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硬度与其使用性能关系密切,适当的处理硬度可大大提高金属材料的耐用度、使其更具备良好的使用性能,从而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测定十种典型金属材料的硬度后,用金相显微镜和JXA-840型电镜观察测硬度时留下的凹坑及其剖面的形貌后发现,塑性及切削加工性不同的金属材料,其凹坑形貌也各有特点,将试验结果列表对比说明,可由铸件或试样的硬度及凹坑形貌预测材料的塑性及切削加工性。  相似文献   

3.
陶瓷磨削残余应力对表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陶瓷零件的磨削表面必然要附加一层残余压应力 ,其对零件的使用性能影响较大。本文主要针对陶瓷材料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对疲劳磨损和表面硬度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与金属材料相比 ,Zr O2 陶瓷材料的磨削残余应力对零件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要小得多。磨削、研磨及加热三个试件组的磨损量随摩擦时间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残余拉应力在一定程度上加速陶瓷零件的磨损 ,残余压应力可适当减缓陶瓷零件的磨损 ,其数值变化对零件性能的影响很小。随着残余压应力值的增加 ,表面硬度值也在逐渐增加 ,当残余压应力增加到一定值后表面硬度值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4.
正金属的硬度是金属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或划痕的能力,是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一种指标。硬度标注在设计图样中也被广泛应用。目前,我公司对硬度比较常用的试验方法主要有洛氏硬度试验法、布氏硬度试验法、维氏硬度试验法。  相似文献   

5.
洛阳工学院在数年从事耐磨材料研究的基础上,吸取国际上有关金属材料腐蚀磨损的最新理论,研制出一种含铜球墨铸铁磨球,并已在一些铸钢厂使用。该磨球经熔炼、铸造和热处理后,使用性能指标达到:冲击韧性9~14J/cm~2,硬度 HRC53~56,落球冲击次数>25000次,磨耗302~403 g/t 铁矿,碎球率为1‰左右。  相似文献   

6.
以发动机曲轴为例对金属材料布氏硬度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依次对不确定度分量来源进行分析,并对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计算,最终获得了曲轴布氏硬度扩展不确定度,以此作为不确定度在理化检验中应用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7.
金属材料及其加工工艺试卷 热加工类—第10号(60分钟) 一、坡空(30分) 1.a。是_符号。数值越大,金属材料的_越_。 2.检验钢材库中钢材的硬度应采用_硬度试验法,其硬度值符号是_。 3.与钢相比,灰口铸铁的机械性能特点是_很低,几乎为零。工艺性能的突出特点是_好,可用来_成机械性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是重要的加工手段之一,也是焊接和电镀的重要工序内容,它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充分挖掘材料性能潜力,节省加工成本,提高加工质量和产品使用性能。在工艺设计时应注意防止热处理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金属材料表层的微观结构决定了其使用性能和寿命.表面强力塑性变形方法可以在不引入其他元素的前提下,实现金属材料微结构的多级构筑,使材料的微观结构沿深度方向上呈梯度分布,获得优异的强度-塑性匹配. 激光冲击强化(Laser shock peening,LSP)通过在材料表层引入残余压应力并改变表层微观组织,提高材料的疲劳寿...  相似文献   

10.
结合钢的化学成分及热处理工艺,介绍了转向架构架用金属材料(钢)的加工性能及使用性能,为转向架焊接构架的材料选择提供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膜片弹簧进行热处理来改变其硬度,探索不同硬度状态下,对其性能和寿命之影响,提出了基于60Si2MnA材料的热处理硬度HRC值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12.
低温离子渗碳对304不锈钢耐磨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奥氏体不锈钢零件的使用寿命,扩大其使用范围,本文以304不锈钢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方案的设计,采用了低温离子渗碳方法,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试验,主要对其显微硬度和摩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低温离子渗碳后,由于奥氏体不锈钢中有过饱和的碳原子渗入,引起奥氏体晶格发生畸变,产生残余应力,使得304不锈钢表面硬度及耐磨性均明显改善,提高了其使用寿命,也说明了渗碳温度显著影响不锈钢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火电厂超临界机组汽轮机1Cr5Mo钢制紧固螺母服役后硬度大幅下降现象,在566℃下对1Cr5Mo钢制螺母进行时效试验(等效于服役),研究了时效时间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566℃下服役约105 h螺母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不高于566℃的条件下,1Cr5Mo钢制螺母显微组织转变缓慢,时效28...  相似文献   

14.
球体滚压参数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滚压参数对球体滚压后零件表面粗糙度及表面硬度的影响 ,提出了合理的滚压参数 ,并对滚压条件作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5.
J.T.H. Pearce 《Wear》1983,89(3):333-344
The wear behaviour of an austenitic high chromium cast iron was investigated under conditions of high stress abrasion using a specimen-on-track test apparatus. The austenite matrix at the wear surfaces of test specimens work hardened during abrasion giving hardness values up to 950 HV but the depth of hardening was seen to be much smaller than that obtained under service conditions. The nature of the work hardening was studied by thin foil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is work has provided evidence of strain-induced martensite formation which is believ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observed increases in hardness.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锌铝基耐蚀涂层在高速、强摩擦等特殊服役条件下硬度低、耐磨减摩性能差等问题,尝试通过添加金刚石粒子对其进行强化。研究了金刚石粒子及其添加量对涂层硬度、摩擦因数、耐磨性能、腐蚀电流密度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7%0的金刚石粒子来强化传统锌铝基耐蚀涂层是可行的,不但能够显著提高涂层的硬度和摩擦学性能,而且没有对涂层的耐蚀性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锌铝基耐蚀涂层在高速、强摩擦等特殊服役条件下的使用问题,探索性地添加SiC纳米粒子对锌铝基耐蚀涂层进行改性,以提高涂层的硬度和强度。研究了SiC纳米粒子及其添加量对涂层硬度、附着强度、耐冲击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并对涂层的微观组织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SiC纳米粒子可显著提高锌铝基耐蚀涂层的硬度,且没有对涂层的附着强度、耐冲击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带来负面影响。SiC纳米粒子在涂层中的均匀分散是保障涂层综合性能优异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多弧离子镀沉积技术制备了TiN和TiVN涂层,对比了两种涂层在不同工况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和切削性能,并指出影响刀具涂层服役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V元素掺杂有效提高了TiN涂层的硬度和结合力、减小了TiN涂层的摩擦因数和低温下的磨损率,但V容易氧化的特性导致500 ℃及以上温度TiVN涂层产生较高的磨损率。切削测试表明,在麻花钻的主切削刃和横刃区域两种涂层发生明显的剥落,而在后刀面涂层未发生明显剥落,TiVN涂层较高的膜基结合强度和耐磨性能使得它对刀具的防护效果更佳;刀具涂层的服役性能与其耐磨性能和膜基结合强度有关,刀具的主切削刃和横刃区域对涂层的耐磨性能和膜基结合强度有着苛刻的要求,且切削刃尖端温度较高,对涂层的高温耐磨性能和膜基结合强度要求也高。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汽车制动盘耐磨和高温氧化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中碳钢表面制备了以WC颗粒为增强相的Ni基复合涂层.借助SEM和XRD等表征手段对制动盘表面涂层进行了组织和物相分析,利用维氏硬度计测试了制动盘表面涂层截面显微硬度分布,通过摩擦磨损实验研究了制动盘表面涂层的磨损性能.研究表明,制动盘表面涂层主要由γ-(Ni,Fe)固溶体、均匀分布WC颗粒和碳化物抗磨损相组成.涂层平均显微硬度HV0.2670,显微硬度值波动较小较为平稳,证明涂层组织比较均匀.在多种强化效果共同作用下,制动盘表面涂层的磨损量与基材相比明显减小,仅为基材的20%,抗磨损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航空航天用铝合金构件的服役条件日趋严苛,要求构件具备更高的强度和精度.基于铝合金电磁翻边与热处理工艺,通过规程控制优选出电磁翻边全流程工艺路线,以期获得服役性能更好的结构件.结果表明:全流程工艺下的成形件尺寸精度满足要求,周向均匀性良好,成形质量高;成形件的硬度显著提高且分布均匀,力学性能大幅度提升.获得最优的电磁翻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