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地形地貌和人居环境分布特点,将小流域人居环境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台塬型、丘陵型和丘塬型。通过对三种基本类型小流域人居环境实地调查和分析,建立了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和模型,确定了小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并分析了三种类型的小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等级及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小流域人居环境村镇分布特点和规律,提出了丘陵型、台塬型和丘塬型小流域人居环境生态发展模式,为小流域人居环境的规划提供样板和参照。  相似文献   

2.
罗章峰 《住宅产业》2023,(10):13-16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场所即人居环境逐渐被重视起来。近些年来由于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大城市出现很多的城市问题,影响人们的居住环境。为了解决问题,经大量探索研究,得到最普遍的方法是建立人居环境相关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城市人居环境,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人居环境的建设方法。本文探讨了城市人居环境的概念、中国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研究方法,并以上海市江湾镇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实践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社区居民对江湾镇社区人居环境的满意度情况,并针对现状提出一定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地下空间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地质环境条件影响着地下空间资源的质量特征与发展难度,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科学评价。牡丹江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受区内地形地貌、岩土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和场地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基于牡丹江市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建立了牡丹江市中心城区浅层地下空间(0~10 m)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按各指标的地质环境条件对研究区进行了分区,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指标权重,最后通过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各指标分区图进行叠加,得出研究区浅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图。评价结果表明:牡丹江市中心城区浅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可划分为适宜性优区、适宜性良区和适宜性中区3个质量区。其中,适宜性优区和适宜性良区约占全区总面积的42.4%,分布于高平原地貌单元上;适宜性中区约占全区总面积的57.6%,主要分布于高漫滩地貌单元上。在该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时,建议提前做好该区的洪涝等灾害的防治工作。研究成果可为牡丹江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苗畅  孟琪 《时代建筑》2022,(1):74-79
声景规划是提升城市开放空间的人居声环境的重要手段,然而以往的研究较少考虑行为对声景的影响。因此,文章从行为模式的视角出发,通过城市开放空间声级、声源感知和感知评价三个方面,分析了参与式行为和非参与式行为下城市开放空间中声景的差异。结果表明,城市开放空间中行为的声学特征可以分别用LAeq、LN和Lmax等指标表征;在声感知方面,非参与式行为人群的声景感知差异不大;与非参与式行为人群相比,参与声学行为的人群在声舒适度、愉悦度方面评价较高,而主观响度评价偏低;参与非声学行为人群在声舒适度、愉悦度方面评价较低,主观响度评价无显著差异。因此,可以从行为的声学特征出发,通过声景规划对空间进行设计,满足不同人群的声环境需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GIS及相关统计分析软件,对流域的水系、地形地貌、城镇斑块等进行叠加分析,归纳了3种基本城镇类型:川道型、塬面型和黄土阶地平原型,并且完成了泾河流域城镇空间分布格局的定量研究,探明了川道城镇、塬面城镇与地形地貌、水系的内在联系和城镇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建立了泾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和模型,确定了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并分析了泾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等级及空间分布特征。针对城镇体系存在的问题,根据泾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及生态空间环境的空间分异特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顺应未来的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需求,采用大分散、小聚集的基本模式,提出泾河流域城镇空间体系——"五区、九水系廊道、四板块"的主体结构,以解决泾河流域地区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为区域自然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指导,促进城镇科学有序的发展,为在生态安全格局的目标下调整城镇体系规划提供了全流域整体化解决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2)
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以大尺度区域自然因子系统评价较多,较少以小尺度地域考虑现代人居环境选择性趋向研究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本文基于ENVI和ArcGIS软件,以1km×1km栅格为基本单元,以成都市新都区小尺度地域为研究对象,选取水文、植被、交通等影响因子,建立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模型,对成都市新都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和分级。研究表明:成都市新都区人居环境适宜性等级可划分为5级。最高的一级适宜区有新都、新民、新繁西南、大丰等地,占比15.6%。居中的适宜区有木兰、三河、马家、军屯、新繁、斑竹园、石板滩等地。受交通、水文、植被等因子影响,龙安、龙桥、竹友、龙虎、泰兴人居环境适宜性等级最低。  相似文献   

7.
基于选线适宜性评价的城镇型绿道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镇型绿道受城市建成区限制等影响因素较多,很难通过主观评价判断其选线方案的优劣,为满足规划中的实际需求,需要提出多源数据融合的定量评价方法。以城镇型绿道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内外绿道选线相关研究,通过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建立多源数据融合的适宜性评价模型,对城镇型绿道的选线适宜性提出定量的评价方法。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在适宜性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通过GIS空间叠加对城镇型绿道的规划布局提出优化方法,同时提出分级规划引导。以期实现多目标相协调的城镇型绿道规划布局,为城镇型绿道选线的评价及规划建设提供科学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力 《城市住宅》2013,(Z1):126-129
今天我们谈到人居环境的建设.它包含了不同的感知层面和相应的评价体系。我认为.理想的人居环境不是简单的堆砌和罗列,更不是简单表象的丰富.而是具有更为本质的人本内涵。人居环境分为三大层次.一个理想的人居环境首先是一个大的城市环境.其次才是居住区的规划.最后才是建筑内部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9.
潘悦  贾绿媛  林箐 《中国园林》2022,38(3):14-19
自然山水是城市生长的基底,能够塑造城市独特的景观格局,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为研究山水环境如何与丽江大研古城营建互相作用,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实地调研,以古城发展演变为线索,探讨山水环境影响下的大研古城选址、格局发展演变与内部人居环境建设情况.总结古城在景观营造和公共空间营造方面的智慧特征,针对古城人文景观逐渐淡化和缺失...  相似文献   

10.
刘婷婷 《城市建筑》2024,(5):147-153
目前的国土空间“三区三线”管控难以准确测度和反映国土空间自然与人居特点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本研究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从空间价值、空间问题和空间需求三方面研判红河州人类集聚区域与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之间的空间耦合关系,利用大数据、GIS等空间分析手段,建构人居环境识别及分析体系。研究表明:(1)红河州自然人文资源与人口密集交织地带,在空间分布上大致可分为三类;(2)自然人文资源与人居空间存在人地矛盾和风貌建设协调问题。由此归纳出基于自然人文资源保护与利用和国土空间管控需求,综合多因素构建全域人居环境结构的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11.
邱龄仪  袁超 《江苏建筑》2014,(2):5-7,53
城市气候的相关研究在高密度城市已广泛开展,但对中国的发展中城市而言尚缺乏相关研究。另一方面,居住区公共空间的风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居住区的规划以及居住区内住宅类型的影响,并且居住区外部风环境质量对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影响尤其直接。研究选取南通市不同类型居住区的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风环境运用CFD技术进行相关模拟。在模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析与评估,并给出建设性的建议与意见。相关结果可用于今后对发展中城市的设计及规划实践,以期营造更为合理与宜居的居住区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2.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need to improve accessibility of services and infrastructural facilities for urban residents in Nigeria,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accessibility of services and facilities for urban residents in newly constructed public housing in Ogun State, Southwest Nigeria. The study was based on household surveys and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452 respondents in nine public housing estates constructed between 2003 and 2010 in urban centers in the study area using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and observation schedule. It was observed that although the majority of households in the housing estates have good access to human waste disposal system, accessibility to refuse bins, treated water, electricity, and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s as well as educational, shopping, recreational, healthcare, drainage, and other vital facilities is poor. One instructive finding of this study is that more emphasis is given to the production of dwelling units than accessibility to basic services and facilities for residents in public housing schemes in the study area.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ublic housing and living standard of residents, policy action is required to compel public housing developers to provide basic services and facilities in housing schemes in Nigerian cities.  相似文献   

13.
郑曦 《风景园林》2022,29(3):8-9
尽管全球正在经历普遍的、广泛的城市化,乡村依然是人类聚居的基本环境类型.2020年全球总人口达76亿,其中有约34亿人居住在乡村.相比于高度人工化的城市地区,全球乡村面积更为广阔,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更为密切.乡村聚落及所依附的农耕、渔业、林业等蕴含着丰富的传统营建智慧和本土景观特色,同时乡村人居环境的统筹发展是国...  相似文献   

14.
浅谈城市规划中公共政策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城市规划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制定公共政策的必要性,从人居环境建设、城市公共空间管理、"城中村"改造,进城务工人员等方面总结了公共政策的制定目标,从而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刘永辉 《规划师》2012,28(Z1):85-88
城市人居环境的变迁影响了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经济学理论在解释城市经济活动的同时,也对城市人居环境变迁进行了解释。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迁移的背后隐含着人们对不同利益的追求,运用蒂博特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可以解释城市人居环境作为公共物品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中起到的作用。基于此,研究以蒂博特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作为理论支持,对全球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得出了城市人居环境变迁对城市化进程走向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城市公用基础设施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城市公用基础设施的分类、主要特征、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城市公用基础设施适度优先和超前发展,是推动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和提高人民居住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民有所居”的问题, 我国进行了大规模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关注此类住房的人居环境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以广州市 4 个保障房住区近 800 户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入户调研, 建立包含客观建成环境和居民主观评价两大维度的保障房人居环境评价体系,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保障房居民对住区人居环境感到比较满意,但精神层面生活品质仍有提升空间;进一步发现,住房环境评价受人均住房面积、家庭人均月收入、入住时长、建造年代影响;住区环境评价受区位、建造年代影响;社会关系评价受建造年代、入住时长影响。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保障房建设提升及相关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健康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城市绿色空间在提 高公共健康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探究二者间的作用机制是基 础且紧要的议题。以全球18个城市为例,通过2017年卫星影 像、统计年鉴和统计报告等获取城市植被覆盖指数、健康水 平、空气质量、医疗资源和经济水平等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 分析城市绿色空间暴露对公共健康水平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最 终构建出可调节的中介模型。结果表明:1)城市绿色空间暴露 水平与公共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2)臭氧是城市绿 色空间与公共健康水平之间的主要中介变量;3)人均GDP是 臭氧在城市绿色空间与公共健康水平之间中介作用中的调节变 量,其强弱程度会影响公共健康。研究结果阐明了城市绿色空 间影响公共健康的主要制约因素,以期为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 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9.
公共设施的适宜性布局是城乡居民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权利的基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公众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也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合理规划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相关研究成为焦点。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与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差异较大,尤其是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内蒙古草原聚落,其离散型地域特征加剧了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难度。研究选择典型区域(内蒙古正镶白旗)草原聚落,以点带面对空间形态及住民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分析,探讨草原聚落公共设施布局体系结构与公共服务设施适宜性布局方法,对可装配轻体系统的应用做相应的研究和讨论,提出适应性较强的公共服务空间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20.
李琳 《华中建筑》2014,(4):93-97
生存环境的需求是人的生存需求当中,最基本、最强烈的需求。住宅是人类休养生息的主要场所,居住环境的优劣对居住者的生理机能和精神活动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居住环境作为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和社会等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支撑。因此对于居住环境的关注是基于人性角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该文以多方面案例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设计角度论述其思考模式对构建绿色住区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依据,阐释从全局理念入手构建现代城市住区是创造和谐人居环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