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记:运载火箭最初由液体弹道导弹发展而来,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分野明显,本文就谈谈两者差异。汤:各国运载火箭的发展,除日本外,无不与液体弹道导弹密切相星关的。 相似文献
3.
弹头护身服——详析弹道导弹的整流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二战末期纳粹德国造出V-2导弹并用于实战以来,弹道导弹以其特有的快速远距离投射的火力优点逐渐成为兵器库中的明星,洲际弹道导弹更是大国威慑力量的基石,并且从洲际弹道导弹技术衍生而来的运载火箭已把人类的触角延伸到了浩瀚的宇宙空间。弹道导弹发射升空时喷薄着烈焰刺破青天的壮观景象令人震撼,但却很少有人关注一路保驾护航最终“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幕后英雄”,它就是整流罩。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在文献[1]、[2]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喷管扩张段因非对称流动分离引起侧向力的机理和喷管扩张段带燃气舵引起侧向力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喷管侧向力的预示方法提出了建议。可供弹道导弹和多级运载火箭设计阶段,设计燃气舵和液体注入式推力向量控制的执行机构元件分析使用。 相似文献
7.
8.
9.
20世纪50年代,弹道导弹技术的发展如火如荼,地面、水下和空中发射方式都在探索中,但空射方式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未获成功。到了60年代末期,处于深度冷战状态的美、苏两国的核武库已经膨胀到了足以摧毁地球数百次的规模。两国认识到单纯增加核武器数量已经毫无意义,于是在1969年11月27日开始进行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并于1972年5月签订第一阶段战略武器限制条约(SALT-1)。SALT-1仅要求双方把核武器数量冻结在1972年中期水平上,并不限制提高核武器性能水平和部署方式。此时美、苏都已具备三位一体(陆基洲际导弹、潜射战略导弹、战略轰炸机)战略核力量,于是,双方不约而同地又把目光投向到战略导弹空中机动发射这种方式上 相似文献
10.
11.
12.
分析了航天发射模拟训练系统的现状,提出了运载火箭发射综合训练系统的设计思想,对系统功能与结构进行了总体设计,给出了系统实现的基本方法,展示了系统的典型仿真界面。 相似文献
13.
"大浦洞"2(朝鲜称"白头山"2)是朝鲜两级或三级液体弹道导弹;"布拉瓦"(俄代号RSM-56,北约代号"圆锤",美国代号SS-NX-30)是俄即将列装的三级固体潜射弹道导弹。一个是实战性能备受质疑的地地弹道导弹,一个是被俄认为比"三叉戟"2D5领先10~15年的导弹,两者之间似无可比之处。但迄今为止,"大浦洞"2及与其同源的"银河"2、"银河"3运载火箭进行的3次飞行试验均失败。无独有偶,从2005年9月到 相似文献
14.
虎年前后,伊朗取代朝鲜几乎成了全世界的焦点。2009年12月试射"泥石"导弹,2010年2月宣布开始提取20%的浓缩铀,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伊朗离拥有"太阳之火"已为期不远。从技术角度而言,20%浓缩铀到80%的高浓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尖端武器:军事力量B版》2007,(6):2-7
2007年4月,台军“汉光-23”号的“兵棋推演”过程中,前所未有的动用了所谓“战略反制武器”,打击大陆纵深目标。随着台军设立“飞弹司令部”,并在外岛部署由防空导弹发行而来的“天弓-ⅡB”近程地地导弹。“境外决战”已经绝不仅仅是台军空喊的口号了,来自海峡对岸的弹道导弹已具备了实质性威胁。本刊特综述相关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提起反舰弹道导弹,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网上盛传的DF-21C或DF-21D,认为正是DF-21C/D开了用弹道导弹打击航母概念之先。其实早在1969年,苏联就制成了远程(射程185~1100千米)弹道式反舰导弹SS-N-13,用于攻击航母及其它大型水面舰艇。1973年,苏联对SS-N-13导弹重新进行 相似文献
17.
2009年4月5日,朝鲜在咸镜北道舞水端里发射场试射了一枚被称为"银河"-2的火箭(题图),这是朝鲜第二次进行卫星发射,第三次进行类似的运载工具试验。这几次试验为我们分析朝鲜远程导弹能力提供了宝贵的信息,特别是"银河"-2火 相似文献
18.
19.
20.
1981年,以色列空袭伊拉克核设施的“歌剧行动”广为人知。但很少有人知道,近年来双边关系降至冰点的以色列和伊朗曾经合作,以阻止伊拉克获得核武器。在以色列摧毁伊拉克核反应堆的“歌剧行动”中,伊朗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要讲述的,就是以色列、伊朗与伊拉克之间这段尘封的战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