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前治 《中国水泥》2011,(10):12-16
8月29日,在昆明召开的全国各省区市水泥协会会长、秘书长和部分大企业集团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上,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先生针对水泥工业现状及十二五发展趋势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深入基层调研、多年潜心研究的基础上,以大量数据分析为依据,旗帜鲜明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未来五年水泥工业还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的严重挑战,应对全局性的产能过剩最根本的办法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升级。他的讲话综观全局、高屋建瓴,实践意义巨大,在会议上引起强烈反响。本刊编辑部根据其讲话录音整理成文,并经本人审阅,现全文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控制总量调整结构”要重视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我国水泥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整水泥工业的产业和产品结构,是建材工业调整结构的重点。因为水泥是重要的建材之一,在建材行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1995年全国建材行业固定资产原值2959亿元,其中水泥工业为1314亿元,占建材行业的44.4%;水泥工业总产值占建材行业总产值的五.02%;产品销售利润占37.45%;利税总额占35.OZ%。虽然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水泥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水泥总产量1978年为6524万t,1997年增长到51276万t,比1978年增长了6.9倍,年平均增长率达11.5%。已经由市场短缺走到了近3年来的市场总量过剩。今年…  相似文献   

3.
深刻分析了当前中国水泥工业发展特点和现状,指出持久的增量需求的市场空间、技术创新和技术成熟以及投资主体的到位,促使新型干法水泥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使中国水泥工业进入快速结构调整期。提出了实现中国水泥工业发展战略目标,应该坚持的“三立足”和“三个不满足”及其相关的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等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4.
新千年伊始,中国水泥行业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以东部沿海地区为先导,一批批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相继高速建成投产。据建材工业统计报表显示,至2002年底,全国已建成投产的1 000t/d以上规模的干法水泥线达222条,水泥产能接近全国总产能的20%。为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各类较具实力  相似文献   

5.
当代,国际水泥工业正在以质量、效率、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二次资源能源再利用等为目标,向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许多企业不但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认证,并力求尽快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认证,实现“三零一负’(即:生产过程对环境的零污染,对天然矿物燃料及电能的零消耗,对废渣、料的零排放,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其他工业排出的废渣、料和可燃性工业及城市垃圾作为二次资源和能源予以消解)目标。现结合我国当前水泥工业实际,就我国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问题,发表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当前中国水泥工业现状以及水泥市场与国民经济、GDP及固定资产投资等的关系,对未来中国水泥消费量作了合理预测,对中国水泥工业实现“由大变强”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泥工业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有7000多家水泥厂,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4强,达4亿多吨。技术上吸收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开发了自己的实用技术和装备,目前水泥的产量和品种已基本上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部分技术和装备已向外出口。但在生产技术,技术经济指标、环境保护及现代化程度方面与画外先进水平比较尚有较大差距。今后将进一步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发展自己的工艺技术和机电装备,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2003年对中国水泥工业乃至世界水泥工业发展史都是异乎寻常的一年。据协会统计,我国水泥产量达到了8.25亿t,纯增长近1亿t(相当于世界水泥产量排名第二的印度的年产量)。从行业整体运行形式来看,产量增长的同时效益也实现了同步增长,水泥企业保持了较高的产销率。但水泥产量的高速  相似文献   

9.
3 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及工程技术研究领域发展现状及差距 我国自1976年第一台预分解窑投产以来,迅速制订了发展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为主导的水泥工业发展战略和一系列方针政策。80年代,我国从国外成套引进的冀东、宁国、柳州、珠江等4000t/d及3200t/d级以及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建设的江西2000t/d级等大型预分解窑生产线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技术人员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90年代,中外合资山东泗  相似文献   

10.
5 充分利用工业废渣及二次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泥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自身优质、高效、节能降耗,实现清洁生产,并且有可能充分利用其他工业废渣、废料和二次能源,解决社会环境和生态平衡问题。5.1 工业废渣利用 为了充分利用矿渣、粉煤灰、煤矸石等废渣废料,国际上80年代中期即开发出“超细掺合料技  相似文献   

11.
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DevelopingReviewofChinaNewDryProcessCementEveninearly1970's,thetheoreticalconceptof“Addingonemorefireatkilninlet”waspresentedbyChinaBuildingMa-terialsDesignandResearchInstitute.Fromthesettingofthisprogramin1973,aseriesofscientificresearchwasmadeonce-mentprecalciningtechnology.In1976,anoilfired360t/dclinkertestingproductionlinewasbuiltinsiping,JilinProvince,andin1982afirst2000t/dnewdryprocessproductionlinede-signedandconstructedbyChinawasstartedtopu…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5月全国累计生产水泥34287.1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0.11%,国家宏观调控初见成效,从2月份起,水泥产量增速开始回落(见图1),5月份比去年同期增长17.06%,已低于去年平均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13.
水泥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原材料,目前国内外尚无一种材料可以替代它的地位。但今后几年水泥增长速度肯定会放慢,中央下决心压缩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因为,经济增长过快会带来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高科技项目比重会越来越大,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水泥用量的比重就会下降;钢结构建筑工程的兴起也替代了水泥应用的范围,水泥应用的市场将会发生变化。一、水泥行业走出低谷(一)产量持续增长2001~2003年水泥行业投资连续3年增长1倍以上,局部地区出现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为此,我国政府对水泥工业采取了宏观调控。2005年,水泥工业完成固定资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发展情况和技术水平,阐述了我国新型干法技术科研,开发和新型干法生产线的建设所取得的技术成果,指出目前我国新型干法生产发展中还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途径,对水泥工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我国水泥工业总体保持着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新型干法水泥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大,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但值得关注的是,1~5月水泥制造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高速增长,增幅居整个制造业投资增幅之首。如此,有理  相似文献   

16.
洪斌 《四川水泥》2012,(Z1):42-44
"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研发已然成为中国水泥工业超越世界引领世界的重要一步,自然这也是全行业共同奋斗、共同完成中国成为水泥强国的目标。因此,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意义十分重大。水泥行业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生产方式为主线,优化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方面成绩斐然。水泥行业近年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  相似文献   

17.
近10年来,中国水泥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新型干法窑外分解工艺水泥的发展更令人瞩目,今就其发展特点及战略目标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瑞雪兆丰年,当一场百年未见的长时间降雪笼罩着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之时,南国明珠海南岛却温暖如春。2002年12月21日,中国水泥协会新型干法水泥分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全国新型干法水泥技术交流会在海口市黄金海景大酒店拉开帷幕。来自中国水泥协会、国家建材工业科教委、水泥厂(公司)以及大专院校、科研、设计、设备制造企业等相关单位170多名专业人士与领导嘉宾相聚一堂,聚焦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热点问题,交流工作经验,学习新知,明确方向,共同推进我国水泥工业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产装备为主导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是20世纪我国工程科技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主要表现在原料综合利用和预均化、粉磨、烧成、无烟煤利用、环境保护和软件开发等技术取得的成就。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继续发展,将按照我国水泥工业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进行。  相似文献   

20.
PVC树脂全称为聚氯乙烯树脂,作为吃氯大户,每吨生产耗氯量为0.570吨,发展PVC的重要意义在于对氯碱工业的发展起至关的作用,PVC工业的兴旺发达,说明了氯组分给PVC带来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