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的化学组分分析结果表明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以烃类组分为主,甲烷含量为96.5%~98.5%,几乎不含大于乙烷的烃类组分,非烃含量少,干燥系数几乎接近1.0,组分偏干。根据碳同位素系列分布判断出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为有机成因的天然气,并且甲烷和乙烷碳同位素值的差值较大;重烃碳同位素明显偏重,并且有微弱的“倒转”现象;利用V型图版、乙烷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和演化程度判断出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为高温裂解气。根据δ^13C2等于-29‰为煤型气和油型气的区分标准可知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属于煤型气。利用δ^13C1~R。关系式确定克拉苏构造带的天然气属于高-过成熟天然气。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部天然气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中国东部天然气成因类型多,主要为有机成因的烷烃气、无机成因的烷烃气和无机成因的CO23种类型.目前发现的有机成因烷烃气大气田主要分布在大陆架上的莺琼盆地(崖13-1气田、乐东22-1气田和东方1-1气田)、珠江口盆地(番禺30-1气田)、东海盆地(春晓气田)和台西盆地(铁砧山气田),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较重,δ13C2值大于-28‰,成因类型为煤成气;无机成因的烷烃大气田分布在松辽盆地的深层(如兴城气田等),天然气具有甲烷碳同位素较重(δ13C1值大于-30‰)、负碳同位素系列和R/Ra>0.5等特征;CO2气田(藏)分布较广,从北部的松辽盆地至南部的莺琼盆地均有分布,共发现有35个CO2气田(藏),这些气田(藏)具有CO2含量均大于60%,δ13Cco2值大于-8‰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歧口凹陷歧深1井气源综合对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歧深1井是一口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滨海断鼻的深层探井,在4 823.0~5 088 m沙三段地层用10.32 mm油嘴日产气54 611l m3.天然气甲烷、乙烷碳同位素异常重,δ12 C1值在-35.7‰~-32.7‰之间δ13 C2值在-19.1‰~-15.2‰之间.通过对该井沙三段烃源岩热解气碳同位素和轻烃的研究,并结合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和轻烃以及储层包裹体的特征,认为该天然气属于高成熟天然气,主要来自研究区埋深更大的沙三段烃源岩,具有多期充注的特征.证实歧口凹陷存在高成熟,甚至过成熟天然气,进一步明确歧口凹陷深层天然气勘探要以沙二段、沙三段为主要目的层.  相似文献   

4.
中国储量千亿立方米以上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至2003年底,中国发现6个千亿立方米以上储量规模的大气田,其中5个在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乌审旗、榆林、大牛地、靖边),1个在塔里木盆地(克拉2)。根据150个气样的组分、143个气样烷烃碳同位素和21个气样氦同位素的分析数据,这些大气田天然气具有以下地球化学特征①高含烷烃气,低含二氧化碳。烷烃气含量均在90%以上,多数在95%以上,二氧化碳含量基本低于3%,主要在1.5%之下。②烷烃碳同位素组成重,具有煤成气特征。δ13C1值为-38.5‰~-26.2‰,主峰值为-35‰~-32‰;δ13C2值为-35.3‰~-17.8‰,一般为-28‰~-24‰;δ13C3值为-29.9‰~-19.1‰,一般为-27‰~-23‰;δ13C4值为-25.6‰~-20.3‰,一般为-23.5‰~-22‰;δ13CiC4>δ13CnC4。大气田气源岩是石炭系-二叠系和中、下侏罗统煤系。③3He/4He值为n×10-7~n×10-8,具壳源氦特征。CH4/3He为n×1010~n×1011,说明CH4为有机成因。图5表6参41  相似文献   

5.
结合四川盆地地质与构造演化特征,利用天然气组分、稳定碳氢同位素组成和气田地层水地球化学指标,探讨了建南气田天然气成因类型、母质来源、油气保存条件以及不同类型气藏的成藏方式。建南气田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CH4含量占87.26%~98.63%,平均为95.31%,干燥系数均大于95%,属于典型的干气。非烃气体除含有一定量的CO2和N2外,天然气中普遍含有H2S,含量占0~4.34%,平均为0.75%,属于低含H2S天然气。天然气δ13 C1值介于-37.4‰~-30.8‰之间,δ13C2值介于-41.8‰~-33.7‰之间,δ13 C3值介于-27.6‰~-40.8‰之间。石炭系天然气主要来自志留系烃源岩,而上二叠统天然气主要来自二叠系烃源岩,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和嘉陵江组天然气为后期气藏调整过程中上二叠统天然气调整运移形成。建南气田烷烃气碳同位素普遍存在δ13C1≥δ13C2δ13C3的特征,可能与TSR改造有关,不存在志留系与二叠系生成天然气的混合。建南气田地下水化学特征表明飞三段、长兴组、石炭系储层中,地层水矿化度普遍大于35g/L,且以CaCl2型为主,指示油气藏保存条件良好,可能与嘉陵江组膏岩有效地阻止了地表水向下交替有关。嘉陵江组因局部地区受断层影响,膏岩遭受地表的淡水淋滤,水型以Na2SO4为主,矿化度低,油气封存能力变差。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孕育了中国最大的超大型致密砂岩大气区及目前中国最大的特大型富/含氦气田——东胜气田,也是中国首例特大型致密砂岩富/含氦气田。运用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方法,对比分析流体包裹体气体与现今气藏中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差异,揭示了古今天然气地球化学与成藏演化过程及氦气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现今气田主要以烃类气体为主,甲烷含量多数为90%~95%;现今气田中天然气δ13C1、δ13C2、δ13C3、δ13C4值分别为-36.5‰~-28.7‰、-25.3‰~-22.1‰、-27.0‰~-21.8‰、-25.6‰~-20.7‰。气层流体包裹体中δ13C1、δ13C2、δ13C3值分布区间分别为-42.6‰~-24.6‰、-32.7‰~-18.0‰、-27.6‰~-15.1‰。流体包裹体中...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的天然气区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生物气区.系统采集了该区涩北一号气田、涩北二号气田和台南气田不同气层组的35个天然气样和11个地层水样,进行了天然气组分和碳、氢同位素分析,同时对地层水的氢、氧同位素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气组分以甲烷为主,CH4>99%,C2 <0.15%,干燥系数为0.999;气体同位素组成特征为-68.6‰<δ13C1<-63.9‰,-50.6‰<δ13C2<-40.7‰,-36.2‰<δ13C3<-31.9>‰,-234.7‰<δD1<-214‰;δ13C1与δD1关系图和δDH2o>与δD1关系式都显示出三湖地区生物甲烷形成途径以CO2还原为主.认为三湖地区生物气中重烃与该盆地热成因重烃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其重烃成因复杂,可能为生物成因和低温热成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根据天然气组分组成及碳、氢同位素特征,分析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来源.研究区烃类气体以甲烷为主,主要分布在60%~80%之间,重烃气(C2+)含量较高,集中在20%~40%之间,天然气干燥系数(C1/C1-5)变化较大,集中在60%~80%之间,为典型的湿气;非烃气体总体含量低,主要为N2和CO2,其中雁木西地区较高含量的N2主要来源于大气氮.天然气δ13C1值偏低,集中在-41‰~-39‰之间,δ13C2值大于-29‰,主频率为-28%~-26‰,δ13 C3值、δ13nC4值集中在-26‰~-24‰之间,表明台北凹陷天然气主要为煤成气.天然气δD1值分布在-239.6‰~-111.8‰之间,主频率为-240‰~-230‰,表明研究区气源母质主要形成于陆相淡水沉积环境,且天然气成熟度不高.雁木西油田部分样品天然气湿度较大且碳、氢同位素发生倒转,主要是生物降解作用所致.天然气主要处于未熟 低熟阶段(Ro≤0.8%),气源对比表明,台北凹陷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未熟—低熟烃源岩,其次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成熟烃源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烷烃气和CO2碳同位素资料的分析,认为该地区存在无机成因天然气。烃类气体中具有重碳同位素异常(δ13 C1>-30‰)和负碳同位素系序(δ13 C1>δ13 C2>δ13 C3>δ13 C4)的同位素分布特征,CO2碳同位素分布在-4.63‰~-16.7‰,部分天然气表现出无机成因烃类气体的特点。3 He/4 He值为0.88Ra,指示有幔源氦的存在,说明该区天然气可能是壳幔混源。长岭断陷天然气藏中不仅无机成因烷烃气由北向南逐渐减少,且幔源CO2也表现出从西北向东南含量明显减少,与区域构造、断裂走向和火山岩密切相关等与无机成因烷烃气相似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海相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分类与变化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分析塔里木盆地海相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 ,发现天然气的乙烷碳同位素值域分布范围较大 ( - 43‰~- 2 9‰ ) ,并且具有很强的母质继承性。据此并结合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 ,将该盆地海相天然气分成 4类。第一类 :δ13 C1值小于 - 40‰ ,δ13 C2 值小于 - 3 7‰ ,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下奥陶统腐泥型母质 ,分布于塔中主垒带、英买力和东河塘地区 ;第二类 :δ13C1值小于 - 40‰ ,δ13 C2 值大于 - 3 4‰ ,主要来源于中、上奥陶统偏腐殖型母质 ,分布于塔中北斜坡、巴楚、东河塘及雅克拉等地区 ;第三类 :δ13 C1值大于 - 40‰ ,δ13 C2 值为 - 3 9‰~ - 3 5‰ ,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下奥陶统腐泥型母质 ,并受热成熟作用影响 ,主要分布在轮南—吉拉克地区 ;第四类 :δ13 C1值大于 - 40‰ ,δ13 C2值大于 - 3 5‰ ,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下奥陶统腐泥型母质 ,同时混入有中、上奥陶统或石炭系偏腐殖型母质生成的气 ,主要分布于桑塔木断垒带及解放渠东—吉拉克地区。图 1表 3参 4(梁大新摘 )  相似文献   

11.
长庆气田天然气水合物防治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长庆气田地面建设特点,详细介绍了长庆气田防治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的方法及甲醇回收再生的配套工艺技术。指出采用膜分离脱水、动力学抑制剂和复合抑制剂法是防治天然气水合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页岩气储层含气量测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化焦石坝区块页岩气储层评价认识,以四川盆地首口参数井页岩岩心实验为基础,建立了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页岩气储层游离气、吸附气及总含气量计算模型与评价标准,并应用于工区内3口探井连续含气量剖面建立和综合评价。焦石坝页岩气田龙马溪组下部—五峰组页岩气以游离气为主,吸附气为辅,游离气含量达到了吸附气含量的2倍以上。其页岩气层含气量呈"上低下高"且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特征,其中下段总含气量大,游离气含量高,为最优"甜点"段,是典型的Ⅰ类气层,具有非常好的商业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气测资料在确定地层含气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测录井往往是在各种复杂的地层,地面因素的影响下进行的,致使无法利用气测资料进行直接的或定量的解释,气测资料的解释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不够完善。因此,守层和油气显示的关系等进行地层含气量的计算,并结合有关资料,探讨地层含气量在气测解释中的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利用气测资料确定地层含气量,使气测录井实时获得更多的有实际意义的信息,对现场早期定量评价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国内几个典型的凝析气田根据自身特点采用不同集气工艺的情况。对凝析气田的站场布局、集气流程、计量方式以及水合物抑制工艺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不同集气工艺的适用范围。通过对各种工艺、技术的分析对比,提出了在凝析气田地面建设中,应优先采用的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5.
页岩气藏储层孔隙非常细小,国内外页岩孔隙半径主要集中在几个纳米到20个纳米之间,国内部分页岩孔隙半径小于10个纳米。页岩气藏生产受到纳米孔隙中的游离气和吸附于干酪根中吸附气两大主体气源影响,这2种气源气在生产中表现出4种机理。研究了纳米孔隙中气体分子克努森扩散、气体滑脱、达西渗流及吸附于干酪根中气体扩散4种机理下页岩气体渗透率及孔隙压力的变化情况,并以此建立圆柱管内平面单向稳定渗流数学模型。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页岩的表观渗透率远远大于达西渗透率,孔隙半径越小,则两者比值越大,当孔隙半径从20个纳米减小到几个纳米,两者比值将会从十增大到几十;孔隙压力越小,则两者比值越大,而当压力小于5MPa时,表观渗透率与达西渗透率之比明显增加1~2个数量级。随着压力降低,克努森扩散作用不断增强,相应的压力损耗不断增加,使得纳米管柱内平面单向从供给边缘到排液道的稳定渗流压力分布已不再是线性分布。干酪根中气体由于扩散速度慢、扩散量小而对压力影响不明显。
  相似文献   

16.
介绍气体加速泵的结构、工艺原理及现场试验情况.通过室内实验和研究,并在蜀南气矿S1、S2井进行了先导性试验,对其在有水气田的应用作出了适应性评价.  相似文献   

17.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MAW)是焊接生产中常用的焊接方法之一.阐述了混合气体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保护气体成分的不同配比对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的焊接工艺性能、焊接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气测录井过程中,通过对地层中烃类气体及组分监测分析,可以预测煤层出现的井深,卡准煤层取心位置。通过煤层的气测异常显示值与煤心实测含气量进行对比,取得经验数据,可以定性预测煤层含气量,避免万一无煤心时缺少煤层含气量参数。通过气测录井,可以监测和初步评价设计外煤层的含气量,发现新的煤层气测试层位,扩大煤层气勘探成果。  相似文献   

19.
气体超声波流量计具有测量范围宽、便于安装、易维护、影响测量因素少、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天然气贸易计量领域。简述了气体超声波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同时通过超声波反射技术,该流量计对运行过程中污沾所造成的可能变化能进行独特的分析、报警和补偿。气体超声流量计应用证明:气体超声波流量计完全适用于天然气贸易计量,可有效提高天然气计量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气田天然气中汞的成因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汞是天然气中一种常见的有害元素,中国含气盆地构造背景复杂,天然气类型多样,不同气田汞含量差异很大。为搞清中国气田汞含量分布特征及天然气中汞的成因模式,对中国陆上八大含气盆地近500多口气井开展了汞含量检测和分析。研究表明天然气汞含量差异很大,不仅表现在不同含气盆地之间和同一含气盆地的不同构造部位之间,而且表现在不同产气层埋藏深度之间及不同天然气类型之间。中国高含汞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构造活动相对较强的拉张断陷盆地及前陆盆地的深层。松辽盆地高含二氧化碳井汞含量数据表明天然气中的汞不可能为幔源成因\.通过对煤的汞含量和产气率分析认为,作为生气母质的煤可以为高含汞天然气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汞源。富含汞的气源岩、充足的热力和必要的保存温度是高含汞天然气形成的3个必要条件。结合汞的物理、化学特征和煤的沉积、埋藏和演化过程,可将天然气中汞的形成划分为5个演化阶段,即搬运、沉积、埋藏、释放和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