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梦梦  李子萍  陶央央 《辽宁化工》2013,42(3):267-269,279
针对目前处理合成革工业废水中处理二甲胺的方法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各种方法的原理,流程,优势和不足以及目前在工业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3.
介绍了吹脱法处理合成革厂DMF蒸馏废水的试验过程,简述了试验技术路线与工艺流程,通过试验结果说明在碱性条件下,采用加热通空气吹脱处理含二甲胺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二甲胺去除率可达95%以上,且无二次污染,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并对此法在生产应用中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5.
张红  马剑华  邓永永  陈佑剑 《辽宁化工》2011,40(10):1016-1019
对Ls-40型大孔吸附树脂和D113型离子交换树脂对二甲胺的吸附效果研究,分为小试实验和中试实验两部分。实验结果表明:Ls-40型大孔吸附树脂和D113型离子交换树脂的静态吸附量大、再生稳定性高,洗脱液流速对吸附能力影响大,再生液盐酸回流脱附比直接脱附效果好,脱附液盐酸的浓度过大将减弱脱附。  相似文献   

6.
非均相催化臭氧化深度处理钻井废水的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独臭氧氧化、MnO2吸附和O3/MnO2催化氧化3种体系对经过混凝处理后的钻井废水进行深度处理,重点研究了O3/MnO2催化氧化体系去除钻井废水中有机物(以COD计)的效能。结果表明:相比单独臭氧氧化和MnO2吸附体系,O3/MnO2催化氧化体系能显著提高COD和TOC的去除率;COD去除率随着臭氧投加量和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pH的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臭氧投加量为80 mg/L、pH为11.5、催化剂投加量为20 g/L、反应时间为40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7.51%、83.18%,COD从686.28 mg/L降至85.72mg/L,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采用臭氧催化氧化耦合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工业高浓度制药废水。考察了臭氧催化氧化不同停留时间的影响,非均相臭氧催化剂的稳定性以及经过臭氧催化氧化后进行生化处理性能。结果表明,臭氧催化氧化停留时间90 min,污泥浓度(MLSS)为10.00 g/L,COD处理负荷为1.2 kg/(m3·d),HRT为18 h条件下,非均相臭氧催化剂对该制药废水具有稳定的COD去除率,经过连续运行50 d每天运行8 h,臭氧催化剂展现出较好的稳定性,COD去除率基本可以稳定在45%左右。臭氧催化氧化耦合MBR组合工艺相比单独MBR工艺其COD去除率提高26%左右、氨氮提高36%左右,其中氨氮满足GB 21903—2008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8.
采用多相催化臭氧化技术在实验室条件下去除采油废水中的COD。考察了催化剂的种类、吸附作用和投加量以及pH、反应时间、HCO3-和CO32-对多相催化臭氧化去除采油废水COD的影响。试验最佳工艺条件为:臭氧质量浓度为80 mg.L-1、催化剂为A3、催化剂投加量为1 000 mg.L-1、pH为10.8和反应时间为50 min。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采用A3/O3氧化工艺处理采油废水,COD去除率可达到79.40%,比O3、A1/O3和A2/O33种氧化工艺对COD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33.00%、14.00%和18.10%,出水COD为118.450 mg.L-1,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二级排放标准;催化剂对采油废水中的有机物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pH对反应影响显著,pH越大越有利于COD的去除;COD去除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其增幅逐渐减小,最终趋于平衡;HCO3-和CO32-对多相催化臭氧化去除COD的效果具有很大的抑制作用,在HCO3-和CO32-质量浓度为200 mg.L-1时,COD去除率分别为39.89%和27.59%,比HCO3-和CO32-质量浓度为0 mg.L-1时的COD去除率分别降低了39.51%和51.81%,试验还发现,CO32-对自由基的抑制作用强于HCO3-。这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多相催化臭氧化对有机物的降解遵循羟基自由基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9.
杨文玲  王坦 《应用化工》2021,(3):708-711,717
采用臭氧催化氧化耦合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工业高浓度制药废水.考察了臭氧催化氧化不同停留时间的影响,非均相臭氧催化剂的稳定性以及经过臭氧催化氧化后进行生化处理性能.结果表明,臭氧催化氧化停留时间90 min,污泥浓度(MLSS)为10.00 g/L,COD处理负荷为1.2 kg/(m3·d),HRT为18 h条件下...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的间歇反应器中研究了在Al_2O_2和Co/Al_2O_3催化剂上臭氧催化降解水体中N-亚硝基二甲胺(NDMA)的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催化剂的添加显著地提高了NDMA的降解效率。主要试验参数的研究表明:Co/Al_2O_3的投加量、臭氧的投加量、温度等试验参数对于降解率有很大影响;当单位体积溶液中催化剂Co/Al_2O_3的投加量为167 mg/L、臭氧的投加量为3 mg/L时可以获得最佳的降解效果。随着温度的升高,NDMA降解去除率逐渐升高,当反应温度由283 K升高到323 K时,在Al_2O_3和Co/Al_2O_3上NDMA的降解效率分别由17.4%、55.4%提高到69.4%、82.5%。另外,在催化剂上添加K元素可明显提高Co/Al_2O_3臭氧催化降解NDMA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陈维红 《当代化工》2012,(8):868-869,872
论述了皮革园区皮革废水的性质,根据制革行业污水的特点提出并论述了污水采用“五水分流分治、企业厂内治理与集控区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治污模式”的处理要求及其达标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林皓 《水处理技术》2020,46(2):98-103
采用厌氧氨氧化(Anammox)-反硝化偶合反应器处理合成革废水,在人工配水、常温、控制pH在7.5~8.0。结果表明,经过79 d的培养,历经启动初期、活性提高期、负荷提高期等3个启动阶段,系统的TN去除率达70%,成功实现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的启动,系统中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均发挥一定的TN去除作用,以厌氧氨氧化作用为主。继续运行30 d,反应器状况保持良好,在进水NO2--N与NH4+-N质量浓度的比在1.2~1.5,且COD为60~70 mg/L的条件下,TN去除率可稳定在80%以上,TN容积去除速率约0.29~0.41 kg/(m3·d)。出水水质稳定,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蓬勃发展的中国人工皮革——合成革工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廖正品 《塑料》2003,32(1):11-16
介绍了我国人造革、合成革行业发展现状和特点。随着国内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我国人造革、合成革产品产量、质量、品种都呈上升趋势,发展迅速,市场日益拓宽。其产量以高于GDP两倍的速度增长,出口量也大幅增长,进口量则负增长。特别是温州"中国合成革之都"的崛起、广州狮岭(国际)皮革皮具城———人工皮革商贸洽谈国际之窗的兴办、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的壮大以及其他大集团公司的兴起标志着我国合成革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必将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晓峰  冯瑞军  陈文茜 《当代化工》2016,(4):776-778,781
石油化工厂的炼油碱渣废水是浓度高、毒性大的有机废水,它色深且味臭,而且还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作为石油化工厂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对它的处理工艺相当复杂,很容易出现处理不彻底的问题持续污染环境。以实验视角深层分析了一种叫做超声—Fenton试剂氧化的方法,它可以对碱渣废水中实现高效预处理,降低其中所含有的生物毒性,是基于化学科学的经济环保新型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以丙烯酸系为主,以二异氰酸酯为铺进行聚合而得到的共聚液(A),以聚氯乙稀与甲基丙稀酸甲酯进行聚合而得到的共聚液(B),共混(A)和(B)做合成革涂饰剂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将污水的生物处理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高效废水生物处理工艺,可有效处理合成氨工业产生的高NH3-N含量的废水。MBR投运后,出水COD含量70 mg/L,NH3-N含量可稳定在25 mg/L,2套MBR系统的产水量均为150 m3/h,达到了设计要求。1年多的实际运行情况表明,该污水处理系统为企业的节能减排提供了可靠保障,但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对废水处理站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物化-生化工艺处理皮革废水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混凝沉淀+气浮+缺氧+接触氧化法处理皮革废水,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r1500-4000mg/L,BOD5500-1000mg/L,SS1500-3000mg/L和Cr^3 30-70mg/L,S^2-40-60mg/L时,处理后出水水质可达到DB4426-89二级排放标准。该工艺简单,占地少,运行便利。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用电化学的电还原法处理模拟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对电化学中的电解机理分析,确定最佳的电解时间、最佳的电解电压和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对模拟污水中重金属Cd~(2+)去除率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最高效和最经济的电解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