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考虑齿顶修缘的齿轮-转子系统振动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虑齿轮齿顶修缘,基于ANSYS软件建立了直齿轮啮合有限元模型,基于该模型确定了未修缘以及不同修缘量下的时变啮合刚度和静态传递误差,并将其引入齿轮-转子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齿顶修缘对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齿顶修缘量的增加,时变啮合刚度以及静态传递误差在啮入点以及单双齿啮合区交替处的突变减少;在一定转速内,系统振动响应的幅值降低,但在某些临界转速附近反而有增大的趋势;当齿轮啮合频率等于系统固有频率或分频时会出现共振峰,在某些修缘量情况下一些分频对应的共振峰消失,研究结果可为修形齿轮的动态响应计算和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齿轮系统振动特性探讨山东工业大学陆萍,张耀荣前言随着高速重载齿轮日益广泛的应用,对齿轮及其系统振动特性研究已成为当代齿轮动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这一研究又建立在下述两方面的基础上,即变形与刚度;固有频率与振动。本文对一个齿轮系统——高速封闭功率式...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高转速情况下时变啮合刚度和啮合冲击对斜齿轮传动振动特性的影响,以某纯电动汽车高速斜齿轮传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弯-扭-轴动力学模型;采用改进的基于承载接触分析的计算方法获得时变啮合刚度曲线,并计算了啮合冲击时间及啮合冲击力幅值;分析了时变啮合刚度、啮合冲击以及两者综合3种激励条件下高速斜齿轮传动系统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时变啮合刚度激励下,在过共振区,转速变化对系统振动的影响不显著;啮合冲击激励以及综合激励条件下,系统振动随转速的升高而增大,与啮合冲击激励相比,综合激励下振动加速度增幅较缓。研究结果可为纯电动汽车高速斜齿轮传动的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威  余跃进 《机械》1995,22(1):12-15
建立了综合反映阻尼、侧隙、误差和变啮合刚度的非线性齿轮振动模型;编制了计算轮齿动载荷和动载系数的计算机仿真程序;并将幂级数求解变系数微分方程的方法引入齿轮振动方程的求解中,从而不仅更好地反映齿轮的振动情况,而且提高了计算精度,减少了计算时间;最后还就双圆弧齿轮的螺旋角对动载系数的影响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计算与试验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以一级齿轮箱及其连接的双跨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载荷激励和断齿故障下的动力学机理。针对齿轮啮合刚度的时变性及其所连接的转子系统的不平衡,以转子系统动力学、齿轮系统动力学以及拉格朗日方程为基础,构建了齿轮-转子系统的弯扭耦合数学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其仿真模型。数值仿真了断齿故障信号,并通过信号发生器模拟不同的载荷激励,通过观察其时频图解析了不同载荷激励和断齿故障所引起的系统动力学响应。最后,通过不同载荷激励下的齿轮断齿故障试验,得到实测信号的时域图并进行频谱分析,验证了齿轮-转子系统模型的合理性,可为齿轮-转子系统的故障诊断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获得面齿轮传动系统真实啮合状态的时变啮合刚度,提出一种能够综合考虑齿面修形和安装误差,运用面齿轮轮齿接触分析(TCA)及承载接触分析(LTCA)技术的时变啮合刚度精确计算方法。构建了面齿轮副的TCA和LTCA模型,采用有限元和数学规划的方法获得轮齿接触变形及齿轮啮合力,计算得到面齿轮副精确时变啮合刚度,进而研究了修形参数对面齿轮系统时变啮合刚度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时变啮合刚度以及综合传递误差等内部激励的面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了精确时变啮合刚度激励下的面齿轮传动系统振动响应,为面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齿轮啮合弹性变形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齿轮啮合传动过程中轮齿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引起振动,用一与轮齿啮合点处的法线相重合的弹簧表示这一弹性变形,建立了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这一参数激励和强迫振动并存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一个三平行轴齿轮耦合转子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了固有特性的分析,通过与成熟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讨论了齿轮啮合刚度、安装角、螺旋角以及轴承刚度对系统弯-扭-轴-摆耦合固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齿轮参数会影响系统耦合新频率,而轴承刚度则会造成系统固有频率的突变以及振型的变化。该研究结果为传动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齿轮综合误差的计算及对齿轮振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江 《机电一体化》2000,6(2):34-36
研究了齿轮制造误差对齿轮振动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齿轮啮合线上综合误差的计算方法,并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齿轮的扭转振动和横向振动进行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10.
魏彬  李建华  邓四二 《轴承》2012,(10):1-6,42
在滚动轴承动力学和转子动力学基础上,建立滚动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模型,采用New-mark-β积分法和Newton-Raphson迭代法对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微分方程进行求解,对轴承结构参数和工况参数与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关系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系统中转子的转动频率始终存在,支承轴承的变刚度频率随着轴承结构参数和系统工况参数的不同而出现或消失;支承轴承内、外沟曲率半径系数的变化不改变系统中已存在的振动频率成分;系统的非线性特性随轴承钢球个数、预紧力的增加而减弱,随径向载荷的增大而增强;存在一个最佳转速区间,在此区间内,系统的非线性特性较弱。  相似文献   

11.
考虑齿距偏差的直齿轮转子系统振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工程实际中的齿轮存在齿距偏差,主要研究齿距偏差对齿轮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考虑齿距偏差,建立了齿轮啮合刚度和传递误差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通用齿轮啮合动力学模型,将该模型与转子系统有限元模型进行耦合,得到了齿轮转子系统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齿距偏差对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齿距偏差的存在,齿轮双齿啮合区刚度降低,无载荷传递误差增大,齿轮系统振动增大,频谱图中出现啮合频率及其高次谐波的边频带成分,这些边频带主要由主动和从动齿轮的转频及其倍频组成。减小齿距偏差和增大作用扭矩均能降低齿距偏差引起的边频带幅值。研究结果可为含齿距偏差的齿轮振动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齿轮系统时变刚度和间隙非线性振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以齿轮系统动力学和非线性动力学理论为基础,针对齿轮系统时变啮合刚度和齿侧间隙耦合作用的具体特点,建立了齿轮系统非线性模型,并用数值积分和数值仿真方法对其在某些参数域中进行了非线性振动研究。根据仿真结果得到一些有用的结论,是进一步进行多自由度齿轮系统和行星齿轮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一个两对斜齿轮耦合的三平行轴转子系统膨胀机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斜齿轮啮合副动力学模型和转子系统有限元模型,考虑了齿轮啮合刚度、方位角、啮合角、螺旋角以及主动轴转动方向的影响,推导出齿轮啮合刚度矩阵。基于模态叠加法,对弯-扭耦合转子系统膨胀机子系统进行了固有特性分析和瞬态方式的不平衡响应分析,得到齿轮啮合前、后系统加载处的不平衡响应变化曲线。研究表明,齿轮间的耦合使系统之间的振动强烈,系统可能会在某个非固有频率处不平衡响应进行积累叠加,出现最大振动的现象,同时识别出共振峰的产生机理。齿轮耦合对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系统振型表现为耦合振型,必须以耦合的方式分析系统的振动特性,为防止系统发生大的振动提供依据,对齿轮系统的设计和故障分析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齿轮时变系统的强迫振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了考虑齿轮时变啮合刚度时的二级齿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用A算符方法推导出了系统的近似解析解,研究了系统对时变啮合刚度、扭矩波动及齿轮误差激励的响应。计算结果表明,A算符方法克服了谐波平衡法的缺陷,可靠性更高;系统响应的频率成分不仅与啮合频率和激励频率有关,还与其组合形式有关;即使激励频率远大于派生系统的固有频率,在实际的物理系统中,由于时变啮合刚度的影响,也可能出现主共振、谐共振和组合共振。  相似文献   

15.
针对齿轮耦合的简单平行转子系统,研究了固有振动的特点,分析了影响固有频率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齿轮耦合使系统产生新的固有频率;齿轮啮合刚度对固有频率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6.
人字齿行星齿轮传动系统振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人字齿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多重啮合间相位关系的分析,给出了考虑啮合相位的时变啮合刚度计算公式。考虑误差激励和时变啮合刚度激励,在行星架随动坐标系中建立了人字齿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平移-扭转耦合动力学模型。针对两组不同啮合相位的行星齿轮传动系统,采用傅里叶级数法求解其动力学模型,得到频域解和时域解,且分析啮合相位对人字齿行星齿轮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一对典型的弧齿锥齿轮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传递矩阵法计算系统的临界转速和不平衡响应。讨论了支承刚度对系统临界转速及不平衡响应等振动特性的影响,得出一些规律性结论,用以指导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双转子系统的振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双转子结构广泛应用于现代航空发动机中。为了提高推重比,常将高压转子的后支点设计成轴间轴承(或称中介轴承)形式。常将转子设计成柔性转子,即在工作范围内,转子要越过一阶、二阶甚至三阶临界转速。这就使得发动机转子成为耦合很强的双转子系统,传统的单转子理论不能完全描述其振动特性。建立采用中介轴承的双转子模型,考虑支承刚度和阻尼的影响,运用解析方法分析双转子的振动特性,以揭示双转子的振动规律,解释实际运行中出现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将离心压缩机转子系统简化为一个由两个完全相同的流体油膜轴承所支撑的刚性对称转子系统,并从能量的观点分析了二自由度转子动力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就由非守恒循环力产生的交叉耦合刚度对系统不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数值结果表明,减小交叉耦合刚度、提高阻尼,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所提方法对实际转子动力系统的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滑靴副和配流副为切入点,明确了柱塞泵转子与壳体之间的作用关系;进一步借助转子动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斜盘式轴向柱塞泵转子系统的动态特性.在考虑柱塞泵转子系统中柱塞-滑靴组件的非对称分布的基础上,建立了柱塞泵转子有限元模型,使用结构载荷代替转子与壳体间的作用关系,对柱塞泵转子和壳体进行切分,计算了柱塞泵转子所受的稳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