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温抗蚀性磷化液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锌系磷化液成膜基础上,将铅的无机盐引入磷化液中,探讨其对膜速度及抗蚀性能的影响。研制出一种常温抗蚀性的新型磷化液。  相似文献   

2.
根据磷化膜形成的原理,试验了不同的游离酸、总酸度及促进剂对磷化膜形成的影响,研制了一种锌系低温高效磷化液。  相似文献   

3.
研制了一种新型低温锌系磷化液.介绍了低温锌系磷化液的配方,讨论了磷化液中各组分的作用、用量和工艺参数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磷化液溶液稳定且配方简单、成本低廉、沉渣少、成膜速度快且磷化膜耐腐蚀性能好.  相似文献   

4.
常温环保型多功能磷化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磷酸、氧化锌、金属M、钼酸铵为原料,通过加入复配表面活性剂DJ1和复配成膜助剂DJ2,制得常温多功能环保型磷化液.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磷化液的配方.测试了磷化液及磷化膜的性能.结果表明:常温下该磷化液具有除油、除锈、磷化、钝化多功能.该磷化液稳定,形成的磷化膜具有优良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5.
由于一般的“四合一”处理工艺的废液排放污染环境,常温下除油效果差等原因,因此,研制常温“四合一”磷化新工艺有着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学性。从理论上探讨了常温磷化工艺的设计,其关键是PH值的控制,选择性和加入促进剂和成膜助剂等。  相似文献   

6.
测定使用过程中磷化液各组分的变化,找出消耗规律,制备出校正液。通过SEM、XPS、XRD和阴极极化曲线等表征方法对磷化膜的形貌、组成、物相和抗蚀性能等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磷化液在使用过程中主体成分的消耗比例为PO43-∶Zn2+∶F-∶Ni2+=353∶141∶44∶1;形成最佳磷化膜的酸比范围是TA/FA=10~15。  相似文献   

7.
磷化液的pH值对AZ61镁合金锌系磷化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AZ61镁合金在不同pH值的磷化液中制得的磷化膜的性能和表面形貌。通过腐蚀失重试验、阳极极化曲线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对磷化膜的耐蚀性进行了研究,利用金相显微镜、热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了磷化膜的外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磷化液的pH值对磷化膜的耐蚀性和表面形貌有很大影响。在低pH值的磷化液中得到的磷化膜疏松多孔、耐蚀性差;在高pH值的磷化液中得到的磷化膜外观粗糙、耐蚀性差;在磷化液pH值适中(pH值为2.5)的磷化液中所得的磷化膜外观细致均匀、耐蚀性好。  相似文献   

8.
低污染中温锌系磷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硫酸铜点蚀试验作为评定磷化膜耐蚀性的依据,开发了一种高耐蚀性、低污染的中温锌系磷化液的配方及应用工艺.对不含亚硝酸盐促进剂的低污染磷化液进行研究,用自制促进剂A来替代亚硝酸钠,对磷化液组成和使用工艺进行了探讨.通过条件实验得到磷化液的最佳配比:硝酸镍质量浓度为20 g/L,氧化锌质量浓度为35 g/L,硝酸体积分数为...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以炼锌厂废锌灰为原料,经过硼砂-硼酸-锌盐法制到低不硼酸钾的过程,并对合成反应的适宜条件进行了研究,对产物的化学组成和性质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所得产物的化学组成及失水温度都达到技术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低碳钢在500 ℃下受不同时间的静态锌液腐蚀机制及含碳量对腐蚀过程的影响.实验表明,Fe与Zn通过反应扩散,依次形成了Г、δ1、ζ相.且δ1相的晶界强度低,在晶界应力和锌液腐蚀及锌液热对流冲击的共同作用下易于开裂而脱落到锌液中去.此外,含碳量越高,δ1相层越厚,腐蚀越快.在反应过程中,Fe原子一方面通过化合物层溶解于锌液中,另一方面,δ1相颗粒脱落到锌液中而消耗,腐蚀量为两者的总和.  相似文献   

11.
镁合金表面电镀锌的预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AZ91D镁合金制样,研究了采用碱性镀锌工艺对高纯镁合金进行电镀的预处理工艺性能。所得镀层均匀致密,外观质量良好,与基体结合牢固,可将碱性镀锌用作高纯镁合金电镀其它金属的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2.
高铝锌基合金的变质处理及细化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K2TiF6、KBF4、RE分别或对ZA27合金变质处理。试验表明:在砂铸情况下,用K2TiF6,KBF4、RE进行变质处理是提高ZA27合金塑韧性的有效方法,其中以K2TiF6+KBF4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锌铬膜涂层技术的研究及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锌铬膜涂层的优良耐蚀性能、环境友好、无氢脆性、涂层均匀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介绍了锌铬膜的研究现状、涂液组成、工艺特点及与传统电镀、热镀工艺相比的先进性等。  相似文献   

14.
利用火法脱锌直接还原法,在低真空和氧化气氛条件下对镀锌废钢试样进行热态实验,对比分析低真空条件下温度对镀锌废钢脱锌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分析(EDS)、光谱分析仪(XRF)等方法表征分析试样表面形貌及元素分布,探究镀锌废钢的最佳脱锌条件,并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其脱锌原理。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温度对镀锌废钢脱锌效果的影响呈正相关,温度越高脱锌效果越好,考虑到工业成本,最佳脱锌温度为950℃;氧化条件下950℃时,镀锌废钢最外层表面锌的质量分数降至5%、脱锌率为95%,产生的大面积氧化锌薄膜阻碍进一步的氧化反应;低真空条件下950℃时,镀锌废钢表面锌的质量分数不足1%、脱锌率达99%,外层不生成氧化膜,大部分锌由蒸汽形式挥发,脱锌深度大于前者,低真空条件在镀锌废钢脱锌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提高大厂铟锌精矿产品质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的矿石属锡石多金属硫化矿类型,铁门锌矿与多种硫化矿紧密共生,浮选分离十分困难.试验采取在粗房条件下浮选硫化矿、硫化矿混合精矿再磨浮选铅锑、浮铅尾矿氧化浮锌的工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ZA27和ZCuSn10P合金在室温下的循环应力应变特性进行了测试,得到了两种材料的循环应力-应变曲线。对两种材料的疲劳试件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ZA27合金表现为循环软化,疲劳断口为准解理。ZCuSn10P1表现为循环硬化,疲劳断口以韧窝和疲劳辉纹为主。  相似文献   

17.
电流密度对纳米锌镍合金镀层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适当的添加剂在碱性体系中获得了晶粒度为14—33 nm的纳米锌镍合金电镀层。并应用赫尔槽试验、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研究了电流密度对镀层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体系中,在电流密度为0.5—50 A/dm2得到的纳米锌镍合金镀层均为单一的γ-相(N i5Zn21)结构。随电流密度的增加,在低电流密度区镀层的晶粒度由33 nm迅速降至17 nm,在中高电流密度区晶粒度保持在14—17 nm。另外,镀层中还存在亚微米级晶粒团簇,其尺寸随电流密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18.
低阻油层,即油层的电阻增大率小于2,近年来,低阻油层作为老油田挖潜和新增储量的目标之一倍受人们的关注。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高含量束缚水、粘土附加导电、地层水矿化度、泥浆侵入和砂泥岩间互层等五个方面阐述了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并分析了各种低阻油层测井识别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这些方法在不同类型的低阻油层的识别和评价中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摩尔比为1∶2的氯化胆碱-尿素(ChCl-Urea)低共熔溶剂中,在纯铜基体表面制备Ni-Co合金镀层.分别研究沉积温度、沉积电位、主盐浓度比三种因素对Ni-Co合金沉积镀层的影响,通过观察镀层的微观形貌,并利用极化曲线对Ni-Co合金镀层的耐蚀性进行分析,确定ChCl-Urea-NiCl2·6H2O-CoCl2·6...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了在常温条件下采用UASB反应器预处理实际市政污水的效果.连续运行6个月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20℃左右,反应区水力停留6.4 h、沉淀区水力停留5.0 h时,UASB反应器中厌氧水解微生物对氮磷的利用所占份额极少,有机氮磷水解为无机的氨氮和正磷酸盐是主要过程.另一方面,在进水SS浓度波动较大,平均浓度为283 mg/L条件下,UASB反应器对SS平均去除率大于84%.去除的SS中48%发生水解转化为SCOD,因此使污水SCOD:TCOD平均比值由进水0.30提高到0.71,有利于后续的脱氮除磷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