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油田污水处理站和炼油厂的活性污泥来提高原油采收率。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产气、产酸、乳化降解原油和LAZAR模型驱油等实验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活性污泥中各类微生物具有较强的乳化能力,微生物代谢产物中气体、有机酸等活性组分可使原油采收率提高9.52%~21.88%,为今后深入研究活性污泥生物学特性和驱油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提高河南油田采收率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油田主力产油区块普遍进入高含水期开采阶段,后备储量严重不足,常规的驱替效果已不理想,根据不同区块地质及油藏特点探求新的提高采收率途径十分必要。文中介绍了聚驱后表面活性剂驱、液晶驱、微生物和微波采油等方法,并对各种方法在河南油田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根据各种方法所适应的地层条件,对不同区块采用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提高微生物驱油效果的物模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驱油技术已在我国陆上砂岩油田的开发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由于砂岩油藏构造的非均质性,造成所注入的微生物驱油剂沿着含油饱和度相对较低的高渗透孔隙突进,使微生物驱油技术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为了使有限度的微生物驱油技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文中依据微生物驱油技术的矿场应用状况,在室内进行了注水井调剖与微生物菌液驱油的调驱联作技术研究,并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物模试验加以了论证,物模试验表明,调剖与微生物驱油技术的联作,不仅可有效的提高油藏的采收率,而且还能明显提高有限度驱油的增产油量,这一技术也将会成为二次采油向三次采油过度的技术先导,并为将来发展三次采油技术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宝力格油田微生物采油过程中菌群演替规律,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对宝力格油田微生物驱过程中和结束后的重点油井产出液中的菌群种类及相对丰度进行了连续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油藏样品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但物种分布非常不均。微生物驱阶段由于不断地向油藏补充营养剂和外源菌,优势菌群以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另希瓦氏菌属、陶厄氏菌属、盐单胞菌和沃林氏菌属等烃降解菌为主,该阶段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效果是代谢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重点油井产出液中表面活性剂含量平均升高44.23%、表面张力平均降低12.75%。微生物驱结束后由于停止向油藏补充营养物质,菌群种类发生变化,烃降解菌相对丰度下降,厌氧产气菌群相对丰度增加,其中巴18-41井产甲烷菌丰度由0.116%增加到40.77%,该阶段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发酵产气,与微生物驱前相比,微生物驱结束60 d后甲烷气体含量增加10.6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文明寨极复杂断块油田微生物驱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文明寨极复杂断块油田的油藏地质特征与剩余油分布规律,开展了有关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试验研究。在室内进行了微生物菌种的筛选与复配、微生物复配体系的适应性、微生物岩心驱替等试验,确定了用于现场试验的微生物菌种及其浓度、用量等。现场试验提出了方案设计,结果表明,微生物驱油取得了成功,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油田高含水采油期增油降水提供了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6.
大港油田港西四区微生物驱先导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概要介绍了大港油田港西四区聚合物驱基本失效后进行井组微生物驱油先导试验的情况。针对港西四区的油藏条件筛选出的微生物菌种,可在港西四区的油水体系中繁殖生长,在51℃的条件下,微生物与港西四区原油作用,可使原油粘度降低了27.3%~44.8%,油水界面张力降低约50%,岩心物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驱油采收率可提高0.5%~3%,先导试验于1995年10月12日开始,历时一个月,共注入菌液66m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微生物驱油复合菌与油藏微生物对提高采收率产生的影响,利用T-RFLP和16SrRNA焦磷酸测序方法对比分析了复合菌与油藏微生物的菌群结构差别。通过室内产气和天然岩心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证实微生物驱油复合菌具有较强的产气增压效果,在用量0.32~0.50 PV的条件下,天然岩心物理模拟驱油可提高采收率5.3%。经现场12口试验井实施,合计增油2 178 t。其中有2口井进行了全过程的动态监测,发现微生物驱油复合菌及油藏中优势菌的丰度变化与采收率提高相关,这有助于改进并完善微生物驱油复合菌种及其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8.
本源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大港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特点、油藏适用条件。从区块选择、方案设计、现场实施、效果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大港油田孔店二断块及港西三区一断块本源微生物驱先导性矿场试验的情况。孔店二断块共进行了15次施工,22口受益油井中有9口井见效明显,含水平均下降2%~5%,累计增油11192t。港西油田三区一断块共实施2口井,受益油井5口,有效率100%。矿场试验表明,采用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能激活油层中处于休眠状态的好氧和厌氧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增加了原油的流动性,使油井原油产量增加,含水下降,从而达到了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油藏环境耦合作用下微生物驱技术提高采收率机理,建立了能全面反映微生物驱油过程的三维三相六组分数学模型,模型涉及的组分有油、气、水、微生物、营养物以及代谢产物。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微生物生长/死亡、营养消耗、产物生成、化学趋向性、对流扩散、油相黏度降低、吸附、解吸附以及油-水界面张力变化等特性。其中,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方程以Monod模型为基础,考虑油藏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模型的影响且微生物在地上与地下生长速率不一致;同时为了体现菌体对微生物驱油的作用,引入微生物因子到微生物驱油机理中。对微生物生长模型、微生物和营养物的混合溶液注入量、环境抑制系数、最大比生长速率以及微生物因子等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通过完善后的微生物生长方程计算得出的产物浓度要比Monod模型低,但这两种微生物生长方程下的产物浓度的差异对最终采收率的影响较小;随着混合溶液注入量的增长,这两种微生物生长方程下的产物浓度差值和采收率提高幅度将增大;微生物因子对微生物驱油有较大的影响,不同微生物因子下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绝对误差可高达24.53 %。  相似文献   

10.
河南油田主力产油区块普遍进入高含水期开采阶段 ,后备储量严重不足 ,常规的驱替效果已不理想 ,根据不同区块地质及油藏特点探求新的提高采收率途径十分必要。文中介绍了聚驱后表面活性剂驱、液晶驱、微生物和微波采油等方法 ,并对各种方法在河南油田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 ,根据各种方法所适应的地层条件 ,对不同区块采用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采油增产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微生物注入油藏,滞流在油藏岩石孔隙中的微生物发生生化反应,可产生表面活性剂、溶剂、醇类、可溶气、酸和聚合物等。这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通过降低原油表面张力和粘度,可提高岩石孔隙介质中原油的流速,增强洗油和驱油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该技术在国内、外老油田三次采油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罗801块微生物驱油菌种代谢产物,从代谢产物化学性质的角度探索驱油作用机理,依据微生物代谢规律,应用气相色谱、气质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GC-M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化学分析仪器和手段,建立了一套通用的驱油菌种代谢产物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短链脂肪酸和生物气气相色谱分析,长链脂肪酸、醇类、酚类以及生物烃的预处理和GC-MS分析,醛类、酮类的衍生化及GC-MS分析,生物表面活性物质的薄层层析和红外光谱定性分析,脂类化合物的GC-MS定量分析等;介绍了罗801块驱油菌种代谢产物分析结果:罗801块驱油菌种代谢产物共检出近百种化合物,不同菌种代谢产物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驱油菌种代谢产物分析说明了驱油菌种代谢的复杂性,该研究对矿场试验效果评价及微生物驱油机理探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注空气低温氧化开采轻质油气藏技术是一项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注空气具有气源丰富、成本低的优点,近年来注空气低温氧化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针对某轻质油藏进行了注空气低温氧化过程模拟,考察了驱替过程中油层温度、含氧剖面、产出气体组成、气体对轻质组分抽提、原油密度等的变化情况,由此认识到该轻质油藏可以进行注空气低温氧化采油。驱替过程中存在机理包括:热效应不是此油藏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因素,其升温速率仅为0.0017℃/min,不足以使油层温度急剧上升;氧气在油层中被消耗,生成了CO2,采出气中CO2含量高达8%,注空气过程实现了间接的烟道气驱;气体对原油产生了抽提作用,表现出烟道气驱的特征;由于烟道气的溶解,原油密度降低;当注入1.2PV空气时,该油藏获得了63.17%的原油采收率,注入0.8PV后,增产效果已不明显,可转为注其他物质。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吞吐开采稠油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包括辽河油田齐108块在内的中质稠油油藏中分离出的多种微生物进行了驯化培养,生理活性研究,采油性能评介及采油机理分析,筛选出了合剂108块稠油油藏的菌种LH-5,在齐108块3口稠油上进行了2-3软次,8井次微生物吞吐试验,效果良好,投入产出比大于1:3。  相似文献   

15.
单家寺油田单12块内源微生物驱油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针对单家寺油田单12块的开发和地质现状,对单12—16井组油水样进行了内源菌群落特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内源微生物激活试验研究,筛选出了适合单12块的ST-12系列激活剂。利用该系列激活剂进行了内源微生物物理模拟驱油试验,模拟结果表明,通过激活内源微生物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7%以上,说明内源微生物在激活后具有较好的驱油能力。在现场试验区,共注入激活剂17轮,累积增产原油2700t。  相似文献   

16.
广西钦州稔子坪矿褐煤的芳烃馏分中,普遍存在芳香倍半萜类、二倍半萜类、芳香三萜类及苯并藿烷等标志化合物。其饱芳比为0.29,芳香萜类占芳烃馏分总量的80.7,以芳香倍半萜类和陆源芳香三萜类为主,芳香二萜类含量甚微。该褐煤富含五环三萜类及倍半萜,表明其生源构成以双子叶被子植物及裸子植物为主。成岩早期,细菌活动相当强烈。高等植物经细菌作用改造后,陆源三萜类易芳构化形成脱A-三萜烷和双芳-8,14-断三萜类,从而使陆源高等植物的“腐泥化”程度增加,并可能成为低熟油的良好烃源岩。  相似文献   

17.
广西钦州稔子坪矿褐煤的芳烃馏分中 ,普遍存在芳香倍半萜类、二倍半萜类、芳香三萜类及苯并藿烷等标志化合物。其饱芳比为 0 2 9,芳香萜类占芳烃馏分总量的 80 7 ,以芳香倍半萜类和陆源芳香三萜类为主 ,芳香二萜类含量甚微。该褐煤富含五环三萜类及倍半萜 ,表明其生源构成以双子叶被子植物及裸子植物为主。成岩早期 ,细菌活动相当强烈。高等植物经细菌作用改造后 ,陆源三萜类易芳构化形成脱A三萜烷和双芳 - 8,1 4-断三萜类 ,从而使陆源高等植物的“腐泥化”程度增加 ,并可能成为低熟油的良好烃源岩。  相似文献   

18.
胜利油田单12区块内源微生物分子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油藏内源微生物生态变化规律,针对油藏微生物特点建立了基于PCR扩增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2种研究方法。提取胜利油田单12区块注入水和产出水中微生物的总DNA,并以此DNA为模板PCR扩增16S rDNA,然后分别进行DGGE和T-RFLP分析。DGGE分析结果:注入水和单12-4井检测到的条带数各有10条,单12-5井有7条,但是单12-4井、单12-5井优势种群条带数都有6条,大于注入水的4条,表明油藏内源微生物具有十分丰富的多样性,激活剂的注入激活了内源微生物;T-RFLP分析表明,该区块油藏中主要存在脱硫弧菌、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梭菌等细菌,这些均为有益采油菌类。该研究从分子生态学角度更准确地掌握了油藏微生物生态变化规律,为内源微生物驱油方案的优化和驱油效果的提高起到跟踪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工艺。根据垦90断块油田生产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开展了微生物单井维护现场试验。室内分析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微生物对试验井的正常生产有较好的维护作用,表现在抽油机负荷减小和管线回压的降低,减少了检泵次数,延长了免修周期,提高了原油产量。  相似文献   

20.
΢����������̽�����������о�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微生物油气勘查是通过检测近地表土壤中噬烃苗的数量变化,预测地下油气分布的一种技术方法,选择三种微生物指标:甲烷氧化菌,厌氧纤维素分解菌和硫酸盐还原菌进行试验研究,有效地抑制了地表生物化学作用的干扰,使微生物异常能够产客观反映地下深部油气微渗漏情况,微生物异常预测地下油气的分布,效果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