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静校正是陆地地震资料常规处理流程中重要的一环,静校正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震勘探的效果和精度,已经成为制约地震勘探的关键性问题。本文针对大庆地区薄储层地震勘探所面临的静校正问题,提出了模型法与折射波剩余静校正组合的静校正组合思路,然后用常规的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求取最终剩余静校正量。理论实验和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折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对于解决高频剩余静校正量问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静校正处理是地震资料常规处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主要用于解决近地表低降速带等导致的静校正问题。在复杂近地表地区,静校正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震资料的最终成像质量。本文简要阐述了ESMODEL折射波层析静校正方法基本原理,探讨了ESM0DEL静校正技术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应用中的几个关键点,并总结了ESMODEL静校正方法的适应性条件,为更好的理解和使用ESMODEL静校正技术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指导。实际资料处理表明,ESMODEI静校正方法对于复杂地表,特别是低速带厚度与速度横向变化比较剧烈情况下的复杂近地表地区,均具有显著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双复杂地区地表结构及地下构造均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非常突出。以横穿龙门山双复杂地区某二维地震测线为例,通过分析龙门山地区近地表结构的复杂性及静校正的难点,并比较各种静校正技术的适用条件,确定了综合应用静校正技术的思路。首先把进行平滑后的高程作为浮动基准面,应用层析反演方法在该基准面上计算炮、检点静校正量,并应用于数据体上,进行速度分析和动校正等常规处理,再将浮动基准面校正到最终基准面上,最后通过全局寻优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技术计算剩余静校正量并应用于数据。实际应用效果表明:综合静校正技术能较好的解决双复杂地区静校正问题,使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吉林探区伊通盆地西北缘资料近地表结构复杂,激发和接收条件较差,静校正问题严重,CMP道集不能同相叠加,对地震数据处理的要求很高,采用层析静校正方法反演近地表结构,获得较准确的表层模型和静校正量,以保证西北缘的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腹部沙漠区由于信噪比低,浅层成像一直都不是很理想,本文针对该问题结合常用的几种野外静校正方法的原理,依据各种野外静校正方法的优势和实际资料处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针对沙漠区资料野外静校正的方法——利用大炮初至折射迭代法建立近地表模型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资料的初至信息与野外近地表调查数据资料,获得更为准确的野外静校正量,更好地解决了沙漠区野外静校正问题,在实际资料处理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针对富县黄土塬地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严重的特点,开展了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静校正技术、串联去噪技术、高精度速度分析及地震成像方法等技术的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于该区地质特点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与流程。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处理和应用,效果明显,从而证明了该技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地表地质条件恶劣,地下的构造复杂。在这里,沙漠、砾石戈壁、山地、山前带和黄土塬为主要地貌,存在地表相对高差大、风化层速度的纵横向变化大、折射面变化大等问题。因此,利用基于模型的折射静校正方法难以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针对复杂地表的特殊情况,打破层状介质、地表一致性和时不变等的一些假设条件,系统开展了包括折射初至智能拾取、最小静校正量浮动基准面建立、迭代静校正、层析成像静校正和时变剩余静校正在内的静校正方法技术系列研究。实践证明。该方法系列能有效地解决西部地区复杂地表条件下静校正问题,对于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地下成像质量能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三江盆地二位地震资料处理存在着较多的难题。如:静校正复杂;在逐步压制各类干扰的同时,难于保护低频有效信息和波组特征;波场复杂,准确拾取叠加速度比较困难。利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该地区地震资料的精度,是该地区地震资料处理的目标。通过综合应用各种静校正、地表一致性处理、噪声衰减、偏移等技术和方法,解决了该地区资料处理的难题,提高了地震资料的精度。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的结果表明,以上处理技术和方法对该区复杂的资料处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基于初至波的伪三维层析静校正辅以地表一致性最大能量剩余静校正能够较好解决复杂山前带地震资料的静校正问题.用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技术,通过精准参数和优势速度迭代,地质认识指导物探,反反复复融合改进,山前带冲断推覆构造带内复杂构造局部得到改善,下伏逆掩构造带主要勘探目标层二叠系茅口组和栖霞组信噪比和面貌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地震勘探区域地表条件日趋复杂化,对资料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静校正在资料处理中的作用日显重要,表层结构调查和近地表模型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地震资料处理成像的效果,常规的表层结构调查方法和建模技术已无法满足复杂地表勘探的需要。针对XW火层岩地区复杂的近地表结构情况,进行精细表层结构研究,为该地区的近地表建模提供科学合理、系统的数据,改善该地区由于近地表结构影响所造成的静校正问题,满足高精度地震勘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深层火山岩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成像不清楚的问题,应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对某工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对于解决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成像有明显效果,成像精度得到提高,火山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清楚,内部反射结构清晰,为深层天然气目标识别提供了高质量的地震剖面。从而降低了勘探风险。因此,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成像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前常用的表层结构调查技术较难清楚探明复杂地区的近地表结构,并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建立低降速带模型并运用射线追踪与褶积方法进行正演,对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与论证,结合经验对目前微测井采用的施工方法提出相应改进,12道1m近偏移距均匀分布与15m,20m远偏移距结合方式,优化微测井采集数据,精确解释速度与界面埋深,使井深设计与野外静校正量的求取更加精确,使基于理论模型的数据得到了更加准确的解释结果。此方法在复杂地区微测井解释中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的近地表结构数据。  相似文献   

13.
赵莉 《当代化工》2016,(3):639-641
针对管道运行过程中腐蚀缺陷导致管道事故频繁发生等问题,主要采取了NG-18、ASME B31G-1991、API 579和DNV RP-F101等方法对管道剩余强度的评价。四种评价方法对指标参数失效压力、流变压力、缺陷长度、Folias鼓胀因子以及腐蚀缺陷面积计算各有不同,分别做了各参数与评价结果定量影响研究。实验研究表明:管线钢材级别越高,不同定义下计算的流变压力相差减小,对管道剩余强度评价的影响较小;随着缺陷长度的增加,鼓胀因子相对差逐渐变大,对管道剩余强度评价的影响较为敏感。对于短缺陷管道,NG-18评价方法较为合适;基于实际爆破数据,相对于ASME B31G-1991评价方法,DNV RP-F101评价结果误差较小;对腐蚀缺陷管道缺陷面积的计算,ASME B31G-1991方法精度较高,是一种普遍适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X区纯油区二、三次井主要开采有效厚度小于0.5m的表内薄差储层和表外储层,岩芯资料统计结果表明,平均有效孔隙度18.12%,平均有效渗透率74.0×10^3μm2从试井解释统计结果看,关井时间72h内出现径向流的井仅占11。05%。根据X区纯油区二、三次井开发现状,应用目前采用的试井解释方法,对出径向流直线段的井应用水驱平均压力进行地层压力水平分析,受解释参数的影响,地层压力偏低0.61MPa,采用合理参数计算的地层压力值与注采比的关系符合油田开发规律。建议今后应用产液剖面综合分析出液厚度,并考虑砂体发育情况编制软件精确计算单井的实际供油面积,提高地层压力的解释精度;不出径向流直线段井采用关井末点压力分析地层压力水平,在关井时间短的条件下,该压力不能真实反映实际的地层压力水平。由于受产量任务影响,不能无限延长关井时间,因此有必要针对薄差油层和表外储层试井资料出径向流直线段井数比例低的现状,探索压力恢复有效测试时间,并研究应用试井早期资料进行试井解释的方法,以更好地进行储层评价和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5.
成像测井由于分辨率高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采样密度相当高,给数据预处理中的深度匹配带来困难。本文采用了快速且精度较高的阿克玛(A k im a)光滑等距插值方法,对常规测井GR曲线进行插值处理,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确定成像测井带测GR曲线的深度偏移量。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校正成像测井曲线的深度误差,其处理效果优于有理函数插值、三次样条插值等。为进一步提高成像解释结果的精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The problems of statics analysis are formulated for reactive distillation processes involving multiple chemical reactions. Constraints imposed on the reactive distillation models usable in the statics analysis are established. Rules are formulated for constructing trial trajectories for reactive distillation with multiple chemical reactions and for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predicted steady states. A reactive distillation statics analysis algorithm is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7.
许海红  方小良 《辽宁化工》2010,39(6):618-621
对青东凹陷重力资料进行了处理解释,研究了布格重力异常和剩余重力异常特征,根据布格重力异常图及其转换图件推测出研究区的断裂体系,利用重力剩余异常图及垂向二阶导数异常图划分出研究区的局部异常,综合重力异常的各种处理图件并依据地质资料确定了研究区的构造单元。研究结果表明,青东凹陷内断裂发育,主要断裂为NE向-NNE向和近EW向,受断裂的控制,凹陷内发育断隆构造。青东凹陷新生界沉积地层厚,认为凹陷中的局部构造为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部位,是预测油气的有利远景区。  相似文献   

18.
姜新其 《应用化工》2004,33(3):54-56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PVC料浆中残留VCM含量进行测定。此方法简便、快捷,并具有较好的精密度与准确度。残留VCM的回收率为95%~103%,精密度为0.2%~2.5%。该方法的建立对提高PVC产品的质量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复杂山区地表剧烈起伏,速度纵、横向变化大的情况,对提高静校正精度以取得良好地震成像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无论是假设前提还是实际应用效果,建立在水平折射面假设基础之上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均不适应。表层模型层析反演根据正演初至时间与实际初至时间的误差来修正速度模型,经反复迭代,最终达到要求的误差精度。不受地表及近地表结构纵横向变化的约束,从而达到提高静校正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