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7)
生成性课堂教学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计出一些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留下足够空间,建立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新型教学形式,是师生共同开发和丰富课程的创造过程。以"实验"拨动"生成"之心弦;以"合作"奏响"生成"之乐章;以"探究"催开"生成"之奇葩。从而让课堂有效生成,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增进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22)
我国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以人为本,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根据教材知识点构建高效课堂,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不断追求的教学目标。现代教学理念中,要想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师就要创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知识内容自主进行学习与探究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2)
文章在构建研课磨课基本模式的基础上,理顺研课磨课程序,以"旋转与角"一课为例,就课堂中的生成主题进行研课磨课。经过多次反思总结,文章作者发现在研课磨课中,教师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让课堂成为一种别样精彩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33)
预设与生成是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有充分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常常会得到一些学生意想不到的问题或提问,也会出现无法预料的结果,让教师措手不及。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前瞻性的准备——预设。而生成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习、碰撞后的新火花。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巧妙地预设,促进课堂动态生成,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2)
<正>有人认为,智慧课堂是一种既能够让学生获取知识,又可以让学生生成智慧的课堂。也有人认为,智慧课堂是一种教师运用各种先进的教育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自主享受丰富的教育资源,进而获得知识,生成智慧的课堂。事实上,万变不离其宗。"让学生生成智慧"始终是智慧课堂的基本要义。阅读与写作永远是学习语言的两个基本面。这两个基本面貌似彼此独立,实则不然。阅读与写作自始至终是互相联系、相互促进的。正因为如此,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5)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预设课堂教学的目标以及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好教学活动,但是仅仅这样还不够,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灵光一现",抓住课堂活动中的动态生成,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3)
"动态生成、自主探究、联系生活"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已被广大教师广泛接受和重视。教学又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课堂教学是活生生的个体的对话与交流,因此生成性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教师只有进行成熟而有弹性的精心预设,在课堂上组织起有效的教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活学生的创造,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4)
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构建课堂动态生成式的教学,让课堂绽放活力,是新课改派生的崭新理念。为此本文从"实验教学前进行弹性预设,为动态生成提供空间;实验探究过程中巧用疑问、善用辩论促进动态生成;课后充分利用资源拓展延伸,完善生成"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策略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8)
语文课程学习的主体必须是学生个体,教师必须要发挥好主导性作用;培养核心素养是当前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总目标。要实现其总目标,语文课堂要具备四个"必须":学生必须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必须是燃起学生学习热情的主阵地;课堂必须有预设也要有生成;语文课堂必须是高效的课堂。助力于这一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是让"主问题"进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4)
<正>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如何"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成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要真正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就必须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怎样正确实施生成和预设教学策略呢?本文从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预设与生成的现实依据、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对策三方面作一探讨。一、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预设,是指教师课前备课中对课程教学过程所作的课堂静态设计,是有目的有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