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天璋  陈天  白莹琦 《电子科技》2010,23(3):107-110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IMO)由于对天线之间的距离有要求,因此难以应用在实际的无线通信终端中。协作分集技术通过利用单天线移动终端之间的相互协作,共享彼此天线,形成一个虚拟MIMO系统,从而获得空间分集。介绍了协作分集技术的基本协议,讨论了目前的研究情况,分析了其中的一些主要方案,并探讨了今后研究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LTE/LTE-Advanced技术的出现,对移动终端天线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LDS天线技术的出现与发展,符合未来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也将成为保证LTE终端性能的关键。2013年底工信部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发放TD-LTE牌照,开启了中国LTE商用的新纪元,同时也宣告了中国移动通信4G时代的来临。在此趋势的推动下,相关移动终端的需求量迅速增长,从而带动移动终端天线产业快速发展。商用的LTE移动终端,必须满足多模多频、智能化、小型化等需求,而作为智能移动终端的关键技术——移动终端天线的技术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陈如明 《通信世界》2009,(25):I0005-I0005
我国终端产业链在推进自主创新OPhone之类的旗舰手机终端同时,应针对LTE/LTE-A及移动互联、手机电视发展需求,在手机技术高端发展方向方面关注多频、多模、多制式、异构系统协同工作的融合平台。未来,借助芯片制程工艺的不断提升以及多核/众核处理、人工磁导体、射频微机电系统(RFMEMS)以及隔离磁偶极子天线技术、  相似文献   

4.
《电子设计技术》2008,15(3):20-20
移动终端天线技术是移动产品设计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因为天线是唯一和无线网络直接交互的部分。下一代通讯技术,如HSxPA、WiMAX、802.11x、LTE等都需要多天线技术来支持尽量多的通讯协议或MIMO(Multiple-In,Multiple—Out),多天线也可使RF系统达到更高的链路增益,以实现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增大网络容量和更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郭玉春 《通信对抗》2009,(4):F0003-F0003
天线和天线系统是无线通信系统的眼睛和耳朵,许多先进的无线通信系统之所以能够获得快速发展得益于天线技术的推动。不管多么简单或复杂的无线系统,如果没有天线发射和接收携带信息的电波,它们都不能有效地工作。事实上,无线通信未来的服务及性能也许会取决于或者说受限于天线的设计。例如,一个手持移动终端需要提供诸如语音、  相似文献   

6.
首先分析了5G时代移动终端和移动通信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进而对目前主流的终端安全技术如系统隔离技术和虚拟专网技术的现状和不足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满足高安全移动通信和移动办公要求的终端安全解决方案,包括基于硬件的系统隔离、门卫式内网VPN接入和系统间安全通信方案3个组成部分,系统性解决移动终端硬件、操作系统、应用、数据和网络通信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TD-SCDMA智能天线移动终端接收特性的数值模拟,对智能天线算法进行了分析,并深入分析了智能天线对多径的抑制作用。通过分析和天线方向图仿真表明在TD-SCDMA系统移动终端采用智能天线可以有效提高信号接收质量、降低误码率和增加系统容量。  相似文献   

8.
协作通信解决了普通单天线移动终端的空间分集问题,使单天线移动终端在多用户环境中可共享其他终端的天线,从而得到多天线分集增益,改善了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本文从协作通信的概念和原理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协作通信的虚拟多天线(VAA)TD-SCDMA系统,探讨了该系统中各层的实现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天线的容量和发射接收速率,LTE通信系统使用了MIMO天线。由于移动终端上空间有限,多个天线间存在较大耦舍,天线的辐射效率和通信容量会降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S参数的角度推导出了天线的正交辐射模式,提出了通过加入180。耦舍器来降低多个天线间耦合的方法。使用HFSS和ADS对设计好的710MHz天线进行联合仿真,结果显示加入耦舍器后,两个天线间的耦合明显减小。这种设计使得该天线可以很好地应用于LTE通信系统的移动终端。  相似文献   

10.
移动终端作为CMMB技术的体现者,其信号接收装置——天线成为实现该项技术的关键。为了改善在CMMB工作频段的天线的集成化和小型化,本文介绍了J型的λ/4的单极子阵列天线的设计。该天线引入由一终端开路槽线和在天线辐射基本单元与共面波导的地板之间的具有高阻抗感性部分组成的匹配电路来改善天线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5G 移动通信系统对信道容量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应用于5G 移动终端的双频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系统。它由沿移动终端两个长边垂直放置的八个天线单元组成。该天线系统可以覆盖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所规划的3.3 ~ 3.6 GHz 和4.8 ~ 5 GHz 两个频段,且低频段和高频段的天线效率分别高于61% 和50%。通过优化各天线的相对位置和放置方向,使得各端口之间的隔离度优于15 dB。为更好评估天线系统性能,计算了MIMO天线的包络相关系数(ECC)和信道容量(CC)。所得该MIMO 天线系统在工作频段内ECC均小于0.1,且信道容量峰值可以达到36.8 bps/ Hz。同时,制作并测量了MIMO 天线样品,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无线通信系统中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在移动终端的多天线制约问题,一种新的分集技术-协作分集技术被提出。它使得在多用户环境中,具有单根天线的移动台可以共享彼此的天线而产生一个虚拟MIMO系统,从而获得分集增益。文中介绍了协作分集的基本概念、编码协作机制,分析了编码协作机制下成对误差概率、误码率、误块率的性能,讨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无线移动终端的发展,倒F天线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在分析典型宽带平面倒F天线结构和特性的基础上,重点对天线性能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在天线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终端多天线系统的设计中引入了更多5G天线,MIMO技术的复杂性使得多天线用户设备在性能评估与测试验证中面临更大挑战.介绍了 5G移动终端FR1频段MIMO OTA测试技术,对比了与LTE MIMO OTA测试方法的关键差异,在实际多探头全电波暗室(MPAC)环境下采用多款5G商用终端开展了 4×4及2×2 MIMO OTA性能测试.结果表明,FR1 MIMO OTA测试方案能够有效地区分不同用户设备(UE)的多天线性能差异,且现有5G终端产品在不同测试姿态、测试角度下多天线性能差异较大.文章还从实测与标准化角度解读了 3GPP、CCSA、CTIA在5G终端FR1 MIMO OTA测试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由于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中的车载站在通信过程中是运动的,因此存在卫星功率有限、传输高速业务与移动站低天线增益之间的矛盾;系统有时是在非高斯信道中工作的,电波传播情况复杂;地面终端的天线时刻对准所使用的卫星。对如何利用有限的卫星功率条件,在地面终端的快速移动中,实时传输宽带多媒体业务,涉及卫星的带宽和功率、移动终端能力、天线伺服跟踪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给出了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6.
近日,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选择思博伦通信的解决方案进行CDMA、UMTS和LTE移动终端的空口(OTA)测试。为确保在LTE等高速无线技术中使用的MIMO天线以及移动终端GPS/A-GPS定位功能的性能,移动设备的天线成为测试必不可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型三频段内置天线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予青  段成华 《无线电工程》2009,39(9):31-32,60
随着移动终端的小型、多样化的发展,如何设计一个多频段、小尺寸、低剖面的内置天线成为移动终端天线设计的难点。以双分支平面倒F型天线为基础,通过增加寄生的短路分支,利用不同的路径分支激发各自频段的方式,实现在VSWR<3.0内涵盖GSM900、DCS、PCS三个操作频段的一款新颖的内置天线。天线由2个短路柱、1个馈电柱和在天线辐射体上切割裂缝与缝隙构成,并利用仿真环境HFSS进行3D建模与电磁仿真,仿真结果满足三频段天线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适应于移动终端的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MIMO)高隔离度缝隙天线。利用缝隙天线原理,实现小型化及多频带的要求,分析了一些重要参量对天线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能够正常工作在1.7GHz-3.5GHz频段内,在该频段内S11<-10dB,且隔离性能良好,满足S21<-20dB。实际加工制作天线并测试,天线的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所涉及的天线体积小,可应用于无线通讯中的手机终端。  相似文献   

19.
移动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的前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字电视的发展,具有多功能开放式的移动数字电视接收机已成为移动接收终端的首选。为解决在移动接收过程中出现的多径干扰和衰落,提高数字电视的接收质量,可以将自适应天线接收技术加入到移动数字电视接收机中。鉴于此,本章基于DSP+FPGA结构设计一个基于DVB-T标准的移动数字电视接收机,对其前端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雷剑梅  陈旻 《电讯技术》2006,46(1):10-17
首先介绍了近年来智能天线的大体研究现状,对在该领域开展研究较早且较成熟的日本和欧洲进行了重点介绍;随后从模拟与数字智能天线、单RF通道与多RF通道智能天线以及普通智能天线与MIMO三个角度,结合相应的技术方案对不同技术类型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最后,讨论了智能天线应用于移动通信的优势,着重介绍了日本ATR研究所研制的可用于移动终端的ESPAR天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