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向安全、高容量和长寿命发展的突出贡献是电解质体系的优化与改性.由于有机液体电解质容易出现漏液,存在突出的安全隐患,且原料价格高,包装费用昂贵,无机固体电解质用于锂及锂离子电池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据《中国能源报》报道:蓄电池发展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了,然而电池的构造却并未发生大的变化。无论使用哪种电化学体系(如铅酸电池、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电极需要被液态的电解质浸润,并与之发生反应,从而产生电流。这种固态和液态并存的结构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电池的体积偏大,并且存在漏液的危险。因此,全固态的电池结构被广泛认  相似文献   

3.
随着智能手机和其他智能用电设备越来越向薄型、小型化发展,对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更高要求,电池的尺寸空间也越来越小,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稍有气胀现象就会影响用电器使用,降低电池性能,严重时将会撑破包装铝箔,造成漏液腐蚀危险,因此了解电池胀气产生的原因掌握抑制胀气方法,对保证电池性能,提高其循环寿命及安全性能有重要意义.对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的胀气类型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材料体系优化及工艺控制等方面给出了抑制产气发生的相关措施,对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制程优化和产品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电压技术》2021,47(9):3315-3324
为应对锂离子电池的漏液、过充、短路和高温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气体的锂离子电池故障诊断新方法。首先,通过全面梳理现有成果,明确了锂离子电池故障下析出气体的种类;其次,为不同种类的气体配置传感器,使各气体得到准确监测;然后,搭建实验平台开展锂离子电池的漏液、过充、短路以及高温故障实验,并对实验过程中气体的析出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最后,根据实验结果,设计了基于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气体的锂离子电池故障诊断新方法,并通过故障实验进一步对所提方法的性能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CO_2、CO、H_2、CH_4和C_2H_5F气体,VOC气体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故障特征,体现在VOC气体在所有故障下均有析出,且析出时间在所有气体中均为最早;此外,VOC气体在漏液故障下的体积分数最大,在其余故障下的体积分数仅次于CO_2。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可靠性和快速性上明显优于传统方法。论文研究可为锂离子电池故障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部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彩娟  宋杨  金军 《电池》2008,38(1):25-26
对3家笔记本电脑用锂离子电池厂家的8种产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8种锂离子电池在进行20℃放电容量测试(IEC-61960-2003)后,有5种不合格;6种锂离子电池在重物撞击测试(UL1642-2005)后,有3种不合格.说明一些市售笔记本电脑的锂离子电池仍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部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张英杰  熊琳强  董鹏  闫宇星 《电源技术》2012,36(5):643-645,715
采用循环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扫描、过充测试、交流阻抗分析等手段,对乙酸乙酯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进行了探索研究。研究发现,乙酸乙酯的氧化反应峰峰值为4.25 V,还原反应峰峰值为4.5 V,在LiFePO4锂离子电池中以0.2 C/4.2 V恒流充放电测试发现电池循环性能良好;在以0.5 C/4.2 V、1 C/4.2 V、0.2 C/4.6 V下过充测试发现,电池没有发生漏液、起火等现象;交流阻抗分析发现添加剂对电解液阻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锌锰干电池在使用和贮存过程中,往往会发生电液(或浆液)渗漏的现象,它不仅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更主要的是容易损坏使用机具,造成还比电池本身价信高得多的损失,影响电池行业的信誉,因此研究和解决干电池的漏液问题是提高电池质量的重要课题之一。引起电池漏液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  相似文献   

8.
锂离子电池产业政策研究及检测标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优势,汇总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锂离子电池工业产业政策,对中国锂离子电池工业发展给出了建议.简要介绍了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检测标准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保证锂离子电池产品安全,促进锂电池工业安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吴雪平  秦继东  周隆鑫 《电池》2022,52(1):80-83
锂离子电池的量产试生产中出现未使用电池鼓胀的事件.通过X射线和拆解分析,确认原因是某电芯泄压阀受到外力,导致从外向内的破裂.进一步调查确定,原因是超声波对电池组的壳体熔接时,热熔胶的位置偏移,导致超声波的振动通过热熔胶传导到该电芯的泄压阀侧面,造成破裂、漏液.调整该电芯在电池组中的位置后,此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控制碱性电池的爬碱漏液是检验电池质量的关键,本文通过实验,对碱性电池的爬碱、漏液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影响碱性电池爬碱,漏液的各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延缓电池爬碱,杜绝漏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大型动力锂离子电池成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研究热点,《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标准和试验手册》中UN38.3明确规定了小型锂离子电池的检测要求和方法,但对大型锂离子电池只提出了检测要求,却没有给出明确的检测方法。本文对大型锂离子电池系统UN38.3检测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帮助动力锂离子电池企业做好大型锂离子电池的UN38.3检测,顺利完成锂离子电池的出口。  相似文献   

12.
雷娟  蒋新华  解晶莹 《电池》2007,37(2):130-132
锂离子电池组在应用中需要对其内阻进行检测.对电池的交流内阻测量法进行了改进,在串联电池组内阻的测量中引入了单体电池的内阻测量法,设计了锂离子电池组内阻的在线检测系统.通过锁相放大技术及基准电阻补偿方法提高了测量的精度,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3.
锂离子电池的制造及其市场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徐保伯  刘务华 《电池》2002,32(4):242-244
介绍了产业化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和流程,包括圆柱形电池和方形电池两种类型。分析了锂离子电池在当前电池市场上的竞争力,综合了国内外小型可充电池的市场情况,提出了对锂离子电池加强质量监督,建立有序竞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金良 《电池工业》2010,15(4):234-238
分析了锂离子电池的产业现状和影响动力锂离子电池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展望了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认为性能比较因素、低碳经济、环境保护的社会需要以及强劲的市场需求将推动动力锂离子电池高速发展;探讨了动力锂离子电池发展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5.
电压检测电路对锂离子电池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蒋新华  冯毅  解晶莹 《电池》2005,35(2):135-136
对锂离子电池组中的电压检测电路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种实用的电压检测电路.通过10只锂离子电池组的循环寿命实验,验证了电池组中单体电池随着循环的进行,差异变大;通过提高输入阻抗的方法,研究电池组循环寿命,结果表明:检测电路的设计应该考虑对电池组一致性的影响;提出了在实际应用中,减小电压检测电路对电池组的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锂离子电池在各种温度情况下的性能响应是目前关注的热点。总结了锂离子电池在低温下的性能表现,归纳了不同情况下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应对性能衰减的新材料、新技术及控制策略,对认识和提升锂离子电池热响应特性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方奖奖  朱建新 《电池》2011,41(5):268-271
在不同荷电状态(SOC)下,研究磷酸铁锂(LiFePO4)锂离子电池对充放电电流的响应程度,确定几组响应最强烈的电流.将电池组在实际装车运行中该电流下的脉冲数据与电池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对照,作为辅助方法对当前计算的SOC进行校正,然后采取合适的策略对电池组均衡.试验证明,电池组的容量提高了10%以上.  相似文献   

18.
顾正建  严媛 《电池》2017,(6):358-361
分析IEC 62620∶2014《含碱性或其它非酸性电解质的蓄电池和蓄电池组工业设备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与IEC61960∶2011《含碱性或其它非酸性电解质的蓄电池和蓄电池组便携式产品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两部锂离子电池标准,阐述各标准的型号命名、测试对象、测试项目、测试结果判定准则、存在的问题和展望等,针对标准中涉及的具体技术条款进行对比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锂离子电池工业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胡绍杰  徐保伯 《电池》2000,30(4):171-174
锂离子电池属于绿色环保电池 ,是当今小型可充电池中发展最快的高能电池 ,便携式用电器具创造了锂离子电池发展的机遇。国外报导日本锂离子电池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已结束 ,但技术还在不断进展 ,特别是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大有前途。展望了中国发展锂离子电池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基于神经网络的磷酸铁锂电池SOC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神经网络进行了电动汽车用的磷酸铁锂(LiFePO4)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预测研究。在分析磷酸铁锂电池充放电机理的基础上,采用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建立了磷酸铁锂电池的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并进行了电池SOC值的预测。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电池SOC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可用来预测磷酸铁锂电池的SOC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