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孔隙特征和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主要是孔隙度和渗透率)这几个方面对绥靖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7储层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表明:该区长7储层属于中-低孔、低渗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和石英砂岩,岩屑含量较多;填隙物以高岭石等粘土矿物为主;喉道分布较均匀,以中细喉为主;Ⅰ类(好)储层主要分布在分流河道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2.
南泥湾油田松树林-新窑区长6储层物性差,为低孔、特低渗储层,目前存在剩余油含量较高、开发时间长但产量低等问题,急需对该区的储层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镜下观察、物性分析,以及压汞等测试手段,对南泥湾油田松树林-新窑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松树林-新窑区长6储层岩石类型有长石砂岩、石英长石砂岩、岩屑砂岩。其中,长石砂岩是主要类型。2)松树林-新窑区长6储层内部储集空间类型比较复杂,主要的储集空间是粒间孔。在物性方面,孔隙度平均为9.3%,渗透率平均为0.55 mD。3)将松树林-新窑区内的储层进行分类评价并且划分为3类储层,其中,Ⅱ类储层为区内发育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蟠龙油田长2储层物性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蟠龙油田长2砂岩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成岩作用及储层物性研究,其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裂缝发育程度与规模控制。辫状河河道砂坝中细—细砂岩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天然堤粉细砂岩和细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压实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碳结作用进一步破坏孔隙度,碳酸盐是砂岩孔隙度丧失的主要胶结物;溶解作用是物性得到改善的重要途径;裂缝对砂岩渗透率的提高起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属于我国黄土高原的沟壑塬区,有着特别的区域地质情况,其地区地质储层也是我国石油存储的重要地区。随着近年来对其地区储层的研究,也是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这对石油的开采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选取小层砂体平均厚度、小层砂体孔隙度值、小层砂体渗透率值、小层砂体含油饱和度值、排驱压力、中值压力、分选系数这7个参数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并最终建立了研究区储层分类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6.
选取小层砂体平均厚度、小层砂体孔隙度值、小层砂体渗透率值、小层砂体含油饱和度值、排驱压力、中值压力、分选系数这7个参数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并最终建立了研究区储层分类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及岩石学特征的分析,研究了安塞油田长10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及其成岩作用。研究手段有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X-衍射及压汞。得出结论包括:安塞油田长10储层岩石的主要类型以长石砂岩和石英长石砂岩为主,砂岩的填隙物的成分以杂基和胶结物为主,含量不高,安塞油田长10储层的岩石结构以细砂岩为主,胶结类型也全部为孔隙式胶结,岩石颗粒的接触方式大部分为线接触,部分为点线接触,因此可以确定它的结构成熟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岩心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压汞资料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川口油田川72区块长6油层组的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构等微观特征,并进行了储层评价。结果表明,川72区块长6储层以长石粉细砂岩和长石岩屑粉细砂岩为主,常见压实、硅质胶结、碳酸盐胶结和次生溶蚀及交代作用,粘土矿物的转化作用也较普遍;储层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浊沸石溶孔、长石溶孔等4种孔隙类型,孔隙度平均值为8.53%,平均渗透率为1.48×10-3μm2,属具有中-细喉道的小孔隙、低渗、特低渗储层。长62为较好储层,长61为较差储层。  相似文献   

9.
基于岩心、测井资料及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物性和压汞等化验分析资料,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长8储层特征。结果表明:该套储层的储集空间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喉道类型以片状或弯曲片状喉道为主,管束状喉道和缩颈型喉道次之,孔吼组合类型主要为大一中孔微喉型;孔隙总体分布在8%-10%,渗透率总体分布在0.3-1mD,为典型的低孔一特低孔、超低渗一特低渗孔隙性储层;储层质量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综合影响,随着砂地比的增大物性有变好的趋势,早期因压实及胶结而物性变差的储层也因溶蚀作用而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0.
南泥湾油田W区长1油层组属曲流河流相沉积,储层岩性以中砂质细粒长石砂岩为主,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岩屑以变质岩岩屑为主;分选以中等为主,其次为好;磨圆度以次棱角—次圆状为主;颗粒呈点状或点线接触;胶结类型主要为孔隙式,次为薄膜—孔隙式。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其中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对储层孔隙起到了较强的破坏性作用,溶蚀作用对储层起着较好的改善作用。目前该储层已处于中成岩阶段的A期。属于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主要的孔隙类型粒间溶孔和剩余粒间孔,储层孔隙结构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特点;宏观非均值性也较强;该储层中Ⅲb类、Ⅳa类分别为研究区长1储层中的好、较好储层,Ⅳb类为差储层,Ⅴ类为致密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物性分析、压汞、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劳山油田长4+5、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劳山油田长4+5、长6储层岩石成分以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有原生粒间孔、溶蚀孔及微裂缝3种,孔隙结构有中孔-细喉型和中小孔-微喉型,对孔隙度影响较大的主要成岩作用是压实压溶、胶结和溶蚀作用。根据岩性、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特低渗储层Ⅱa和超低渗储层Ⅲb两类。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油田长2油层组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子长油田30余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大量样品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长2油层组形成的沉积相特征及储层特征,认为子长油田长2油层展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中,储层宏观、微观非均质性均较强,其中长21的非均质性要强于长22。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长7期发育了一套半深湖-深湖相优质油源岩,是该盆地最主要的烃源岩.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长7烃源岩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长7烃源岩在研究区内广泛分布,厚度分布在3~85m之间,普遍分布在10~50 m间,整体上呈由研究区西南部向北、向东变薄的趋势;长7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TOC值大部分超过1 0%,生烃潜力值大部分高于6.0 mg/g,氯仿沥青“A”值大部分高于0.1%,大部分属于“好”烃源岩级别;长7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和Ⅱ1型,少量为Ⅱ2和Ⅲ型;长7的烃源岩镜质组反射率R.值在0.54% ~ 0.92%之间,最高热解峰温Tmax值在411~456℃之间,多数已处成熟生油气阶段.  相似文献   

14.
《云南化工》2019,(10):44-45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油气资源丰富,而三叠系长7油层组发育大段烃源岩,有利于页岩气成藏。以地质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下寺湾地区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及文献调查,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长7段储层的地化特征、岩石学特征和孔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段泥页岩有机成熟度较高、空隙结构以粒间孔,粒内孔为主,且孔隙度较低。研究结果为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长7段储层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的大陆中部,石油资源总量超过100亿t,是中国大型综合性能源替代基地.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烃源岩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钻井、录井及测井等测试手段,分析了长7烃源岩的沉积背景、分布规律以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而对其生烃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沉积期主要发育湖相,长73是湖盆发育的鼎盛时期,主要...  相似文献   

16.
张静  宋静明 《云南化工》2020,(1):71-72+75
大牛地气田主要目的层段储层的五性特征之间存在着一定内在的联系,其中岩性特征起着重要作用;油藏类型为碎屑砂岩油藏,总体表现为孔隙度低、渗透率低;由于沉积微相存在的差异,不同层位、气层组的储层具有不同的储层特征。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长7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龙  李明 《辽宁化工》2011,40(7):753-755
鄂尔多斯盆地XX油田长7储层为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沉积相控制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为了揭示长7储层宏观非均质性,本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区内储层层内韵律性、层间差异性和平面上砂体连续性进行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XX油田长7层段平面非均质性较强,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层内非均质性以强非均质性为主。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页岩资源丰富,为了分析其主要控制因素,利用研究区石油及油页岩钻探成果,结合油页岩成矿理论,总结了延长组油页岩形成的四大主控因素和坳陷湖盆浅湖油页岩成矿模式,修正了前人关于油页岩有利沉积相带的认识,提出油页岩形成的最有利相带为浅湖-半深湖相湖湾环境,对该区油页岩资源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岩心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物性等分析资料,对富县西部长2段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和物性特征等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以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的长2储层具有较低的成分成熟度和较高的结构成熟度,是控制储层发育的沉积因素;孔隙类型以粒间孔、溶蚀孔、微孔隙和裂隙为主,次生溶孔和微裂隙的存在为储层提供了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本区的成岩阶段已进入晚成岩A期,主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碳酸盐岩充填和溶解作用,不同成岩阶段的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改造不同,因此也控制着储层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20.
李锐 《辽宁化工》2014,(5):566-568,572
延长油田近年来在三叠系延长组长10层不断获得新发现,该层位已成为后期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层位之一。作者精确编制了长10层顶面构造图,研究构造对油藏的控制作用;根据岩石类型、岩石结构、测井资料等综合判识沉积环境,划分沉积相类型并研究其空间展布;绘制了砂体展布图并对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储层岩石类型、孔隙类型、物性特征和油藏特征;通过上述研究分析,可对后期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