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糖化温度对啤酒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里的糖化温度是指糖化休止温度,是狭义的糖化温度。正常的啤酒(非特种啤酒)的糖化温度都选择在60~70℃之间。有时候选择两个温度,称为两段糖化;有时候选择一个温度,称为一段糖化。具体的选择则根据原料质量状况和对啤酒发酵度的要求。如果原料的糖化力高和糖化时间短,糖化温度可以选择在65~70℃间,如果原料的糖化力低和糖化时间长,可以采用两段糖化工艺。  相似文献   

2.
麦秆首先进行盐酸预处理,然后以盐酸预处理麦秆为底物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底物半同步和同步糖化发酵制乙醇条件。利用XRD对原料、酸预处理麦秆和发酵麦秆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盐酸预处理的麦秆半同步糖化发酵制乙醇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36℃、酵母接种量0.1%、酶质量浓度0.8 g/L和发酵时间2 d,此时乙醇含量为19.16 g/L;盐酸预处理的麦秆同步糖化发酵制乙醇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39℃、酵母接种量0.1%、酶质量浓度0.5 g/L和发酵时间4 d,此时乙醇含量为19.44 g/L;同步糖化发酵优于半同步糖化发酵;XRD分析表明酸预处理和发酵后,麦秆的结晶度降低。  相似文献   

3.
利用紫甘薯发酵酿造酒可提高紫甘薯附加值。对紫甘薯酿酒过程中的液化和糖化过程进行了探究。用单因素实验确定液化的最适条件和糖化过程的关键参数范围;以发酵液酒精度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对紫甘薯浆液进行了糖化试验,对整个过程中花色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液化最适条件为:温度63℃、pH6.1、中温液化酶添加量12 U/g;糖化过程最适条件为:温度62.7℃、糖化液pH3.8、糖化酶添加量为218.0U/g。紫甘薯中的花色苷含量在制备糖化液的过程中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4.
以氧化淀粉为原料,采用酶解和发酵工艺来制备葡萄糖醛酸,以糖化液和发酵液中葡萄糖醛酸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了葡萄糖醛酸制备工艺中的糖化条件、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糖化的最佳条件为:75 g氧化淀粉中加入2 m L糖化酶,在温度为55℃下反应12 h时,糖化液中的葡萄糖醛酸最高达7.79%;发酵的最佳条件为:25 m L糖化液中加2.0 g酵母粉,在35℃的水浴中发酵4 d时发酵液中的葡萄糖醛酸含量最高达28.03%。该研究为高含量葡萄糖醛酸的制备及其变性淀粉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通过响应面法和正交实验分别优化了麦秆的碱预处理工艺条件和同步糖化发酵工艺条件。首先以麦秆为底物通过Box-behnken设计研究了预处理温度、NaOH质量分数、预处理时间和底物质量浓度对总还原糖含量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实验对碱预处理麦秆的同步糖化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碱预处理工艺条件为预处理温度137.64℃、NaOH质量分数6.72%、预处理时间41.93 min和底物质量浓度9.23 g/L,此时总还原糖含量最高,为496.00 mg/g,为未预处理底物的5.12倍,说明碱预处理可以较好地提高麦秆的糖化率;最佳同步糖化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9℃、酵母接种量0.1%、酶质量浓度0.2 g/L和发酵时间2 d,此时乙醇含量最高,为22.84g/L。  相似文献   

6.
利用木质纤维原料生产生物乙醇作为石油的代替能源是近年来各个国家力求攻关的课题之一。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两个稀酸预处理条件:①170℃,30min,1:8,酸浓度1.875%;②170℃,60min,1:20,酸浓度0.75%,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并对预处理后的固体物料进行了糖化和同步糖化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在糖化实验中,1号预处理条件得到的玉米秸秆其纤维素转化率为89.85%,2号预处理条件得到的玉米秸秆其纤维素转化率为81.13%。在同步同化发酵实验中,这两个预处理条件得到的玉米秸秆其最终的乙醇得率为理论值的78%和97%。说明了糖化和同步糖化发酵为两个不同的工艺阶段,其中同步糖化发酵工艺受环境的影响更多些。  相似文献   

7.
通过均匀试验对双酶协同作用进行了玉米糖化条件、发酵条件的研究,得出最佳糖化条件为:糖化温度64℃、α-淀粉酶添加量0.0435g/20g玉米粉、糖化酶添加量0.0742g/20 g玉米粉、pH 5.7、糖化时间6h,还原糖含量可达119.96g/L;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7℃、接种量10%、发酵时间48 h,添加麸皮量为30g/100g玉米粉,乳酸得率136.92g/L.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酶剂糖化与乳酸菌发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赤豆饮料的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赤豆汁中牛乳配比与接种量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牛乳配比10%,接种量5%。发酵温度41℃,发酵时间4h。  相似文献   

9.
玫瑰茄黄酒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糯米和玫瑰茄浸提液为原料,酿制玫瑰茄糯米黄酒。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玫瑰茄黄酒糖化和发酵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糖化工艺条件为糖化时间21 h、麦曲添加量12 g、糖化温度30℃;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72 h、发酵温度25℃、2%玫瑰茄浸提液添加量60 mL、酒曲添加量2.5%。在该条件下玫瑰茄黄酒的酒精度为13.8%vol,还原糖含量为0.256 mg/mL,pH 3.42。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目前玉米酒精生产工艺为基础,通过选择液化[拌料干物浓度(dry solid, DS)、液化pH、液化时间、耐高温α-淀粉酶剂量、液化温度]和同步糖化发酵(葡萄糖淀粉酶剂量、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等)等过程主要控制参数建立实验室玉米酒精发酵方法。实验确定液化条件为拌料DS 25%、液化pH 5.6、液化时间120 min、耐高温α-淀粉酶剂量40 U/g、液化温度88℃,此时液化醪黏度(91.2±2.8) mPa·s、还原糖为(11.65±0.03) g/100 g,符合同步发酵玉米酒精的液化指标要求。实验确定同步糖化发酵条件为葡萄糖淀粉酶剂量150 U/g、酵母接种量3%、发酵温度32℃,在该条件下酒精发酵过程稳定,CO2失重数据最大标准差为0.38,占相应CO2平均失重仅为2.96%;在发酵成熟醪中乙醇含量为(12.58±0.04) g/100 mL,发酵效率为97.71%,粮酒转化率为2.425 t/t,实验结果符合我国玉米酒精生产的实际情况。因此该方法可以为酒精生产工艺的优化及原辅料的选择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酶剂糖化与乳酸菌发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赤豆饮料的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赤豆汁中牛乳配比与接种量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牛乳配比10%,接种量5%,发酵温度41℃,发酵时间4h。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向日葵秸秆同步糖化发酵生产乙醇的最佳工艺条件.考察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秸秆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1% H2SO4处理为最佳预处理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向日葵秸秆同步糖化发酵乙醇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时间120 h,料液比1:45,接种量4%,pH5.0,发酵温度35℃,在此条件下乙醇浓度为3.88 %vol,还原糖利用率为96.16%.  相似文献   

13.
高粱啤酒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无麸质酒精饮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研制品质优良的高粱啤酒,本研究以高粱芽为原料,分别对糖化工艺对高粱汁中总还原糖和α-氨基氮量的影响;发酵工艺对高级醇含量的影响以及发酵后不同澄清剂对高粱啤酒的澄清效果和色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粱汁制备的最佳糖化方法为倾出糖化法,糖化条件为:浸酶温度35℃,浸酶时间20 min,糊化温度90℃,糊化时间30 min,糖化温度65℃,糖化时间1 h,糖化后高粱芽汁的总还原糖含量为83.23 g/L,α-氨基氮含量适中,为180.8 mg/L。高粱啤酒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高粱芽汁浓度12°P、酵母菌接种量2.0×107个/m L、发酵温度16℃,发酵后啤酒中的高级醇含量为109.09 mg/L,该条件可有效降低高级醇含量。最佳的澄清剂为皂土,当添加比例为0.9%时,透光率达到90%,高粱啤酒的澄清效果最佳。在此工艺条件下,酿造出的上面发酵高粱啤酒澄清透明、色泽鲜亮、口感独特,高级醇含量适宜,是一种风味独特的新型酒精饮品。  相似文献   

14.
半甜型客家糯米黄酒大罐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半甜型客家糯米黄酒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采用机械化生产、大罐发酵工艺过程中糯米黄酒的糖化发酵工艺,以及糖化工艺对成品酒的酸度、口感风味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酒大罐发酵过程中,总糖、总酸整体呈现前期大幅增长而后期缓慢增长的趋势;若主发酵时峰值温度高、持续时间长,则糖化更彻底,同时有机酸也产生较多.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酱香型白酒轮次堆积发酵工艺是出窖糟醅经过糊化拌和高温曲药后直接在地面进行堆积发酵,由于我国资源丰富、地域广阔,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生态条件不同,传统的酱香型白酒在风格上都存在不同的差异。传统酱香白酒普通堆积发酵出现四周表面温度高,糖化堆堆心温度低。现针对酱香白酒堆积发酵进行创新研究:(1)普通糖化堆堆积发酵;(2)在糖化堆堆心安装“循坏架”外部增加空压机,为堆心提供氧气以及空气中自然微生物成分。结论:(2)的堆积方式会增加堆心温度,减小糖化堆积时间;质量上酱香更突出,产量和传统工艺相比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6.
陈佳昕  赵晓娟  吴均  杜木英 《食品科学》2014,35(11):129-134
以重庆酉阳生产的苦荞为原料,应用液态发酵技术,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苦荞酒的酿造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从而确定苦荞酒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苦荞酒最佳液化工艺条件为α-淀粉酶添加量0.15%、pH 6.5、温度60 ℃、液化时间2.5 h;最佳糖化工艺条件为糖化酶添加量1.5%、pH 5.0、温度60 ℃、糖化时间3 h;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酵母菌添加量0.1%、发酵温度28 ℃、pH 4.5。在此条件下发酵72 h即可得到酒度为9°左右的苦荞酒。  相似文献   

17.
李峰  杨昆 《啤酒科技》2004,(7):23-26
本文采用跳跃式糖化与加转苷酶相结合的方法来调整发酵度,通过对转苷酶的加量、时间、pH值、温度进行正交实验,选择最佳工艺条件:煮沸之前把麦汁温度调到55℃、pH调到5.5、添加量为0.1%、添加时间50min,从而生产出优质的低醇啤酒。  相似文献   

18.
发酵型野木瓜果酒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然特产资源野木瓜为原料,研究发酵型野木瓜果酒的加工工艺。确定大米糖化工艺最佳参数:大米料水比为1∶1(w/v),α-淀粉酶用量2.0%,液化时间1h,液化温度65℃;糖化酶用量2.5%,糖化时间5h,糖化温度55℃。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进一步确定了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8℃,大米浆∶野木瓜果汁比例为1∶1.75(w/w),酵母接种量为4%。在此最佳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发酵6d,所得果酒酒精度达14.0%vol,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先糖化后发酵的工艺豆渣乳酸发酵进行了研究,经正交试验,确定了糖化及发酵的最适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基于紫薯糖化液可为树莓发酵果酒提供糖分、紫薯酰基化花色苷可提高果酒花色苷稳定性的特性,以树莓和紫薯为原料,探讨了酶种类、酶添加量、水解时间等因素对紫薯液化糖化液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的影响,以及发酵方式、酵母种类、发酵温度和树莓汁添加量等对复合果酒酒精度、二氧化碳失重、pH值和还原糖、总糖、总酸、花色苷含量等理化指标的影响,比较了复合果酒、树莓酒、紫薯酒贮藏期间花色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紫薯最佳液化、糖化条件:选择耐高温α-淀粉酶,酶添加量为0.9 mL/kg,液化时间为3 h,复合糖化酶添加量为1.2 mL/kg,糖化时间为3.5 h;复合果酒的最佳发酵参数:采用异步糖化发酵,酵母种类为BV818酵母,发酵温度为25℃,树莓汁添加量60%。所得果酒酒精度为11.7%vol,果香、酒香良好,柔和爽口。采用树莓紫薯复合发酵可提高树莓酒贮藏期间花色苷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