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吐哈盆地台南凹陷北部玉北区块深层二叠系稠油储集层气测录井异常显示微弱,呈C_1相对含量低、C_2相对含量较低和重组分含量高的特征,岩石热解分析以S_1、S_2峰为主,属于一种特殊烃组分的储集层,采用常规气测或岩石热解单一录井方法建立的图板难以有效识别流体性质。在分析该区块10口井15层试油层不同流体性质储集层气测与岩石热解录井参数特征的基础上,尝试应用气测与岩石热解各自常规图板类型统计分析,筛选出区分油层、差油层、干层明显的两个特征参数——C_1/C_3和P_g,建立了气测与岩石热解参数综合解释评价图板及标准,为该区块稠油储集层解释评价提供了有效方法。回判应用解释评价符合率为86.7%,2015年新井应用解释评价符合率为87.5%。虽然该方法解释评价符合率较高,但有时会出现油层与干层重叠的特殊情况,可结合录井的荧光分析、岩心观察以及测井资料,综合确定解释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2.
泾川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外围,勘探程度低,积累的录井资料有限.储集层解释评价难度大。针对该区块的现状.进行了岩石热解、轻烃、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的应用研究,从储集层含油气性、含水性、流体赋存状态、物性等方面探讨了不同流体性质储集层的录井参数响直特征及其规律,以此为依据建立了储集层录井综合解释评价标准。实践表明.岩石热解、轻烃、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优势互补.可作为该盆地外围泾川区块储集层的有效、精细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集层评价面临的4方面问题——岩性识别、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储集层岩石脆性评价和储集层流体性质评价,分别阐述了4种方法,印:利用X射线元素录井结合碳酸盐含量分析确定岩性,应用烃源岩岩石热解录井评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通过X射线元素录井标志性脆性元素含量计算得出的脆性指数确定储集层岩石脆性,以及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结合常规地质、气测、定量荧光录井和钻时比值综合解释评价储集层流体性质的方法,形成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录井综合评价技术系列,建立了录井综合解释评价标准。在近两年6口有试油结论的探井、评价井的验证应用中,录井解释符合率达到87.5%,取得了较好效果,为致密油试油井段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东濮凹陷文留区块浅层稠油储集层气测录井异常显示微弱,属于一种特殊气测烃组分结构组成的储集层,单纯采用常规气测录井方法难于进行有效解释评价。通过分析该区块油藏形成环境和烃类菌解及对储集层的影响,探讨该类稠油储集层的气测、常规地质、岩石热解和热解气相色谱录井的响应特征,以岩石热解录井产油率指数和原油轻重组分指数,判断中-重质油和稠油(Ⅰ型、Ⅱ型)原油性质的图板为基础,结合前人对该区块天然气、凝析油、轻质油的评价标准,建立了不同原油性质储集层录井综合划分标准,并针对稠油储集层的开发明确了相应的开采方式。实际应用表明,稠油储集层的识别效果较好,该标准的建立填补了该区块稠油储集层评价无据可依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地区火成岩孔洞-裂缝型(统称为裂缝)储集层评价及流体识别一直是录井工程中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借鉴功指数比值研究成果,在阐述综合录井工程参数功指数识别裂缝原理的基础上,将该参数用于中拐地区火成岩储集层裂缝识别及评价。首先,探索火成岩储集层油气显示段功指数比值与测井视声波、视密度及测井孔隙度的关系,研究表明其相关性较好,为此依据测井评价标准建立功指数比值物性评价标准;其次,采用功指数比值与录井含油性参数建立了功指数比值-气测显示厚度比图板,该图板区分油气层与非价值层效果较好,解释符合率达84.4%,对当地两口近期完钻井的解释评价结论亦与试油结果相符,较好地满足了该地区火成岩裂缝储集层解释评价要求。  相似文献   

6.
气测无重组分特殊储集层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多个井区发育,应用常规传统的气测解释评价方法难以发现与解释评价该类型储集层是否具有工业开采价值。针对该问题,在分析油气层录井显示及识别特征的基础上,以试油井段录井资料为依据,探索了识别该类油气层的敏感参数;以该盆地西北缘5个井区46口井79层气测数据和其中57层岩石热解数据为样本,研究开发了相对含油指数法——相对含油指数与烃相系数图板、岩石热解含油气总量法——热解含油气总量与气测全烃图板、岩石热解含水因子法——热解含水因子与热解含油气总量图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解释评价标准。对新近完钻的部分探井储集层的解释评价表明其效果较好,尤其是相对含油指数法对价值层与非价值层的解释评价符合率均超过90%,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油气层。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新疆玛湖油田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集层录井油气水解释难点,提高录井解释符合率,利用数据统计分析、交会图等技术,通过提取气测、岩石热解流体识别敏感参数,建立了气测含油指数K_(oq)与烃相系数U_h解释图板、岩石热解轻重比R_(L-H)与岩石热解含油指数K_(od)解释图板,将两种图板结合使用,在该区近两年新钻井中进行应用,录井解释符合率由51.4%提高至76.2%,应用效果较好,可为该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集层流体判别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马红  孙凤兰  于凤梅  解文  黄林 《录井工程》2013,(3):49-54,96,97
针对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白云岩储集层具有厚度薄、岩性多样化的特点,通过现场地质录井常规手段、碳酸盐岩含量分析、薄片鉴定、微钻时细分储集层等方法,解决了岩性混杂不易识别的问题,提高了现场录井对岩性的识别能力。在油气层解释评价方面,结合其储集空间的特殊性和原油物性特点,总结了气测参数曲线变化特征,分析了岩石热解谱图形态的响应特征,并分别建立了峰基比-湿度比气测解释图板和Pg-OPI、St-S2/St岩石热解解释图板。在实际生产中,该地区白云岩分布区域共实施探井18口,利用录井资料有效地识别了白云岩储集层并进行了流体性质评价,解释符合率达到77.78%,以BS 6井、B 44X1井两口井为例对应用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马店地区部分地球物理测井、录井解释为油层的显示层试油结果为干层,导致油气层解释符合率较低。为提高油气层解释符合率,针对岩石热解录井资料在相邻区块解释起着独特的作用,但在马店地区应用效果较差的实际,在分析该地区地质概况和解释难点后,通过分析岩石热解录井参数与储集层物性的关系,对岩石热解分析值反映储集层物性原因进行探讨,转变传统岩石热解录井解释评价方法固有思维,依据岩石热解录井参数与储集层物性分析结果及岩石热解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而建立了岩石热解录井S_1与反映岩石物性的油气产率TPI解释图板,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研  黄亮  仲玉斌 《录井工程》2011,22(2):36-38
针对吉林探区伊通盆地储集层地质条件复杂、难以评价的问题,通过对该盆地储集层气测录井参数进行深入分析,筛选出适合储集层评价的气测优势参数,建立了适用于该盆地储集层评价的气测录井解释评价方法———甲烷与全烃法、甲烷与全烃峰基比法、气测全烃曲线形态法、气体比值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岩石热解地化分析中的含油气总量参数,分别建立了与气测全烃和甲烷对应评价图板。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了该盆地粗碎屑岩低显示和细碎屑岩高显示储集层油气评价的难题,提高了储集层录井评价水平,解释符合率由71%提高到85%以上,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对其他盆地类似储集层的油气评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油气井钻探过程中,迟到时间不准确会导致气测录井曲线出现异常,特别是在快速钻井条件下,气测录井曲线异常形态更为明显,容易导致对储集层及储集层流体性质的误判。通过分析迟到时间对气测录井数据影响机理及其对储集层流体解释的影响,确定了导致气测录井曲线异常的原因,提出了基于时间剖面与深度剖面参数特征对比的方法来校正迟到时间与气测数据,切实提高了气测资料在储集层流体解释评价中的可信度和录井综合解释的最终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地评价渤海湾地区储集层流体性质,通过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及轻烃分析等地化录井技术在渤海湾地区的应用,建立了区域性的地化录井综合评价方法和解释标准,结合热解气相色谱谱图、轻烃组分谱图的形态,对该地区储集层的流体性质和油气层进行评价,取得了良好效果。在70多口井196层的应用中,解释符合160层,符合率达81.6%,以其中X 4井、X 3井、X 8井为例介绍了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辽河盆地红星地区在沙三中亚段发育的不同期次的火成岩储集层,在近年来出现了高产油流井。但由于该套储集层岩性致密坚硬,裂缝发育不均,且油质较轻,现场气测录井资料很难区分油水层,对以往的试油井资料进行分析也可以看出,该火成岩储集层的气测全烃值异常幅度与产能响应关系不明显,这给解释评价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提高解释符合率,从气测录井的烃组分和派生参数特征分析入手,通过研究该地区沙三段火成岩储集层的气测全烃值、组分含量、含油性特征与油气产能的关系,提出了基于火成岩气测录井相关参数C_2/C_3及其与W_h和B_h关系的解释标准,并在H-15、H-11等6口井的验证中取得成功,解释符合率达85%以上。该解释标准对红星地区火成岩油气层的解释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录井作为钻井过程中发现油气显示与评价储集层流体性质的重要手段,在页岩气储集层解释评价中如何发挥其优势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为适应这一需求,针对四川威远页岩气储集层岩性、物性特征,利用气测录井、地球化学分析和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探讨了反映页岩气储集层含气性和脆性评价的方法和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该地区多口页岩气井层的统计分析并结合测井孔隙度数据和试气结果,建立了页岩气储集层录井综合解释评价标准。初步实践应用表明该方法对气层的评价效果较好,由于建立标准样本数据的局限性,其对差气层、含气层的评价效果尚有待进一步检验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长庆油田三边地区延长组储集层油水关系复杂,流体性质识别难度较大。应用传统的气测录井图板解释符合率较低,迫切需要加强解释评价方法的研究。为了探讨能有效识别延长组储集层流体性质的方法,收集了该区内24个已获试油验证储集层的气测录井资料,构建全烃峰基比、充注系数和能量系数3个参数,绘制重-中烃比率和轻-中烃比率交会曲线,建立解释图板和解释评价标准,系统地开展了定性与定量评价。现场应用实例证明,这种解释评价方法在该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在油田勘探开发系统工程中油气水层解释评价是重中之重,录井解释常用的手段是利用气测录井对储集层进行含油气性评价。基于地下单位体积岩石含气率的解释方法研究以常规录井数据、气测数据为基础,用地层取样、地层测试等结论来验证,通过整合不同区块、层组已钻探井的储集层流体结论信息,对不同流体类型的常规录井气测数据进行计算及特征统计,消除井筒环境参数、钻井工程参数的影响,建立地下单位体积岩石含气率的储集层评价方法及标准。经录井现场实例验证,地下单位体积岩石含气率解释评价方法适用于南海西部各盆地中不同地层的各种流体类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该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地下单位体积岩石含气率计算入手,从还原地层真实含油气信息的角度进行储集层解释评价,逐步提高了录井资料解释应用的精准度和可信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7.
《石油化工应用》2017,(1):102-105
致密油的勘探开发主要采用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来提高单井产量,而气测录井是水平井钻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录井项目。针对致密油常规解释图版适应性差的特点,引入了钻时比值和全烃异常幅度两个气测解释参数,对储集层物性和流体性质进行了识别,并建立了储集层物性和流体性质识别标准。在近两年11口有试油结论的探井、评价井的应用中,录井解释符合率达到了85.7%,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方法简便可行,可作为该地区致密油的一种有效的解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常规气测录井解释方法均以单点气体检测分析数据为数据源,对单层连续数据的变化分析只能通过逐一绘制出单层中每个点的图板来进行,气测参数在单层中的变化情况既不直观也不规则,且参与解释评价的气体参数有局限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借助Microsoft office软件中的Excel的"图表向导"工具"雷达图",创建了气测录井环形网状解释图板.作为气测录井解释评价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尝试以特定地区的油气显示气测录井数据为统计分析依据,将多个连续的气体参数或比值通过环形网状结构集合到一个图板上,进而根据气体参数在图板上的变化规律确定储集层的流体性质.该方法的创建不仅为气测录井解释评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而且对于其他录井技术解释评价方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侏罗系延安组是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含油层系,受地层水矿化度、原油气油比、储集层物性及埋深等的影响,存在大量的低电阻率油层、低气测全烃值异常油层和残余油层,给准确识别储集层流体性质带来了很大困难,以往的录井解释评价方法无法满足勘探开发的要求。总结多年现场解释评价经验,通过深入挖掘气测录井参数,发现气测参数C_3/C_2对于准确识别储集层含油性具有标志性作用,利用参数W_h与C_3/C_2建立气测解释图板,同时发挥地化录井技术准确辨识储集层原油特征的优势,利用参数P_s与S_1建立地化解释图板,将气测和地化两项录井技术组合应用并进行实地验证,有效解决了延安组储集层流体性质识别难题,使延安组录井解释符合率提高到83.3%,为后续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北部湾盆地气测录井定量解释方法简单落后、针对性和适应性差等现状,为进一步提高气测录井资料评价油气层的准确性,实现快速评价储层流体性质,引进了INFACT气测录井解释软件.通过对北部湾盆地已钻井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建立了该地区流体相模版,确定了渗透层含烃饱和度指标,即单位岩石地表气体体积门限值,进而实现了储层流体类型快速评价.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的解释符合率平均已达到95%,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