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为提高企业用能水平的一项实践活动,能效对标管理近几年在油气田逐渐得到重视,并发展成为企业节能工作考核的一项常规内容。目前,虽然积累了一定的能效对标管理经验,但是,仍存在能效对标方法缺失、对标指标体系不健全、对标指标数据库及最佳节能实践库未建立、标杆选取难度大等问题。针对当前油气田能效对标方法缺失的问题,提出了模块创标法。论述了模块创标法的思路,并以某采油厂抽油机井节能为例,阐述了模块创标法的建立步骤及关键点。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确定能效对标指标体系的原则,并分析了化工企业应设立的能效对标指标体系与指标。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CNG生产与销售业务为例,分析了CNG装置能耗现状以及重点工序能耗影响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比分析与筛选,确定了能效对标指标,初步建立了CNG生产与销售业务能效对标指标体系;利用3个CNG站的现场能耗数据,通过计算求取能效指标值,并进行比较,找出差距,从而可为制定节能挖潜的改进措施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4.
能效对标是借助国际先进的对标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一种工作方法。企业通过现状分析、标杆确立、指标对比、最佳实践、指标评价、持续改进等环节,从工艺技术与管理程序等方面明确用能水平、寻找节能潜力,进而制定有效的提效措施。油气田企业生产有着固有的油藏地质因素和油气处理工艺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如何在油气田企业开展能效对标是世界范围内的崭新课题。中国石油油气田业务经过近几年的尝试,在油气田能效对标方面进行了有力的探索,并在能效对标的组织协调、基础保障、方法程序等方面获得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气田开发生产能耗水平受地质与气候条件、开采阶段等方面的影响很大,与国内外同行业之间开展产品能耗指标的对比没有实际意义,也缺乏可操作性。天然气生产企业的能效对标指标体系可直接针对采气站、脱水站、集输气站、增压站、配气站、气田水回注站、CNG站、天然气净化厂等用能单元,根据各工艺、工序、工段的情况,设计出产品能效对标指标体系和设备指标体系框架。指标体系内容可包括产品综合能耗、产品各能种单耗、工序能源利用效率、设备效率等指标。  相似文献   

6.
给出了油气管道能效管理的基本概念,以能效管理为主线,介绍国内外传统的能效指标体系。在对国内外现行能效指标体系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管道行业特点和发展现状,提出了构建创新型管道能效指标体系的思路,并从体系构建原则、指标筛选方法、指标层级划分等方面介绍了新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最后按照实物(Object)、强度(Intensity)、效率(Efficiency)、指数(Target)4个层级,详细阐述了新的原油管道能效指标体系及体系中各主要能效指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按照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要求,西南油气田公司开展了天然气净化业务能效对标试点,采用"细分单元、分级对比"的方法,基本实现了克服天然气净化装置间的差异性、消除不可比因素的影响程度,为油气田上游业务能效对标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并总结了天然气净化业务能效对标技术难点与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文中依据机采系统能效对标管理基本思路,创建了对标指标体系,通过油井生产数据和能耗测试资料统计分析,确定了对标原则,优选了标杆值,与同行业先进指标对比,找出差距所在,并对影响抽油机系统效率指标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相关措施对策。通过两年来的对标实践,在提高机采节能指标、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机采系统对标管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措施保证。  相似文献   

9.
新疆油田注水系统的压力较高,现行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未能合理反映其能效水平。根据新疆油田注水系统特点,从系统、单元、设备三个层级构建能够合理表征其系统能效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共3大类8项指标。结合现行的测试与评价标准,确定了相应的指标限值和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新疆油田6套注水系统进行了实践应用,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能够合理地反映新疆油田注水系统的用能情况,为后续的提效等节能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开展天然气开发对标管理探索,是提升天然气开发水平的有效途径。天然气开发对标管理的关键是建立对标指标体系,而对于对国内石油公司的开发水平、不同类型气藏的开发指标,目前尚未开展系统性、有针对性的研究。为了进一步提升天然气开发水平,运用对标原理,选取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其下属的6个天然气产量规模较大的地区公司、26个不同类型典型气田(藏)三个层面作为对标对象,优选出24项天然气开发指标,并首次建立了天然气开发对标指标体系,进而开展了股份公司级、地区公司级及重点气田(藏)级三个层面的对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所建立的天然气开发对标指标体系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天然气开发效果、开发质量,基于该指标体系进行对标能够较准确地评估天然气开发水平;②同类型气藏由于受到储层条件、开发方式及所处开发阶段存在差异的影响,应尽可能在同盆地、同区域、同开发阶段等条件的限制下开展对标,其结果才更有价值;③国内石油公司应建立对标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对标指标体系,通过学习先进、查找差距、补齐短板来促进天然气开发水平的提升;④不断完善天然气开发基础数据,确保其准确性,以避免因基础数据不准确而导致对标结果产生错误;⑤应尽快建立天然气开发水平分级标准,明确不同类型气藏开发水平分级的指标界限,建立高效开发对应的关键指标标准,进而指导天然气开发对标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影响天然气处理厂三甘醇脱水装置能耗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用于评价脱水装置用能水平的能耗评价指标;应用HYSYS软件建立脱水装置的能耗模型,初步确立了求取理论能耗计算值的基准条件,通过模型可求取理论能耗值,将装置实际能耗与理论能耗计算值比较,从而可初步评价装置的用能水平。  相似文献   

12.
能效对标网络管理平台的开发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能效对标网络管理平台是能效对标体系运行的载体和手段,是西南油气田公司能效对标体系研究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平台的开发语言为C#语言,开发平台为.NET平台,数据库服务器采用ORACLE,力图使系统体系构架优化,系统功能设计满足能效对标体系的实际要求,达到有效支撑能效对标体系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油田公司既是重点用能单位也是"万家"企业之一。调研结果表明,目前其主要用能系统仍存在较大的节能潜力。为加快推进节能降耗工作,通过对重点用能系统能耗构成进行分析,结合现有标准,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塔里木油田的重点用能系统能效指标体系,提出能效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并对塔里木油田下属6个厂站进行能效分析与评价。应用结果表明,该套指标体系及能效加权综合评价方法能够合理反映该油田重点用能系统的整体能效水平,可为后续开展系统和设备的节能挖潜及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等提供依据和导向,同时为其他油气田企业开展相关能效评价工作提供借鉴,进而提升油气田生产节能的高效精细化管理,促进企业降本增效以及"双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中型气田盖层封盖能力综合评价及其对成藏的贡献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大中型气田天然气封盖条件主要受盖层自身厚度和排替压力、气藏内部能量(压力系数)和天然气本身性质(流动粘度)的影响。气藏盖层封闭指标CSI值与天然气聚集效率为正比关系,CSI值越大,天然气聚集效率越高;反之则越低。中国大中型气田聚集效率分3个等级:1)大于100×106m3/(km2·Ma)的气藏为高效气藏,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柴达木、莺琼、渤海湾和松辽盆地,以塔里木、柴达木和莺琼盆地居多;2)10×106~100×106m3/(km2·Ma)的气藏为中效气藏,主要分布在四川、东海、松辽、渤海湾、塔里木和吐哈等盆地,以四川盆地最多;3)小于10×106m3/(km2·Ma)的气藏为低效气藏,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中国大中型气田的形成要求其盖层的CSI值应大于109m/s。然而,对于天然气聚集效率较高的气田,其盖层的CSI值还应更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加合理地反映原料性质对连续重整装置能耗的影响,以KBC公司的REF-SIM反应动力学模型和Petro-SIM流程模拟软件为工具,基于对重整反应过程的分析和数学回归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关联原料性质与装置能耗的原料评价指标R(A/(N+P))。结果表明,与芳烃潜含量、芳构化指数等常用原料评价指标相比,原料表征指标R与装置能耗呈现较好的关联性,在相同产品辛烷值要求下,可以作为不同连续重整装置之间能效对标的基础评价参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储气库地面系统作为储气库的核心部分,由于受注采气的双重影响,运行工况不稳定且能耗较大。为挖掘节能潜力点,解决储气库地面工艺系统能效评价体系方法不完善、评价界限不清晰的问题。方法 结合相关现行标准,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了涵盖3层次15指标的储气库地面工艺系统能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一套基于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函数法相结合的储气库地面工艺系统能效评价方法。结果 进行实例应用得到,储气库地面工艺系统在正常工况下能效评价得分为74.68,异常工况下能效评价得分为48.68。结论 所建立的能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能合理地反映出储气库地面工艺系统正常和异常工况下的能效水平、适应性情况及所存在的问题。该评价方法的采用为储气库地面工艺系统节能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及参考,对提高油气田企业及天然气管网公司能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天然气产量虽然增长迅速,但仍然满足不了急剧增长的消费率,补充非常规天然气,对于缓解国内天然气短缺、优化能源结构尤为重要.中国煤层气资源丰富,但利用率极低,尤其是低发热量煤层气,因其甲烷浓度达不到直接利用的要求,不得不排入大气中,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分别通过AGA和Weaver指数法研究了不同二甲醚掺混比例下低发热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