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汽轮发电机组次同步谐振及轴系扭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具有串联补偿电容电力系统机电扭振互作用的机理,构建了次同步谐振下的扭振测试系统,进行了机电耦合互作用下的次同步谐振及轴系扭振的试验。试验分析了不同补偿度下的扭振信号和发电机电流信号,试验表明补偿度越高,电力系统中次同步谐振电流越大,次同步谐振发生的危险性也越大。试验结果与模拟系统在电网故障工况下次同步谐振的数字仿真结果一致,说明了试验的有效性和它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在电力系统发生次同步谐振时汽轮发电机组轴系的扭转特性。建立了机电统一模型,进行了数字仿真,并利用动模机组和模拟电网进行了次同步扭振试验。研究表明,次同步谐振对轴系的影响与机组特性参数和运行参数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大规模双馈式感应发电机风电场并网是否能引发双馈风电机组与交流电网间的机电扭振互作用问题,分析了双馈风电机组与交流电网间机电扭振互作用的机理,并基于双馈风电机组轴系特性对其与交流电网之间发生机电扭振互作用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分析得出由于交流输电系统串补度的限制,双馈风电机组与交流电网之间发生机电扭振互作用的条件较难满足,由此引发次同步谐振的可能性很小.通过时域仿真算例验证了结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系统阻抗的依频特性,用matl ab仿真中的PSB工具,通过对安装有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电力系统进行次同步谐振问题的仿真研究,分析了系统的次同步谐振频率与串联电容补偿度、输电线路长度及串补安装位置的关系.通过简单的实例说明了,如何通过合理设计串联电容补偿度和安装位置来规避次同步谐振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是一种由串联电容补偿引起的必须加以抑制的恶性事故.FACTS是一种新型的抑制SSR的重要手段.介绍了引起次同步谐振的基本机理,然后根据现阶段FACTS在抑制次同步振荡中的研究现状,提出了FACTS在抑制次同步振荡中的主动抑制和自然抑制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规模海上风电场经HVDC输电可提高其输电效率,但当风机轴系考虑为两质块模型时,直流整流侧的控制方式有可能向附近的风机引入负阻尼,将导致风机轴系扭振,影响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首先分析风机轴系扭振产生机理,通过复转矩系数法得到系统的电气阻尼系数,以判断固有扭振频率下的系统稳定性;然后计算出待补偿的电磁转矩和风机转子转速的相角差;最后通过设计附加阻尼控制器抑制风机轴系扭振。在PSCAD程序中搭建风电场经HVDC并网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加入阻尼控制器后,风机轴系扭振迅速衰减,控制器的加入有效增大了系统阻尼比。此研究分析为大规模海上风电场通过HVDC并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受伊冯可控串补与呼辽直流输电工程的影响,海拉尔热电厂三期机组轴系存在发生次同步振荡(SSO)不稳定的可能性。为避免机组轴系因次同步振荡造成轴系的某些部件如联轴器断裂或疲劳损伤,经仿真分析和调研后决定在机组上加装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保护(TSR)装置,以保证机组和电网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敏感度理论分析了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固有频率对轴系结构参数的敏感度,提出了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模拟机的动特性设计方法,开发了轴系扭振动特性分析与设计程序,并对东方300MW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模拟机的扭振动特性进行了优化设计,达到了设计要求。该方法也可应用于实际机组轴系扭振动特性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汽轮发电机组在短路工况下阻尼和短路时间对轴系扭振疲劳寿命的影响,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临界阻尼”的概念。本文所得到的结论,可用于轴系扭振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实际机组扭振疲劳特性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5kW动态模拟扭振发电机组轴系结构设汁、轴系扭转固有特性计算和机组轴系扭振测试分析软件包TVAP—M的设计。TVAP—M软件包具有进行扭振信号采集、快速付里叶变换、相关与功率谱分析和频率响应分析等功能。在该模拟机上进行了扭振试验,试验表明:机组轴系扭振物理模型完全达到预想的要求;TVAP—M软件包运行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机电耦联的研究方法对电机驱动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是否适用,将某电动车动力传动系统的机械振动模型简化为两自由度系统模型,对其在左端边界为自由、线性扭簧及非线性扭簧三类条件下的固有特性及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扭簧模拟的机电耦合系统与不考虑机电耦联的系统相比,动力学特性发生明显改变,证明了进行电机驱动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机电耦联非线性振动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对配电系统几种主要的接地方式从理论和实际运行两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各种方式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影响其选择的因素.指出必须根据电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合理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对电容电流小的配电网仍可采用不接地方式,对电容电流较大、架空线路为主的配电网应选择自动跟踪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对电缆为主的配电网,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是优先选择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配电系统几种主要的接地方式从理论和实际运行两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各种方式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影响其选择的因素.指出必须根据电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合理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对电容电流小的配电网仍可采用不接地方式,对电容电流较大、架空线路为主的配电网应选择自动跟踪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对电缆为主的配电网,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是优先选择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采用MCS—51单片机对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进行自动补偿的原理与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实时在线监测电网的功率因数值,并显示,打印监测结果,通过微机控制电力电容切换装置,从而达到功率因数最佳补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补偿器(TCSC)是FACTS家族中的第一代可控串联补偿装置,它对电力系统性能的改善有着明显的优越性,但是加入串补装置后,在改善优化系统性能的同时,也给系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使系统线路的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增大进而影响线路重合闸的成功率。本文阐述了TCSC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加入串补装置对系统的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最后用MATALB中的S imu link仿真软件搭建含TCSC元件的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对仿真得出的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波形等进行比较,验证了分析所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少电力电子装置的体积和重量,提高功率密度和变换效率,且避免器件高频工作时,驱动线路寄生参数引起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装置的性能和可靠性,有必要将绝缘栅极双极型晶体管(IGBT)串联驱动电路集成到芯片级的串联模块当中,并实现标准化大规模生产.通过对现有IGBT串联驱动辅助电源拓扑的归纳总结和横向比较表明:在体积、价格和结构复杂程度上,非隔离型的IGBT串联驱动辅助电源均较隔离型的IGBT串联驱动辅助电源有较大优势,因而认为其更适合集成化的串联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自举型驱动辅助电源拓扑,并给出了关键参数的设计方法和可能存在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案,这有利于器件(IGBT)串联技术能更有效地应用到中高压、大功率变换装置的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电动汽车突松油门踏板而出现低频抖动的现象,运用MSC Adams/View建立电动小车整车振动模型,其中包括动力总成和前后副车架多级悬置系统,并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该仿真的可靠性.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进行分析和优化计算,最大程度地衰减低频、高振幅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