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是较为主要的环节,是能够提升通信系统稳定性的合理手段。CDMA移动通信的系统所涉及到的不同纠错码,都被广泛的应用到了信道编码中,以此来改善CDMA移动通信系统所展现的纠错性能,从而提升通信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以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技术为基本点,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3G移动通信技术的热潮还未消退,我们又迎来了更安全、更高效、更快速的4G移动通信技术。4G移动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与信道编码方案密不可分,本文就对4G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编码方案设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首先从目前我国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论述,再重点从4G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编码方案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设计,对移动通信系统上行通信信道编码的执行过程进行描述,同时详细的讨论和分析移动通信系统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之间的数据传输编码设计方案,由此可以对4G移动通信系统信道编码的有效性及通信传输的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解决方案,在4G移动通信系统的未来发展与完善中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Turbo码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分析了Turbo码这一新型信道编码技术的基本编译码原理 ,然后介绍了它在INMARSAT移动卫星通信系统、CDMA多用户检测及IMT 2 0 0 0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信道编码是无线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5G标准化工作的推进,3GPP将LDPC码和Polar码分别作为eMBB场景的数据传输和控制信息传输的信道编码方式,从而使信道编码迎来了新一轮讨论热潮。概述了信道编码的编码历程和5G应用的三大场景,讨论了3种候选信道编码(LDPC码、Polar码和Turbo码)技术的特点、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它们在5G通信中的应用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何梓仲 《电讯技术》1989,29(6):61-71
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运营的蜂窝式移动电话系统如北欧四国的 NMT、美国的AMPS、联邦德图的 C 网、英国的 TACS、日本的 NAMTS,我国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运营的 TACS 和爱立克森系统都属第一代模拟式移动电话系统。为了满足更多用户的要求,建立符合统一技术标准的系统,欧州许多国家在移动通信专业组(GSM)组织协调下,提出了多种系统方案,即第二代数字蜂窝式移动电话系统试验系统方案。本文对这几种系统,重点对 CD900、S900D,作了全面介绍。并从多址技术、信道编码、语音编码、调制技术以及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6.
Turbo码是在1993年的国际通信会议(ICC’93)上由法国学者C.Berrou等人率先提出的一种新型信道编码方案。Turbo码很好地应用了香农信道编码定理中的随机性编译码条件,从而获得了接近香农理论极限的译码性能。由于其很强的抗衰落、抗干扰能力,Turbo码在INMARSAT-phoneM4系统,CDMA多用户检测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Turbo码也存在着  相似文献   

7.
Turbo码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分析了Turbo码这一新型信道编码方案的基本编译码原理,然后探讨了它在INMARSAT移动卫星通信系统、CDMA多用户检测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中的具体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国际标准GSM数字系统信道编码方式和GSM信道差错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了通过信道编码、交织技术、跳频技术和自适应均衡技术等多种方式来提高系统抗衰落和抗干扰能力,章研究了移动通信中电波传播的多径衰落问题,同时在信号场强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多径衰落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Turbo码作为一种新颖的信道编码,可以获得接近香农理论极限的性能,IMT-2000已经将Turbo码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传输高速业务数据的信道编码标准之一.文中提出了一种在衰落信道下Turbo码的实现模型,并探讨了Turbo编、译码器的设计及其算法,最后用MATLAB语言完成了算法的仿真实现.仿真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的无线衰落信道中,Turbo码不仅可以获得更大的编码增益,有效地改善系统的性能,而且具有很强的抗衰落、抗干扰能力,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PCI接口的光纤通道主机适配器的工作原理,阐述了该适配器提供的邮箱命令和队列两种软件编程接口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IP协议在光纤通道上的实现方法,最后在嵌入式VxWorks环境下开发了FC-IP驱动程序,并给出通信性能测试结果。为光纤通道的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李建彬  隗松 《电讯技术》2001,41(5):82-87
本文探讨了WCDMA中频分双工(FDD)模式下的RNC-Iub/Iur接口同步技术,阐述了“RNC-Node B”节点同步的概念,实现过程及其应用,讨论了连接帧编号(CFN)的定制技术,提出了CFN的获得方法。此外,还介绍了传输信道同步和接收窗的概念,讨论了传输信道同步的实现过程,并提出了Node B中接收窗的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13.
无线通信系统中均衡技术是改善信道特性解决码间干扰的有效方法.从分析判决引导最小均方误差算法(DDLMS)算法出发,研究了其在信道均衡技术上的应用,并通过Matlab仿真和软件(Xilinx System Generator for DSP)开发软件在FPGA上实现了一个基于DDLMS算法的基带均衡器.从仿真测试结果可以...  相似文献   

14.
基于存储区域网的Fiber Channel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iber Channel是为了适应存储区域网发展需要而兴起的一门新技术,系统分析了光纤通道的结构及特点,比较了Fiber Channel网与传统的以太网在技术上的差异,并通过实例说明了FC-SAN技术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接入技术-ADSL技术的现在和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之华 《电讯技术》2000,40(6):109-113
本文论述了ADSL技术的产生背景,而后介绍了ADSL系统的体系结构和AD-SL几种常见的信道分割和调制技术,最后对ADSL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李宪军  江小平  丁昊 《信号处理》2020,36(5):763-770
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室内轨迹跟踪技术近几年来备受关注。为了利用现有的商用WiFi设备实现实时的轨迹跟踪,本文采用了一发一收的室内轨迹跟踪系统,主要利用通过信道状态信息计算得到的多维参数包括飞行时间、到达角度、多普勒频移和信道衰减来计算得到相应的位置信息,并且提出了利用环境动态参数来修正定位参数的方法,以达到更为精准的轨迹跟踪效果。实验表明,采用这种方法,定位精度可以达到0.65m,证明了该方法能精确有效地实现室内轨迹的跟踪定位。   相似文献   

17.
密集波分复用(DWDM)是光纤通信增容的首选方案,而波分复用/解复用器件(DWDM器件)是DWDM系统中的关键器件。本文讨论了DWDM器件的几种典型制作方法,其中薄膜滤光片(TFF)型器件是最富竞争力的,并对TFF 型DWDM器件的制作工艺、主要特性参数及其测试方法开展了实验研究,对我们自行研制的四通道TFF型DWDM器件的测试结果表明:该器件具有精确的中心波长、宽且平坦的带通、小而均匀的插入损耗以及较大的信道隔离度等特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秦好亮  曹达仲 《电子学报》2001,29(10):1323-1326
本文将固定信道分配(Fixed Channel Assignment)和动态信道分配(Dynamic Channel Assignment)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高效信道借用算法HEBCA(High Efficiency Channel Borrowing Algorithm).它利用预期信道可用率(Expected Future Channel Availability Rate)衡量信道借用对周围小区的影响,针对信道借用发生和信道借用结束设计了两种重排操作.计算机仿真表明,本算法的阻塞概率低于BDCL(Borrowing with Directional Channel Locking),对改善FCA在业务量低端的性能很有帮助.本算法的信道重排比率(Channel Reallocation Ratio)也明显低于BDCL.  相似文献   

19.
光纤通道在航空电子环境的应用及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光纤通道在航空电子环境中的应用、协议支持情况和性能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在FC-AE-1553协议支持下实现对MIL-STD-1553的兼容和平滑升级.进一步研究了光纤通道在航空电子环境应用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协议掌握理解、网络接口设计和功能区集成技术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以HFC网络为背景,简要介绍了DOCSIS3.0的主要特点,并对DOCSIS协议中DCC(Dynamic Channel Change)技术原理及应用进行了分析,以进一步了解DOCSIS协议及其在HFC网络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