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跃  张永振 《现代铸铁》2006,26(1):50-52
分析了蠕墨铸铁的干滑动摩擦磨损规律,研究了工况条件(速度,压力)、成分、组织对蠕墨铸铁干滑动摩擦学特性的影响,探讨了蠕墨铸铁摩擦表面三维形貌与摩擦表而温度特性,结果表明:蠕墨铸铁与球墨铸铁和灰铸铁相比具有最低的磨损率和最高的摩擦系数与最低的摩擦系数衰减最,适合于作为制动器材料。在蠕墨铸铁中添加P、Cr等合金元素可以显著提高耐磨性能。增加摩擦系数。通过对试样三维表面形貌和干滑动摩擦温度场分析.进一步从机理上解释了蠕墨铸铁所具有的良好干滑动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铸铁的干滑动摩擦磨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系统地研究了铸铁材料进行了干滑摩擦条件下的摩擦学特性。讨论了钢铁摩擦副的摩擦学规律;铸铁的石墨形态、合金元素及其体组织对于滑动摩擦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墨铸铁是制作制动部件的合适选材。  相似文献   

3.
利用HST-100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干摩擦条件下45钢销试样的摩擦学性能,采用nanofocus三维表面轮廓测定仪检测其磨损表面形貌.研究表明,摩擦系数和表面高度偏差随滑动速度和载荷的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二者随速度变化的相关性更强;陡峭度与复杂条件下摩擦系数呈线性变化,摩擦系数越大,陡峭度越大,尖峰宽度越小.  相似文献   

4.
采用消失模铸渗的方法在铸钢件表面制备了钒铬复合层,用M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不同渗剂成分试样的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试样的磨损形貌,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与基体材料相比,复合层的耐磨性显著提高,其最大磨损率仅是基体材料的1/8;随着载荷的增大和渗剂中钒铁含量的减少,表面复合层的磨损率提高;表面复合层的磨损机理主要是氧化磨损和裂纹的形成、扩展所造成疲劳剥落.  相似文献   

5.
利用销盘式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石墨铸铁在不同工况下的磨损行为,并利用XRD、SEM和EDS分析探讨了磨损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环境温度下磨损时,随着磨损载荷的增加,石墨铸铁的磨损率变化均表现出先缓慢增大,转而快速增加,最后增加速度又明显变缓,平均摩擦因数则表现出先快速下降随后趋于某一稳定值的变化规律.常温下磨损机制主要是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200℃下磨损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和轻微氧化磨损,当载荷很大时还会出现块状剥落;400℃下磨损载荷较小时,以轻微氧化磨损和磨粒磨损机制为主;随载荷增加,磨损机制转变为严重氧化磨损和疲劳磨损,载荷继续增大则会发生块状剥落和塑性挤出.  相似文献   

6.
7.
郭浩  杜三明  张永振  王培 《铸造技术》2014,(7):1373-1375
研究了磁场条件下不同组织45钢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无论是退火45钢还是淬火45钢,在一定磁场范围内都能使摩擦系数减少,磨损率降低。退火45钢受磁场影响较大,而淬火45钢受磁场影响较小。二者磨损机制均为无磁场时主要为磨粒磨损,有磁场时主要为粘着磨损。  相似文献   

8.
在MMs-1G型高速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不同石墨形态的铸铁进行高速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利用SEM观察并分析摩擦面磨损形貌及磨损机理.结果表明:石墨形态对铸铁的摩擦磨损性能有显著影响;随着速度的增加,摩擦系数降低,磨损率增大.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预制体挤压浸渗法分别制备了Al2O3或C短纤维单一增强以及两者混杂增强ZL109金属基复合材料,探讨了基体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干滑动摩擦磨损行为,并对其磨损表面及亚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C纤维在复合材料中起到一定的自润滑作用,Al2O3和C短纤维混杂增强复合材料的磨损率低于基体合金和单一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与基体相比,单一Al2O3增强复合材料从轻微磨损到急剧磨损的临界转变载荷明显提高,经C纤维混杂后,其临界载荷进一步提高。经磨损表面及亚表面的观察与分析表明:纤维增强对基体合金的磨损机制没有明显影响,在轻微磨损阶段,主要磨损机制为犁沟磨损和层离,亚表面分为3个区域:表层未脱落的剥离层、亚表面裂纹形成区以及未受影响区。发生严重磨损时,磨损机制转变为严重的粘着磨损,此时表层未脱落的剥离层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1.
In tribological system, friction pairs are the core.Different friction pairs show different tribologicalcharacteristics. Dry sliding friction means that there is noliquid lubricator in the process of wear and friction. Inmost cases, friction surfaces contact each other directly,while under some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re exists solidlubricant. Among many friction pairs studied, the drysliding friction pairs with background of practicalapplication for brake system increasingly attract theatten…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Bi含量的添加对Al-15Mg2Si原位金属基复合材料组织与干磨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i的适量添加对复合材料中的初生和共晶Mg2Si相具有明显的变质效果。含Bi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和摩擦系数都小于无Bi复合材料的。Bi改变了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1%Bi的添加使其从磨粒磨损、粘着磨损和疲劳磨损转变为微弱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4%Bi的添加有效地抑制了摩擦表面初生Mg2Si颗粒裂纹的产生,避免了粘着磨损和疲劳磨损,使复合材料的磨损成为单一的微弱磨粒磨损。含Bi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改善是Bi对Mg2Si相的变质作用和Bi颗粒自润滑作用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3.
对调质态45钢进行深层QPQ及普通QPQ处理,通过SEM、EDS、金相显微镜和盐雾试验,研究了渗层的显微组织、氮氧元素分布及耐蚀性,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渗氮温度的升高,试样的耐腐蚀性逐渐增强;渗氮温度640~660℃时,耐蚀性最好。深层QPQ技术与普通QPQ技术处理的试样渗层氮氧元素分布基本一致,耐蚀性决定于渗层中的化合物层,化合物层越深,耐蚀性越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灯丝放电和射频(RF)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PⅢ)工艺对45钢表面进行了氮离子注入强化处理。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微硬度、针-盘磨损和电化学腐蚀试验等测试手段,分析比较了经灯丝放电PⅢ和RF辉光放电PⅢ改性后试样表面元素的浓度分布、显微硬度、摩擦磨损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的氮离子注入均能提高45钢表面的显微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能;且RF辉光放电PⅢ处理后试样的显微硬度提高了76.8%,摩擦系数下降到0.3,与灯丝放电PⅢ处理后的试样相比,其表面强化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在Gleeble-3500热模拟机及热膨胀试验仪上测定了45MnSiVSQ钢动态及静态膨胀曲线,并采用切线法结合组织及硬度,测定了试验钢的静态和动态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研究分析了形变温度和冷却速度对非调质钢45MnSiVSQ相变及珠光体片层间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3 ℃/s冷却速度范围内,珠光体片层间距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对比950 ℃的动、静态CCT曲线可知,形变使试验钢相变起始温度有所升高,即相变孕育期缩短,其中对铁素体和珠光体相变区间影响尤为明显,而对贝氏体和马氏体相变区间孕育期的影响较小,表现为动态CCT曲线相比静态CCT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对比不同形变温度下的动态CCT曲线可知,形变温度950 ℃时,贝氏体相变冷速区间为0.5~20 ℃/s,850 ℃形变时的贝氏体相变冷速区间为0.8~10 ℃/s。低温形变更利于铁素体和珠光体相变发生,减少了贝氏体、马氏体等非理想组织出现的机率。  相似文献   

16.
不锈钢超声-脉冲TIG焊缝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超声辅助TIG焊是一种新型高效焊接方法.前期研究中采用的是直流,而实际焊接中多用脉冲.采用超声辅助脉冲TIG焊方法焊接不锈钢1Cr18Ni9Ti,对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焊缝熔深增加、组织细化的机理.结果表明,施加超声振动后,焊缝熔深增加1倍以上,焊缝区组织细化,基值电流期间电弧压缩明显,接头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都有所提高.分析认为声流力是焊缝熔深增加的主要动力,声空化与声流搅拌的共同作用使焊缝组织细化.  相似文献   

17.
45钢曲轴的感应淬火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45钢发动机曲轴感应淬火深度和功率、频率、加热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热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曲轴感应淬火的有效硬化深度随频率的降低和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感应器和轴颈以及其两侧的合理间歇为0.5mm.  相似文献   

18.
45钢表面制备V形凹槽及其摩擦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声光调Q固体Nd:YAG激光器在45钢试样表面制备了V形凹槽织构,利用UMT2的销盘式摩擦方式考察了V形凹槽的几何参数对表面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45钢表面制备的V形凹槽织构,在油润滑条件下能有效减小表面的摩擦因数;特别是在载荷较低、速度较大的工况下,织构面的平均摩擦因数最大可比未织构面减小64%。在试验范围内,平均摩擦因数普遍随着V形凹槽角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边长的增大而减小,存在最优的横向和横向槽间距使得平均摩擦因数达到最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表面织构对45钢干摩擦和乏油状态下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方法用激光加工的方法在45钢表面加工出不同面密度的凹坑织构,在UMT-2型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以球-盘副考察凹坑密度在干摩擦和乏油条件下对45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在干摩擦条件下,织构密度在4%时,摩擦配副的摩擦系数最小,稳定摩擦系数为0.56。随着织构密度的增大,摩擦系数也逐渐增大,当织构密度增大至16.2%时,配副摩擦系数最大,稳定摩擦系数为0.72。在乏油条件下,织构密度在4%时,摩擦系数为0.39,小于未织构试样摩擦配副。凹坑密度增大后,其摩擦系数大于未织构试样,但是均在0.43左右。在干摩擦和乏油条件下,织构化试样的磨损率都小于未织构试样,并且随着织构密度的增大,磨损率先减小后增加,织构密度在8.1%时,抗磨效果最好。结论表面织构能收集磨粒,储存润滑油,从而起到良好的减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