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子工程”这门新兴学科的内容是按预定目标设计和组装具有特殊功能的高度有序的分子组合体——“超分子机器”(Supramolecular machines)。分子组装的各种技术中,最早发明并且至今仍然用得最广泛的是Langmuir-Blodgett薄膜(LB膜)技术。这种技术是先在液-气界面形成紧密排列的单分子层(monolayer),然后将单层逐层地转移到固体上,形成LB累积层膜(multilayers)。 LB膜的研究跟分子生物学、分子组合化学和微电子学等学科的发展紧密联系。目前,各国对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聚酰亚胺LB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先母体的制备、制膜装置、制膜工艺等;也叙述了LB膜的性能如膜厚、电性能、耐热性。同时介绍了几种LB膜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一、分子内光致电子转移反应的研究 论文中设计,合成了以9,10-二甲氧基蒽(DMA)为电子给体,双酚A(BA)为连接体,连接不同的电子受体(对苯甲酸乙酯,对腈基苯,2,4-二氧苯,对硝基苯,蒽醌AQ,2,4-二硝基苯)的六种二元分子,测定了它们的氧化还原电位,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等。研究了它们的分子内光致电子转移过程,研究了它们的分子内光致电子转移反应自由能的变化△G与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_q的关系。结果表明符合Rehm-Weller的  相似文献   

4.
Ziegler-Natta聚丙烯催化剂体系给电子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了 Ziegler-Natta聚丙烯催化剂体系中给电子体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按照给电子体化合物在催化体系中的作用及化学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指出了Z-N聚丙烯催化剂体系给电子体的研发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2-氨基苯甲酸甲酯为原料,经过Ullmann反应、亲核加成等反应,合成了一种甲氧基修饰的平面化三苯胺电子给体CMo,通过1H NMR确定结构的正确性。与常见电子给体三苯胺TPA、吲哚啉YD作对比,紫外吸收光谱显示,CMo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04 nm,相比YD(298 nm)和TPA(297 nm)发生了红移,且最大吸收峰随极性的增强变化率大,表明CMo可离域化程度很大,给电子能力更好;循环伏安测试表明,CMo的HOMO能级(-5.21 eV)和LUMO能级(-1.48 eV)都高于YD(-5.38 eV、-1.70 eV)和TPA(-5.53 eV、-1.79 eV),可以作为新的电子给体材料应用于有机光电器件中。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给电子体在烯烃聚合催化剂中的作用机理。以体积比为1∶1的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混合液作为给电子体,在催化剂制备的不同时期加入该给电子体体系对催化剂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加入给电子体大大改善了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动力学行为,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烯烃聚合中常加入各种外给电子体和改性剂,以改善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改变聚烯烃的等规指数和结晶度,控制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以及其他性能。综述了常用外给电子体的分类及其作用机理,以及外给电子体在丙烯聚合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外给电子体的加入对其他烯烃聚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易建忠 《广东化工》2014,(12):235-236
内外给电子体在提高聚丙烯催化剂活性及控制产品等规度和其他性能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简述了聚丙烯催化剂中给电子体的研究发展历史,以及国内聚丙烯催化剂及其内外给电子体的研究、生产现状。  相似文献   

9.
新型二醚类给电子体DMMF的合成研究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春花  许招会  廖维林 《应用化工》2005,34(10):607-609
以工业芴为原料,经甲醛羟甲基化反应合成了9,9-双(羟甲基)芴,再以NaH为催化剂,与CH3I发生烷基化反应得到了目标产物9,9-双(甲氧基甲基)芴(DMMF),产品收率可达80.0%以上。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并逐一归属。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实用的制备DMMF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研究木质素磺酸钠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特性,采用Langmuir-Blodgett(LB)膜天平成功地将木质素磺酸钠Langmuir膜以Y-型膜转移到固体石英玻片上,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对其表征。通过研究木质素磺酸钠的π-A曲线得出其LB膜的制备条件:溶液浓度为10 g·L-1,亚相为0.01 mol·L-1 CdCl2,进样量为50μL,划障速率为10mm·min-1。通过添加5%(wt)的脂肪醇与木质素磺酸钠形成复合物,改变了木质素磺酸钠的分子构型,促使更多的木质素磺酸钠分子吸附于气/液界面,形成排列更加有序的Lamgmuir膜,长链脂肪醇对木质素磺酸钠吸附性能具有一定的促进效果,其促进效果随着醇的碳链增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丙烯等规聚合Ziegler-Natta催化剂体系中外给电子体化合物的研究进展,重点是以二醚类为代表的新型外给电子体和外给电子体复配技术的特点、功能和作用机理。并在综合考虑给电子体的空间效应和电子效应以及内、外给电子体匹配的条件下,展望未来外给电子体化合物研究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丙烯聚合物Z-N催化剂内给电子体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内给电子体在丙烯聚合中的作用及机理.介绍了最新的内给电子体,通过对内给电子体在近年来发展的分析,对丙烯聚合物Z-N催化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掺杂荧光素(FL)的SiO2/甲基硅油(MSO)复合薄膜,并且测定了这种薄膜的光谱特性.实验表明,荧光素掺杂的SiO2薄膜在350nm-450nm波长范围内激发,在520nm附近有最强的荧光发射峰;与常规SiO2膜相比较,SiO2/甲基硅油(MSO)复合薄膜的荧光发射强度可增加50%;在70℃下的加速老化实验表明,常规SiO2薄膜20天后开始出现严重的荧光猝灭现象,而复合膜放置一个月后荧光强度仅下降了15%.  相似文献   

14.
使用异丁基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异丁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正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等作为外给电子体,进行丙烯聚合反应,研究外给电子体对丙烯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带有大位阻烷基取代基的硅氧烷类化合物用作外给电子体时,催化体系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立构定向性,但其氢调敏感性较低;含有三个及以上烷氧基...  相似文献   

15.
丙烯聚合Ziegler-Natta催化剂中给电子体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伟  张微  曲广淼 《化学工程师》2004,18(10):42-44
本文从内给电子体的作用、外给电子体的作用、内外给电子体的协同作用等方面综述了给电子体化合物在丙烯聚合Ziegler—Natta催化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丙烯聚合Z-N催化剂中的给电子体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在新型给电子体方面的研究进展。给电子体作用机理的研究需要测试技术和表征手段的进步。对机理的研究是Ziegler-Natta(Z-N)催化剂领域研究的核心,将为新型给电子体的开发指明方向,同样也是Z-N催化剂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Ziegler-Natta催化体系中,活性中心钛和内给电子体均对催化反应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中聚丙烯催化剂经过处理后,分为了无机相(钛)和有机相(内给电子体),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内标法,对催化剂性能起主要作用的钛和内给电子体建立方法,优化条件,测定其含量。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系统误差小。  相似文献   

18.
将新型高效外给电子体Donor-D在三井油化聚丙烯(PP)装置上进行应用考核,考察了该催化剂的适应性及产品质量情况。实验表明,Donor-D催化剂与DDS相比有其独特性,可以在聚丙烯工艺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从催化剂的活性、氢调敏感性和聚合物的熔融指数(MFR)、粒径分布及等规度等方面入手,比较研究了复合外给电子体A与硅烷Donor-C对丙烯均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外给电子体所制备均聚聚丙烯等规度≥98%,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10~60目;随着氢气加入量的增加,由复合外给电子体A制备聚合物的活性相较于Donor-C降低了约20%,MFR均呈线性递增。但是,由复合外给电子体A制备的聚合物具有优异的氢调敏感性,在氢气加入量为9NL时,复合外给电子体A和硅烷Donor-C制备聚合物的MFR分别为143.6g/10min和34.5g/10min,因此,复合外给电子体A有利于生产高熔融指数均聚丙烯产品。  相似文献   

20.
Z-N催化剂内给电子体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内给电子体对齐格勒-纳塔丙烯聚合催化剂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从内给电子体在催化剂体系中的作用方式及机理、内给电子体的种类与催化剂性能的关系以及内给电子体的结构与催化剂性能的关系三方面.讨论了内给电子体对催化剂活性中心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的影响。内给电子体的引入影响了催化剂的活性、氢调敏感性和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