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油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吸附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静态吸附法研究了石油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在岩心上的吸附损失,讨论了电解质浓度,离子强度及表面活性剂的一次抽提液与二次抽提液的复配对石油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吸附量的影响,分析了碱/石油羧酸盐/聚合物(HPAM)三元复合体系中各组分的相互作用对羧酸根离子吸附的贡献。实验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随着电解质的浓度及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在三元复合体系中石油羧酸盐的吸附量远远低于表面活性剂单独作用时的吸附量,三  相似文献   

2.
石油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在油砂上的静吸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基础上,探讨了石油羧盐表面活性剂在油砂上的静吸附量随液固比、时间、活性剂浓度变化的规律及机理,研究了电解质对吸附等温线的影响,指出了活性在油砂上最大吸附损失的学浓度界限。  相似文献   

3.
彩静态吸附法研究了在高矿化度,高钙、镁离子浓度水中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JJ-768)的吸附特性,研究用岩心为中原油田马寨油砂。通过吸附实验探讨了温度、pH值等因素对其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岩心上的吸附主要是靠静电作用。根据这一吸附机理,合成了3种能有效地抑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吸附的配合物,使其在岩心上的吸附量降低了88.02%。  相似文献   

4.
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静态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从吸附时间、吸附温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吸附体系的液固比及pH值等方面系统研究了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NNMB)在净砂上的静态吸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NNMB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随着电解质浓度及离子强度增加而增大,在碱性溶液中的吸附主要是靠静电作用。探究了在碱性环境中有效抑制NNMB表面活性剂吸附损失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含油和去油地层砂表面吸附的差异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了解阴离子表面活性在砂岩油藏岩石表面吸附的真实情况,对比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BS)在含油和去油地层砂表面吸附的差异,地层砂取自胜利东辛油区辛11-531断块油藏,水洗风干,含油4.93%(称为油砂),此油砂经苯/乙醇(1:1)抽提脱油后烘干,为去油地层砂(净砂),吸附实验温度60℃,ABS在净砂上吸附较快,约10h吸附达到饱和,饱和吸附量为45.1μmol/g砂,在油砂上吸附较慢,吸附达到饱和至少需28h,饱和吸附量为35.6umol/L,较净砂饱和吸附量约低21%,ABS在油砂和净砂上的吸附等温线均呈S形,二者的差别是在高ABS浓度区油砂上的吸附量明显下降。,而净砂上的吸附量大体不变,油砂和净砂上ABS的吸附量在加入电解质量(NaCl,≤20g/L)时大幅度增加,加入碱(Na2CO3,≤5g/L)时略有减少,讨论了产生以上实验结果的原因,认为使用含油地层砂测定表面活性的吸附损耗更接近油藏地层实际情况,与不含油的净砂相比,表面活性剂在油砂上吸附较慢,吸附量较少,这有利于表面活性剂驱油作用的发挥,采用浓度适当高的表面活性剂段塞,可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重烷基苯磺酸盐在岩石矿物上的静态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化学驱油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在矿物上的吸附是引起表面活性剂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分析了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机理,研究了重烷基苯磺酸盐在大庆油田几种岩石矿物上的静态吸附损失。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在4种岩石骨架矿物上的最大吸附量多数为1mg^*g^-1 以下,而2种黏土矿物的最大吸附量达到3mg^*g^-1以上,反映出表面活性剂在多孔介质中的吸附损失多发生在黏土上。曲线拟合分析表明,Freundlich模型不能描述重烷基苯磺酸盐在矿物上的静态吸附特征,有关Langmuir模型,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通过向硫酸铵与己内酰胺混合物中添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同离子物质,研究了己内酰胺在硫酸铵晶体表面的吸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与氟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显著降低吸附量;硫酸钠、氯化铵、十二烷基甜菜碱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加入,使己内酰胺在硫酸铵晶体表面的吸附量呈不规律的变化。在硫酸铵-母液-酰胺油体系中添加少量的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可有效降低己内酰胺在硫酸铵颗粒表面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8.
疏水缔合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的静动态吸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庆油田条件下疏水缔合聚合物ASP三元复合驱新配方,研究了两种复合体系中各驱油剂的吸附量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岩心流动实验,测定了两种ASP三元复合体系中四种驱油剂在含油、不含油条件下的饱和滞留量和注入0.3PV时的滞留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复合体系中,碱和表面活性剂在大庆岩心砂上的吸附都符合Langmuir吸附,吸附等温线为L型;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吸附等温线是由L型和H型组合而成,吸附等温线出现最高点,表现出多层吸附的特征;氢氧化钠的吸附量和滞留量都大于碳酸钠的吸附量和滞留量;表面活性剂和疏水缔合聚合物在氢氧化钠复合体系中的吸附量都小于碳酸钠复合体系中的吸附量;碱和表面活性的滞留量都小于在大庆岩心砂上的吸附量,而缔合聚合物的滞留量却大于吸附量;含油岩心中,碱、表面活性剂和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滞留量都小于在不含油岩心中的滞留量。结论对ASP复合驱体系的组成、段塞设计、油藏数值模拟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基压裂液的地层伤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前清洁压裂液的研究都是基于零伤害,但经过研究发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对地层是有伤害的,因为其中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地层中会发生吸附滞留现象,引起润湿反转,从而对地层造成伤害。通过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岩石矿物上的吸附量和进行岩心流动性实验证实了压裂液对地层渗透率的损害率达到12.5%。  相似文献   

10.
驱油过程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仅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而且能够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性。为了加深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砂岩表面作用机理的认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润湿性砂岩表面的吸附量,并利用相应的数学公式计算了吸附焓变。吸附量的测定说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砂岩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规律,不同润湿性砂岩表面的饱和吸附量不同,油砂表面的饱和吸附量最大,亲油表面的饱和吸附量中等,亲水表面的饱和吸附量最小。吸附焓变与吸附量相对应,油砂表面吸附焓变最大,亲油表面的吸附焓变中等,亲水表面的吸附焓变最小。这说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油砂表面的作用最强,有利于改变储层岩石表面的性质,提高洗油效率。  相似文献   

11.
12.
使用聚醚基础油,通过对抗氧剂、极压抗磨剂、助溶剂和防锈剂等添加剂的筛选及性能考察,研制了一种聚醚型合成压缩机油。该产品黏度指数达到210以上,旋转氧弹时间超过1 000 min ,铜片腐蚀(100 ℃,3h)为1b级,四球试验的钢球磨斑直径为0.5 mm左右,具有优异的黏温性能、氧化安定性、防锈抗腐性和良好的极压抗磨性,达到国外同类油品质量水平。经过一年的实际使用,油品磨损金属质量分数低于30 μg/g,表明研制产品能够满足烃类气体压缩机的润滑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上,以Pt-Re/ZSM-5为催化剂考察了正辛烷在440~550 ℃的芳构化反应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440 ~460 ℃,正辛烷直接脱氢环化生成二甲苯;在470~490 ℃,正辛烷裂解,没有聚合生成芳烃;在490~550 ℃,正辛烷按照正碳离子先裂解、再聚合、再经环化脱氢的机理生成大量芳烃.  相似文献   

14.
井眼弯曲平面倾角对钻头侧向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眼轨迹的空间形状是影响钻头侧向力特别是方位力的一个主要因素。文中利用弯曲平面倾角来描述井眼轨迹的弯曲方向,并探讨了弯曲平面倾角对钻头侧向力的影响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弯曲平面倾角和井眼曲率的有机结合可以很好地描述井眼轨迹空间形状对钻头侧向力的影响。当弯曲平面倾角为0°时,钻头上的方位力近似为零,而当弯曲平面倾角接近90°或270°时,钻头上的方位力绝对值最大。在不考虑地层因素的影响时,井眼的弯曲平面倾角及弯曲程度是产生钻头方位力的一个主要因素。在现场井眼轨迹控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5.
采用污染Fe、Ca和浸渍稀土元素La、Ce等方法改变老化剂的化学组成,在500~600℃反应温度下,考察催化裂化催化剂对CO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Fe和CeO_2能够促进CO的氧化,且催化剂中Fe和CeO_2含量越高,对CO氧化过程促进越明显;Ni,V,La_2O_3对CO氧化的影响较小,但CO的转化率随着催化剂上这些组分含量的增加而提高;Ca对CO的氧化略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水性丙烯酸树脂水溶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丙烯酸树脂链中引入亲水性基团 COOH 及 OH ,从而形成了具有水溶性的丙烯酸树脂 ,并讨论了亲水单体含量对树脂水溶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庚烯在酸性催化剂上反应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小型固定流化床上研究了庚烯-1在300、400、450℃下的裂化反应。结果表明,庚烯-1在酸性催化剂上会发生齐聚、裂化、骨架异构和氢转移等反应;在较高转化率下,甚至会发生四聚反应。异构反应和氢转移反应生成的产物的选择性之和为48%~56%。300℃下,氢转移能力强于裂化能力。正碳离子浓度对烯烃的氢转移反应起决定性作用。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裂化反应和骨架异构化反应增强,但齐聚反应、氧转移反应和环化反应减弱。  相似文献   

18.
非负载型催化剂上柴油深度加氢脱硫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非负载型Ni-Mo-W催化剂并对其进行表征,研究催化裂化(FCC)柴油在该催化剂上的深度加氢脱硫过程,考察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空速和氢油比等工艺条件对柴油深度加氢脱硫效果的影响,并与工业化NiMo/Al2O3催化剂的加氢活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340 ℃、反应压力为6.0 MPa、空速为1.5 h-1、氢油体积比为600的条件下,非负载型Ni-Mo-W催化剂可使胜华FCC柴油的脱硫率达到99.84%,脱氮率达到99.96%,与工业化NiMo/Al2O3催化剂相比,非负载型Ni-Mo-W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加氢活性。  相似文献   

19.
水力射孔对套管强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水力射孔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完井方式,深穿透水力射孔技术辅助定向水力压裂可以实现油气层改造和油气井增产。但是,水力射孔套管会在孔眼处造成应力集中,使得局部应力过大而削弱了套管和水泥环的强度,可能会影响套管的使用寿命。因此,文章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射孔套管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水力射孔后套管管体的应力分布,重点研究了水力射孔参数-孔密、孔径、孔深、射孔方位角等对套管强度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沿着最大水平地应力方向深穿透水力射孔,选择合适的孔密、孔径可将射孔对套管的损害降至最小。研究结果为提高水力射孔完井设计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机械密封结构复杂,排除故障不方便。本文通过实例,探索排除故障、解决机械密封泄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