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珍明 《丝绸》2004,(5):22-25
研究了环保型涤纶色载体对常规涤纶织物染色的影响。从其对常规涤纶织物上分散染料的升温上染速率曲线、恒温上染速率曲线、移染率、提升性以及染色牢度的影响来看,DE涤纶染色载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新型剥色体系还原清洗分散染料染色涤纶织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散染料染色涤纶织物去除表面浮色时,常用保险粉(Na2S2O4)和烧碱进行还原清洗,此法在深色涤纶织物上的清洗效果不理想.本试验探讨了自制的新型剥色体系JF对偶氮型和蒽醌型分散染料染色后涤纶针织物的还原清洗效果,结果表明:涤纶织物经JF还原清洗后,皂洗牢度、升华牢度和耐汗渍牢度等均优于保险粉,而且剥色体系JF用量仅为0-4%~0.5%(owf),清洗前后织物的K/S值变化小.  相似文献   

3.
不同结构商品分散染料在细旦涤纶织物上的染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着重对偶氮、蒽醌、杂环类不同结构商品分散染料在细旦涤纶织物上的染色性能作了分析比较,探讨了染料结构与染色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结构分散染料在细旦涤纶上的染色性能差异较大,其中杂环类分散染料具有色津浓艳色、强度大、提升力高、当料用量少、利用率高以及移染料、匀染性、牢度好等特点。此外,还筛出两套以性能、上染速度相摈中深色三在色,为细旦涤纶织物色的染料选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耐碱性分散橙HA、红HA-3B和蓝HA对涤纶织物进行碱性染色,研究烧碱用量、扩散剂用量、染色温度和时间等对涤纶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探讨染料对涤纶织物的提升性能和染色牢度。结果表明:分散橙HA、红HA-3B和蓝HA具有较好的耐碱稳定性,在碱性条件下,0~2%(omf)的染料用量范围内,三种染料均具有很好的提升性能,适用于涤纶织物碱性染色;优化的染色工艺为:染料2%(omf),烧碱2 g/L,扩散剂NNO2 g/L,130℃染色60 min。涤纶织物应用该碱性染色工艺可获得较高的表观色深、优良的耐洗和耐摩擦色牢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涤纶织物在不同pH值条件下进行染色试验,并对染色效果和染色织物的牢度进行了测试,筛选出了适合碱性条件染色的分散染料,并从中选择了三组染料进行拼色染色,研究了这三组染料拼色染色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李金华 《辽宁丝绸》1995,(3):24-25,30
色治是影响染色产品质量的主要疵点。涤纶塔夫绸是我厂的主要产品,年产量很大,其中大红色占相当大的比例。在染涤纶塔夫绸大红色时最大的疵点是色沾,而且比其它色泽出现的概率大得多。为了解决大红色色沾问题,我们进行了大量试验、分析和探讨。一、前处理方面的影响涤纶塔夫绸是喷水织机生产的织物,该织物在织造过程中要上很多的浆料,上的是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不溶于水,溶于火碱,因而要用火碱退浆,退浆一定要彻底,否则浆料与分散大红S一BWFL反应,形成色点。退浆后碱一定要洗净,若织物含碱,碱与分散大红S—BWFL反应,形…  相似文献   

7.
揭伟 《印染》1991,17(4):21-23
本文首先简述了常用染色方法对不同涤纶仿真丝织物风格的影响,然后,针对此种织物在染色时经常出现“色点”这一情况,通过实验比较,着重分析了“色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羊毛/涤纶混纺织物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羊毛和涤纶纤维的优点,是一种深受市场欢迎的纺织品。但是由于常规涤纶纤维通常必须用分散染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才能着色,而羊毛一般采用酸性染料沸染。因此,羊毛/涤纶混纺织物的染色,通常需要先分别对涤纶和羊毛进行条染,再进行混条、纺纱、织造。这样,一方面增加了染色过程中对能量的消耗;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染色工艺控制的难度,这样就必然延长产品对市场的响应时间。为了降低涤纶的染色温度,实现常压沸染,近年来,化纤行业进行了大量研究,已开发了阳离子染料常压可染改性涤纶(ECDP)和分散染料常压可染改性涤纶(EDDP),并已进行了羊毛/涤纶混纺织物匹染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绿茶色素用于涤纶织物的染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汪青  宗亚宁  任霞  楚艳艳 《丝绸》2006,(8):29-31
研究绿茶萃取液用于涤纶织物的染色,试验染液的PH值和浓度、媒染剂类型以及染色温度和压力对涤纶织物染色深度和水洗牢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硫酸亚铁和氯化亚锡作为媒染剂,利用绿茶色素对涤纶织物进行染色,可以得到一系列的棕色,水洗牢度可达4级以上。  相似文献   

10.
Tencel/涤纶交织物染色性和同色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Tencel/涤纶交织物特性,研究了该类交织物的染色性和同色性,并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分析,筛选出适合一浴法染色的直接,分散染料。测定了同色产品的各项色牢度,色差指标,结果均达到标准,交织物达同色后,分别拆开经线(涤纶)、纬线(Tencel)并在色差仪上测定,当色差差值小于5时,可满足官能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少水无盐、污水零排放染色关键技术,基于前期开发适用于非水介质中对涤纶的上染率较高的偶氮染料以及传统水浴常用的蒽醌和杂环染料,探究了非水介质染色体系中,分散染料结构、染色温度、促染剂、保温时间、分散剂对分散染料沾染棉纤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使用相对沾色率对分散染料在涤、棉上的分配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非水介质染色体系中,实验所用的蒽醌类分散染料对涤纶组分的上染率仅有12%,并不适用于该体系中对涤纶/棉混纺织物染色;而选用的偶氮类和杂环类分散染料对涤纶组分上染率在80%以上;非水介质染色体系中,加入极性小分子促进剂,不仅能够改善涤纶组分的溶胀,且借助分子的强极性降低分散染料在非水介质中的溶解度,提高分散染料对涤纶组分的上染率,从而降低分散染料对棉组分的沾色;染色过程中加入分散剂NNO,不仅不能提升分散染料的染色性能,反而影响其沾色率。根据分散染料对涤纶的上染率及相对沾色率,得出分散染料的最佳染色条件为:温度140℃、促染剂含量10%(o.w.f)、保温时间60 min。  相似文献   

12.
蔡翔  宋心远 《印染助剂》2002,19(1):16-19
研究了助剂LAB对分散染料染羊毛/涤纶混纺织物一浴法中上染率、染色牢度和同色性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同常规染色方法相比,具有节约成本和湿牢度好等优点,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毛/涤混纺织物染色 新工艺。  相似文献   

13.
蚕丝/涤纶微纤维交织物活性/分散染料一浴法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对蚕丝沾色低和(或)碱可洗性好的分散染料及Lanasol、Levafix E-A和M型活性染料,可实现蚕丝/涤纶微纤维交织物分散/活性染料一浴二步法染色,织物的染色牢度好、强力高。  相似文献   

14.
涤纶织物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中的染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中加入分散染料的方法,对涤纶织物的染色效臬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影响染色的三个主要因素(温度、压力、染色时间)对上染量的影响,并测定了涤纶织物的上染量和色牢度。实验结果表明,当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的工艺条件为温度90℃、压力28MPa、染色时间1h时,涤纶织物的染色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空气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对涤纶织物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涤纶织物处理前后表面形态的变化,探讨了经常压空气等离子体处理后,涤纶织物的上染性能和手感的变化。结果表明,空气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提高了涤纶织物的染色性能,同等染色条件下,经等离子体处理的涤纶织物染色速率及染色上染率较未处理样品都明显提高,而且,经空气常压低温等离子处理的涤纶织物在110℃条件下染色可以达到常规130℃条件下的染色上染率。涤纶细绒织物经空气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手感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周开始 《印染助剂》1997,14(3):24-26
修补剂L有优良的分散性、匀染性和强烈的移染性,是涤纶及其交织物采用高温高压吸尽法染色较理想的匀染回修助剂。匀染染色时,染色质量稳定,无色斑、色渍现象;染疵回修时,修复后的原色光及深浅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7.
新型涤纶染色载体对常规涤纶织物染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环保型涤纶染色载体对常规涤纶织物染色的影响。从其对常规涤纶织物分散染料的升温上染速率曲线、恒温上染速率曲线、移染率、提升性以及染色牢度的影响来看,DIE涤纶染色载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环保型涤纶染色载体对常规涤纶织物染色的影响。从其对涤纶织物上分散染料的开温上染速率曲线、恒温上染速率曲线、移染率、提升性以及染色牢度的影响来看,DIE涤纶染色载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毛涤织物一浴染色工艺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羊毛、涤纶2种纤维各自的性质,研究了载体用量、分散剂用量、染色pH值、染色温度等因素对羊毛与涤纶织物的染色性能和分散染料对羊毛沾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羊毛、涤纶体系中加入适量的载体和分散剂能减少分散染料对羊毛的沾色.通过对染色工艺的优化,确定最佳染色工艺条件:载体PEW用量3 g/L,分散剂NNO用量2g,L,染色pH值4.5左右,100℃染色60 min,浴比1:40.在此工艺下,染色织物的耐洗色牢度、干湿摩擦牢度都在4级左右,个别可达4~5级.  相似文献   

20.
张小明  蒲忠慧 《印染》2002,28(5):19-20
从染料、助剂、升温速率等方面分析涤纶织物高温高压染色色花产生的原因,并指出修补措施,即对于轻微色花,可以通过加修补剂的方法;较严重的色花可采用剥色再染法;对于特别严重的色花,则将其改染色深浓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