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需求不断明确和增加,随着关键技术不断突破,未来机器人作为材料、机械、电子、网络和服务等前沿高技术的综合性产品,会对相关技术和应用具有很强的带动性。”作为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专家组组长、北京航空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学院院长、机器人领域专家,王田苗教授预计:“未来机器人市场会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2.
我国865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专家组组长王田苗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曾说:"随着需求不断明确和增加,随着关键技术不断突破,未来机器人作为材料、机械、电子、网络和服务等前沿高技术的综合产品,会对相关技术和应用具有很强的带动性,未来机器人市场会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3.
郭金霞 《中国机械》2014,(3):105-106
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焊接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得到了显著提升,无论是焊接精度、效率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提高,可以说未来智能化机器人焊接技术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必然会在大部分的制造业中取代传统的手工焊接。本文通过对现代智能化机器人焊接技术研究进展,由此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未来的智能化焊接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现代制造》2014,(10):50-50
对于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的提供方来说,重要的是要明确,未来几年机器人在机器设备上的应用增长强度趋势如何,以及谁是这种增长趋势的支柱,即谁迄今为止已经使用机器人以及谁会成为机器人的新使用者。  相似文献   

5.
<正>据国际机器人联盟提供的数据,2014年全球新安装工业机器人将达到16.67万台,其中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年装机量将超过日本,达到3.2万台,约占世界总量的20%。随着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机器人成本的不断下降,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从全球角度来看,目前欧洲和日本是工业机器人主要供应商,ABB、KUKA、FANUC、YASKAWA四家占据着工业机器人主要的市场份额,美国则在军用、医疗和家政等服务型机器人产业中占有绝对优势,而在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才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应用现状,并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更加智能的生产工具来代替人工进行生产也成为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力需求,在此前提下工业机器人应运而生。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已经开始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7.
1.概述 机器人技术代表着先进的制造技术,随着各行各业对机器人的需求不断加大,机器人化智能装备正在不断的被研发出来。目前,工业机器人已在汽车零部件、包装物流、工程机械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汽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普通机器人技术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同时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各国都在不断创新和研发属于自己的机器人技术,其中以日本、韩国、美国以及德国等国家的研究技术较为先进。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于机器人技术的研究相对落后,但是随着我国近几年来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并逐渐发展其具有中国特色的机器人技术。本文即是对现代机器人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就国外各类机器人技术进行了探讨,并说明了其技术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同时对我国国内机器人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讨论,同时简要论述了我国机器人产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建筑机器人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急剧加快,建筑行业迎来高速发展。基于建筑行业特征,引进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具有针对性的建筑机器人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结合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等方面,系统综述了墙体施工机器人、装修建筑机器人、维护建筑机器人、救援建筑机器人和3D打印建筑机器人等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同时,从结构设计、传感器技术、导航定位技术、控制系统等方面,指出未来建筑机器人技术发展方向—集高精度、轻量化、智能化等特征于一体。  相似文献   

10.
《机械工程师》2014,(10):I0002-I0002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机器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国家更是重视机器人对中国科技的影响,在机器人项目上给予积极的政策支持,以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经过近年国家对机器人项目的重视,及对机器人项目的引进、探索、发展,该项目将会是2014年最好的投资项目。  相似文献   

11.
《现代制造》2013,(48):35-35
对于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的提供方来说,重要的是要明确,未来几年机器人在机器设备上的应用增长强度趋势如何,以及谁是这种增长趋势的支柱,即谁迄今为止已经使用机器人以及谁会成为机器人的新使用者。  相似文献   

12.
工业领域作为我国发展的主要行业,对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有着极为关键的重要作用。工业机器人技术作为工业领域的前端制造技术,对其进行良好应用,能够进一步加强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生产效率。工业机器人与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能够进一步促进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善,工业生产力必然会得到质的飞跃,对于解放工业人工依赖,加强工业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工业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该文在分析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主要类型及相关原理,探讨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焊接机器人的应用现状与技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焊接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历程,从焊缝跟踪技术、离线编程与路径规划技术、多机器人协调控制技术、专用弧焊电源技术、系统仿真技术、机器人用焊接工艺方法、遥控焊接技术等七个方面阐述了技术研究的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展望,指出视觉控制技术、模糊控制技术、神经网络控制及嵌入式控制技术将是焊接机器人智能化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介绍机器人焊接技术发展历程、应用及研究现况、发展趋势,并对我国焊接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柔性机器人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机器人技术不断向高速度、高精度和轻量化发展,柔性机器人的研究越来越广泛。介绍了柔性机器人研究的几个方面:单柔性机器人建模、柔性机器人协调操作、冗余度柔性机器人和含间隙柔性机器人,最后指出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沈佳伟 《中国机械》2013,(11):168-168
随着高新科技技术和机电一体化的不断朝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化,工业机器人已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为工业生产力的提高发挥了巨大作用,将对未来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状况和应用趋势,以及具体行业(汽车制造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并对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提出些切实可行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曾经遥不可及的机器人已不再是镜花水月。当年变形金刚风靡一时的盛况还在记忆中依稀未远,而今超仿真机器人及各种拟人化机器人已竞相出现,似乎预示着影视作品中人与机器人相融的社会已指日可待。机器人作为人类的重要"伙伴",正在快速成长,逐渐步入现实的生活和工作中。2014年10月底到11月初,在日本东京设计周上,在一个名为"超级机器人展"的活动单元中,设计师向参观者展示了很多有趣的机器人:会弹吉它的机器人、会歌唱的机器人、会踢足球的机器人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人民生活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对电能的需求逐步增多,电力隧道的规模和数量也在同步增大,这就对电力线路和设备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电力隧道巡检机器人的出现弥补了传统人工巡检的缺陷,能有效保障电力线路和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现围绕机器人导航和定位技术、环境感知技术、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电力供应和能源管理技术、操作控制和通信技术、安全保护和故障处理技术等六个方面对现有电力隧道巡检机器人的技术研究和应用状况进行了综述与分析,以便全面理解电力隧道巡检机器人的运行规则。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机器人的迅速发展,壁面爬行机器人得到了各界的高度重视,并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对现有爬壁机器人的相关应用进行分析,根据其吸附方式、移动结构、驱动方式等介绍了目前爬壁机器人的种类和研究现状。由于存在跨越障碍未能从根本上克服的问题,因此目前爬壁机器人离大规模的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随着吸附技术、机器人传感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池能量密度的不断增加,不再局限在有限的空间,拥有一定自主决策能力、不再有电缆的爬壁机器人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机器人关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器人关节是机器人的基础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机器人的性能。本文根据机器人关节的功能特点,驱动方式,应用场合和主要结构等进行了分类;介绍了典型的机器人关节结构形式,对工业机器人和拟人机器人的关节结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随着数字伺服技术等电子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关节也在不断发展。机器人关节呈现出大力矩、高精度、反应灵敏、小型化,机电一体化,标准化和模块化等趋势,以适应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