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面向智慧型城市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慧城市的感知网络、云存储和大规模数据分析能力等优势为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针对现代城市食品安全监管任务,探讨了智慧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出一种监管主体多元化、监管手段多样化、深度结合智慧城市理论与应用的新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食品安全命令控制型监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业态的监管需要,急需新的监管模式。本文从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现状出发,从数据和人员方面厘清智慧监管的特点,阐述了智慧监管模式的路线、构建和组成,通过分析我国智慧监管体系现有案例,突显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走向“智慧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历来重视食品安全监管,不断摸索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一些食品安全监管的做法已经在引领食品安全监管趋势,体现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智慧和经验.譬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已经经历了三次大的食品监管机构改革,监管模式更加科学.其中的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网格化食品安全监...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而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也一直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模式的革新提供了契机。本文通过对高校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食材生产加工环节监管不全面、管理人员监管效率较低、监管过程不透明等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高校食品安全监管之中,建立高校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平台,为高校基于互联网视角实施有效监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国内外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监管队伍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有效运转的食品安全监管员制度和严格的食用农产品与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针对我国相关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建议,认为我国应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尽快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员队伍建设,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完善食用农产品及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进口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全程追溯、一码通行、便捷查询的效能,通过结合进口冷链食品全链条追溯场景,分析研究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系统全环节业务流程,提出了进口冷链食品追溯平台智慧化功能设计思路和要点,主要包括进行数据共享、开展系统对接、进行数据推送、对接GS1条码数据库、使用智能识别技术、开发智能预警提示功能、开发待办功能和工作效能统计功能、使用视频监控摄像头进行实时监管、使用物联网设备进行环境感知管理等。经实际应用,取得较好效果,可作为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系统的智慧化功能设计思路和要点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结合天津市智慧城市建设,针对我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建立食品安全风险模型,并进行有效评估;构建智慧型食品安全信息化平台;在此基础上提出智慧型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设计。  相似文献   

8.
基于“互联网+”视角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监管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屏障,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运用有利于解决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困境。本研究分析"互联网+"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的机遇,进而通过政府、社会、市场主体的全方位合作,提出"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构建及实施策略,以促进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美国智慧食品安全监管方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4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提出"智慧食品安全新时代"这一倡议,旨在继续实施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FDA Food Safety Modernization Act, FSMA)科学和基于风险的要求,同时纳入新技术、工具和方法,帮助消费者更好地免受食源性疾病侵害。智慧食品安全作为一种新的食品安全方法,促进社会和商业部门使用新技术,如区块链、传感器技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以建立一个更数字化、可追溯和更安全的食品体系,包括依靠技术的可追溯性和对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响应、更智能的预防工具和方法、适应新商业模式和零售现代化、食品安全文化4个方面。本文介绍了美国智慧食品安全监管方法,并通过借鉴美国今后食品安全监管思路,提出对未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校食品安全档案化管理意识薄弱,导致一些高校仍没有制定关于食品档案的相关制度,食品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不合理的情况普遍存在.本文提出优化高校食品安全档案化管理的有效方式、规范食品安全档案的建设工作,使得食品安全档案化管理质量和水平有所提高,科学利用食品安全档案为高校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徐航 《食品与机械》2019,(11):233-236
针对因平台参与、商家隐蔽、配送复杂、法律滞后、方式落后等互联网订餐食品安全监管特殊性,而产生的监管部门资源整合不畅、商家违法成本降低、第三方订餐平台监管不力、维权成本与取证成本偏高等问题,应积极探索集政府、订餐平台、行业协会、新闻媒体、消费者等于一体的社会共治式的互联网订餐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构建互联网订餐食品安全监管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但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临新的变化。文章首先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一系列新型挑战进行了分析,然后,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可运行的食品安全监管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杨亚莉 《食品与机械》2012,28(5):259-261
近年来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充分暴露了分段式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脆弱,对此必须进行理性重塑与优化。文章论述食品安全集中性监管体系的建立,要从深层次上将食品安全监管权相对集中于少数监管部门,从法律层面上赋予食品监管委员会更多的职权,同时在优化执法环节机制和流程中要特别做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和建立食品安全预警制度。  相似文献   

14.
柔性监管的兴起与广泛应用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推动市场监管朝民主、高效、透明方向发展,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而食品行业的安全问题仅仅依靠政府采用单一片面的刚性监管难于有效应对。本文以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质量、创新方式方法、挖掘风险监测潜能为主旨,对柔性监管的概念、特征、作用方式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基于柔性监管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存在的不足。在现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柔性监管所具备的协作、服务、激励、引导等特点,促使被监管主体采取改进措施实现高质量发展,与监管部门共同承担食品安全质量建设。为新时期基于柔性监管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赋能,提升风险监测工作质量,发挥风险监测作用,严守食品安全质量红线。  相似文献   

15.
食品安全已成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面临的一个根本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监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十三五"期间,针对北京市食品监管现状,建议北京市政府开展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科技保障工程,研发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装备、便携技术、在线检测技术。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数据采集设备,建设京津冀一体化、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监督抽检的针对性,实现对问题样品全过程的信息溯源。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当前越来越受重视,伴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至关重要.为了切实优化食品安全监管效果,除了关注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职责优化落实外,技术手段的创新优化同样极为必要,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就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技术手段.文章以食品安全监管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在指出...  相似文献   

17.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猛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2):49-53,63
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围绕着高标准的食品安全要求,逐步建立起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这些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共同特点是以风险分析为理念和"从农田到餐桌"。为了更好地借鉴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经验,本文对日本、美国和欧盟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行了剖析,并对其有益经验进行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唐云华  罗云波 《食品科学》2009,30(7):304-307
针对不断涌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构建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体系的构建涉及食品安全监管各个部门的职责和食品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整个产业链条,也涉及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多方利益的协调。  相似文献   

19.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容乐观。设立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和奖惩措施,形成激励相容机制,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有效约束和监控食品安全监管利益链上各利益主体间的机会主义行为是食品安全监管有效的保证。指明激励相容制度的内涵,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建立博弈模型,阐明食品安全监管激励约束缺失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食品安全问题关乎全人类的健康和幸福。随着物联网的产生和发展,其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本文简要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功能特点及行业应用,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引发食品安全监管变革的可能性,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多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