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住宅设施》2012,(12):42-44
2012年12月,倍受学界瞩目的中国建筑学界最高荣誉奖——“梁思成建筑奖”终于揭晓了。这是中国建筑学会的一件喜事,是中国建筑学界的一件盛事。新一届梁思成建筑奖评选结果的揭晓,昭示着中国建筑师、工程师坚定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实践自信的又一次新的收获,迎来了中国建筑学界全体学人努力探索中国特色建筑理论和建筑道路的再一次新的扬帆。梁思成建筑奖所以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全社会的持续热议,源于梁思成建筑奖的光芒。  相似文献   

2.
《建筑》2013,(6):2
姓名:陶郅性别:男出生地点:湖南长沙出生年月:1955年11月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职务: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副总建筑师陶郅工作室主持人社会兼职: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3.
2012年12月21日,第六届梁思成建筑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颁奖典礼.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刘力、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黄锡璆获奖;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唐玉恩、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孟建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陶郅获提名奖.  相似文献   

4.
每当从北京站和北京西站出来,我们都会看到周围的建筑有一种奇怪的风格:这些建筑都很高大、很现代,然而,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在顶部加上了中国古典建筑中的"大屋顶",或者在立面用覆着琉璃瓦的屋檐进行装饰。很明显,这些细部的设计是为了与北京站和北京西站这  相似文献   

5.
备受建筑学界关注的第六届梁思成建筑奖颁奖典礼,于2012年12月2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建筑学会以及建筑学界的领导、专家、学者共100余人出席了颁奖典礼。第六届梁思成建筑奖授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刘力和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黄锡璆。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孟建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陶郅和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唐玉恩等3人获得第六届梁思成建筑提名奖。  相似文献   

6.
倍受建筑界关注的“第五届梁思成建筑奖”于近日正式揭晓。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柴裴义、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黄星元等荣获“第五届梁思成建筑奖”: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总建筑师黄锡璎荣获“第五届梁思成建筑提名奖”。  相似文献   

7.
《建筑创作》2006,(5):i0004-i0030
关于梁思成先生及其学术精神楼 庆西:梁先生作为世界著名的建筑学家,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成就是对中国建筑历史和理论的研究。他是我们这门学科的奠基人和创始人。  相似文献   

8.
<正>(2012年11月17日·合肥)党的十八大刚刚胜利闭幕。党的十八大无论是在党的历史上,还是在国家发展的历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凝聚力量,明确任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里面有很多重要阐述,其中",文化强国"、"建设美丽中国"跟中国建筑学界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需要我们学界的全体同仁认真地学习和贯彻。借这次机会,我就"文化强国"和"建设美丽中国"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重庆建筑》2009,(3):14-14
备受建筑界关注的“第五届梁思成建筑奖”,经过申报,提名,评选和审定委员会审定,于近日正式揭晓。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柴裴义,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黄星元等荣获“第五届梁思成建筑奖”;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总建筑师黄锡璆荣获“第五届梁思成建筑提名奖”.  相似文献   

10.
2006年4月20日,建筑学家梁思成诞辰105周年,为纪念梁思成,也为宣传2006年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我们完成了“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动,虽然行程仅涉及梁思成当年在四川调查的31个县、市和107项文物中的极少部分,但仍能联想到以梁思成为代表的中国营造学社的建筑学人为挖掘并保护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所作出的非凡贡献,感受到他们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情况下,不怕困苦、敢于担当的远见与气度。但也有人说:纪念梁思成诞辰105周年与国家“文化遗产日”的宣传没什么关系。甚至说:纪念梁思成纯属“个人私事”,与国家“文化遗产日”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王绰 《时代建筑》1992,(2):37-43
梁思成教授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学家,他不但对中国古建筑的整理研究有着不朽的贡献,更揭开了中国民族形式的课题,为中国的近代建筑史写下了第一页。就笔者所知,至今尚未有人为梁先生写传,记述他不平凡的一生。因此利用余暇时间,收集各方资料,访问和梁先生有关的建筑学人,初步完成了梁思成的年谱大纲。本文是依年谱大纲加以润饰而成的梁思成小史。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为"积极培育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民族自信的建筑师队伍",表彰、奖励建筑界做出重大成绩和卓越贡献的建筑师、建筑理论家和建筑教育家,2016梁思成建筑奖颁奖典礼于2017年5月17日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国际建筑师协会主席伊萨·默罕默德先生出席典礼并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最近20年来的建筑实践,为年轻一代建筑师的成长提供了绝无仅有的发展舞台。这绝不仅仅是因为巨大的建设量和超快的建设速度,更重要的是如此大规模的建造对中国城市文化的改变,以及由此再度引发关于如何设计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建筑的思考。适逢这史无前例的城市变革中的年轻建筑师,正面临着文化思想和职业水准双重的考量。本刊秉持一贯的学术精神,始终关注着年轻建筑师的进步,本期的努力就是集中介绍和推荐一批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年轻建筑师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4.
金磊 《建筑创作》2006,(6):20-29
从20世纪初,教育家蔡元培提倡近代建筑艺术使留学生陆续回国,到20世纪20年代末朱启钤勘立“中国营造学社”都影响并启迪着梁思成《1901—1972》,为他投身中国建筑研究奠定了思想基础,本文围绕2006年纪念梁思成105周年诞辰(4月20日)及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6月10日)国内陆续开展的几项活动,研讨并思考建筑界该如伺从梁思成精神中获得对现代建筑创作有益的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张帆 《建筑师》2010,(2):77-82
20世纪50~60年代是梁思成建筑史研究的一个特殊时期,在此期间,由于种种特殊的社会、政治原因,使其在学术研究领域投入时间、精力相对于20世纪30~40年代大大减少。但若仔细考察这段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梁思成仍然对中国的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其宏观、系统而又颇具前瞻性的学术思想在这一时期也得以进一步延续和发展。本文拟从"中国近代建筑研究"这一侧面切入,结合大量的学术访谈,试图将梁思成对中国近代建筑的研究历程进行较为全面的回顾,从而进一步对梁思成中国近代建筑研究的特征、动因及意义进行初步总结,以填补以往研究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时代建筑》2007,(3):154-155
假如一个名称可以作为一个品牌亦或一种象征.其背后必然隐藏着某种原因或者共性。“同济建筑”在当代中国建筑界,无疑可以拥有一个这样响亮的名字.一方面.是因为同济教学成果与建筑实践的高产,以及其对周边形成的影响和带动;另一方面.同济的学者与建筑师作为一个整体,综合性的学术与实践背景促使他们对于建筑与建筑学总有些共同尝试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2月21日,第六届梁思成建筑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经过严格、规范的专家提名委员会提名,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最后经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领导参加组成的专家审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张帆 《华中建筑》2009,27(1):53-57
20世纪50-60年代是梁思成建筑史研究的一个特殊时期,在此期间,由于种种特殊的社会、政治原因,他在学术研究领域投入时间、精力相对与30-40年代大大减少。但仔细考察这段历史可以发现,他在此时期的探索仍对中国建筑历史、理论等研究领域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其宏观、系统而又颇具前瞻性的学术思想在这一时期也进一步地延续和发展。该文拟从梁思成的“中国近代建筑研究”这一侧面切入,对梁思成的研究历程进行较为全面的回顾,从而对其近代建筑研究的特征、动因及意义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梁思成“建筑可译论”之前的中国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赖德霖 《建筑师》2009,(1):22-30
20世纪50年代梁思成针对中国风格建筑的设计提出了”建筑可译论”。他相信将西式建筑中的构图要素替换为相应的中式要素,就可以将建筑转变为中式风格。本文探寻19世纪以来,在梁思成理论表述之前中国就已经存在的”西译中”建筑实践。作者认为,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揭示一个曾经同时被中国和西方建筑史视为边缘的领域及其对于两个学科所具有的同等重要性。它在对一种看似混杂的建筑现象进行解释的同时也将厘清若干中外建筑文化交流的线索。此外,它还试图引发人们对于“建筑可译性”在实践过程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进行反思。这些问题包括:对应词汇的选择及其与社会文化和专业的语境的关系,翻译所导致的语义转变,以及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差别所导致的“非互换性”。更进一步它还将质疑欧洲中心主义和现代主义史学中的”折衷主义”概念。  相似文献   

20.
三年前,我有幸在清华大学进行了一次有关阿卡汗建筑奖的演讲。现在,有一个中国项目获得了2010年阿卡汗建筑奖,我感到非常高兴。祝贺建筑师李晓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