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数字化技术已从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建筑领域也因数字技术的介入和推广,无论是在设计手段还是建造方式上都酝酿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但在当下中国,数字化设计实践也呈现出独有的特点:由于其普及速度远超数字化建造设备的更新速度,因而很大一部分数字化设计作品仍以传统、低技的施工方法和手段完成.试图通过一次数字化建造实践来研究如何在低技条件下更有效地控制设计作品的建造及其完成度,并探讨数字化设计在低技条件下的建构意义.同时为今后数字化设计作品在低技条件下的建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建造 新方法论驱动下的范式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烽 《时代建筑》2012,(2):74-79
文章认为,运用数字化方法设计并将传统材料进行手工建造的方式更近于在设计方法层面对传统建构思想的批判性延伸。随着建造操作主体从"手工"向"机械"、"数控机械"的转化,以及操作对象从"传统材料"向"多维材料"、"复合材料"的发展,新范式的转化已经不可避免地到来。数字化建造方法正是使传统建构思想走向未来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基于数字化大发展和后人文主义兴起的背景,以时间为脉络,通过对研究中国数字化建构和建造转化的建筑学家袁烽的建筑理论研究及建筑思想转变的纵向研究,梳理21世纪以来中国数字化建构与数字化建造及研究范式的转化过渡过程,总结转化阶段性成果——后人文建构。并通过对最新的后人文建构实验性实践——乌镇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案例的研究,对后人文建构理论进行验证,最终对数字化建构向数字化建造转变的未来方向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段梦媛 《建筑技艺》2012,(3):226-229
从课程体验的角度,通过对研究生阶段两个数字化设计与建造课程的实际参与,从设计过程、建造过程、所遇问题的解决和对设计与建造逻辑及手段的思考等方面对数字化设计及建造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记录袁烽和王振飞这两位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从学术、实践和文化、艺术方面大力推广数字化设计理念的建筑师的对话,反映出信息时代,数字设计对建筑师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和设计方法产生的影响。文中对于数字化建构和数字化建造的学术探讨、数字设计工具包的建立与尝试分享、算法语境与社会生产系统结合的发展期望与真实地展现出他们对于自主性创作的全新探索以及将设计方法应用到实践上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袁烽 《建筑技艺》2014,(4):30-31
正马克·威瑟(Mark Weiser)在《无尽的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中说:"最具深远影响意义的技术往往是那些已经消失的,并且难以辨别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内容。"我想这句话用来描述数字化建造的未来是最恰当不过的了。毋庸置疑,数字化设计与建造作为一种建造技术方法,相较于建构(Tectonic)所强调的"过程的文化意义",建造(Fabrication)更注重的是"过程的逻辑意义"。所以,要理解数字化建造,还是要从设计本体方法入手。  相似文献   

7.
袁烽 《建筑技艺》2014,(4):44-47
正数字建造的发展背景近年来,建筑界从仅关注概念发展到更加关注"从虚拟设计到实体建造"的完整过程。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计算机早已融入建筑设计的整个流程中,其作用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逐渐转向计算机辅助建造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的领域。数字技术已经能够实现一切实体性、物质性的现象与代码(Code)之间进行编码、压缩、传输、转换的可能。[1]数字化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以手工艺传统为依托的建构的看法,建筑师也开始思考数字化与建构越发紧密的关系。数字化是对传统建筑设计思  相似文献   

8.
从数字化编程到数字化建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烽 《时代建筑》2012,(5):10-21
文章论述了"前数字化"时代、"参数化主义"时代以及"多智能体"时代的建筑数字化思想演进过程,并着重阐释了"参数化设计"、"算法设计"、"数字化建构"与"数字化建造"等基础概念。作者还从数字设计方法论角度介绍了"建筑数字编程设计"理论内容,阐释了"自上而下"的建筑几何设计方法以及"自下而上"的涌现理论;在编程与算法的方法论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建筑数字化建造"对于数字范式革命的重要意义,涉及内容从建筑形式生成到基于建筑性能与生产方式一体化的数字化建造理论i展望了协同设计与社会多系统整合带来的建筑产业升级及建筑材料的革新。  相似文献   

9.
从数字化时代建筑师的"数字著作权"概念的辨析开始,本文一方面探讨了机器人建构是如何成为工程建筑学的新范式的,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了算法与机器作为核心技术是如何影响了以生形、模拟、迭代、优化及建造为特点的建筑设计、研究与实践全流程的;另一方面也提出机器人建构是面向可持续的高性能发展目标、人机共生的设计建造方法,并将继续指导建筑师,甚至整个建造行业,促进建筑生产体系的升级.  相似文献   

10.
彭兴 《华中建筑》2014,(2):18-21
在面对复杂形态建筑设计时,现阶段的低级软件很难准确表达建筑师的设计意图,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已远不能满足各个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且很难将复杂的建筑形态最终建造出来。数字建构在这一背景下诞生,并迎合了复杂建筑的形态设计与营造需求。"数字建构"是指在建筑设计和建造的各个阶段、层面运用数字化的工具模拟实现建筑目标的状态和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推进和普及,数字化在未来几年会逐渐成熟,乃至成为主流的建筑设计模式。该文试图从数字建构的概念、应用的必要性、实现方式等方面,解析数字建构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