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绵城市的核心理念是提倡采用生态技术措施构建城市海绵体,从而解决城市的雨洪问题。台湾水患频发,生态滞洪池作为一种弹性策略被广泛运用到城市综合治水中。以台南、高雄生态滞洪池为例,介绍其建设概况,分析生态滞洪池的综合规划、排水滞洪机制、施工工法、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特征以及其带来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总结台湾生态滞洪池的工程实践,由“灰”向“绿”设施的转变、兼顾开发和生态的多目标设计以及完善的非工程措施等经验为我国城市新区建设和已建城区改造中进行雨洪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西安市为缺水城市,应尽快开展雨水利用,有利于节水,蓄洪滞洪,修复水环境.对城市小区雨水利用方案进行了分析,并对某小区方案进行了设计探讨。  相似文献   

3.
笋岗滞洪区位于深圳市布吉河中游,它的功能是保护布吉河下游繁华的罗湖商业区,使其不致遭受洪水的威胁。 笋岗滞洪区排沙道的修建,解决了滞洪区多年来存在的库区泥沙严重淤积问题(建库6年已淤积泥沙30多万方)和上游污水入库污染水体、污染环境的问题(枯水季节湖水发臭,臭气熏天,影响居民生活),保持了库区的滞洪功能,而且在不影响滞洪的原则下,使库区常年保持一库清澈的湖水,美化了环境,使市区又增加了一处供居民休闲娱乐的景点。  相似文献   

4.
雨水的有效利用,有利于节水、蓄洪滞洪、修复水环境。叙述了城市雨水利用的意义,着重对城市小区雨水利用方案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西安市雨水的特点,并以某小区雨水利用设计方案为实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小清河分洪区某工程的防洪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树军 《山西建筑》2009,35(10):358-360
在收集大量地形及水文资料的基础上,对小清河分洪区的水流运动进行了二维数值计算,分析了洪水的运动及滞蓄规律,评价拟建工程对分洪区的防洪影响,评价结果表明:拟建工程对分洪区的蓄洪、滞洪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6.
海外来风     
发达国家如何利用城市雨水美国:强制“就地滞洪蓄水”美国的雨水利用常以提高天然入渗能力为目的。芝加哥市兴建了地下隧道蓄水系统,以解决城市防洪和雨水利用问题。其他很多城市还建立了屋顶蓄水和由入渗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美国不但重视工程措施,而且还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雨水利用给予支持。如科罗拉多州、佛罗里达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分别制定了《雨水利用条例》。这些条例规定新开发区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过开发前的水平。所有新开发区必须实行强制的“就地滞洪蓄水”。伦敦:世纪圆顶用雨水冲厕所以伦敦世…  相似文献   

7.
针对永定河滞洪水库退水闸差异沉降问题,用FLAC^3D。软件进行了相关的数值模拟,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美国:强制“就地滞洪蓄水” 美国的雨水利用常以提高天然入渗能力为目的。芝加哥市兴建了地下隧道蓄水系统,以解决城市防洪和雨水利用问题。其他很多城市还建立了屋顶蓄水和由入渗地、井、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美国不但重视工程措施,而且还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雨水利用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东湖公园人工湖污染治理过程中结合了水利防洪、环境保护、园林绿化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通过截污、清淤、补充水、湖泊堤岸及拦水橡胶坝的恢复等措施,使湖泊水质得到彻底改善。合理的设计使人工湖具有滞洪防洪功能,还可对公园内地下水起到调节和补充作用,清澈的湖水又使人工湖成为公园内秀丽的景点。  相似文献   

10.
郭振宽  王海波  胡昕 《建筑技术》2012,43(4):354-357
S250高速公路滞洪区段分布有大量粉质粘土,粉质粘土作路堤填料必须进行固化改良,分别采用水泥、水泥-粉煤灰组合和水泥-石灰组合对粉质粘土进行固化改良,结合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压实度、固化剂类型、固化剂掺量对改良土强度的影响,进而探讨了实际工程中路堤填料的改良及其填筑策略。  相似文献   

11.
福州市琴亭人工湖水量及水质保持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琴亭湖是一座集防洪滞洪和城市景观公园功能的综合工程,通过对水体水量来源与损耗进行分析计算,确定人工湖以文山里引水工程的水为补给水源。人工湖水质保持采用外源污染控制与引水活水工程的综合性方案。其设计经验在类似工程水量及水质保持系统的建设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透水铺装作为一种典型的海绵城市设施,在滞洪纳污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通过总结透水铺装的径流控制影响因素、入渗规律、长期使用性能和管理维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透水铺装对雨水径流中各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机理,并探讨去污能力的改进方法,为海绵城市透水铺装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3.
防卫京城的玉渊潭 玉渊潭是北京城郊难得一处的自然水景园林.同时,也是保证京城防洪安全的重要滞洪水库. 玉渊潭钓鱼台的历史久远.据《日下旧闻考》记载:"钓鱼台在三里河西北里许,乃大金时旧迹也"、"台下有泉涌出汇为池,其水至冬不竭"、"凡西山麓之支流悉灌注于此".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雨洪管理系统兼顾就地滞洪、减少雨洪灾害、控制非点源污染、资源化利用雨水、美化城市环境等多个目标,对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具有积极意义。雨水管网和城市绿地是可持续雨洪管理最核心的两个工程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协同优化对保证雨水径流的控制效率非常重要。为此,基于城市建成区中两个工程系统的关联要素分析,在场地、局部区域和区域三个层级进行优化要素和途径研究,并提出了设计优化程序,旨在为减少城市建成区雨洪内涝、构建生态雨水径流控制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东湖公园湖泊污染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园内的湖泊水体往往补充水源不足,自净能力脆弱,当受到水污染时易出现湖水变黑发臭而破坏公园美景,使其失去使用价值。介绍了深圳市东湖公园人工湖的污染治理方案。实践证明,结合水利防洪、环境保护、园林绿化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通过采取截污、清淤、补水、修复湖泊堤岸及拦水橡胶坝等措施,可使湖泊水质得到彻底改善。合理的设计使人工湖不仅具有滞洪防洪功能,还可对公园地下水起到调节和补充作用。该项目为城市公园湖泊污染综合治理进行了一次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海绵城市在改善城市内涝、缓解水资源短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在国内外实践中起到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将海绵城市理念引入海南省博鳌先行区的规划中,结合先行区地处热带、大降水量的特点,总体规划侧重以滞洪雨水利用与净化两大方向。同时,规划通过建设区分区、地形竖向模式引导,从整体规划、分区引导建设到地块内雨水管理模块多层级实施控制引导,探索在热带大降水量密集降水区域海绵城市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7.
国际雨洪管理体系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钊 《城乡建设》2015,(11):84-85
快速城市化进程使得自然排水模式下的滞洪蓄水能力锐减,加剧了水环境情势的异化,仅靠传统雨水管渠排水系统难以应对复杂的城市雨水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对雨洪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研究,经验表明,城市应建立以雨洪利用、防洪排涝、控制污染为目标,由源头滞蓄减排、传统排水管渠及开放空间调蓄等共同组成的多目标多层次的城市雨洪管理体系.近年来,国内对雨洪管理规划的认知与研究的关注度明显上升,为推动我国城市现代雨洪管理体系和机制的建立,以及城市雨水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和科学的系统决策,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8.
在名古屋市一级河道新川及其支流从1979年开始持续进行了综合治水对策特定河流治理,在2000年东海暴雨,从主河道庄内川流入的洪水与新川的洪水相遇,国土交通省管理庄内川,爱知县管理新川,双方通过了河流严重灾害对策特别紧急项目,决定采取庄内川、新川联合治水对策,通过采取以堤坝加高为首的对策,即使再次产生同样的降雨,不仅能使洪水安全通过,还能将堤内积水限于最小程度。该项目的内容包括堤坝加固,河道整修,堤内积水河流泵站的增强,还包括整治改造滞洪水库的贮水对策和完善防灾情报系统的软对策,工期从2000年到2004年。  相似文献   

19.
《世界建筑》2009,(5):92-95
去远足!/像在村落竹篱野外地里的小小探险。 我们敌不过乡村发展水泥丛林的侵占,/至少留下八堡二圳的故事与透水层砂砾上覆草的蔓延。/学习领域由爬墙虎最喜欢的卵石砌墙所包裹./滞洪池旁水生植物的梦想正在慢慢地发芽./长大后你不会忘记的是/长堤上的奔跑、眺望与家人校门旁的等待。/弄乱大树下阿公们的棋盘、/吵醒水果摊前打瞌睡的阿伯./是我们放学过程中的变奏曲。/庙埕前烤盘式的红豆饼还在,/取代柑仔店的”全家便利商店”守在对岸。  相似文献   

20.
《园林》2019,(8)
湖滨湿地作为衔接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特殊过渡带,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滞洪蓄水、净化水体和保持生态平衡等生态功能,是湖泊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利用基底修复技术、生态驳岸、生态浮岛、人工湿地技术和稳定塘技术等,对成都北湖公园进行生态修复,同时结合成都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色,对北湖湿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项目尊重场所精神,因地制宜,坚持最大限度利用已有资源、恢复景区功能、贯彻城市绿色海绵的设计理念,构思北湖湖滨区域景观设计,将北湖打造成为城东北生态明珠、宜人的湿地游览胜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