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圣泓 《风景园林》2012,(2):154-155
遗址公园(The Site Park)是一种新型的公园类型,目前,并未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我认为是指包括与自然和谐的人造物及考古遗址等地区,并在历史、艺术以及学术等方面具有显著普遍价值的基址保留、保护、改造成的公园。遗址公园着重于"址",因为遗址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是不可再生的.强调将生态价值与遗址价值相结合.保存、保护是其重点。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理论便是“借景”理法。在我国的园林设计中,“借景”理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我国园林施工项目逐渐增多的形势下,探讨园林设计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探讨了“借景”理法中的以一法贯众法等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风景园林师的天职——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的知识世代积累、相传成统。中国的宇宙观和文化总纲是天人合一。"天"主指自然,"人"指人的社会性。具自然和社会双重性的人,以自然和人的协调统一为宇宙观是科学的。遵循中华民族的理念、切实保护城市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学习和发展以借景为中心的传统理法,建设以中国特色为主体的风景园林,创造现代中国风景园林的传统是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师的天职。  相似文献   

4.
古典园林是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福建省泉州市结合古城保护环境整治工程,遵循传承历史文脉、丰富创新意境、完善综合功能的理念,利用荒废的古典园林遗迹,采用传统造园手法建设释雅山城市公园,对于古城景观及城市肌理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构成了人口密集、绿地偏少的古城区绿地系统的核心内容,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简要论述在深圳市仙湖风景植物园设计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中国风景园林艺术民族传统的尝试和创造风景特色的心得。  相似文献   

6.
《园冶》中的水景理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曦  孙晓春 《中国园林》2009,25(11):20-23
<园冶>是我国造园史上的巨著,全书共三卷11篇专论,书中多篇虽涉及"理水"的内容,但是较为分散,没有形成"理水"专篇.主要对<园冶>各篇中与"理水"有关的论述进行系统的整理,从与水关联的日常生活和情感寄托、意境的追求、水体形态与结构布局和水与其他造园要素的因借关系4个层面进行了总结和论述,并结合江南古典园林中的部分实例进行说明,力求<园冶>水景理法能有相对完整、清晰的呈现.  相似文献   

7.
由于历史原因,现代中国风景园林多效仿西方园林,中国传统园林的传承与发展在中国出现了明显的断代。随着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大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国内园林缺乏中国特色的问题。中国传统园林多为私人、皇家、寺观等少数人群服务,缺乏公共园林的基因。因此,在公共园林为主的时代背景下,设计中国特色风景园林成为焦点。本文通过分析国内风景园林现状,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提炼中国传统园林中可适用于现代园林建造的方法,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基础上,探究新时代中国特色风景园林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园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 下我国举办的园林展中的地方展园是探索中国传统造园传承和 创新的重要平台。第十三届徐州园博会温州园的设计从“师法 地域特征”和“一园双境”2个层面进行了传统造园的“微创 新”探索。设计截取温州楠溪江乡村景观的一个片段进行提炼 和重构,营造具有野逸之气的山水园林空间,使游客能够在咫 尺之间身临其境地体验永嘉山水的诗情画意和温州发展的未来 之态。最后,以此展园的营造为契机思考了中国传统园林回归 本源进行传承创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营建理法体现了独特的文化脉络和人文智 慧,数象与形象的结合形成了数形空间的文化概念。其中,数 形和山川之于古代城市的营建理法体现了多尺度的空间考量。 聚焦数中的三、形中的山,从“三山空间”这一独特的山城营 建理法视角入手,分析其营建理法的历史缘起与空间内涵。从 秩序归纳与传说演绎结合的三山空间的营建缘起,到不同空间 尺度范围的营建理法体现:景观尺度下的象征图景营建、城市 尺度下的界面图景营建、环境尺度下的形势图景营建。并以典 型城市福州的“三山两塔”为实例,结合地域空间营建特征, 挖掘其历史营建内涵和特征,探寻其三山定城的形态演替和三 山两塔的图景演替,并挖掘梳理出面向三山空间的标于户外、 峙于域中、浮屠以镇空间营建理法。以史为鉴,以期为当代面 向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历史图景保护与传承提供“中国营建智 慧”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园林理景手法中具有鲜明的时间追求,借时间而生之景,会令人常看常新,百看而不厌。对时间要素的“季相”、“时相”、“气象”三方面进行了研究,藉以阐述“时间要素”在传统园林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欣 《城市建筑》2013,(6):198-198,209
随着新建筑理念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在建筑中渗透审美艺术,建筑与景观的结合满足了这种需求。本文通过对建筑与景观构成要素的分析,积极探寻提升两者协调统一的有效对策,以便促进建筑与景观设计的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相似文献   

12.
刘晖 《中国园林》2021,37(1):17-21
中国古代风景园林形成与发展具有“知行一体”的特点和内涵。“山水形胜”“人本思想”和“人与天调”构成的思想体系,以及“山水名胜”“园林”和“大型工程风景营建”构成的实践活动,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于自然环境的认知、精神追求,以及空间艺术和技术上的营建智慧。“知”“行”关系建立在反复循环的过程中,使得中国风景园林的价值与特征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延绵不断,历久弥新。以独立一级学科发展的视野认识和梳理,对我国生态文明与文化自信时代背景下中国风景园林学价值观和理论知识体系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蓓 《高等建筑教育》2008,17(3):106-109
中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发展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对学生规划设计能力的培养也落后于社会的需求。为了解决社会的极大需求与专业教育极度落后的不平衡,从风景园林专业核心课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改革入手,紧紧抓住风景园林的发展趋势,通过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规划设计方法,提高其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水平,满足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董冰 《新建筑》2012,(2):118-121
建筑与景观的不协调往往会带来环境使用上的问题。因此,设计师需要建立建筑景观一体化的观点和方法来弥合支离破碎的环境片断。通过对相关理论及实例的研究和分析,提出实现建筑景观一体化的核心要点:突破建筑边界,延伸建筑空间;内外环境融为一体,建立一体化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15.
郭明友 《风景园林》2018,25(8):106-109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传统园林理景设计,有人说其步移景异、千变万化,也有人认为其大同小异、千篇一律,两种认知差异巨大。研究发现,经典的传统园林理景设计都是局部流动性与整体一致性高度融合的;流动性设计使园林造景富有变化和韵律,整体性设计使园林空间具有完整而独特的审美主题,二者相辅相成;只有深入理解传统园林的景境设计方法,才能更准确地解读其艺术审美特色与文化价值,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汤叶苹 《中外建筑》2010,(5):146-148
现存于城市的古代建筑是城市的文化瑰宝,必须加以保护;此外,古建筑蕴涵丰富的建筑美学特色和地域人文特点。本文结合项目实例,详细阐述了古代建筑的文化特色,并对其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特点、作用和修葺保护措施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成玉宁 《中国园林》2021,37(1):23-25
20世纪上半叶,西学东渐的发展给中国传统造园体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园艺学、建筑学和林学等相关专业学者在这样新旧交替的变局中开始研究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课程与教育,并积极投身于风景园林实践中,为风景园林学的孕育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大批留学归国的学者接触到先进的风景园林专业知识与教育,将国外的风景园林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的造园理念相融合,出现了一批早期的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推动了20世纪初中国风景园林学的发端。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中式设计风格已在建筑,环境和室内设计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对其概念和发展的诠释以及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认为现代中式别墅建筑与环境设计主要经历了商品房发展雏形期、竞争rJ热化期和理性回归期3个阶段,有形式仿古式和简化传统式2种主要设计手法,其设计要点主要集中在景观元素运用、建筑单体设计,材料应用、色彩选用和文化元素应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全面介入城市的环境设计:从风景园林到景观建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冬辉 《新建筑》2001,(5):12-14
在美国,景观建筑设计经过10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专业,并为美国的环境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当今,美国景观建筑设计在实践中出现了很多新的发展趋势,并逐渐向生态领域迈进。我国的风景园林专业正在积极拓展它的市场,借鉴美国的景观建筑的实践,给我们的环境建设带来很多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郑红兵 《城市建筑》2014,(32):247-247
中国的建筑和西方的建筑在各种层次上有着不同的区别,包括突出重点、建筑材质、建筑布局形式、主体差异。本文对中西方园林建筑差异进行了浅析,旨在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借鉴进行园林建设,对我过园林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