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风味酸奶及其发酵后热处理产品。 2.定义 2.1 风味酸奶是指在保加利亚乳酸杆菌或嗜热链球菌的作用下,使3.3.1条中所列的乳或乳制品发生乳酸发酵而制成的凝固型乳制品,原料乳与乳制品中预先加入了3.2.2条中所列的风味食品或风味剂,也可选择性的加入3.5条所列成分。最终产品中的微生物必须具备足够的活性和数量。  相似文献   

2.
自制酸奶,又称"DIY"酸奶,指消费者利用酸奶发酵剂和牛奶自己制作而成的发酵乳制品。从多角度对自制酸奶和商业化酸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商业化酸奶在发酵、冷藏及稳定性方面优势明显,而自制酸奶则具有操作自由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对低乳糖酸奶和普通酸奶的发酵曲线,4℃贮藏期间发酵乳的后酸化速度、黏度、活菌数量及主要风味物质双乙酰、乙醛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普通酸奶相比,低乳糖酸奶中的乳酸菌发酵更快,后酸化速度更慢,黏度、活菌数量及主要风味物质双乙酰,乙醛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论述利用瑞士乳杆菌制作酸奶的研究,并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混合做发酵剂,弥补单一的瑞士乳杆菌发酵乳制品酸味重,风味欠佳的可行性实验,对三菌混合发酵酸奶的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不同乳营养成分和固形物含量对酸奶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乳营养成分比例、乳固体含量以及菌种量对酸奶发酵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为指导酸奶和乳酸菌饮料生产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乳固体质量分数、乳糖质量分数、DVS菌种量与发酵产酸成线性关系;而蛋白质和乳脂肪对产酸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通过检测无乳糖酸奶与普通酸奶的酸度、黏度、活菌总数及色泽、滋味和气味的变化,系统比较无乳糖酸奶和普通酸奶的差异性。分别采用37 ℃和42 ℃发酵制备无乳糖酸奶和普通酸奶,检测其发酵和贮存期间酸度、黏度及活菌总数的变化趋势,结合电子鼻、电子舌、电子眼技术检测气味、滋味、色泽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期间无乳糖酸奶的酸度增速较普通酸奶快,黏度增加值大。发酵结束后,37 ℃发酵的无乳糖酸奶的乳酸菌数量是普通酸奶的3.50 倍;42 ℃发酵的无乳糖酸奶乳酸菌数量是普通酸奶的2.30 倍。37 ℃发酵酸奶以4094色号为主;42 ℃发酵酸奶以4095色号为主;贮存21 d,酸奶的主色号比例会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37 ℃发酵的无乳糖酸奶与普通酸奶贮存1 d,鲜、甜、苦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贮存21 d,酸、甜、咸、鲜、苦味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42 ℃发酵的两种酸奶,贮存1 d时酸、甜、咸、苦味存在显著差异(P<0.05);贮存21 d时酸、甜、咸、鲜、苦味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37 ℃发酵的无乳糖酸奶与普通酸奶在2,3-丁二酮、3-羟基-2-丁酮、乙醇、2-丁酮等气味成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2 ℃发酵的两种酸奶在乙醇及2-丁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 种酸奶在气味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不同温度发酵的酸奶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相同温度发酵的无乳糖酸奶和普通酸奶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Chen.  YJ 谷军 《中国乳品工业》1992,20(1):40-41,48
以干酪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含有豆乳、0.15%醋酸钙、0.5%明胶和乳糖(0或2%)的配制液制成两种大豆酸奶产品。以市售的纯酸奶作为对照,从气味、滋味、组织状态、滴定酸度、pH值和色泽方面来评价大豆酸奶。大豆酸奶具有豆味和葡萄干香味,比酸奶的苦味和涩味更重,并略有沙粒状口感。在奶油和芳香程度上,酸奶和大豆酸奶没有什么不同(P<0.05)。在酸度上,加乳糖的大豆酸奶和酸奶没有什么不同(P<0.05),大豆酸奶比酸奶色黄而又坚固。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2):106-110
以牦牛乳为原料,在相同发酵条件下对凝固型普通酸奶和牦牛乳酸奶发酵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牦牛乳酸奶的p H值在发酵初期低于普通酸奶,而在整个发酵期内牦牛乳酸奶p H值下降幅度小于普通酸奶,但达到发酵终点时,最终p H值趋向于4.6;总糖度从原料乳至酸奶发酵终点均高于普通酸奶,在到达发酵终点时糖度都保持在4%左右;在整个发酵期内普通酸奶酸度的增高幅度要大于牦牛乳酸奶;牦牛乳酸奶的发酵时间为11 h,而普通酸奶发酵时间为6 h;发酵期2种酸奶活菌数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发酵时间的延长活菌数逐渐增多而后又降低,02 h普通酸奶低于牦牛乳酸奶,经4℃贮藏24 h后普通酸奶的活菌数降低而牦牛乳酸奶活菌数增多;牦牛乳酸奶的黏度要高于普通酸奶的黏度。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文安县人民政府读者李尚武同志来信询问酸奶和鲜牛奶有何不同。中国医科大学的祖国栋教授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市售鲜牛奶一般为巴氏消毒的牛奶,而酸奶是鲜牛奶经巴氏消毒,再加入纯乳酸发酵菌(乳杆菌和乳链球菌的比例为1:1),在适当的温度下发酵而成半凝固状的乳制品.酸奶中除乳糖含量有减少外、其它营养成分几无差异,但这也正是酸奶的长处,因为它可以大大降低乳糖耐受的发生率.酸奶的另一长处是因为含活乳致菌,这可以减少某些肠道疾病,如婴儿的轮状病毒肠炎、致病大肠菌和长期使用抗菌素引起的腹泻等疾病的发生率。除此…  相似文献   

10.
<正>酸奶是人们喜爱的日常饮品,是农产品牛奶的主要加工产品之一,酸奶的生产在食品工业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对国内乳制品企业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梳理,介绍了酸奶领域的典型专利,旨在为乳制品企业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参考。酸奶即发酵乳,是指乳或乳制品在特征菌的作用下发酵而成的酸性凝乳状产品。酸奶已经成为了食品饮料  相似文献   

11.
现代酸奶的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奶以其营养丰富、口感独特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召现在市面上的酸奶主要有2大类,一类为调配型;另一类为发酵型、调配型酸奶是将牛、乳酸及其它添加剂调和而成,其加工简便经济,保存期长,价格相对要便宜很多,但其营养价值较发酵型酸奶差远了。发酵型酸奶是通过利用纯净柔和且带乳酸香味的专用乳酸菌发酵剂对牛奶控制发酵而成。根据其加工特点,又分为搅拌型和凝固型。搅拌型酸奶是在大罐中发酵,然后搅拌剪切、冷却后泵送到浇柱成型机中;凝固型酸奶是将未发酵的牛奶混合料存放于发酵罐中进行培养所得。在培养发酵时,牛奶中的乳糖会…  相似文献   

12.
营养保健话酸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牛奶,是普通牛奶经过巴氏杀菌,冷却到一定温度后,接种乳酸菌,再经过发酵而赋予特殊风味的一种乳制品。 一、酸奶的营养保健功能 酸奶是一种集营养和保健作用于一体的一种多功能性食品,在增进人体健康方面能够起到很好的食疗兼收作用。 (一)预防疾病 酸奶除保留牛奶全部的营养成分外,与鲜牛奶最显著的差异就在于它还富含有大量的乳酸及益于人体健康的活性乳酸菌。乳酸不仅使酸奶富有醇香、清爽的酸香味,而且还使乳蛋白质更加细腻润滑,利于人体消化吸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以杏仁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制成植物基杏仁酸奶,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并探究不同乳酸菌发酵剂对杏仁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的发酵工艺为料液比1 ∶10(g/mL)、发酵剂添加量0.6%、发酵温度40 ℃、发酵时间10 h,在该条件下,杏仁酸奶质地均匀、口感醇厚、色泽均一,感官评分为89.00,而不同类型发酵剂单发酵杏仁乳均能直接影响植物基杏仁酸奶品质,市售的酸奶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及嗜热链球菌,能稳定有效发酵产酸,发酵制成的植物基杏仁酸奶各项品质指标均优于其他乳酸菌单发酵酸奶。  相似文献   

14.
<正> 酸奶是通过利用纯净柔和且带乳酸香味的专用乳酸菌发酵剂对牛奶进行有控制性的发酵而成。在发酵时,牛奶中的乳糖会被乳杆菌属转化成乳酸,并产生双乙酰,直至酸度达pH 4.7~4.3。  相似文献   

15.
利用超声波浸提法提取红曲中的有效成分,将红曲水提取液与全脂奶粉混合发酵制成新型红曲酸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跟踪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红曲酸奶中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数量显著高于普通酸奶。发酵2 h时,红曲酸奶中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菌体数量分别为普通酸奶的2.63和2.24倍;发酵5 h时,发酵接近终点,红曲酸奶中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菌体数量分别为普通酸奶的2.29和2.75倍。红曲酸奶的保藏期可达15 d,乳酸菌数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鸡蛋与牛奶均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利用鸡蛋、牛奶等原料通过发酵方法制得的蛋乳发酵酸奶更是具有鸡蛋与酸奶两种物质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保健功效。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蛋乳发酵酸奶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蛋液的添加量、蛋液杀菌条件、发酵菌种比例、接种量和发酵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蛋乳发酵酸奶制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我国合生元功能性乳制品研发水平低,大多采用益生菌与传统酸奶菌混种发酵的现状,以分离自天然发酵食品、保健品和微生物制剂等的18株新型益生菌和3种商品化发酵剂中所含益生菌为试验菌株,以传统酸奶发酵菌株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对照菌株,研究菌株发酵牛乳的凝乳时间、产酸能力、感官品质,分析菌株利用水苏糖的增殖效果,筛选能利用水苏糖作为益生元生产合生元酸奶的益生菌菌株;测定了菌株在纯牛乳基础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研究了益生元增殖培养基中水苏糖的最适添加量;优化了水苏糖合生元酸奶产品的发酵工艺条件;检测了0 d和贮藏21 d合生元酸奶产品的质量。结果表明:新型益生菌干酪乳杆菌07-211具有发酵牛乳的能力,可利用水苏糖进行显著增殖,活菌数由3.19×108 CFU/mL增至2.05×109 CFU/mL;益生元增殖培养基中水苏糖的最适添加量为0.8%;干酪乳杆菌07-211纯种发酵水苏糖合生元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接种量3%,蔗糖添加量4%,发酵温度42 ℃,合生元酸奶凝乳时间4.15 h,pH 4.65,滴定酸度64.27 °T,活菌数3.96×109 CFU/mL,感官品评得分8.78分(10分制)。其中,0 d和贮藏21 d的合生元酸奶的质量均优于国标。本研究结果为工业化生产干酪乳杆菌纯种发酵水苏糖合生元酸奶产品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其它功能性合生元乳制品的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酸奶发酵机理及后发酵控制措施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介绍了酸奶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代谢乳糖的机理,及发生的各种生理生化反应,酸奶在储藏过程中,会发生后发酵,基于以上机理,重点介绍了防止酸奶后发酵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孙鹏  黄君红 《中国酿造》2012,31(8):168-171
研制凝固型贡菊酸奶,探讨其生产工艺,筛选出原料添加的最佳配方,并检测成品中乳酸菌活菌数.实验结果表明,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混合作为发酵菌种,4%接种量,添加15%贡菊茶,7%白砂糖,9%奶粉,于41℃发酵,所制成的贡菊酸奶,组织状态好,口感细腻,有酸奶和菊花茶特有的清香,乳酸菌活菌数高达2.66× 109c fu/mL.其生产工艺流程简单、可行,是一种有开发前景的新型保健乳制品.  相似文献   

20.
SOD双歧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中义  林原 《食品科学》1996,17(4):16-19
对双歧杆菌进行耐氧驯化、发酵制造双歧杆菌酸奶是可行的,双歧杆菌和酸奶菌种单独接种发酵,并按1:2比例混合发酵乳,产品可获得较高的双歧杆菌活菌数10^8/ml以上,和良好的酸奶风味,双歧杆菌单独发酵牛乳时,8h是较理想的发酵终点,发酵后在酸奶中添加SOD可保持酸奶中较高的SOD活性,SOD双歧杆菌酸奶在4 ̄6℃保存20天,pH4.1,SOD活性可保持7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