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为获得适用于黄陇煤田厚及特厚煤层开采条件下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模型,以黄陇侏罗纪煤田为研究区域,以38组导水裂隙带高度实测数据为依据,综合考虑开采厚度、工作面斜长、煤层埋深、覆岩类型、开采方法5个因素对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影响,基于数据驱动构建了适用于黄陇煤田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和遗传算法(GA)优化的BP神经网络(GA-BP)模型,并将2种模型应用于孟村矿401101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导水裂隙带高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回归模型拟合系数从仅考虑开采厚度的0.52,提高到考虑综合多因素的0.82,模型预测精度随着考虑影响因素数量增多而提高;从数据驱动角度得出黄陇煤田导水裂隙带高度影响因素权重值排序为:开采厚度>工作面斜长>覆岩类型>煤层埋深>开采方法,开采厚度和工作面斜长是其主控影响因素,在开采过程中需加以控制,从而达到煤层顶板水害防治的目的。模型应用结果表明,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的最大相对误差为−3.67%,而GA-BP神经网络模型最大相对误差仅为−1.95%,2种预测模型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其精度能够满足工程实践要求,对于预测精度要求较高时,可选择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成果可为黄陇煤田厚及特厚煤层条件下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4.
5.
6.
通过综放工作面顶板砂岩水防治技术的研究,结合综放工作面自身的特点,总结出七条防治水措施,实现了安全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8.
平顶山一矿戊-17130综放工作面在全岩断层地段回采,采取风钻打眼松动爆破,采煤机装矸,漂溜抬架4.6m强行推进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大同矿区“两硬”煤层的特征,在综放工作面采取了顶煤、顶板预爆破措施,较好地解决了顶煤冒放和采空区顶板处理问题,提高了资源采出率,减轻了顶板来压强度,实现了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1.
《煤炭技术》2015,(9):33-36
针对不同因素对坚硬厚层顶板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影响规律,在采用理论分析对综放工作面来压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兖州矿区坚硬顶板地质条件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对深井综放工作面开采过程中,不同煤层埋深、不同工作面长度、工作面不同推进距离对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影响规律进行模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工作面煤壁超前最大支撑压力及其影响范围均随煤层埋深增加而增加,随工作面长度增加最大支撑压力呈幂函数增加,影响范围以200 m为界呈线性增加,随工作面推进距离的逐步增加最大支撑压力呈线性增加,工作面初次垮落在工作面推进至25 m时,超前支撑应力影响范围为22.5 m。 相似文献
12.
结合同煤集团增子坊煤矿8115综放工作面上覆导水裂隙带的实际地质条件,为工作面顺槽选取了合理的支护方式,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根据模型分析的围岩最大、最小主应力分布情况,结合莫尔库伦安全系数法,对巷道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且在巷道中布置观测站,观测巷道顶底板及两帮位移及围岩离层量,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保证工作面的顶板安全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准确掌握工作面的充水条件及制定有针对性的顶板水害防治措施,在对顶板含水层进行划分并获取其水文地质参数的基础上,采用关键层理论、数值模拟和相似材料模拟对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进行了预测,从而实现了工作面充水因素的精细探查;利用顶板含水层静储量叠加动态补给量的方法对工作面的涌水量进行精细化预测,结合工作面顶板含水层疏放水量观测值对疏放水效果进行定量化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工作面已经达到了安全回采的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实例分析,对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精细化探查,采用“动—静”水量的工作面涌水量预测方法,结合顶板含水层疏放水效果定量化判别方法,可以保障工作面的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5.
综放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井下放顶煤(综放)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装置,主要解决现有煤矿井下放顶煤采煤工作面存在的瓦斯积聚超标易造成瓦斯爆炸和治理费用昂贵的技术难点.采用的技术方案能有效解决和治理放顶煤采煤工作面瓦斯积聚问题,从而达到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综放工作面过中间巷期间顶板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隆庄煤矿1308工作面在上顺槽171#点处开始揭露曾经为工作面服务的联络巷(中间巷),影响工作面推进长度约为120m,本文着重介绍了在过中间巷期间具体的顶板管理方法及相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