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3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拆除工程,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的预应力孔道灌浆饱满度、混凝土超方量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施工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实测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施工质量现状。结果表明:中国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总体混凝土超方率偏大,超方率一般在10%~20%,混凝土超方主要集中在箱梁顶板和底板;箱梁纵向预应力孔道灌浆不密实的比例超过50%,横向预应力孔道灌浆未达到密实状态的比例也超过70%,上述情况将使结构预应力损失增大;同时,截面混凝土超方及预应力损失增大将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截面主拉应力增长明显,从而增大结构开裂的可能性;提出的量化分析指标有助于正确认识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上部结构普遍开裂和下挠过大的内在原因,为此类结构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灌浆套筒形式复杂、加工成本高、内腔结构不利于灌浆密实、浆料密实度检测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球墨铸铁一次铸造成型的镂空套筒。以16mm直径钢筋为例,开展了灌浆套筒接头的单向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套筒内径减小能有效提高钢筋的锚固强度,环肋数量增加也能提高钢筋锚固强度但效果不明显;对于1/2套筒长度内有3道肋的内径31mm的镂空套筒,当钢筋锚固长度为170mm,即套筒长度为350mm时,其接头试件单向拉伸试验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土坝的碾压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土坝坝体碾压不密实、土体渗透系数偏大等质量问题,影响工程正常运行或存在安全隐患.结合工程实例探讨劈裂灌浆技术在土坝加固处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相似文献   

4.
钢管混凝土结构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施工过程中的某些缺陷。钢管混凝土结构与自密实混凝土技术相结合正好能弥补普通钢管凝混土结构的不足。本文通过对华敏帝豪大厦结构施工的监督,总结了自密实钢管混凝土施工、验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介绍了施工过程中的检验、检测方法。从而确保自密实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自密实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其在自重作用下无需振捣即能密实成型。主要用于钢筋密集,结构复杂难于振捣的部位。目前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主要是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工作性能检测等材料性能方面,而对于自密实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开展七根试验梁的研究,通过与普通混凝土的对比,建立了自密实混凝土梁的刚度、裂缝计算公式,给出了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为完善自密实混凝土设计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将聚乙烯醇PVA以不同聚胶比(P/B)掺入水泥基灌浆材料中,研究PVA掺量对水泥基灌浆材料抗折强度、抗压强度以及弯曲应变的影响,并进一步确定最佳的PVA掺量;其次对比分析最佳掺量、未掺PVA两种灌浆材料对半柔性路面材料低温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红外光谱试验分析PVA对水泥基灌浆材料的改性机理。结果表明:与PVA-1988相比,PVA-2099可显著提高水泥基灌浆材料抗折、抗压强度,但两种PVA均可改善水泥基灌浆材料的弯曲变形能力,掺量宜为0.1%~0.5%;与未改性水泥基灌浆材料相比,0.1%掺量的PVA-2099可显著提高半柔性路面材料的低温弯拉应力、最大弯曲应变,增幅分别为46.33%、11.92%;PVA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水化主要经历水化交联、填充密实、固结硬化3个阶段,且PVA在自身形成网状结构的同时,又与水泥水化产物发生化学键合形成醋酸钙,提高材料整体强度及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不密实区和空洞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混凝土结构内部若存在不密实区或空洞等缺陷,必然会严重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采用超声波检测混凝土不密实区和空洞的原理、方法。并详细介绍了检测数据处理过程,结果表明用超声波检测混凝土不密实区和空洞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研究堆石混凝土技术在配筋结构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堆石混凝土的设计思想,分别以石块、废弃混凝土块和轻质材料作为大骨料进行配筋混凝土梁的浇筑.分别比较上述3种混凝土梁与自密实混凝土梁在不同破坏形式下的力学性能,对4根受弯梁和4根受剪梁进行试验研究.结果得到各种梁的裂缝发展规律,荷载一挠度曲线及极限承载力等力学性能指标,并进行简单的经济评价;自密实混凝土充填石块或者废弃混凝土块梁的抗弯、抗剪承载力均高于自密实混凝土梁,并且造价低廉;自密实混凝土充填轻质材料梁的抗弯承载力与自密实混凝土梁相近,抗剪承载力有一定程度降低并且降低幅度由轻质材料的堆积率决定.结论自密实混凝土充填石块或者废弃混凝土块梁可替换自密实混凝土梁应用于实际结构中;自密实混凝土充填轻质材料梁可以作为轻质混凝土应用于实际结构中.  相似文献   

9.
在大量室内试验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二灰砂浆的最佳材料组成比例,推荐了二灰稳定碎石混合料中粗集料的最佳级配,提出了适用于骨架密实结构二灰稳定碎石材料的粗、细集料比例确定的计算方法.采用该法设计了石灰、粉煤灰、石料比例为5:12:83的骨架密实结构二灰稳定碎石,并在室内对材料配比相同的悬浮密实结构二灰稳定碎石进行了力学性质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骨架结构二灰稳定碎石的抗压强度、抗压模量大于相应的悬浮密实结构二灰稳定碎石,劈裂、抗折强度和抗折回弹模量相近.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行研制的冲刷仪,以30 min、18 000次的冲刷量作为代表值,开展了骨架密实结构和悬浮密实结构两种不同结构类型的水泥稳定碎石在7 d、14 d、28 d龄期的冲刷试验. 结果表明,两种结构类型的水泥稳定碎石冲刷量随水泥用量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且骨架密实结构的抗冲刷性能好于悬浮密实结构. 对于骨架密实结构,水泥用量由3.5%增加到4.0%时,冲刷量下降缓慢;水泥用量由4.0%增加到4.5%、5.0%时,冲刷量下降明显. 对于悬浮密实结构,水泥用量由3.5%增加到4.0%、4.5%、5.0%时,冲刷量下降较缓慢. 在养生期28 d下,两种结构类型的水泥稳定碎石冲刷量均随冲刷时间增长而增大,初期15 min内冲刷量增加较快,而后逐渐减弱,达到25 min后趋于平缓,规范中采用30 min的冲刷量评价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冲刷性能是合理的. 为节省试验时间,也可用初期15 min内的平均冲刷速率评价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冲刷性能.  相似文献   

11.
水泥砼路面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诸多病害,文章通过对旧水泥砼路面板唧泥、脱空等砼路面主要病害进行分析,提出采用灌浆技术来解决此类病害,并对脱空的确定、灌浆加固机理、实施等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从经济的角度评价了灌浆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探讨浇口杯侧壁倾斜角对浇口杯壁冲击力的影响。在分析有关倾斜角对浇注冲击力影响的现存计算方法之错误后,提出新的计算方法。据新方法指出,当倾角45°时,浇注液流对浇口杯底部和侧壁的冲击力相等,且使两处冲击力达最佳配合。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用蒸压水溶液法,在升温时间为90 min、蒸压温度为130℃的条件下水热处理掺有转晶剂的脱硫石膏浆体制得α-半水装饰石膏晶体,采用体视显微镜观测晶体的形貌特征,利用WA-Y300电子液压机测试抗压强度发现,升温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不利于强度的提高,只有在α-半水装饰石膏晶体析出的饱和度与生长速率达到动态平衡时最佳;蒸压时间以转晶最充分时为宜,此时强度最高;浇注时间应控制在α-半水装饰石膏水化之前,浇注温度可略低于蒸压温度.因此脱硫石膏浆体采用高温法制取α-半水装饰石膏浆体的工艺是可行的,升温时间应控制在90 min,6 h蒸压抗压强度最高可达到34.8 MPa,α-半水装饰石膏浆体浇注时间应在2 min左右,浇注温度在120℃时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挂糊后的猪肉片进行二次油炸,以水分含量、剪切力、感官评定为指标,对比研究全蛋糊、蛋清糊软炸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第一次油炸,肉片挂全蛋糊和蛋清糊的软炸温度分别以150℃、160℃为宜;第二次油炸,全蛋糊的最佳条件为温度200℃、时间30s,蛋清糊的最佳条件为温度180℃、时间30s,其所得成品的水分含量、剪切力及感官评价为最适。且全蛋糊的软炸工艺优于蛋清糊。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混凝土浇筑顺序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性影响,为《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修订提供依据,为施工方案设计提供参考.方法笔者结合高大模板试验,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其受力性能.探讨模板体系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顺序对架体整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该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分析得到在非对称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立杆内力发生突变,架体水平侧移达到14.647mm,而在对称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架体水平侧移只有0.992mm.结论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受力性能.采用非对称方式浇筑混凝土将会使高支模架体产生较大侧移,立杆受力不均,不利于架体整体稳定性.混凝土浇筑顺序在高支模体系中不可忽略.建议采用对称方式浇筑混凝土,提高架体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贵州新田大桥某一薄壁空心墩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内外模板的内力及位移是否满足国家现行规范要求的问题,应用数值计算软件ABAQUS进行建模并计算内力和位移,在浇筑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将现场测得的位移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有稍许偏差,但在合理范围内,证明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模板的对拉螺栓及横肋对整个结构的变形起到了很好的限制作用,提高了整个模板的刚度;内模板的受力相对于外模板较大,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7.
采用κ-ε湍流模型和混合有限分析算法,对静止环境中多排放角度的平面负浮力射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射流角度和出口密度弗汝德数对负浮力射流特征量的影响,给出了考虑排放角度的最大上升高度计算公式.分析了垂直射流的远区特性,高密度流体以异重流形式向下游流动.  相似文献   

18.
从隧道衬砌浇注混凝土时台车上浮的现象着手,分析了台车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台车上浮造成的安全、质量隐患,并制定了控制台车上浮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小芯片部件在利用焊膏进行回流焊时会出现“翘曲”现象。翘曲的问题在于芯片部件凸起,一端与印刷电路板分离,而相反的另一端粘连在电路板上。翘曲产生的原因在于焊接时间的不同,也就是部件相对两端的焊膏在回流炉中遇热溶化的时间不同。与处在芯片部件一端的的焊膏比,在另一端的的焊膏溶化得较早,溶化较早的焊膏通过软焊料表面拉力作用使先端下拉,就这样,翘曲问题在印刷电路板分装过程中产生了。  相似文献   

20.
Surface composites fabricated by vacuum infiltration casting techniqu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lumina (Al2O3) particles reinforced copper matrix surface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on the bronze substrate using the vacuum infiltration casting technique. Three cases were obtained in the vacuum infiltration casting technique: no infiltration, partial infiltration and full infiltration (the thickness of preforms do not exceed 3.5mm). The reason of no infiltration is that the vacuum degree is not enough so that the force acting on the liquid metal is lower than the resistance due to the surface tension. Partial infiltration is because of somewhat lower vacuum degree and pouring temperature. Full desired infiltration is on account of suitable infiltration casting conditions, such as vacuum degree, pouring temperature, grain size and preheating temperature of the preform.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of affecting formation of surface composites is the vacuum degree, then pouring temperature and particle size. The infiltration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on the bases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conditions. The surface composite up to 3.5 mm in thickness with uniformly distributed Al2O3 particles could be fabricated via the vacuum infiltration casting techniq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