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倾角特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开采过程中,由于直接顶冒落后采空区充填不均匀,基本顶断裂呈现非对称特征。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横纵荷载作用下大倾角煤层基本顶的薄板力学模型,分析了基本顶上、下板面的应力分布特征,获得了基本顶断裂线发育轨迹与破坏区演化规律,提出了大倾角煤层基本顶的初次破断“V-Y”型断裂模式。研究表明,大倾角煤层基本顶初次断裂的空间顺序为“中上部→中下部→上部→下部”。结合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等手段,验证了基本顶初次断裂过程中采场围岩应力场分布及矿压显现具有时序性和非对称特征。 相似文献
2.
3.
4.
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铁东煤矿主采煤层6煤层,采用走向长壁沿底π型钢梁简易放顶煤采煤方法,技术关键为支架稳定性管理、放顶煤、煤尘防治,提高回收率等。 相似文献
5.
综放开采在大倾角坚硬易燃特厚煤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东峡煤矿在大倾角坚硬易燃特厚煤层的综放开采过程中,在防止支架倒架、咬架和“三机”下滑上窜的有效方法,较好的解决了制约大倾角易燃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的有关技术。 相似文献
6.
7.
为了研究大倾角松软厚煤层综放条件下顶煤破坏运移规律,应用深基点位移计进行了现场实测,由观测结果分析得出:顶煤始动点随顶煤层位的不同而不同,顶煤层位越高始动点位置越超前,顶煤始动点超前工作面距离最远为34.23 m;顶煤从始动点至煤壁上方位移量平均为65 mm,占总位移量的32.34%,从煤壁至支架后方冒落前位移量平均为136 mm,占总位移量的67.66%,总位移量平均为201 mm;工作面煤壁前以水平运移为主,工作面煤壁后方以垂直运移为主,顶煤垮落角约为105°;研究结果为分析判断顶煤的冒放性、合理确定放煤工艺参数,提高顶煤回收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9.
五阳煤矿利用缓倾斜综采设备布置大倾角综放工作面开采的实践技术经验和做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了大倾角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刮板输送机下滑、支架倒滑等技术难题,提高了现场的管理,实现了大倾角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0.
11.
介绍了大阳煤矿3204综放工作面大倾角仰斜开采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解决了开采过程中出现的煤壁片帮、支架倾倒、采煤机下滑等技术难题,顺利实现了倾斜长壁综放工作面大倾角仰斜开采。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大倾角松软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采出率,以庞庞塔煤矿9-3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综合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测、工业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大倾角松软厚煤层顶煤运移规律和放煤特征。研究表明,9-301工作面顶煤在距离采煤工作面30~50 m范围内开采产生移动,且受倾角影响明显,回风巷顶煤位移量远大于运输巷;统计了不同放煤步距和放煤方式对厚煤层顶煤采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刀一放(放煤步距0.8 m)的回采率高于二刀一放(放煤步距1.6 m),且有利于顶板控制,同时,采用一刀一放、多轮顺序放煤相比一刀一放、单轮顺序放煤顶煤采出率可提高5.5%。研究结果对提高大倾角松软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回采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倾角煤层综放开采区段煤柱留设问题,基于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随采场回采区段煤柱在结构、受力变化,发现区段煤柱在服务期间要经历三个阶段的影响(顺槽掘进扰动影响、上区段工作面回采一次采动影响、下区段工作面回采二次采动影响);其中顺槽掘进后区段煤柱不会发生大的变形和破坏,二次采动影响要比一次采动影响更加剧烈。由于数值模拟区段煤柱倾向方向上垂直应力分布的非对称性,应在煤柱留设时予以充分考虑,以满足煤柱稳定要求。 相似文献
14.
15.
介绍了徐州矿区综放开采技术发展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徐州矿区在"三软"煤层、大倾角煤层,软薄厚煤层和顶水综放开采方面的主要技术经验以及安全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大倾角厚煤层长壁综放工作面端头支护技术实践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分析了大倾角长壁综放工作面端头支护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从巷道布置、设备优化两个方面进行了端头支护分析探讨,介绍了在实践中取得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在分析现有大倾角松软特厚煤层回采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文明矿5#煤层综放开采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合理的支架结构和工作阻力;通过对采煤机牵引力的计算,确定了采煤机的合理牵引功率;通过对刮板输送机的运量和修护需要的分析,提出合理的防滑措施。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