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及抗震审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超限高层建筑的特点,以及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热点研究问题,研究了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设计原则及设计要点,指出了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文中还针对厦门远华国际中心抗震设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介绍了全国及厦门市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的情况和审查实例。  相似文献   

2.
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系列讲座之六戴国莹(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抗震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所涉及的内容较多,本文着重介绍建筑结构方案、抗震计算分析和抗震构造的设防审查问题。一、高层建筑结构方案的确定问题1.规则抗震建筑抗震的高层建筑...  相似文献   

3.
《建筑施工》2009,31(12):1081-1081
12月8日,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住建部副部长郭允冲到会为新当选的第四届委员颁发聘书并讲话。郭允冲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监管,严把超限审查工作关口。据介绍,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制度,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加强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管理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  相似文献   

4.
《工程质量》2008,(1):60
2007年10月31日,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2007年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专家委员会徐培福主任委员和35位委员参加了会议。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曾少华副司长到会并讲话。专家委员办公室主任王亚勇报告了第三届专家委员会成立以来开展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的基本情况、审查的具体项目以及近年来高层建筑超限特点。会议讨论了《关于加强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工作的建议》、《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的建议》、《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可行l生论证报告的参考格式及要点》、《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百例》等文件,并就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要点进行了充分交流。  相似文献   

5.
《建筑》2022,(6):40-40
林树枝,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厦门市建设局巡视员、副局长、总工程师,负责建筑产业化、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建设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管理等工作。2017年2月起,任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巡视员、总工程师,负责厦门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成员、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专家委员会成员。  相似文献   

6.
大型建筑要执行超限高层抗震设防规定  建设部不久前下发有关通知 ,要求大型公共建筑要严格执行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有关规定。通知指出 ,凡在抗震设防区进行的 ,超出国家现行规范、规程规定的适用高度和适用结构类型的高层建筑工程 ,体型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 ,以及有关规范、规程规定应当进行抗震专项审查的高层建筑工程 ,建设单位应向工程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专项报审 ,由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委员会 ,开展抗震设防专项审查 ,并将审查意见作为施工图审查的依据。要高度重视设计方案的评审 ,确保结…  相似文献   

7.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暂行规定》(建设部令第59号1998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加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管理,提高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有关法规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加大,土地资源日益紧张,高层建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各种新型的结构体系在高层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层建筑的规模和高度不断地突破。高层建筑需要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这就要求在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中必须按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防。本文针对高层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进行研究分析,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各地都在竞相建设“全国第一”、“亚洲第一”乃至“世界第一”的超高层建筑。建设部副部长黄卫近日表示,中国将加强超高层建筑的抗震设防。据悉,自1998年全国和省级的超限高层建筑审查委员会成立以来,已审查了近千栋高度100m以上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黄卫说,对超高层建筑进行的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提高了结构的抗震安全性。今年,我国举行了唐山地震30周年纪念活动。黄卫强调,建筑抗震设防要未雨绸缪,警钟长鸣。目前,我国有一些大型建筑选用国外设计师的设计方案。对此,黄卫指出,一些境外建筑师来自非地震区,缺乏抗震设计经历。(摘自…  相似文献   

10.
第一条 为加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管理,提高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有关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抗震设防区内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 本规定所指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是指超出现行有关技术标准所规定的适用高度、高宽比限值或体型规则性要求的高层建筑工程(以上简  相似文献   

11.
郭宗斌 《山西建筑》2009,35(33):65-66
详细阐述了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原则,并就一些具体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探讨,可为工程设计人员就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积累经验,从而完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2.
蒋晓燕  谢建民 《建筑技术》2010,41(11):1032-1035
汶川地震后,西安的高层建筑业受到地震波影响,某高层建筑填充墙发生较大损坏,从地震能量、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等方面分析震害原因,提出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和施工的建议,并对抗震理论研究也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3.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常附加消能支撑来达到良好的减震效果。在不同的抗震设防烈度下,如何选取经济合理的高层结构抗震体系是工程人员关注的问题。选取四种结构抗震方案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了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14.
我国250 m以上超高层建筑数量日益增加,超高层建筑由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逐渐向全国其他区域扩展,其中环渤海地区以及部分二线城市中超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对不同高度的超高层建筑,其常用的结构体系为:框架-核心筒、框筒-核心筒、巨型框架-核心筒和巨型框架-核心筒-巨型支撑结构。分析表明:随着结构高度的增加,巨型框架和巨型支撑应用较多,混合结构在超高层建筑结构中广泛应用。通过实际工程造价分析,研究了建筑高度、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对超高层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分别从超高层建筑形态空气动力学优化和长周期响应方面,阐明了超高层建筑结构分析、设计中的关键问题。采用黏滞阻尼器可有效降低超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响应,对黏滞阻尼器在实际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李文化 《山西建筑》2014,(17):33-36
在对弹塑性软钢阻尼墙力学特性及计算模型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其在高烈度区进行减震设计中的应用,分析表明软钢阻尼墙对高烈度区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有很大的改善,该研究为高烈度区建造高层建筑提供了新的设计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选取对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有非常大的影响,而且高层建筑嵌固部位的选取还决定地下室抗震等级,所以嵌固端的选取时非常重要的、能使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计算结果更真实的反映结构的实际情况.文中对高层建筑嵌固端及地下室抗震等级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仅供结构设计的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以后,我国高层、超高层建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仍处于蓬勃上升期,我国已成为世界高层建筑发展的中心。抗震设计是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而振动台模型试验是研究高层、超高层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合理设计和精细模型加工,采用振动台试验可较准确测定结构的动力特性、动力响应和破坏形态,反映结构不规则性对抗震性能的影响,揭示薄弱部位。为此,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完成的28个实际工程模型振动台试验为基础,对试验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分类对比分析,研究阻尼比、整体刚度退化、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外框剪力比、加速度放大系数等影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参数和指标,并对有代表性和共性的结构薄弱部位及加强措施进行汇总,提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相关的一些启示和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8.
昆明江东和谐广场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明江东和谐广场项目B,D座超高层建筑为两栋平面基本对称的双子塔,采用带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外围框架柱采用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介绍了该工程结构选型、抗震性能目标、各阶段抗震设计分析方法以及结构构件设计,重点阐述了核心筒剪力墙、外围框架和加强层的设计等关键问题处理和超限应对措施,并对高烈度区超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需遵循的基础方案合理、计算简图适当、结构措施完善三条原则,并针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高度、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抗震构造与框架梁设计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崔明芝  谭晋鹏 《工业建筑》2012,(Z1):349-352,345
全国大中型城市多高层建筑迅速增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已成为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关于如何选择结构体系也成为设计人员经常面临的问题。对八度区某188m高层建筑分别采用混合结构和钢结构两种结构体系进行分析,通过比较两种结构体系受力性能和经济指标,得出对于本工程,钢结构体系明显优于混合结构体系,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供结构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