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菠菜为原材料提取叶绿素并合成叶绿素衍生物,以其为天然染料对羊毛纤维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条件下进行染色,与常规水浴条件下的染色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前者染色效果更好.此项研究能为绿色清洁生产提供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稠油二氧化碳降粘的化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认识二氧化碳降粘的化学机制,考察了不同压力下二氧化碳在胜利稠油中的溶解度、二氧化碳处理对稠油化学组成的影响以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对稠油的萃取行为。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在稠油中有很高的溶解度,可达105 kg/m3,但不改变稠油的化学组成;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过程中,对饱和分的溶解能力强于胶质和沥青质,会破坏稠油的胶体化学结构。二氧化碳降粘主要来自于稀释作用,但胶体体系改变后,会释放出溶剂化层中的小分子,减小分散相体积,降低体系粘度。  相似文献   

3.
=氧化碳作为一种无毒、临界温度低、价格低廉的绿色溶剂,在超临界流体萃取领域应用最为 普遍.乙醇作为共溶剂的加入可改善超临界二氧化碳溶剂化能力,极大拓宽其应用范围.研究乙醇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对于含醇物质中醇类的提取以及用醇作共溶剂体系的萃取都非常重要。论文建立了石英毛细管结合显微镜录像溶解度测定系统,在温度为77.6~183.8℃范圉内,剥得乙醇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为0,085~0.485 mg/mg,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而呈指数增加,并通过实验数据拟舍得到乙醇在超,临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方程为S一0.023 1 eo 016T.  相似文献   

4.
详述了国内外在超临界二氧化碳降低挤出成型过程中聚合物的熔体粘度和作为发泡剂制备微孔塑料制品两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国内外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应用于聚合物挤出成型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解超解超临界二氧化碳在聚合物科学中的应用潜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详述了国内外在超临界二氧化碳降低挤出成型过程中聚合物的熔体粘度和作为发泡剂制备微孔塑料制品两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国内外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应用于聚合物挤出成型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解超解超临界二氧化碳在聚合物科学中的应用潜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DL—α—生育酚与油酸甲酯在超临界CO2流体中的相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验证了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从油脂脱臭馏出物中分离生育酚的可行性,采用一套气液相交替循环的测定装置对油酸甲酯-二氧化碳、生育酚-二氧化化碳体系进行了相平衡数据的测定,并据此进行了油酸甲酯、生育酚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溶解度、分配系数的分析,为超临界二氧化碳萃馏装置的设计积累了必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碳化对水泥基材料性能和孔径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超临界碳化技术在水泥基材料改性方面的应用,研究超临界碳化对水泥基材料微观和宏观性能的影响,基于此设计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碳化试验研究水泥砂浆、水泥净浆和混凝土试件的碳化深度、强度、孔径分布以及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变化。试验分析表明,超临界碳化可以快速实现水泥基材料的碳化,大幅提高试件强度,改善材料的孔径分布,使材料的中细径孔大幅降低,提高材料的抗渗透能力,为改善重金属等危害废物的水泥基固化效果提供了依据。同时超临界碳化可以将大量二氧化碳转化在碳酸钙中沉淀吸收,具有重要的环境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流体技术是新兴的化工技术之一,传热是其工程应用研究的重要方向。以二氧化碳作为超临界流体的代表,通过试验得到密闭竖直细管内二氧化碳在超临界状态下自然对流的传热特性。探索了试验段管径、加热段加热功率不变,试验工质在不同压力的条件下的传热特性。研究表明:竖直密闭细管内的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的传热方式以自然对流为主。加热试验段,当试验段壁温升高到超临界温度以上,密闭空间内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在稳定操作条件下,通常会发生"脉动"传热现象。试验段充入二氧化碳后,加热段的测温点温度降低3℃,而在冷凝段测温点温度却提升了近6℃,各测温点间温度差减小,即试验段的温差呈现"展平"现象。说明在超临界压力下,二氧化碳的传热性能好于常规状态。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技术开发无水染整加工技术代替耗水、并产生大量污水的传统染整工艺,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的消耗,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技术。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整加工技术的优点,阐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在合成纤维、天然纤维及织物的前处理、染色和整理加工中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0.
均匀设计法优化丹参酮ⅡA 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工艺.采用均匀设计法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对丹参酮ⅡA萃取率的影响,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萃取物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在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40 MPa、萃取时间0.5h、二氧化碳流量为20 kg/h的条件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丹参酮ⅡA萃取率为81.36%.与传统溶剂提取法相比,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不仅萃取收率高,且选择性好、无环境污染,具有较优越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纤维表面的凹凸结构赋予纤维许多优良的性能,如毛纤维的锯齿状鳞片、棉纤维的天然转曲,使羊毛和棉纤维具有优良的保暖性。另外羊毛表面的鳞片状结构使其制成的服装能减小与空气的摩擦力,适用于制作运动员的服装。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液氨处理后羊毛纤维的表面结构、化学结构以及织物机械性能的变化进行研究.由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IR)分析可知,液氨能改变羊毛纤维的化学组成和表面结构.通过测试织物拉伸回复率、纱线卷曲率及强力,发现液氨处理能提高纱线弯曲状态的稳定性,改善其拉伸回复性,而强力损失较少.  相似文献   

13.
用高频放电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对羊毛改性,可明显改善羊毛的润湿性,提高羊毛的上染速率;通过先进的分析、测试手段,探讨了低温等离子体对羊毛的作用及由此引起羊毛表面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文章研究过一硫酸盐和生物酶联合处理对羊毛织物性能的影响,优化复合酶处理工艺,并应用SEM和FTIR-ATR分析手段研究不同改性处理羊毛表面的化学和物理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复合酶处理对过一硫酸盐处理羊毛织物的改性有增进作用,50次洗涤后织物的抗毡缩性与氯化处理相当,白度优于氯化工艺。SEM和FTIR-ATR分析表明该联合处理羊毛纤维表面的类酯物质和胱氨酸二硫键得到有效改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铝基玻璃棉层合板分层缺陷定位检测困难的问题,发展有限元特征频率法分析该结构中Lamb波的频散特性,得到层合板中对称模态与反对称模态的频散曲线,发现Lamb波在层合板中的传播特性呈类周期性分布,且存在铝基层与玻璃棉层模态混合而成的奇异模态.为进一步分析铝基玻璃棉层合板Lamb波的传播特性及与分层缺陷的交互作用,基于有限元瞬态分析模拟了Lamb波在其中的传播特性及与缺陷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有限元特征频率法计算结果得到了很好的吻合;A2模态在53 k Hz时,得到了理想的回波信号,且波结构能量分布较为均匀,可利用该类频点定位缺陷位置;利用健康信号与缺陷信号的差分计算,通过波包形心法可以较准确地定位缺陷位置,证实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结合实例从毛织物与中国元素相结合的设计、缂毛工艺的运用、毛织物和刺绣工艺的结合、毛织物面料的再造等方面阐述了毛织物在中国元素服装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使中国元素服装性能更加良好,服装品类更加丰富,服装档次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也可使我国生产的毛织物用途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7.
针对羊毛中白色污物检测的难题,本文对羊毛和污物进行了光谱分析,根据二者的漫反射光谱差异,提出了基于反射差极值分布的最佳检测波段。在此基础上,利用红外光源和红外相机对羊毛及白色污物成像,发现红外图像的直方图呈双峰特性,易于分割,这就为羊毛中白色污物的机器视觉检测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谷氨酰胺转胺酶(TG)为催化剂,以酪蛋白(casein)为涂层剂,对羊毛的溶菌酶固定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酪蛋白经过谷氨酰胺转胺酶催化交联成的聚合物能更好地吸附于羊毛织物上并进行涂层,且酪蛋白的耐水洗稳定性好,同时溶菌酶也能更好地固定到羊毛织物上.通过对固定化工艺的探讨,得出了比较适合的固定化条件,即pH值7.0,时间2h,温度37℃,酶用量2g/L,浴比1∶20.另外,在此工艺条件下整理的羊毛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到71.75%,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氢氧化钠破坏羽毛角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其水解,制备成可溶性蛋白质,并利用角蛋白助刑改善羊毛的毡缩性能.优选出了最佳水解工艺条件,即氢氧化钠7.5g/L,尿素6g/L,80℃溶解2.5h,固液比1:20.结果表明,角蛋白助剂结合等离子体处理能提高羊毛的防毡缩性.  相似文献   

20.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洗毛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特点。通过对比分析,使用非离子洗剂洗毛,能够提高洗净毛质量,洗毛废水容易处理,且经济合算,是理想的洗毛用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