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朝克乌拉-布日敦凹陷在下白垩统时期属于沉降幅度中等、相对继承性发育的凹陷。凹陷内主要勘探目的层发育完整,地层最大厚度达到2500m,在盆地发生大规模湖侵时期形成了阿尔善组、腾一段两套烃源岩。由于凹陷的构造、沉积演化与二连盆地区域的历史一致。抬升和沉降时期相同,又处于二连盆地东部的油气富集带上,资源背景良好,分析认为凹陷具有油气成藏的多方面条件,勘探潜力良好。  相似文献   

2.
二连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前白垩系作为盆地的主力生油层系,其含油气性早已被证实。但该盆地高力罕凹陷及周缘整体勘探程度较低,早期完成的少量二维地震仅局限在几个独立的凹陷内,无法连片,缺少对该区整体地质结构的认识,油气勘探至今未能取得显著效果。前期研究发现,二连盆地前白垩系地层分布面积广,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高,处于成熟凝析油湿气阶段。前白垩系地层钻探程度低,探索前白垩系含油气性,实现二连盆地新层系勘探突破,拓展二连盆地战略接替新层系。近年来,高精度重磁勘探通过重磁井震联合正反演等针对性处理解释技术,较好恢复了该盆地前白垩纪盆地原貌,有望开启研究二连盆地深层地质结构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针对二连盆地大庙凹陷的构造发育格局以及油气高产富集规律认识不清的难题,利用沉积相研究以及测井地震联合反演的技术手段,研究了二连盆地大庙凹陷的构造发育格局、储层发育模式以及油气高产富集规律,明确了二连盆地大庙凹陷的资源潜力和有利目标区。研究结果表明:大庙凹陷早期主要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其中,冲积扇扇中的砂砾岩、远砂坝中的细砂岩及滨浅湖中的砂砾岩是良好储层发育段,半深湖—深湖泥岩是良好生油层发育段;二连盆地大庙凹陷有利油气富集区主要围绕富烃洼陷分布,并优选出二连盆地大庙凹陷阿尔善组、腾一段为有利勘探目标,预计资源量为150.44×104t,部署井位1口,预计产能可达10 t/d。研究成果对拓展二连盆地有利油气资源接替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海外油气勘探往往需要快速评价、快速上钻、快速上产,开展地质风险评价有利于勘探决策、规避风险.基于蒙古国境内50个凹陷、35个区带和301个圈闭资料,借鉴海拉尔盆地、塔木察格盆地的勘探经验,建立了蒙古国勘探区块"凹陷、区带、圈闭"定量评价方法.研究认为:蒙古国对外放权的勘探区块勘探程度低、地质条件复杂、勘探目标隐蔽性强、...  相似文献   

5.
从二连盆地看东北亚地区裂谷盆地群油气勘探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二连盆地通过 2 0多年的勘探 ,建设了一个年产原油 10 0× 10 4 t新的含油气区。同时 ,加深了对该区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二连盆地是由许多具有相似构造发育史的、分散的小型湖盆组成的盆地群。这些小型湖盆群具有独特的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成藏类型。根据二连盆地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 ,回过头来看东北亚地区裂谷盆地群如何进行油气勘探 ,提出了 4个勘探方向 :首先应选择坳陷背景上的、山前平原型的、沉积稳定型的、相对继承性发育的、大而深的单断断槽式凹陷进行油气勘探 ;单断断槽式、单断断阶式的凹陷以中央构造带作为油气勘探的突破口 ;单断断超式凹陷首选斜坡构造带上的鼻状构造 ;单断反转式凹陷要以勘探构造—岩性等复合型油气藏为重点。  相似文献   

6.
应用数学地质方法对二连盆地进行石油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连盆地是我国北方中新生代大型沉积盆地,目前,虽然处于早期勘探阶段,但已在多处钻到工业油流。本文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将二连盆地的31个凹陷作了评价,其中有5个凹陷含油气地质条件最好,有两个凹陷已被钻探证实为含油凹陷;应用多种信息叠合评价法,通过计算得到马尼特坳陷的含油有利地区21个;应用残差趋势分析方法,预测阿尔善地区有4块高值区;应用蒙特卡罗法,估算了几个含油有利地区的石油资源量。评价结果说明,二连盆地勘探前景良好,可望成为我国北方新的石油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7.
二连盆地为中新生代小型断陷湖盆群,是一个重要的油气生产区,油气勘探早期以构造油藏为主要对象,但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加深,构造油藏发现的难度越来越大,原油产量迅速下降。为了寻找新的油气勘探与储量接替新领域,重新认识了二连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认为区内具有湖盆范围小、多物源、快速沉积及相带变化快的地质特点,具备形成地层岩性油藏的有利条件。因此,提出了将勘探重点由构造油藏转变为地层岩性油藏的新思路,并结合勘探实践,探索形成了"资源评价定潜力—构造研究找背景—沉积研究寻砂体—综合研究建模式—滚动评价定规模"的地层岩性油藏的研究与勘探新方法。以新的方法为指导,在勘探多年仍未取得突破的巴音都兰凹陷等含油凹陷实现了油气勘探的新突破;同时,在新发现的阿尔凹陷,借鉴以往富油凹陷勘探的成功经验,注重地层岩性油藏的勘探,高效、快速地发现了亿吨级的阿尔油田。二连盆地地层岩性油藏的成功勘探,不仅开辟了该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而且对类似盆地的油气勘探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非构造油气藏勘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尔嘎朗图凹陷是二连盆地勘探程度较高的凹陷,剩余资源量较高,勘探潜力较大。综合评价认为,沿主力生油洼槽的宝饶内带勘探潜力巨大,是该凹陷寻找非构造油气藏的主攻方向。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深化地质认识,加强了沉积、储集层预测等各方面的研究力度,精细评价、精细井位标定,突破了该带的勘探,发现了千万吨级的整装规模储量,勘探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对今后继续开展非构造油气藏的勘探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断陷盆地“相-势-导”成藏模式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冀中坳陷古近纪和二连盆地早白垩世断陷盆地的沉积演化、沉积相类型、成岩演化、储层特征、构造特征以及油气藏的成藏机理、勘探现状和油气资源潜力,分析了断陷盆地油气藏的地质分布规律。在长期而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中,断陷盆地"沉积演化-沉积相-储集相"、"构造带-温压场-油气势"与"输导体系"三要素由动态变化逐渐调整到静态平衡,从而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和三维空间中构成了断阶式、梯形、网格式、平面式、座椅式和裂隙式6类相对独立的"复式输导系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复式油气藏或复式油气聚集带,即"相-势-导"三元成藏模式。它们严格控制着富油气洼槽油气藏的规律分布、油气富集程度及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0.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坡洼过渡带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   总被引:31,自引:8,他引:23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构造油气藏勘探的难度日益增大。分析西部凹陷中南段坡洼过渡带的沉积体系、油源体系、输导体系及油藏封盖体系,认为坡洼过渡带具备形成大规模岩性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可作为下一步勘探的主攻方向之一。在该思路指导下,综合应用测井、地质与地震资料,在坡洼过渡带实施勘探后,陆续发现了欢103、齐231、锦306等岩性油气藏,建成了亿吨级优质油气储量区块,展示了坡洼过渡带良好的勘探前景。图6参10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盆地中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资源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湾盆地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经历了复杂的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具有多期次的生烃过程,该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具有晚期成藏特征,古近纪以来所生成的天然气具有较大的资源意义。为此,建立了渤海湾盆地中南部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的生烃史地质模型,据此对生烃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生成生烃强度随地理坐标和时间变化的三维数据体,实现了对任意平面范围、任意时间段生烃量的定量计算。依据越晚期的生烃量其资源贡献率越高的原理,结合对天然气成藏条件的深入分析,预测了渤海湾盆地中南部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资源量的分布规律,进而提出了勘探建议:惠民凹陷的滋镇洼陷、阳信洼陷,东营凹陷南部,东濮凹陷东部次洼、中央隆起带和西部次洼是寻找上古生界天然气的远景区;沾化凹陷孤北地区、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东营凹陷南坡、惠民凹陷的滋镇洼陷南坡则可作为近期寻找天然气资源的重点区带。  相似文献   

12.
“源热共控”中国近海天然气富集区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湖凹陷、白云凹陷、崖南凹陷和莺中凹陷是中国近海盆地外带中已被证实的富生气凹陷,其主力气源岩为海陆过渡相地层,烃源岩包括煤系三角洲和浅海相泥岩。前者多分布在凹陷的缓坡区,烃源岩包括煤层、碳质泥岩和暗色泥岩,沉积有机质都属于陆源,丰度高,是好—极好的烃源岩。后者分布在洼槽区,多分布于深凹陷部位,水生生物欠发育,沉积环境处于半封闭的背景,因而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主要发育泥岩,有机质属混源成因,多来自陆源,也有海生藻类,丰度属于较好到好,总体属于好烃源岩。结论认为:煤系三角洲区潜在生气量大,可能形成大中型气田,气田充满度高;浅海相泥岩烃源岩区潜在生气能力不及煤系三角洲,也能够形成大中型气田,但气田充满度偏低;煤系三角洲区是近海最有利区,浅海相泥岩区是较有利区。据此指出:①中国近海煤系三角洲区分为勘探成熟区和潜在区两大领域,其中成熟区包括西湖凹陷西部斜坡、白云凹陷北部斜坡、崖南凹陷西北部、莺歌海盆地莺西斜坡,潜在区包括荔湾凹陷北部三角洲、琼东南盆地松东凹陷北坡三角洲、东海盆地丽水凹陷丽水三角洲等;②浅海相泥岩有利区包括西湖凹陷洼槽区、白云凹陷洼槽区、崖南凹陷洼槽区、荔湾凹陷洼槽区、莺歌海盆地莺中洼槽区、琼东南盆地中央凹陷洼槽区等。  相似文献   

13.
苏北与南黄海盆地是统一的中—新生代盆地。苏北盆地勘探成果丰富,地化甄别7套暗色泥岩仅4套对成藏有贡献,3套属拗陷广湖灰泥岩,分布广、质量稳定,岩电特征突出;1套属断陷湖的纯泥岩。重新厘定南黄海盆地烃源岩,确认南坳有5套烃源岩,套数比苏北多、厚度略大,北坳仅有1套;各套形成环境、岩电特征与苏北相似,但品质和稳定性略差。两盆地烃源岩都处低熟—成熟阶段,南黄海总体低于苏北,成熟可排烃源岩范围较苏北小。烃源岩质量、成熟度和排烃畅通度决定苏北各凹陷油气资源丰度,成熟度高、排烃畅通资源丰度高,相反则低;断陷沉积埋藏越发展,烃源岩越成熟,三垛期末为烃源岩成熟定型期。综合看,南黄海资源潜力不如苏北,南坳优于北坳。  相似文献   

14.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钻测井数量少、钻遇层位浅和难以获取高精度地层速度,不利于有机质成熟度的预测。为此,本文从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孔隙度(Ro-Φ)预测模型建立和地层速度提取两个关键环节入手,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的烃源岩成熟度地震定量预测方法:①采用研究区及邻区烃源岩Ro与Φ的乘方关系,建立了烃源岩Ro-Φ预测模型;②利用有色反演方法确定了相对速度分量与低频速度分量,再将相对速度分量与低频速度分量合成为频带适中的地震绝对速度。对比Ro-TTI方法与本文采用的Ro-Φ方法的烃源岩成熟度预测效果可知:前者预测有机质成熟度精度更高,适用于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后者主要基于地震、钻井和地质资料,可以从宏观上了解烃源岩的空间展布及生烃潜力,适用于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古近系烃源岩成熟度的地震定量预测结果表明,古近系烃源岩在凹陷中心部位成熟度较高,向四周逐步降低,表现为:古近系上部渐新统(陵水组、崖城组)烃源岩达到成熟—高成熟阶段,局部地区甚至达到过成熟阶段,现今及成藏期对本区供烃具有重要贡献,其中崖城组烃源岩生烃最为有利;下部始新统烃源岩在全区几乎处于过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5.
吉尔嘎朗图凹陷宝饶洼槽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尔嘎朗图凹陷宝饶洼槽是二连裂谷盆地东南部的一个富油洼槽,剩余资源量大,岩性油气藏勘探程度低,勘探潜力大。在综合研究该地区的生油岩、储集体、盖层、运移和储盖组合特征的基础上,指出腾一段和腾二段储盖组合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储盖组合,凹陷的沉积中心、砂体成因、断层、不整合面和坡折带6种主要因素制约着油气藏形成,其中坡折带是通过控制沉积相带而制约诸集砂体的展布,是油气藏形成的最主要的控制因素,缓坡-洼陷边缘断裂坡折带和沉积坡折带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6.
西江主洼相对低地温条件下油气成藏特征和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对于周边地区,珠江口盆地西江主洼古今地温和地温梯度相对较低。与邻近勘探程度较高的惠州凹陷相比较,从地热在沉积物成岩、成烃演化过程中的作用特点以及构造活动等方面,对西江主洼相对低地温条件下的油气成藏特征和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相对低的地温条件导致西江主洼油气成藏相对较晚(现今成藏),油气主要集中于深层古近系文昌组和恩平组。与惠州凹陷多期成藏、上下成藏、新近系上组合段是重要勘探目的层相比较,西江主洼的勘探重点和优势在深层。  相似文献   

17.
白北凹陷是二连盆地西缘川井坳陷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勘探程度低,勘探效果不理想。综合分析其油源、储集层、盖层、圈闭等成藏条件,结果表明:下白垩统各层均有湖相泥岩烃源岩发育,烃源岩有机质含量和有机质类型均较好,但成熟度普遍较低,有效烃源岩只分布在阿尔善组,平面上分布在东、西2个洼槽中心带;下白垩统储集层主要为扇三角洲、冲积扇、水下扇和深湖相浊积扇发育的砂体;盖层条件整体较好,靠近洼漕中心更为优越;圈闭较为发育,主要有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地层圈闭及复合型圈闭。油气显示指示阿尔善组为白北凹陷主要目的层,有利区带主要分布在东、西2个洼漕的北部陡坡带,叠合面积为13.05 km2。  相似文献   

18.
为了厘清海拉尔盆地外围红旗、东明和伊敏凹陷南屯组一段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和现处的生烃演化阶段,采用封闭体系黄金管高压釜对南一段烃源岩进行了生烃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气态烃动力学参数差异较大,伊敏凹陷主频活化能最高,红旗凹陷次之,东明凹陷最低。液态烃动力学参数中红旗凹陷平均和主频活化能最低,伊敏凹陷活化能分布表现为双峰特征,东明凹陷主频活化能最高,伊敏次之,红旗凹陷最低。研究区寻找气藏的可能性很低,生烃史恢复结果表明南一段烃源岩于早白垩世进入生油门限,现今仍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早期,油的转化率12.67%~39.50%,仅发生少量排烃。制约生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有机质未达到生烃高峰,致使生烃量及资源量有限,油气勘探的重点在于寻找其下部铜钵庙组、塔木兰沟组古地温相对较高、生油潜力较强的烃源岩或南屯组烃源岩局部成熟区域。  相似文献   

19.
低勘探程度区域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前中国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面临后备可采储量不足,低勘探程度区域受到重视。为了提高低勘探程度区域的资源评价精度,在前人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并利用勘探程度较高区域的资源评价结果,求准低勘探程度区域的油气聚集量,进而模拟求出其烃排聚系数、储量密度系数、单储系数和单生系数等关键参数,提出了利用练台地质推断法对低勘探程度区域进行评价,并对该方法评价的风险进行了分析。综合地质推断法的成果更能准确反映一个盆地、坳(凹)陷或区带的油气潜力及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吉尔嘎朗图凹陷为二连盆地一个富油凹陷,历经3轮勘探相继发现稠油油藏、常规构造油藏及构造一岩性油藏,展示该凹陷构造油藏与岩性油藏并存、稠油油藏和常规稀油油藏成带的特点,但油藏类型多样,油气富集规律复杂。通过从构造油藏勘探转向岩性油藏、从斜坡向洼槽转变、从浅层向深层持续勘探等思路转变,实现了富油凹陷的持续发现,并总结了取得成功的启示,指出只有不断地转变思路、深化认识,才能不断取得新发现、大发现。该凹陷仍有5000×10^4t剩余资源可供探索,通过解剖已知油藏、分析油气赋存规律,认为斜坡带宝饶构造两翼是构造油藏继续扩大规模的重要方向,洼槽区岩性油藏勘探潜力较大,致密油领域是发现规模油藏的重要接替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