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谢家峒隧道大溶洞的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斌 《工业建筑》2014,(3):129-133
结合广西谢家峒隧道的水文地质以及隧道施工中溶洞的塌方情况,介绍了该隧道溶洞采用的回填反开挖法施工技术。通过该技术的实施,有效解决了欠稳定围岩的坍塌问题,为大溶洞中隧道的施工探索了一种路径。  相似文献   

2.
武保华  陈浩 《山西建筑》2014,(32):186-187
以阳灵隧道的溶洞处理工程为例,对溶洞处理的具体方案进行了分析,从注浆加固与小导管注浆施工两方面入手,介绍了大断面公路隧道溶洞处理过程中的相关施工技术,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岩溶地区修建隧道工程经常遇到溶洞坍塌事故的发生,广西谢家峒隧道大溶洞6m厚顶板突然整体坍塌,经过国内知名专家多次勘察、判断、分析,得出溶腔壁围岩的稳定性无法确定的结论。采用有限元分析了溶洞溶腔的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和溶腔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谢家峒溶洞在天然状态下仍处于不稳定状态,溶腔壁两侧和洞顶所受压应力较大,所受的应力已超出了围岩的承载力范围,洞顶的岩石仍有坍塌的风险,腔壁存在局部岩爆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谢弘 《门窗》2013,(5):154-155
溶洞地质对隧道施工具有洞顶地表塌陷、洞穴坍塌及充填物、水害、洞害等不利影响。特别是在深埋充填型、高压富水等溶洞的建设施工中,往往容易发生涌砂、突泥及大型突水事故。因此,在隧道工程施工建设中,强化对溶洞地质施工技术措施的研究十分重要。本文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在溶洞地质施工建设隧道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7,(10)
隧道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遭遇溶洞的话带来的威胁是比较大的,具体施工难度同样也比较突出,施工操作中稍不注意就很可能会产生较为明显的隐患,尤其是对于塌方问题的产生,其更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结合隧道施工中溶洞问题的施工建设,本文重点探讨了施工基本原则和处理方法,希望能够对于后续隧道工程项目的溶洞施工处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7.
刘万春 《山西建筑》2014,(10):189-190
采用钢管桩对某工程基底进行加固处理,引入跟进套管钻进技术,形成了一套适合溶洞洞底加固的施工工艺,消除了传统钻孔工艺不能及时跟管、塌孔对施工进度造成的影响,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李伟 《山西建筑》2015,(11):184-185,195
针对渝湘高速中兴隧道几处典型的岩溶地质分布情况,提出了各种岩溶地质条件下的溶洞处理措施并总结出具体的施工经验,以确保隧道结构稳定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9.
曹蔚卿 《山西建筑》2012,38(13):207-208
以杨白线铺北隧道施工工程为例,简要介绍了施工中出现的溶洞处理措施,重点对拱顶溶洞堆积体冲击破坏而发生塌顶的处理措施进行了具体阐述,以期指导今后同类工程施工。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营盘山隧道塌方冒顶段的工程处理,概述了隧道穿越溶洞充填区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陈军杰  李江 《建筑技术》2012,43(10):933-935
冲孔灌注桩在岩溶地区施工难度最大,在广西桂林岩溶地区某建筑工程中,根据不同的岩溶类型,采用了相应的岩溶处理方法,在基坑底部有岩石分布的情况下,孔口采取了石方爆破开挖方法。冲孔灌注桩遇溶洞时,针对不同溶洞状态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了冲孔灌注桩的质量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2.
刘辉  彭川  陈永贵  饶中 《工业建筑》2010,40(8):128-131
当隧道穿越特大溶洞,现场的监控量测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控量测不仅能准确反映隧道围岩和溶洞处治结构的稳定性,而且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较好地优化隧道的支护参数。结合清连高速公路白须公隧道溶洞段施工过程,研究岩溶隧道施工阶段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通过对该隧道的围岩变形和溶洞处治结构物进行现场监测与分析,以指导岩溶隧道的现场施工,从而保证岩溶隧道的施工安全,为今后岩溶隧道处治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侧部岩溶隧道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结合忠垫高速公路岩溶隧道施工过程,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侧部含有溶洞的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围岩分别向溶洞内和隧道内变形,溶洞与隧道之间的围岩向2个相反的方向变形,是较危险区域。围岩塑性区主要集中在隧道的周围和溶洞的左右侧部,溶洞的顶部和底部处塑性区较少。隧道与溶洞之间的围岩由于应力集中可能使围岩产生过大的变形和岩体破坏,对其稳定性要给予特别重视。所得结论可为同类隧道的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岩溶地区公路隧道施工力学响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岩溶地区公路隧道因受岩溶发育程度、岩溶位置等的影响,其施工力学响应与一般隧道存在较大区别。利用“公路隧道结构与围岩综合试验系统(CTSSSRH)”和有限元分析程序对岩溶地区公路隧道施工力学响应进行了一系列的大型相似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了溶洞发育程度和位置对围岩施工力学响应的影响,总结了岩溶地区公路隧道围岩位移场、塑性区等的一些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岩溶地区溶洞顶板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61,自引:5,他引:61  
用三维有限单元法对桩基础下的溶洞顶板进行应力分析计算,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求得桩底到溶洞顶部距离临界值与溶洞大小和单桩设计荷载之间的关系式,然后用工程实例验证了所求得的关系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岩溶尺寸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利用公路隧道结构与围岩综合试验系统,对石灰岩地区大断面隧道开挖过程中,不同大小溶洞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相似模型试验研究,并运用ANSYS软件进行了弹塑性有限元数值分析:三维动态施工过程模拟与试验结果均表明,溶洞对围岩的变形有较大影响,随着溶洞尺寸的增加,开挖前的围岩先期位移和开挖瞬间的释放位移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溶洞区的开挖对无溶洞区的围岩变形有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圆梁山隧道2#溶洞平导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梁山隧道是渝怀铁路线上最长的隧道,隧道主要穿越毛坝向斜核部、桐麻岭背斜和冷水河浅埋段,发育有毛坝向斜、桐麻岭背斜及伴生断裂。受地质构造影响,毛坝向斜存在P2w+c托和P1q+m两层承压水,据定测深孔钻探表明,承压水压力高达4.42-4.60MPa。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及周边环境情况,预估隧道正常涌水量为98000m^3/d,最大涌水量为145000m^3/d。在圆梁山隧道施工中,先后在桐麻岭背斜和毛坝向斜遇到了5个深埋充填型溶洞,溶洞形态各异,充填介质不同,有粉细砂、粉质黏性土和黏土多种,其中,2^#溶洞充填介质为粉细砂层,其施工难度最大。受高压、富水、岩溶等诱导因素影响,施工中多次突发了大规模的涌水、涌砂和涌泥等工程灾害,给工程的安全顺利施工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针对2^#溶洞平导高压富水粉细砂层地质特点,研究出了由普通水泥单液浆、超细水泥单液浆、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TGRM单液浆和HSC单液浆组成的注浆材料配套体系,并对2^#溶洞平导施工过程中出现的2次较为被动的后退回填局面以及施工中的注浆设计、注浆参数选择和注浆效果检查评定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对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岩溶隧道施工围岩变形动态监测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岩溶区隧道因受岩溶发育程度、岩溶位置等影响,其围岩位移特征与一般隧道存在较大区别。以达成高速铁路宝石岩隧道为工程背景,对侧部含有溶洞的隧道围岩变形进行现场监测研究,并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仿真分析,现场监测和仿真分析所得围岩变形规律基本一致。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围岩分别向溶洞和隧道内变形,溶洞与隧道之间的围岩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变形,是较危险区域;靠近溶洞的隧道左侧特征位置的位移值要比远离溶洞的隧道右侧相应部位的位移值大,其中,左边墙的水平位移是右边墙的2倍左右。随着开挖断面处溶洞尺寸的逐渐增大,拱顶下沉位移增量最大,边墙水平位移增量次之,腰拱水平位移增量最小。溶洞顶部下沉位移和靠近隧道的溶洞右侧部水平位移较大,溶洞其他部位的位移值较小。侧部含有溶洞的隧道,其围岩变形的非对称性容易使隧道受“偏压”。所得结论可为同类隧道的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浅埋岩溶隧道灾变机制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重庆云雾山隧道浅埋岩溶段施工中发生的岩溶地质灾害事故,对浅埋岩溶隧道地质灾害的关键致灾因子及相互关联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现场岩溶处治实践,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浅埋岩溶隧道五大致灾因子为埋深浅、上覆地层松软、岩溶发育程度和规模、补给水源以及工程因素,其中施工揭穿顶部和两侧的溶洞连通地表水涌入塌陷区是主要诱因,含溶洞断面的位移释放主要发生在开挖前和开挖瞬间。同时,浅埋岩溶隧道地表水对隧道稳定性影响比地下水更为明显,故解决岩溶灾害的根本途径在于采用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法,实现施工扰动条件下岩溶动力系统平衡状态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