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15):47-48
目的:研究高压氧结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损伤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高压氧结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肌酸激酶(CK)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动脉收缩期峰流速(Vs)、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干预前两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GCS评分及GO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预后良好率(76.92%)明显高于对照组(4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Vm、Vs、PI、CK及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Vm、Vs均高于对照组,PI、CK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结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损伤能够促进患者意识恢复,改善脑代谢、血流指标、显著降低其血清CRP水平及CK水平,提高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7):38-41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于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GCS评分、GOS等级及清醒率和清醒时间。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OS良好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清醒率和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促醒及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3):120-121
目的:观察高压氧辅治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神经功能缺损及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82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盐酸法舒地尔治疗,n=39)和观察组(盐酸法舒地尔、高压氧联合治疗,n=43)。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脑血管痉挛(CVS)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NFD评分、MCA血流速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FD评分、MCA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比例高于对照组,CV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接受高压氧辅治有利于降低CVS,改善神经功能及脑动脉血流速度,降低致残、致死风险。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7):66-67
目的:探讨640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一站式成像在颅脑术后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8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颅脑术后伴并发症(脑内新发低密度灶)的患者23例,均接受640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一站式成像检查,分析脑内低密度灶区的灌注参数图像,并根据4D-CTA判断颅内大血管阻断或狭窄及分支缺损情况。对比不同脑内灌注患者经临床干预性处理后的预后情况,分析不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与低灌注患者预后的关系,再结合患者检查当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进行综合分析,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预判,协助临床医师在治疗的过程中早期给予干预。结果:23例患者的灌注参数图像[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都存在明确的异常表现,显示脑内不同程度低灌注22例,脑内高灌注1例。低灌注病例中有7例患侧颅内大血管存在异常改变,其中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4例,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左侧大脑前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1例,右侧大脑后动脉闭塞1例。脑内低灌注患者经临床针对性处理后预后良好50.00%(11/22),死亡18.18%(4/22),而脑内高灌注患者预后良好100%(1/1),死亡0,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CS评分≤3分的脑内低灌注患者死亡率为100%(4/4),高于GCS评分4~8分、9~11分以及≥12分患者;GCS评分4~8分的脑内低灌注患者重度残疾80.00%(4/5),高于GCS评分≤3分与≥12分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全脑灌注一站式成像应用于颅脑术后伴并发症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脑内新发低密度灶)患者进行CT全脑灌注一站式成像检查,有助于了解颅脑术后局部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并为患者预后评估以及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指导,对患者术后病情的预后判断提供帮助,对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适时干预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4):128-131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应用于颅内动脉瘤(ICA)开颅夹闭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ICA患者11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基础治疗上联合手术治疗)与观察组(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创面浸洗),每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Glasgow昏迷评分(GCS评分);大脑中动脉(MCA)M1段、近心端(颈内动脉颅内段)及远心端(大脑前动脉A1段)血流速;脑脊液S100蛋白(CSF S100蛋白)、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VS发生率为9.0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MCA M1段、近心端、远心端动脉血流速均小于术前,且观察组在近心端、远心端动脉血流速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CSF S100蛋白、FABP、NSE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尼莫地平应用于ICA手术治疗中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CVS的发生,改善患者昏迷程度、神经功能及颅内动脉血流速,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6):5-6
目的:研究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对术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于本院进行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60例患者,按非随机同期病例对照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清醒率、生存质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功能障碍评分(DRS)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清醒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GCS、GO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DR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D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术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功能,促进患者苏醒。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4):1-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及手术前后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患者180例,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度组(13~15分,60例),中度组(9~12分,60例)和重度组(3~8分,60例),入院时手术指征明确者急诊手术治疗,采集所有患者伤后12 h、24 h、3 d、7 d、14 d、28 d静脉血,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UCH-L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SE水平,随访6个月分析UCH-L1及NSE水平动态变化与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应用Spears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血清UCH-L1及NSE水平与GOS评分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比较,中度组血清UCH-L1及NSE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手术后预后不良组血清UCH-L1及NSE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三组血清UCH-L1与NSE水平动态变化分析,轻度组伤后24 h达到峰值,中度组伤后3 d达到峰值,重度组伤后7 d达到峰值,手术后预后良好组伤后3 d达到峰值,手术后预后不良组伤后7 d达到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1):69-70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超早期脑梗死再灌注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血清NSE、S-100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62例行溶栓治疗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加用丁苯酞治疗。于溶栓前,溶栓后1、7 d,检测两组炎症因子、NSE、S-100β蛋白表达水平,并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溶栓后1 d,两组血清IL-6、TNF-α、NSE、S-100β蛋白含量均较溶栓前明显上调,但至溶栓后7 d两组含量均较溶栓前明显下调,且观察组溶栓后1、7 d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7 d,观察组NIHSS评分为(5.48±0.7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6±0.98)分(P<0.05)。结论:丁苯酞可改善超早期脑梗死再灌注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其保护作用可能与减轻炎症损伤,下调NSE、S-100β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5)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 94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组(53例)和常规治疗组(41例)。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伤后0,1,3,7,14,21天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常规治疗组维持正常体温,亚低温组48 h将肛温降至33℃左右,维持38 h将肛温降至33℃左右,维持35天。分析比较两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24 h内VmMCA均开始升高,亚低温组患者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亚低温组患者预后好于常规治疗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通过稳定弥漫性轴索损伤后脑循环功能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从而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5):12-15
目的:通过检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含量,研究S-100B蛋白含量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为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取其血清标本检测S-100B蛋白含量。选取颅脑损伤患者60例,分别于伤后早期(26 h)及伤后第1、2、3、5、7、10天采血,检测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比较其在伤后不同时间的血清S-100B蛋白含量。结果: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血清S-100B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除轻中型组第10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8分组与GCS≤8分组患者及不同预后组之间血清S-100B蛋白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100B蛋白在颅脑损伤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判断中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有效的生化指标,能为颅脑损伤的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