术。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陆上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有了明显进步,针对不同类型油藏潜力分布特点,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及其配套技术,为挖潜增储、增产提供了很大的余地。  相似文献   

4.
大庆长垣外围低渗透油藏开发调整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注水开发的深入,大庆长垣外围低渗透、低丰度、低产油藏的开发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中高含水区块采出程度高,剩余油分布零散,注水开发调整挖掘剩余油难度大;特低渗透裂缝发育区块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控水稳油难度大;超低渗透裂缝不发育区块启动压力梯度大,注水受效程度低,开发调整提高有效动用程度难度大.为此,借鉴大庆长垣喇萨杏油田油藏精细描述及其剩余油分布研究技术思路和方法,结合长垣外围已开发油田地质特征和注水开发特点及开发调整实践,研究形成了包括低渗透油藏分类评价、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描述、井网加密调整、注采系统调整及微生物驱油和蒸汽驱油在内的综合调整技术,为外围油田注水开发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胡尖山油田A21区块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后期稳产难度逐年加大,因此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通过深化储层认识,借助三维地质建模对剩余油分布及潜力进行了评价,总结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结合剩余油分布及储层发育特点,通过加密调整部署,试验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油田后期的整体调整以及同类油藏的加密调整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T油田中区油藏埋深浅.高孔高渗,原油粘度较高,为普通稠油。油井生产初期可以自喷,天然能量充足。油井投产后含水上升速度快,无水期和低采油含水阶段时间短,开发10a后油田的综合含水超过85%。2004年后曾对中区进行了综合治理研究和现场实施,调整效果比较理想。2006年后油田产量呈下滑趋势,稳产难度加大,油田再次进入调整期。通过综合应用调整井的测井资料、饱和度监测、动态资料以及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落实了剩余油的分布特点,发现实际动态资料与原地质认识有一定的出入,结合地质特征的重新进行研究,对油藏类型和驱动方式有了新的认识,为油田的下步调整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剩余油分布研究是老油田调整挖潜的重要课题.应用开发地质学对Gh油田剩余油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利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测试资料、新钻调整井资料等,归纳出剩余油类型,对剩余油分布进行评价;并分析剩余油潜力类型,进行剩余油潜力评价和储量预测,指出油田剩余油挖潜方向.  相似文献   

8.
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挖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辛油田中部是一个复杂断块油藏,在经历了近40年开发后,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储层丰度交差,剩余油分布零散等矛盾日渐突出,油藏稳产难度越来越大.针对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的开发特征及存在的开发矛盾,提出了细分层系、点状注水、提液强采、卡堵改层、改向水驱、周期注水及侧钻七种挖潜稳产技术.现场生产实践证明,上述技术对于减缓老区递减,实现断块油藏高含水期稳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复杂小断块油田中高含水期开发调整实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由于小断块油田的复杂性,开发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持续稳产。杨家坝油田为一强非均质复杂小断块油田,断层发育,构造复杂,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并表现出多种矛盾:注采井数比低,注水井吸水不均匀,油井多向受效率较低,高渗带水淹严重,且受断层影响使得局部井网不完善,稳产难度加大,迫切需要论证合理的开发调整方法.为油田后期的剩余油挖潜提供依据。针对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详细研究最佳射开层数、射开厚度及油田最大产液量等参数的基础上,论证了合理划分开发层系、加强油层改造及提高油井排液量等措施可有效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并提出了卡堵改层、周期注水、水平井及侧钻井等技术在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方面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复杂小断块油田的开发调整多种方法和措施需要进行综合实施.且不同阶段针对的侧重点不同.卡堵改层、周期注水、水平井及侧钻井等技术在中高含水期可有效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保持油田稳产。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国东部地区已开发油田多处于高含水期开发阶段,为确定挖潜稳产措施,总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油田开发所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方法研究项目组,剖析了我国13个改善开发效果显著的油藏,综合分析了改善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实例,并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方法、注水砂岩油田高含水期调整方法及油田产量递减规律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方法研究,包括油田开发分析、注水驱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油田高含水期调整原则和方法等研究,该套方法已在  相似文献   

11.
沈阳油田沈84-安12块为高凝油砂岩油藏,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期,油藏稳产难度加大.经深入研究,提出了产液结构调整方案,确定了产液调整的实施原则,并对产液调整潜力进行了分析.从53口井实施产液调整的效果来看,中高渗透率砂岩高凝油油藏注水开发高含水期适时开展产液调整,可以达到较好的稳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文明寨油田局部构造认识不清、层间动用状况差异大、剩余油分布规律复杂、井况恶化等各种矛盾,介绍了油田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开发期保持连续5a稳产的途径,阐述了以强化构造认识,加大注水、产液结构调整,加强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为主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措施,进一步总结了油田开发取得的显著效果,为复杂断块油田高含水开发阶段保持稳产提供了一个借鉴实例。  相似文献   

13.
BZ油田是我国海上典型中轻质复杂断块油田。该油田物质基础薄弱,油藏类型多样,单砂体储量规模小,地质储量大于10×104m3的砂体仅有10个。2010年全面投产后,采油速度高达3%,综合含水达到20%。部分气顶油藏产生脱气,部分边水油藏边水入侵加快,高采油速度下稳产难度巨大。针对油田存在问题,进行了以完善井网为主的综合调整方案研究、以临界产量为衡量的控气稳油的产液优化研究、以控制边水推进为目的的边外边缘注水优化研究。提出了不同含水阶段、不同油藏类型砂体的挖潜界限和对策。通过以上研究及矿场实践,实现了该油田以3%的采油速度连续稳产7年,为其他类似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注水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开发矛盾日益突出,挖潜难度越来越大,认识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是油田开发调整和提高采收率的重要依据.在油藏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油藏工程法及动态监测、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剩余油分布进行分析.油藏工程法、动态监测等方法可以时剩余油分布进行定性描述.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可对该区块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靖安油田大路沟三区属低渗透油藏,经过10余年的注水开发,目前综合含水78.7%,已进入高含水采油期,剩余油高度分散,措施挖潜难度越来越大,通过动态分析法、数值模拟法、油藏工程法、动态测试等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为下步油藏剩余油挖潜提供依据。同时开展加密调整挖潜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6.
《石油化工应用》2017,(2):93-96
我国大部分水驱油藏已进入中高含水期,产量递减明显,采出程度较低,还有相当可观储量的剩余油在地下未被采出。精确的油藏描述成为下步实施稳产、增产措施的前提条件,笔者结合物模实验与数值模拟技术,针对常用井网注水开发后油田的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规律性成果,为水驱油藏中后期剩余油的挖潜工作奠定了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枣园油田孔二段是一个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本身的地质复杂性及低渗透油藏生产特点决定了其开发难度较大,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高度分散,稳产难度越来越大。通过合理注采井距、开发层系划分及剩余油分布特点等方面论述了开发后期孔二段仍具有的调整的基础,提出了复杂结构井、井网加密、扩大注水波及体积、适时提液等提高油藏水驱采收率的技术对策,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希望对类似油藏开发后期调整策略的制定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靖安油田属于典型的低渗透油藏,具有典型的三低特征,油藏进入中含水期,水驱规律、剩余油分布特征较为复杂,调整难度大,因此研究剩余油对低渗透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靖安油田最具有典型代表的五里湾长6油藏为例,深入研究进入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五里湾长6油藏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由于不同开发阶段的生产制度、开采速度、注采矛盾、开发特征等原因影响,剩余油分布认识不清,致使剩余储量动用难度增大,严重影响了采收率的提高,本文主要从动态分析法、数值模拟法、沉积相法、动态监测法等国内外成熟的剩余油研究方法有机的结合研究五里湾长6油藏剩余油富集规律,并通过认识的规律指导挖潜剩余油,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对其它类似油藏的后期开发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宋建虎 《试采技术》2004,25(4):31-34
濮城油田经过20多年的高速开发,沙一下油藏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目前面临产量递减严重,开发难度不断加大的现象。利用动态、静态资料进行油藏精细描述,认识油水运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以及水淹状态。根据油藏的特点,采取整体调整、油井堵水,水井分注及打更新侧钻井等技术手段,进行剩余油挖潜,提高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针对梁家楼油田特高含水期产量递减严重、稳产难度大的矛盾,充分运用动、静态资料进行精细油藏地质研究,认识油水运动规律及油藏水淹特征。根据剩余油分布状况,区块整体调整、零星完善、油井堵水、不稳定注水、水平井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相结合,进行剩余油挖潜,提高油藏采收率,形成了一整套特高含水期挖潜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