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某离心式压缩机小流量级的内部流动情况采用了三维粘性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其整级,特别是无叶扩压器和回流器内部流场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无叶扩压器、弯道和回流器的改造方案,使其优化后的级多变效率在各个工况下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针对小流量工况下低比转速离心泵内部流动特性问题,通过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并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对离心泵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3种不同网格数对离心泵模型进行了网格无关性分析以验证提高数值计算的准确性。沿进水管道至其进口端设置了监测点,分析了周向速度和轴向速度,得出了不同工况下发生回流的位置,分析比较了4种流量工况下离心泵内部的流场分布。结果表明:0.7Qd工况下,进水管道和叶轮流道中的流线均比较平滑,离心泵内部流动比较稳定。0.6Qd工况下,叶轮进口和叶轮流道开始产生了漩涡。随着流量的进一步降低,叶轮进口回流强度增大,叶轮流道中的漩涡逐渐向其相邻流道中扩展,离心泵内部的流态十分紊乱。  相似文献   

3.
以某离心制冷压缩机首级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计算对比了单圆弧中型线、CCR中型线(切向速度线性变化)和MMR中型线(角动量线性变化)3种回流器,研究了回流器中型线对压缩机级性能和流场的影响规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回流器中型线对压缩机级性能和流场影响显著。单圆弧中型线回流器压缩机级性能最优,CCR中型线回流器次之,MMR中型线回流器最低。其中,CCR和MMR中型线回流器压缩机级绝热效率峰值较单圆弧中型线回流器级分别降低1.2%和3%。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适当增加回流器前半段叶片载荷,能降低由于回流器尾缘载荷过大造成的流动分离损失。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国外引进的冷却器内置式的大型空分用等温离心压缩机组进行研究,计算了压缩机各级模型,得到了不同工况下各级流动特性,对各级流场进行分析发现,在叶轮轮盘转弯处、叶轮出口及扩压器的盖侧有明显的低速区,易发生流动分离;研究导叶安装角对级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安装角的减小,其性能曲线变陡。本文还对第一级的进口流道进行改进,使进口导叶盘侧半径与叶轮进口盘侧半径相同,结果表明其压比和效率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首先对轴流泵进行了性能实验,然后利用PIV(PaIticle Image Velocimetry,粒子示踪测速仪)测量技术在3个不同工况下对轴流泵叶轮的出口流场进行了测量,得到出口回流和旋涡结构。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组和标准k-ε模型,采用SIMPLEC算法对轴流泵叶轮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泵的性能曲线与性能实验获得的结果比较吻合,并将计算得到的出口流场速度分布和PIV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能较好的符合,从而证明了数值计算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而分析了轴流泵不同流量工况下造成效率降低的原因,得知叶根出口位置的回流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减少。本结果可以为轴流泵的内流分析和叶轮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CFD软件Fluent对多级导叶式清水离心泵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叶轮及导叶内部流道的速度和压力分布规律,并发现了叶轮进口回流,出口的二次流动特征等叶轮内部流动的细节,导叶出口区产生了一个低压区等流动特征。然后根据自编计算软件利用计算得到的速度场数据计算出泵的扬程、功率、效率和流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附近,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在其它工况点,特别是小流量工况点,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7.
针对叶轮进口宽度对液力透平性能影响规律的认识不足问题,建设了一开式液力透平实验台,对一单级液力透平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该比转速液力透平的外特性曲线。采用结构化网格技术对液力透平进行了全流场数值计算与分析,数值与实验相结合,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准确性。对不同进口宽度透平叶轮的数值计算结果分析表明,随着透平叶轮进口宽度的增加最高效率点向大流量偏移,大流量时的效率逐渐增加;对于一定几何参数组合的液力透平,存在最佳叶轮进口宽度使液力透平最优工况点效率最高;透平的流量扬程曲线随叶轮进口宽度的增加变得更加平坦;透平的轴功率变化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空调器多翼离心通风机整机定常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魏文平  蔡兆麟 《风机技术》2004,(3):23-25,13
针对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多翼离心通风机的特点,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其在设计工况时的整机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其内流场的基本特征.所得到的分析结果对多翼离心通风机的结构设计以及性能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压小流量离心泵流体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压小流量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应用FLUENT软件模拟研究了离心泵内部流场分布及空化现象.采用SIMPLE算法和κ-ε湍流模型及Mixture多相流模型,根据试验测得的数据设定边界条件,模拟计算了小流量、设计流量和大流量等工况下高压小流量离心泵内部流场状况.对离心泵内部空穴现象进行的模拟分析发现,在叶轮进口低压区气泡体积较大,是容易产生气蚀的部位,从理论上解释了实际产品容易在进口区发生气蚀;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得到的离心泵性能曲线的变化趋势与理论及试验推导出的常规运行状态下的特性曲线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流体机械》2015,(9):31-35
运用数值求解叶轮机械内部三维粘性流场的方法,对工程上常用的某带分流叶片的离心压缩机叶轮及后接有叶扩压器的内部流动和性能进行数值研究。通过求解分流叶片处于不同周向位置和其前缘处于不同流向位置时级的流场,得到了对应的内部流场和压力、效率与流量的性能曲线。结合对级性能曲线和内部流场的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分流叶片处于不同的周向位置和其前缘处于不同流向位置时对级的内部流场和性能曲线影响很大,分流叶片中间叶高处前缘位置位于50%左右和周向位置距长叶片吸力面一侧1/10栅距左右,级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如何应用MEM快速成型技术(属于RP技术的一种)进行产品开发,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实验方案,对支撑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实际加工,利用现有的MEM-300-1快速成型机设备,针对常用零件的通用特征,得到了在加工工艺过程中不加支撑或尽量减少支撑的条件:开放式悬臂长度L≤6mm、倾斜形特征倾斜角度θ≥30°、圆孔半径R≤4 mm、平顶长度M≤8 mm.  相似文献   

12.
基于Pro/E的截割头截齿安装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悬臂式掘进机截割头上的截齿空间位置状态及确定其空间位置所需要确定的参数,并提出了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在Prol/E中建立了一些参考平面,提出了在Pro/e中确定截齿空间位置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红细胞压积对血液润滑稳定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径向滑动轴承不同配合间隙,分析了血液润滑膜组分变化机制及组分变化对血液润滑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保证血液稳定润滑的最小膜厚。结果表明:在低剪变率范围,红细胞压积(hemotocrit,HCT)愈大,血液的非牛顿特性愈明显,当剪变率较大时,各种HCT的血液均呈现牛顿流体特性,HCT愈大,高剪切条件下血液的表观粘度愈大,血液从非牛顿特性转变为牛顿特性所需的剪变率愈大;在同一剪变率下,随着血液HCT增加,血液的表观粘度呈加速增加;当润滑血膜的最小膜厚大于12μm时,才能从机械上和生理上保证血液的有效润滑。  相似文献   

14.
主轴系统结构设计参数对其动力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以某车床主轴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和实验建立轴和支撑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轴承等效径向(轴向)风度与阻尼参数、轴承预紧力、跨距,附加集中质量和阻尼等设计参数对主轴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为主轴系统的动态优化设计进行了有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合理的选用润滑剂以提高蜗杆传动的效率,减少磨损发热已成为研究蜗杆传动热点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标准试验机和蜗杆试验台上所进行的一系列筛选试验研究及其主要成果,从而为合理地选用润滑剂(油)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线控转向装置取消了转向盘和车轮的机械连接,是未来汽车转向的发展趋势.该文采用魔术轮胎的非线性整车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车速、路面附着系数以及前轮转向对汽车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联合控制的控制策略,提高了汽车的稳定性;建立了基于FlexRay通信的线控转向系统,并建立了dSPACE硬件在环...  相似文献   

17.
应用ANSYS二次开发的塔架应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风速变化和变桨引起的风力机塔架上方各部件重心变化的基础上,利用ANSYS二次开发技术,建立适合多种功率的风力发电机塔架模型结构,研究塔架在不同风速模型、不同重心位置和在暴风速工况下,塔架结构底面上的应力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塔架结构的最大应力点位置变化较小,塔架上方各部件重心的变化对塔架最大应力值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金属切削过程中,不同的切削参数对零件的加工精度影响是不同的。通过车铣和车削两种加工方法的对比,重点研究了切削深度对微细轴类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问题。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显示,车铣加工和车削加工微细轴时切削深度的变化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很小,一般情况下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9.
基于局域环境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所处各局域环境为背景,从其对人类自身、生物资源、非生物资源3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出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LCA评估决策体系。在此体系中以产品所处的局域环境为基础,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进行阶段性划分,从而使得整套体系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并使所得到的各项指标具有更强的实际意义。评估体系可被应用于各类产品的环境影响评估。  相似文献   

20.
郑波  高峰 《润滑与密封》2014,39(11):81-87
为提高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预测模型对航空发动机磨损预测的准确性,提出利用改进的自适应粒子群优化(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PSO)算法对SVR的结构参数和训练样本向量维数进行优化。IPSO算法采用非线性惯性权重和自适应探测响应机制,克服传统粒子群随机初始位置影响寻优结果的不足,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利用某型发动机光谱分析数据进行磨损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PSO-SVR和常用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相比,IPSO-SVR预测结果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且预测结果保持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