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火电厂烟气余热深度利用可有效提高电厂的热经济性。对国内外几种余热利用方式进行了综述,包括常规余热利用方式和几种新型余热利用方案如换热器分级布置、旁路烟道技术和热泵技术等。对不同余热利用方式的节能效果进行了详尽对比分析,认为常规低温省煤器烟气余热利用方案回收的热量较为有限,分级余热利用可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旁路烟道技术排挤了更高级别抽汽而更具经济性,而热泵技术能进一步利用废热提升能量品质。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电站锅炉排烟热损失量很大,对锅炉尾部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可以有效提高电厂的热经济性,减少煤耗,降低环境污染。目前火电厂最广泛提高烟气余热利用效率的方式是加装低温省煤器装置。对某超临界机组锅炉余热利用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不同低温省煤器布置方案,提出采用双级低温省煤器回收电站锅炉余热利用技术方案,即采用低温烟气与低加凝结水换热技术、前置式空气预热器与低温省煤器组合的能源梯级利用方式,实现最优节能及最佳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3.
针对成都某高校浴室污水源热泵节能改造应用,通过对空气源热泵加污水源热泵回收余热的供热方式进行了热力学计算与分析,并得出整个系统的综合节能指标,同时对污水源热泵进行经济性分析,得出使用污水源热泵的投资回收期为4.45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燃气内燃机烟气的冷凝热计算得出,将排烟温度降低到露点温度以下对烟气进行余热回收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探讨了烟气冷凝热回收技术的应用方案,为正确设计选用烟气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提供参考。提出烟气冷凝热利用的一些防腐蚀措施,防止或减小冷凝热利用中低温腐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使用污水源热泵以回收集体浴室洗浴废热水中部分低品位热能是一种较为高效的余热回收利用方式。以长沙某高校学生浴室为蓝本进行余热回收改造,在原有燃气锅炉的基础上,首先对洗浴废热水的水质进行分析,得出由过滤器处理后的废热水通过热泵间接换热方式的可行性,以此确定热泵-锅炉联供方案。并且对燃气锅炉和污水源热泵的供热方式进行热力学分析,计算得出联供系统全年可节约开支4.84万元,减少1.952×10~5 kWh的能源消耗,节能比为27%。最后对联供系统中一些关键设备及因素的热经济性分析,得出热泵负荷比为30%,其静态回收期为3.32年。联供系统能量利用合理,且该系统在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可行,节能意义突出。  相似文献   

6.
初探冷库制冷装置的余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学明 《冷藏技术》2001,(3):42-45,41
本文就冷库制冷装置利用现有设备(立式冷凝器需改造成卧式冷凝器),讨论冷库余热回收利用的设计方案,分析单、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系统余热回收利用的有效热及有效热与冷库规模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炼铁高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炉冲渣水排放了大量的热量,如能利用这些废热可有效降低钢铁企业能耗。本文阐述了当前冲渣水余热利用方式及现状,对钢铁厂进行高炉冲渣水余热利用系统的规划和设计的关键点进行了分析,以某钢铁厂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及效益测算,为行业内同类工程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关注能效     
《流程工业》2014,(4):12-12
日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第一个地热利用项目——下二门联合站污水余热利用项目正式投入运行并且满足了原油外输和掺水伴热的生产需要;福建福维股份有限公司表示,该公司2013年采取多项降本增效措施,从节能降耗里“抠”效益,为企业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相似文献   

9.
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列举了生产工艺过程产生余热(废热)的现状,并论述了两种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工作原理及产品特征。通过对二者利用余热(废热)的实用案例进行分析,表明其显著节能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采用有机朗肯循环(ORC)的低温余热发电技术。为了有效利用煤化工项目的低温凝液余热资源,在计算工艺凝液余热容量的基础上确定了合理的ORC余热利用方案,利用ORC余热发电机组代替原有的循环水冷却器,以便在完成对工艺凝液冷却的同时实现余热资源发电收益。分析结果表明:该余热发电项目的净发电功率为516k W,节约原有冷却塔循环水泵消耗的功率为110k W,年收益电量达500.8万度,年节约标准煤1812.4吨。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南方供暖成为业内热门话题的原因和当前南方地区实施集中供暖的难点,分析总结了当前常见供暖系统的优缺点,发现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优势明显。对炼钢厂的废热特点进行了深入总结,分析结果表明炼钢厂可以作为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很好的热源。结合某实际工程,详细介绍了利用炼钢厂废热作为工厂生活辅助区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了技术经济性分析,发现该方案技术上可行、节能效果显著、经济优势明显,该设计方案充实了集中供暖的设计思路,对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热声热机具有可靠、环保及可利用低品位能源等优点,在余热利用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分析了传统换热器应用于余热利用热声热机中的不足,提出用蜂窝陶瓷材料的蓄热型换热器。建立了简易的实验台,对蜂窝陶瓷导热性能及蓄热性能进行实验,发现当蜂窝陶瓷热端温度由409℃降至377℃,冷端可以在120 s内保持温度恒定,证明其具有良好的蓄热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能源价格日益高涨,空气污染日渐严重,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已成为重要议题。而现在工业锅炉的使用中普遍存在着热量利用率低下,排放烟气余热温度过高,以及烟气内污染环境气体含量过高等问题。因此,阐述了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和其优缺点,并详细介绍了热管技术和冷凝式锅炉的工程应用方案以及与其他系统的联合方案,然后以实际工程为例分析了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的效果,最后得出当前余热回收技术仍存在很大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李奕 《发电技术》2018,39(3):244-15
针对现有余热供热技术仅能回收典型双机配置热电厂一台机组余热的问题,定量分析了湿冷机组余热量和现有各余热供热技术回收循环水余热能力,提出吸收式热泵与低压缸光轴技术串联的余热供热系统以及低压缸光轴改造后给水泵汽轮机余热利用系统。实现了典型配置热电厂双机余热全部回收供热,为湿冷机组双机余热供热改造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项目利用循环化工基地的工艺循环水输送至分布首站,换出一次水,通过一次管网输送到用户侧,由双级永磁同步变频离心式热泵机组对区域住宅实现供热,从而实现了对工业余热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6.
高森  赵兆瑞  陈曦  张华 《制冷学报》2022,43(1):46-52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螺杆式压缩机余热进行辅助解吸的无霜空气源热泵系统,建立了一套余热回收无霜空气源热泵数学模型,并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环境温度、相对湿度、解吸循环空气温度和质量流量等参数对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统的余热量占解吸所需总能量的比例最高可达0.61;COP受解吸循环空气温度与质量流量的影响较小,受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某工厂生活热水及采暖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利用热泵技术回收工艺冷却水余热,并从节能、经济及环保方面分析了技术改造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风电场、光伏发电站等工程的升压站,一般远离集中热源,冬季多采用“电暖气+热水器”的传统方案,能源利用效率低,增加了电能消耗,降低了项目收益。提出“空气源热泵耦合太阳能及余热”的供暖方案,为升压站提供了可靠的热源,并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运行费用。升压站内电气设备间有大量的40℃左右的排风,可以作为空气源热泵的低温热源,解决了空气源热泵低温时效率低的弊病;空气源热泵生产出热水,并设置太阳能热水器进一步提高水温满足供暖要求;设置单独的蓄热水箱适应供暖负荷变化并解决一部分生活热水需求。以北京某风电场工程为例,阐述了这一系统的优缺点以及推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表明,在最冷时该系统仍可以高效、稳定的运行,投资回收期短,为寒冷地区空气源热泵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内燃机冷热电联供系统作为一种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排烟余热回收后的排放温度在100℃左右,仍有部分低温余热没有充分利用,提出一种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distributed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DCCHP)动力排烟低温余热耦合空气源热泵系统,实现了排烟余热的深度回收。以10 kW内燃机冷热电联供为基础,研究了该系统可回收余热量、热泵循环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以及对一次能源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DCCHP系统排烟余热1.22 kW,热泵系统回收余热量可达1.07 kW,排烟余热回收率达到87.7%;热泵COP高达4.66,提高39.5%;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提高3.9%;同时解决了寒冷地区冬季热泵机组蒸发器结霜、低温环境下运行性能差的问题。此研究为冷热电联供系统与热泵机组的联合高效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前工业能源消耗中所排放的低品位余热量大面广,若采用高效的余热利用技术将这部分余热回收,将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工业余热热泵技术可以实现余热品位的提升或容量的扩大,一方面可以将回收的热量应用到工业流程中,另一方面可以在区域供热及供冷方面发挥作用。本文分析了压缩式热泵、吸收式热泵与化学热泵的特点与发展趋势。目前三种热泵技术都在工质、循环以及系统创新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容量、能效比、温升与可靠性方面存在不可兼得的瓶颈问题。此外,工业余热根据种类以及温度品位的不同,适用场合与特点也各不相同。但目前在余热回收利用的设备与系统方面,缺乏针对不同余热特点的指导性设计准则。未来的研究需要集中在发展效率高、容量大、热适应性好、稳定可靠的热泵技术,形成各余热热泵互补利用的广谱化设计准则。同时需要通过对余热的热、电、冷、储、运的网络化利用进行余热系统高质化集成,实现工业余热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