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两榀高效预应力混凝土 (HPC)叠合框架和 1榀 (RC)整浇框架模型试验 ,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 HPC叠合框架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裂缝开展、延性指标、耗能能力及破坏形式 ,为 HPC叠合框架结构在地震区的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卜乐奇 《工业建筑》2002,32(8):23-24
根据两榀预应力叠合框架和一榀整浇框架的实测资料 ,对预应力叠合框架柱和整浇框架柱的受力变形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 ,分析了叠合框架柱在水平低周荷载作用下进入弹塑性阶段后 ,受拉区钢筋出现应变超前的本质原因。提出了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下叠合框架节点刚度弱化现象及加强节点刚度的构造措施 ,对预应力叠合框架在地震区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灰砂砖墙体的抗震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砖是我国多层砌体房屋的主要建筑材料,由于现在生产的灰砂砖虽然在几何尺寸上同粘土砖相同,单砖的抗压、抗折性能也接近粘土砖,但灰砂砖表面光滑、吸水性显著不同于粘土砖,灰砂砖墙体的抗震性能应如何正确评价还未深入进行。本文共进行了8片灰砂砖墙体(包括不同试件形式、不同砂浆标号和不同垂直应力)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  相似文献   

4.
叙述对高效预应力混凝土大跨度双向叠合楼盖的试验研究 ,并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6.
高效预应力混凝土大跨度双向叠合楼盖的抗震试验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对高效预应力混凝土大跨度双向叠合楼盖的试验研究,并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课题组提出了以预应力压接方式实现装配整体目标的高效、高预制装配率预应力框架结构体系——预应力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并开展了系统研究.本文为研究其抗震性能,对一榀单层单跨预应力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其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破坏形态、延性和耗能能力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低周...  相似文献   

8.
为对比分析普通节点和腋板加强型节点钢框架的抗震性能,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两种不同节点形式的钢框架建立三维空间计算模型,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模拟。对比分析了两种节点钢框架模型的破坏形态、滞回性能、承载力、耗能能力、强度及刚度退化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腋板加强型节点钢框架能有效地提高钢框架的承载力,达到塑性铰外移的目的,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较强的耗能能力,退化性能较普通节点钢框架更缓慢。研究内容可为工程应用和理论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一个8层钢桁架系统的1∶8缩尺模型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试验中,对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其他相关的变形进行了检测。同时对系统抗震性能,如屈服荷载、变形、延性、耗能、强度和刚度退化等进行了分析。然而,由于钢桁架体系参数的多样性和试验模型的某些特性,本次试验研究并不十分全面。因此,采用AN-SYS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该有限元模型中考虑了材料和几何非线性,并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证实了其有效性。随后,运用该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结构参数,如结构高度、高宽比、桁架类型、底层桁架的布置、桁架跨高比和腹板的开口长度的变化,以及它们对于体系抗震性能的影响。基于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桁架体系的抗震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低周反复荷载下蜂窝式钢框架梁柱节点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蜂窝式钢框架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6榀框架边节点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当轴压比u=0.25和扩张比K=1.5时,在考虑梁上第一个开孔位置与其腹板高度之比d/ht和柱上第一个开孔位置与其腹板高度之比e/hc等控制参数的影响下,对其节点的受力过程、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性能等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研究表明:焊接质量是防止节点脆性破坏的首要保证。明显的焊接缺陷容易导致裂缝过早扩展,从而降低节点延性和耗能能力;与原型钢相比,梁柱腹板开孔扩高后,节点受弯承载力和转动刚度均有较大程度提高,梁端荷载-位移关系的滞回曲线饱满、稳定,刚度退化不明显,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扩张比一定的情况下,d/ht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要比e/hc显著,并且控制d/ht可以有效地将塑性铰外移到距节点域较远的梁截面上,大大缓解节点处的高三轴应力状态,降低连接焊缝发生脆性破坏的可能性,改善节点延性性能。  相似文献   

11.
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将卸载和加固结合在一起 ,较好地发挥新老结构共同工作的能力 ,具有多种优点 ,所以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目前对体外预应力加固框架结构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性能进行的研究较少。在对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试验的基础上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编制了相应程序对结构进行分析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 ,表明采用的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与准确性 ,从中得到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2.
部分预应力砼框架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及计算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两棍高效预应力混凝土(HPC)叠合框架模型试验(1:3)的试验结果,并与承载力及配筋指数相当的混凝土(RC)叠合框架模型试验(1:3)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HPC模合框架的受力性能、应变变形特征、裂缝特点和二次受力特征系数。提出了作用于预制构件内力的整体作用系数a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通过2片施加了竖向荷载预应力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及1片普通对比砌体的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预应力砌体的抗裂性能、裂缝开展及破坏形态以及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延性、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延缓了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的开裂,提高了墙体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预压应力改变了墙体破坏时的裂缝分布形状,裂缝密而细,布满全部墙灰缝,没有明显的主裂缝,墙体施加预压应力后,刚度、变形能力、延性、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得到了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5.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受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获得了轴压比对钢筋混凝土柱的延性、耗能性、塑性铰区长度、积累损伤及破坏特征的影响规律,并观察到恒定轴力下破坏的独有特点。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钢带约束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是充分利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和预应力钢带约束柱的优点所开发出来的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新型组合柱,为探究钢管约束内部混凝土和预应力钢带约束外部混凝土对柱抗震性能的改善规律,开展4个预应力钢带约束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试件和2个未采用预应力钢带约束的普通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试件的拟静力试验,研究预应力钢带约束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破坏形态、滞回性能、位移延性、骨架曲线、耗能性能、刚度退化以及钢带应变变化等受力性能,分析了钢带间距、箍筋布置对预应力钢带约束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钢带约束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具有良好的延性、变形能力和耗能性能,相对普通钢筋混凝土柱和普通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具有更加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预制装配式竖缝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利用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预制装配式竖缝剪力墙进行了研究,得到试件的滞回曲线。分析了预制装配式竖缝剪力墙的破坏形态、裂缝行为、荷载-位移关系、裂荷载、抗剪承载力以及变形特性的发展规律。综合考察该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破坏模式和变形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预制装配式竖缝剪力墙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属于延性破坏,耗能性能较好;竖缝墙由缝间墙受弯破坏终发展成贯通各墙肢竖缝根部的剪切破坏;剪力墙与基础梁间的钢板连接件未发生破坏,能提供有效连接。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破坏特征和抗震性能,进行4榀粗骨料取代率分别为0%、30%、70%、100%的1∶2.5模型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观察其破坏形态和受力特点,对框架中节点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强度退化、刚度退化、层间位移角、延性以及耗能能力等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典型破坏形态是节点核心区剪切斜压破坏;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饱满,位移延性系数介于3.95~4.88;弹塑性极限位移角约为1/19~1/26;破坏时节点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介于0.322~0.335;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抗剪承载力和耗能能力有所降低,延性减小。但是相对于普通型钢混凝土框架中节点而言抗震性能降低不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四榀柱配有方形螺旋箍筋的弱柱型钢筋混凝土单元框架,在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探讨了柱配有方形螺旋箍筋的弱柱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延性、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并采用静力荷载增量法对框架进行强度分析。  相似文献   

20.
采用碳纤维布加固框架节点梁端的加固方式,研究了6个加固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着重考虑了混凝土强度和锚固方式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加固后试件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和破坏荷载均有所提高,梁上的封闭碳纤维布箍对混凝土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试件的承载力,延缓了裂缝的产生和发展。试验从滞回曲线、刚度退化、能量耗散、延性、主筋应变及节点核心区剪切变形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加固后节点的滞回环趋于饱满,刚度退化减小,耗能能力和延性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梁柱中主筋应变由于碳纤维布的作用而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