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雪梅 《建造师》2007,(7):46-47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识字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呢?下面就识字教学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我认为培养学生识字兴趣,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是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笔者从事了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从积累的教学经验中,文章浅谈了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3.
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学生识字量大,阅读能力差。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突出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培养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4.
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学生识字量大,阅读能力差。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突出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培养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5.
小学阶段是学生刚接触语文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养成的语文素养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识字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识字能够学习到新的词汇,用知识武装头脑,通过阅读还能够拓宽知识面,增强对世界的认知。但是在小学阶段识字和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始终不能得到提高,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上升,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针对此本文通过剖析当前小学阶段识读教学现状,总结出识字与阅读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希望能够改变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时读教学分离问题,为一线教师提高识字和阅读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7.
8.
彭晓玲 《建造师》2007,(7):95-95
根据儿童好奇、好探求的心理特征和形象思维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尽量通过电化教学以及教具演示、课文彩图等直观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由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而且使他们能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语文知识。例如三册的基础训练中有一篇看图编故事“小鸭子得救了”,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的推行、语文教材的变革以及新“课改”的实施,带来了语文教学实践层面的新气象。近年来, 语文教学工作者对行之有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与探索者的初衷相悖的是,部分老师由此掉进了“模式”的陷阱里爬不出来,课堂教学模式千人一面 ,千篇一律,主观上消解了教学主客体的个性差异,与教学百花齐放的原则背道而驰。因此,语文教学须慎用模式、远离套式, 语文教师们努力走出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的时代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已是素质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我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学习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创新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