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抗震加固的目的 抗震加固是对未进行抗震设防或已进行抗震设防但达不到设防标准的建筑物,进行结构补强和提高其抗震力的措施.通过抗震鉴定、地震安全性评估后进行加固补强,使建筑物具备同设防烈度要求一致的抗震能力,当遭受相当于设防烈度震级的地震时,使建筑物不被破坏或不至于因毁坏结构而引起更大的灾害,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2.
前言     
我国近代的历次地震,特别是1975的海城地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的震害表明,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主要是由于建筑物的不抗震或抗震性能不足而破坏、倒塌所致。因此,做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是减轻地震灾害最直接的手段。我国是地震灾害量最大的国家之一,6度及6度以上的地震区约占国土面积的60%,大中城市中有70%位于7度以上地震区,23个省会城市和2/3的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位于地震烈度7度以上地区,80%的国土面积需要进行抗震设防。四川省181个市、区、县中,不低于9度抗震设防的有2个,8度抗震设防的有13个,7度抗震设防的有90个,6度抗震设防的有63个,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的有13个。由此表明,四川省93%的市、区、县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或抗震加固。当前,还有不少的既有建筑物存在过去没有抗震设防而需要继续使用、按旧的标准进行抗震设防而目前又要进行改造继续使用、建筑物进行使用功能改造而导致结构性的改造等以及新建建筑物抗震设防措施不当、施工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等等,对于这些既有建筑物,都需要进行抗震鉴定、分析、改造和加固。由此表明,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改造是量大面广且复杂。近几年来,许多建筑科研、设计、加固施工、材料...  相似文献   

3.
适当的抗震设防要求对工程抗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经抗震设防后,在遭遇相当于设计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的损坏不致使人民生命财产和重要生产设备遭受危害,建筑物必须修理或经一般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并规定建筑物的设计烈度,一般按基本烈度采用。这是编制设计规范的指导思想,也是当前抗震设计的设防原则。根据这个原则,建筑物遭遇一般预期的地震烈  相似文献   

4.
张跟福 《建筑工人》2011,32(8):16-17
抗震设防,就是通过对建(构)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结构(构造)措施来达到抗震效果。抗震设防目标地基建(构)筑物抗震设防的目的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规定的建(构)筑物抗震设防目标是:经抗震设防的建筑物,当遭受低于设防烈度(基本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或工程、建筑物抗震设防的防御目标,在现行规范中称为设防烈度。抗震设防不等于抗震设计,做好抗震设计仍不能说完全达到了抗震设防的最终目标。这说明,抗震设计只是抗震设防的其中一个环节,而要使城市或工程能够有效地减轻以至免遭地震破坏,除做好抗震设计外,还必须做好选址和施工。这  相似文献   

6.
薛刚  陈萌 《建筑工人》2009,(2):53-53
建筑抗震几何不由震级评判“普通居民住的房子能抵抗几级地震”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建筑物的抗震水平并不是以可抵御的震级来衡量的,而是与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设防类别有关。抗震设防烈度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指地表包括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隔震技术在砌体结构抗震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抗震设防9度区的一多层砌体结构作为算例,探讨了采用隔震技术对多层砌体房屋进行抗震加固的计算分析方法、施工工艺及相应的关键技术。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技术进行抗震加固,可通过降低隔震层上部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来降低其抗震鉴定标准,从而使其满足抗震鉴定的要求,达到抗震加固的目的。在抗震设防高烈度区采用隔震加固方法进行砌体结构的抗震加固比常规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建筑抗震鉴定加固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震前对现有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是减轻地震灾害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是提高既有建筑物抗震能力最主要的方法,是国家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土木工程领域发展较快的学科。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在我国的地震区内,存在相当一部分建筑未考虑抗震设防,特别是唐山大地震以来建筑抗震鉴定、加固的实践与震害经验表明:对现有建筑按现行设防烈度进行抗震鉴定,并对不符合鉴定要求的建筑采取对策和抗震加固,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本文就抗震鉴定加固的历史、现状与展望进行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王玉岚 《国外建材科技》2009,30(5):60-64,73
基于汶川地震造成的建筑结构震害分析,从正确进行建筑物选址、注重抗震设计、提高低烈度地区的抗震设防标准、全面实施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固改造、提高学校和医院的抗震设防标准、开展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性能研究、推广和应用新型抗震建筑结构体系、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增强全民的抗震意识等方面探讨了提高建筑结构抗震安全性能的措施。结果表明,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并保证施工质量的建筑物,是能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10.
某大跨空间网架结构抗震加固数值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四川绵阳某体育馆钢结构网架实际工程,针对其在施工过程中遭遇地震影响且震后设防烈度提高的特殊性,采用ANSYS软件建立网架有限元模型。首先对该网架结构进行反应谱分析,得到结构的内力分布和变形情况,找出结构的相对薄弱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固补强。然后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对比分析加固前后结构的位移响应,为在施工过程中受损且设防烈度提高后的网架结构加固设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局部3层处杆件的截面大小及布置形式对网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大,对其进行加固后可以适应更高的设防烈度要求;采用位移作为网架结构抗震性能指标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如果地区性的抗震设防烈度已经确定,在进行抗震设防区划时可不必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这就提出了如何根据设防烈度来进行抗震设防区划的问题。我们知道,在抗震设防区划的过程中,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通常有两个目的:一是为确定本地区的抗震设防水平而提供依  相似文献   

12.
当前,住宅、宿舍以及一些办公楼,砖混结构仍占相当大比重。这些建筑物大多是多层建筑。在地震区,这些建筑物存在着抗震设防问题。 同其它结构的建筑物一样,多层砖混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同样是要保证建筑物在遭遇到低于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时不受损害,在遭遇到其设访烈度的地震作用时可能发生损害但经过修理能继续使用,在高于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时不发生倒塌。因此,必须计算承重结构所承受的地震作用。地震作用求得后,即可据此复核各墙体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同时,建筑物尚要满足概念、构造设计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医院砖混结构为算例,介绍了砖混建筑结构采用基础隔震加固的设计计算方法、施工工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表明,隔震加固可以通过大大减小隔震层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极大的提高结构的安全性,从而减低上部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使其满足抗震鉴定的要求,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建筑抗震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重庆建筑》2009,8(12):47-4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于2001年颁布,2002年1月1日实施,其抗震设防的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建筑的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位于地震区的城市,必须充分考虑防震减灾的对策,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本文拟就防震减灾方面所涉及的某些理论、概念、措施进行讨论,并明确指出:现行抗震规范关于地震作用及设防三水准要求的阐述应当修正;主张"优化设防烈度"的观点没有意义;建筑物抗震设防等级是反映结构安全度的不同要求,与地震概率无关;建筑使用年限的长短,并不能代表使用功能的重要性;避免人员伤亡和减轻经济损失是抗震设防的目标;震害预测是为抗震设防服务的,只有预测设防烈度作用下的震害情况才有意义;震害预评估并非评估城市抗震能力的依据;震前防震减灾对策及震后启动救灾的应急手段是编制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的主要内容,也是城市避免或减轻地震灾害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6.
单层厂房也和多层砖房一样是量大面广的建筑物,这类房屋多数也没有抗震设防,地震时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砖墙(柱)的厂房破坏率较高。但地震区的震害经验表明,凡采取抗震措施或已进行抗震加固的单层厂房,破坏程度显著减轻。因此,如果设计时考虑抗震设防或未设防的原有厂房采取加固措施,做到设计合理、措施可靠、保证施工质量,这样就可以减轻或抗御地震造成  相似文献   

17.
村镇房屋抗震应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为基本依据。抗震标准,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适用于抗震烈度为6~9度。抗震烈度显10度区的建筑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 抗震设防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颁发文件(图件)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基本烈度;对做过抗震设防规划地区的村镇,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区划(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我国抗震规范规定,建筑根据其重要性分为四类: 甲类建筑—特殊要求的建筑,如遇地震破坏会导致严重后果的建筑。须经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批准; 乙类建筑—国家重点抗震城市的生命线工程的建筑;  相似文献   

18.
现有建筑工程抗震鉴定和加固的审查──“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系列讲座之七李毅弘(北京市抗震办公室)对现有未经抗震设防的房屋、工程设施和设备进行抗震加固,是我国抗震防灾工作的一项重要决策。震害经验表明,建筑物质量差、不抗震是造成地震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9.
<正> 位于地震区的未予抗震设防或设防不足而需要进行抗震加固的已有建筑物,从安全经济目的出发,一般都采用弹塑性加固方案。其要点是:通过加固使原有建筑物具有适当的强度以抵抗地震力,同时还要使建筑物具有足够的延性以抵抗较大的位移(主要是水平位移)。因此,实际的抗震加固方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  相似文献   

20.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改建、扩建由于原设防烈度的改变导致原有设计已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通过结构加固改造技术使其满足现行规范设防要求。本文首先确定对能源站框架结构的加固方法,然后应用PKPM鉴定加固模块分析了结构加固前后的层间位移、层间位移角的变化,最后通过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能源站结构的加固计算模型,采用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法,分析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