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13—2020年广州市市售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特点。 方法 2013—2020年共采集631份生食动物性水产样品, 进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等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 检出食源性致病菌阳性样品90份, 总检出率为14.26%。生食动物性淡水产品和生食动物性海产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60.375, P<0.001。生食动物性淡水产品检出率较高, 达到了45.70%。6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显示, 创伤弧菌检出率最高, 达到9.51%, 其次是副溶血性弧菌5.86%, 沙门氏菌1.90%。第3季度检出率最高, 为16.15%, 最低的是第1季度(11.36%)。餐饮单位所售生食动物性水产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21.90%), 其次为超市(7.69%), 网店和农贸肉菜市场所售商品无检出。结论 广州市市售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 致病菌污染主要以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 生食动物性淡水产品污染情况更严重, 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 开展健康宣传教育, 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兰州市主城区餐饮食品卫生状况,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应监督、监测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57家餐饮单位餐饮凉拌菜、炝拌菜、熟肉制品、冷加工糕点、鲜榨果汁、沙拉果盘、动物性水产品、餐饮器具、器皿等共计418个样品,进行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检测,并利用生物梅里埃全自动鉴定系统对菌种进行分析。结果:312份食品样品合格率为90.06%,大肠菌群检出率6.41%、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0.96%、李斯特氏菌检出率1.60%、沙门氏菌检出率0.64%、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0.32%,未检出志贺氏菌。106份餐饮器具总检出率为5.66%,其中,李斯特氏菌、大肠菌群分别占0.94%、4.72%。结论:本检测结果可指导食品监管部门提高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掌握江苏省餐饮业即食生食动物性动物性水产品加工现况,为制定餐饮即食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加工操作规范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设计现场调查表,对经营即食生食动物性水产品的餐饮单位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结果 江苏省餐饮业即食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品种丰富,加工操作过程中关键环节合格率较低,仅10%设计即食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加工专间;人员管理、卫生管理不能适应即食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加工需求。结论 江苏省餐饮业即食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加工卫生现况令人担忧,亟需通过制定加工操作规程、加强日常管理、开展宣传培训等举措,规范全省餐饮业即食生食动物性水产品的加工过程,整体提升合格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山西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现状.方法 按照2010年度《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进行.结果 1 576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菌株149株,检出率为9.45%,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比较严重,总检出率为9.50%和8.22%,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总检出率分别为3.02%、1.11%和0.87%.不同类别食品中致病菌的检出率差异较大,生肉中致病菌的检出率高居榜首为49.33%,主要污染菌为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沙拉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17.39%,主要污染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食水产品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16.94%,主要污染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孤菌;熟肉制品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9.84%,主要污染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中式凉拌菜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8.89%,主要污染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鲜榨果汁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6.67%,主要污染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鲜冻水产品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5.00%,主要污染菌为副溶血性弧菌;婴幼儿配方粉/米粉/谷粉/豆奶粉中阪崎杆菌的检出率为1.11%.结论 山西省多种食品均存在食源性致病菌不同程度的污染,应加大对散装食品、即食食品和生食水产品的监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辽宁省生食水产品的安全状况,及早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信息。方法在2013年12月~2014年1月于辽宁省的盘锦市、营口市和大连市三个港口城市,从不同规模的大中小型餐饮企业中共收集到生食水产品样品150批,采用国标方法,对生食水产品中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寄生虫囊蚴进行检查。结果 150批样品中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9批,单增李斯特氏菌1批,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10批,菌落总数(限定性包装)1批,总合格率为93.3%,结论辽宁省生食水产品中存在致病菌的污染,相应部门应加强进行食品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17-2019年广东省水产品中7种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方法 2017~2019年在广东省的17地市总共采集875份动物性水产品样品, 进行创伤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以及沙门氏菌共7种致病菌的检测。结果 2017~2019年致病菌的总检出率为43.20%(378/875), 淡水产品致病菌检出率略高于海产品; 根据水产品类型分类, 致病菌在虾类和蟹类在均有较高的检出率。7种致病菌中, 副溶血性弧菌、溶藻弧菌和沙门氏菌检出率较高, 分别为41.16%, 17.26%, 12.50%。各地市均有不同程度致病菌检出, 其中茂名、清远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较高; 广州和潮州的溶藻弧菌检出较高; 清远的沙门氏菌检出较高。结论 副溶血性弧菌是广东省水产品主要污染致病菌; 小餐饮和实体店中的致病菌检出率相对较高, 存在一定风险。应加强多种食品的致病菌监测, 针对性的提升对小型餐饮业的卫生管理, 以降低食源性致病菌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为排查天津市即食生鲜果蔬病原微生物污染情况,2015~2019年在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抽取生菜、番茄、黄瓜、苦菊、桃和梨等6种即食果蔬品种共计654批次样品,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样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O157:H7污染状况进行风险分析。结果显示,654批次样品中检出食源性致病菌135批次,检出率为20.6%,其中包括沙门氏菌1份,金黄色葡萄球菌6份,蜡样芽孢杆菌128份,其他致病菌均未检出。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较高的样品多出现在超市和农贸市场,表明即食果蔬致病菌的污染易发生在流通环节。即食生鲜果蔬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对消费者健康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需加强采后流通环节污染防控,保障即食果蔬食品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国进口不同国家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 2017~2019年采集来自七大洲不同国家进口的生肉、冰鲜水产品、乳粉、预包装食品等4大类食品共计1511份, 按照国标方法检验其中可能存在的致病菌。结果 副溶血性弧菌在鱼类中检出率相对较低(4.17%), 虾蟹贝类中检出率相对较高(26.92%); 单增李斯特菌主要存在于猪肉(13.35%)和鱼类(7.87%)中; 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总体污染率相对较低, 分别为2.08%和1.44%; 克罗诺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乳粉中检出率均为0.99%。来自欧洲(15.61%)和南美洲(10.71%)猪肉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均高于北美洲(3.77%); 来自南美洲鱼类(主要为三文鱼)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率(11.39%)高于其他地区(5.77%~6.67%)。生食类水产品中检出单增李斯特菌(7.77%)、副溶血性弧菌(4.33%)、金黄色葡萄球菌(2.43%)和沙门氏菌(0.49%)。结论 不同国家和不同种类食品中致病菌种类和检出率不同, 需针对性监测; 生食水产品和乳粉中检出多种致病菌, 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了解瑞安市生食腌制海产品微生物和重金属的的污染状况,为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全市范围内的市场上采集定型包装及散装生食腌制海产品按国家标准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志贺菌)、铅、砷、汞、镉的检测和评价。结果 共检测样品349份,总合格率为57.31%。定型包装产品和散装产品合格率分别为73.09%和29.37%。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铅、砷、汞、镉的合格率分别为60.46%、79.94%、85.67%、95.70%、97.99%、100%、97.99%。结论 瑞安市市售生食腌制海产品微生物污染较严重,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食源性致病菌型,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和管理,以保障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为规范即食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加工过程,通过实施现场调查,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原理,对餐饮即食生食水产品加工的结构与布局、设施与设备、原料采购及贮运、加工过程等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制定了江苏省餐饮业即食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加工操作规范,通过行政部门颁布实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农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政府监管提供依据。方法共抽取430份农产品样品,监测项目为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霍乱弧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诺如病毒。采用全自动基因指纹分析仪对分离到的部分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株进行核糖体基因指纹鉴定。结果农产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畜禽产品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22株、沙门氏菌1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水产品中检出霍乱弧菌7株;鲜食蔬菜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72%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全自动基因指纹分析仪的鉴定结果和国标方法完全一致。结论应重视农产品的源头污染,加强监控。全自动基因指纹分析仪可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鉴定和溯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大理州市售食品中细菌污染现状。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及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 对大理州市售食品11类510件进行卫生指示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菌)及食源性致病菌检测, 并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菌落总数总超标率为20.94%, 大肠菌群总超标率为7.93%, 霉菌、酵母菌总超标率为49.09%; 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5.69%,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2.91%, 沙门氏菌的检出率为7.14%, 蜡样芽胞杆菌的检出率为7.2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出率为2.99%, 副溶血弧菌的检出率为7.95%, 弯曲菌的检出率为8.96%, 变形杆菌的检出率为4.69%, 未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致泻大肠艾希氏菌; 生食肉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检出率最高的, 分别为25.00%和75.00%, 蜡样芽孢杆菌在外卖配送餐中检出率最高, 为20.83%, 副溶血弧菌在水产品中检出率为7.89%。生禽肉类食品中弯曲菌的检出率为16.67%, 变形杆菌在熟制米面制品和豆制品中都检出, 检出率分别为2.74%和4.17%。2016~2018年大理州市售食品致病菌总检出率分别为12.76%、13.85%、23.73%, 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理州市售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细菌性污染, 特别是本地的特色食品生食肉制品细菌污染情况突出, 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应进一步加强相关食品的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广州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和分布情况,以及污染危险因素。方法 2019年共采集9类共1066份食品样品,对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克罗诺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进行监测分析。结果127份样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阳性,检出率为11.91%。食源性致病菌中克罗诺杆菌的检出率最高(24.69%),溶藻弧菌检出率为14.81%、创伤弧菌检出率为6.76%、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5.52%。不同食品类别中甲鱼和蛙的检出率最高,达到了43.21%,其次为冲调谷物制品(25.93%)、进口生畜肉(15.97%)、生食动物性水产品(15.83%)和水产肉糜(12.50%)。不同采样场所中采自网店的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29.17%),其次依次是餐饮单位(21.59%)、农贸肉菜市场(15.38%)、超市(14.36%)和学校(8.72%),最低的是零售店(3.88%)。预包装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21.33%)高于散装食品的检出率(10.37%)。结论 2019年广州市部分市售食品存在较高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应对重点食品加强监管,降低食品中致病菌污染,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污染现状,发现高危食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农贸市场、超市和餐饮环节采集与嘉兴市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的8类即食食品,开展常见致病微生物监测。结果采集的640份食品样品中,检出致病菌56株,检出率为8.75%(56/640),检出菌株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占总检出数的69.64%(39/56);金黄色葡萄球菌居次位,占14.29%;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蜡样芽胞杆菌和创伤弧菌占比依次为8.93%、5.36%和1.79%。三季度致病微生物检出率(16.92%)最高,农贸市场、散装食品、水产品检出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7.60%、13.30%和25.00%。结论嘉兴市即食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污染风险,需加强监督管理、规范食品操作和提高人群健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丽江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 为开展丽江市食品安全评估和确定高风险食品种类和分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2016年采集丽江市售食品344份, 对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蜡样芽孢杆菌6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344份食品样品检出食源性致病菌51株, 总检出率为14.82%。3年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21.00%、15.13%和9.60%, 不同年份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出的4种食源性致病菌, 其中以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 分别为8.14%和3.49%; 空肠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米米制品、学生餐(盒饭)和生肉类污染严重, 检出率分别为23.53%、18.18%和16.92%。结论 丽江市辖区市售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污染状况。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我国13个地区的餐饮店、零售店和批发市场采集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共计2 980份,对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检测。结果 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4.7%(437/2 980),污染水平>100 MPN/g的样品比例为2.9%(83/2 909);创伤弧菌检出率为3.5%(104/2 980)。采样于批发市场的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污染水平>100 MPN/g的样品比例和创伤弧菌检出率均高于餐饮店和零售店。第三季度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污染水平>100 MPN/g的样品比例和创伤弧菌检出率最高。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原产地污染,储存不当及加工过程交叉污染。结论 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存在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污染,其健康风险应引起关注,本次污染状况分析可为标准制修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