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江 《机械工人(热加工)》2008,(20):4-5
又是一年国庆日,又逢举国欢庆时。《金属加工》(原名《机械工人》)创刊于共和国成立一周年——1950年10月1日,自此本刊的命运就与祖国的发展和读者的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58年来,我们的祖国逐步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读者从技术工人成长为行业领导、企业经理和工程师,我们的刊物也从一本老牌技术杂志发展成为金属加工领域的品牌媒体。 相似文献
2.
曾江 《机械工人(热加工)》2008,(21):3-4
1990:“机工益我40年”
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发展日新月异。1990年10月,《机械工人》创刊40周年纪念会在京召开,本刊作者、读者和编者欢聚一堂。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倪志福,原机械部副部长沈鸿,创刊时的机工社老社长蒋一苇等领导先后发言,肯定了《机械工人》40年来为机械工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技术骨干力量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3.
曾江 《机械工人(冷加工)》2008,(20):23-24
1990:“机工益我四十年” 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发展日新月异。1990年10月,《机械工人》创刊40周年纪念会在京召开,本刊作者、读者和编者欢聚一堂。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倪志福,原机械部副部长沈鸿,创刊时的机工社老社长蒋一苇等领导先后发言, 相似文献
4.
《机械工人(冷加工)》2008,(3):21-24
闻讯《机械工人》更改刊期和更名的消息后。读者朋友、行业协会以及多年的合作伙伴纷纷写信来函。发表对此事的感想和看法。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机械工人》杂志的赞扬和认可。充满了对《金属加工》的殷切期望和美好祝愿。他们的肯定使我们更加有信心;他们的希望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金属加工》已扬帆启航![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杜长芹 《机械工人(冷加工)》2008,(16):25-25
1978年的春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一个“科学的春天”。祖国大地在“文革”的冻土中复苏,各行各业在拨乱反正的暖风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机械工人》杂志也在科学大会精神的鼓舞下一扫“极左”思潮的影响,抽枝发芽,绽放新花。 相似文献
6.
陈国伟 《机械工人(热加工)》2010,(6):7-8
经历60年风雨的《金属加工》,是几代人智慧、心血和汗水的结晶,堪称是一座荟革制造技术实践经验之精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60年来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读者对《金属加工》的信赖,为《金属加工》能对读者的成长、对企业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而欣慰。值此创刊60周年之际,金属加工杂志社特开展“寄语《金属加工》60年”主题征文活动,愿与60年来支持和鼓励我们的读者朋友们一起回忆那些精彩、感人的往事…… 相似文献
7.
两年一届的欧洲机床展于2007年9月1722日在德国第一大展览城市汉诺威如期举行。让作为中国金属加工行业知名媒体《机械工人》记者的我感到自豪的是,参加EMO展 相似文献
8.
孙景荣 《机械工人(热加工)》2010,(4):10-10,58
经历60年风雨的《金属加工》,是几代人智慧,心血和汗水的结晶,堪称是一座荟革制造技术实践经验之精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60年来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读者对《金属加工》的信赖,为《金属加工》能对读者的成长、对企业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而欣慰。值此创刊60周年之际,金属加工杂志社特开展“寄语《金属加工》60年”主题征文活动,愿与60年来支持和鼓励我们的读者朋友们一起回忆那些精彩、感人的往事…… 相似文献
9.
曾江 《机械工人(冷加工)》2008,(7):15-16
2008年,创刊于1950年的《机械工人》杂志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冷、热加工两刊双双扩容为半月刊。同时,更名为《金属加工》。在这承前启后的历史时刻,本刊特开设“金属加工史话”栏目,既回顾本刊厚重的历史积淀,又着眼于未来,通过总结本刊悠久的办刊传统,继往开来,继续书写这部机械制造技术长卷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0.
《金属加工》(原名《机械工人》)的60岁生日,牵动着广大读者的心。许多通过杂志神交多年的读者、作者、通审专家和编辑们,终于在这个十年一遇的生日庆典上得以相见。当这个办刊大家庭欢聚一堂时,每位代表内心深处珍藏着的对杂志的崇敬、爱戴和期盼终于进发出来,相互碰撞,凝结成一朵朵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11.
《金属加工》(原名《机械工人》)的60岁生日,牵动着广大读者的心。许多通过杂志神交多年的读者、作者、通审专家和编辑们,终于在这个十年一遇的生日庆典上得以相见。当这个办刊大家庭欢聚一堂时,每位代表内心深处珍藏着的对杂志的崇敬、爱戴和期盼终于迸发出来, 相似文献
12.
两年一届的欧洲机床展于2007年9月17~22日在德国第一大展览城市汉诺威如期举行。让作为中国金属加工行业知名媒体《机械工人》记者的我感到自豪的是,参加EMO展的共42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大陆展商的数量居然以86家排在了德国、意大利、中国台湾之后进入了展商数量的前4名(瑞士位居第5),着实让人振奋。虽然国内大企业、名企业参展的不是很多,但还是足以说明,中国机床工业这些年的发展呈现了高速的态势,企业也出现了良好运行的大好局面。在国内机床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还能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说明我们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意识越来越强。但要想证明这一点,确实需要拿出实力。
有人说,中国参展企业在数量上虽然还比较乐观,但从产品档次上讲,就非常不尽人意,这是事实。可他们参展的产品却大部分都卖出去了,而且供不应求,这也是事实。这是为什么?还有许多问题,诸如:“虽然产品档次不高,为什么还来参展?”、“参展的体会是什么?”、“参展有哪些收获?”等,这些都是大家所关注的共性问题;另外,还有一些根据企业个体的情况所经历的具体问题,通过本刊记者参展,也尽最大可能地进行了挖掘,采访了十几家企业,本刊上期(11期)已经刊登了一部分他们参展的情况,还有几家企业,请大家继续随着记者采访的步伐,获得更多的中国的参展企业的信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曾江 《机械工人(热加工)》2008,(4):19-20
2008年,创刊于1950年的《机械工人》杂志的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冷、热加工两刊双双扩容为半月刊,同时,更名为《金属加工》。在这承前启后的历史时刻,本刊特开设“金属加工史话”栏目,既回顾本刊厚重的历史积淀,又着眼于未来,通过总结本刊悠久的办刊传统,继往开来,继续书写这部机械制造技术长卷的新篇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曾江 《机械工人(冷加工)》2008,(4):23-24
2008年,创刊于1950年的(《机械工人》杂志的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冷、热加工两刊双双扩容为半月刊,同时,更名为(《金属加工》。在这承前启后的历史时刻,本刊特开设“金属加工史话”栏目,既回顾本刊厚重的历史积淀,又着眼于未来,通过总结本刊悠久的办刊传统,继往开来,继续书写这部机械制造技术长卷的新篇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姚萼放 《机械工人(热加工)》2008,(4):21-21
57年发展历程的《机械工人》杂志,为推动我国金属加工技术与装备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近10年来《机械工人》在栗延文社长和于淑香主编的领导下,遵循为行业服务、为企业服务、为读者服务、为市场服务的宗旨,配合焊接行业的发展热点做出了多期主题策划,栏目新颖有特色,而且不断开拓创新,进行品牌再塑造,已成为热加工行业的品牌媒体。 相似文献
16.
刘天平 《机械工人(冷加工)》2008,(22):25-25
记得是2000年的十月,因为《机械工人》对我工作上的指导和帮助,我写了《永不退休的工程师》以表贺杂志创刊50周年,并有幸应邀参加了在京举行的创刊50周年座谈会,杂志对我的吸引是因为它的贴近生产、实用,而座谈会的参加使我深深感受到杂志社整个团队对读者的热情,对工作的热忱,以及他们的朝气和创新气息。 相似文献
17.
18.
刘安明 《机械工人(冷加工)》2012,(15):I0002-I0002
我是从师傅那里认识《金属加工》杂志的,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我师傅从一个精致的布包里拿出那些装订好的、有些发黄和磨损的32开《金属加工》杂志(原刊名《机械工人》),师傅对这些杂志爱不释手,并给我讲述了《金属加工》杂志在工厂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创刊于1950年的《机械工人》杂志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冷、热加工两刊双双扩容为半月刊,同时,更名为《金属加工》。在这承前启后的历史时刻,本刊特开设“金属加工史话”栏目,既回顾本刊厚重的历史积淀,又着眼于未来,通过总结本刊悠久的办刊传统,继往开来,继续书写这部机械制造技术长卷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曾江 《机械工人(冷加工)》2008,(24):15-16
倪志福,一个我国金属加工领域响亮的名字。倪志福钻头,一朵我国金属加工技术的灿烂之花。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们对倪志福和倪志福钻头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关注和报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