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塑性工程学报》2015,(6):98-102
研究了双辊薄带连铸Fe-2.7%Si合金铸带组织和析出物的形貌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实验钢铸带中间区域具有以表层柱状晶为主、中心细小等轴晶共存的组织,且细小等轴晶区厚度约为600μm,尺寸为10μm~40μm,晶内有大量亚晶。铸带初始织构较为漫散。铸带中的析出物主要为AlN和MnS的复合析出,通常以MnS周边包围AlN的形态存在,析出的位置主要在晶界、亚晶界附近及晶内。表层析出物尺寸为50nm~500nm,中心层尺寸更为粗大,甚至包括1μm以上的特大型析出物。同时,铸带中存在一定的位错,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第二相粒子的快速细小析出。  相似文献   

2.
Ag—Cu共晶合金在落管中的快速凝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楠  曹崇德  魏炳波 《金属学报》1998,34(8):824-830
采用3m小型落管实现了Ag—28.1(质量分数,%下同)Cu共晶合金的微重力快速凝固,在高纯He和Ar的混合气氛中获得的合金小球直径在80—1000mm范围内.随着小球直径的减小,晶粒及层片共晶得到细化,凝固组织由层片共晶向不规则共品转变.TMK快速共晶生长理论的计算结果显示,Ag—28.1Cu层片共晶的最大生长速度、最小层片间距和最大过冷度分别为0.291m/s,0.017μm和193K.  相似文献   

3.
采用测定高温下保温不同时间后氧化层厚度的方法讨论分析了Fe-40%Ni合金的高温氧化行为,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预测氧化层厚度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1000 ℃时,合金氧化层增加的趋势相对较缓,超过1000 ℃后显著加快。随保温时间的延长,氧化层厚度以一定的速度增加,并与保温时间呈近似线性的关系,而当温度较高时则逐渐向抛物线型转变。回归分析表明,合金的氧化层厚度(μm)可用h=6700×t0.44×e-6870/T计算。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由高精度差分膨胀仪所记录的Fe-9Cr合金试样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膨胀曲线,获得了试样在奥氏体(γ)→铁素体(α)转变过程中的相关动力学信息;并进一步利用等时转变动力学模型拟合了Fe-9Cr试样中铁素体转变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试验曲线。根据动力学参数的拟合结果得出:晶核的形成主要是依靠母相中单个原子的热激活跃迁,而晶核的长大则是以原子的集体热激活跃迁为主。  相似文献   

5.
雾化合金液滴的凝固动力学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雾化凝固过程对雾化制粉和喷射沉积材料的组织有重要影响。雾化凝固过程主要由液态冷却、再辉、偏析凝固、共晶凝固与固态凝固阶段组成。分析了雾化过程中的液滴的速度与粒度分布及凝固各阶段液滴凝固潜热的释放与环境导热之间的热平衡。  相似文献   

6.
通过高精度差分膨胀仪记录了Fe-4Cr合金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线膨胀行为,获得其在不同冷速(75、150和330 K/min)下奥氏体→铁素体相变的相关动力学信息,并利用相变动力学模型解析式拟合了Fe-4Cr合金转变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实验曲线。研究表明:冷却速度主要是通过改变晶界之间的位相角来影响动力学参数,即生长激活能QG和指前因子v0,从而影响奥氏体→铁素体相变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落管技术与急冷方法制备Cu60Zr40非晶合金晶化行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X射线衍射和DSC热分析技术研究了由落管技术制备的非晶Cu_(60)Zr_(40)的晶化行为,并且与急冷条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落管技术制备的Cu—Zr非晶合金与同成分的急冷非晶样品有明显不同的晶化行为,急冷条带样品的晶化析出相为Cu_(10)Zr_7,晶化属于多形型转变,而落管样品的晶化析出相为Cu_(51)Zr_(14)和未知的富Zr相,晶化属于初晶型转变。  相似文献   

8.
针对热镀锌行业中的熔融锌液对材料产生的腐蚀问题,通过向Fe-2.5B合金材料中分别添加1wt%的C、Si、Mn等微量合金元素,研究两相的微观形貌、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加1%C的影响较为明显,耐锌液腐蚀性能提高9倍左右,抗弯强度下降一半.加1%Si和1%Mn后α相略有减少,共晶组织骨架粗大致密,耐熔锌腐蚀性能和抗弯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将0.5 g初始铸态Al-21%Si合金真空封装于14 mm的石英管中,分别在750、800、850和900℃温度下重熔并保温不同时间后水冷,采用光学显微镜分析Al-21%Si合金凝固组织。结果表明:Al-21%Si合金在750~850℃重熔保温20 min后初晶硅比初始铸态合金中的更大,但随着重熔温度的升高,初晶硅的颗粒尺寸逐渐减小,900℃温度下重熔时效果最好;在750℃重熔后初晶硅反而变粗,保温时间对初晶硅颗粒的尺寸影响不明显;在相对较慢的石英管水冷条件下,Al-21%Si合金中的共晶硅比初始铸态组织中的共晶硅更加细小;在750~900℃温度范围内保温不同的时间后,初晶硅的颗粒尺寸基本在25~43μm范围内波动;在800、850和900℃保温时均出现了不同生长程度的五瓣星形初晶硅组织。  相似文献   

10.
采用Olympus光学显微镜XRD以及倒扭摆法,研究了热循环温度对Fe-19Mn合金的微观组织和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循环温度在As以下时,ε马氏体形貌基本保持不变,由于淬火空位的浓度降低,阻尼性能提高;当热循环温度在As与Af之间,合金内马氏体明显粗大,减少了合金阻尼源界面,阻尼性能降低;当热循环温度高于Af时,由于反复的ε圮γ相变过程,导致马氏体形貌的明显改变,进而影响到合金的阻尼性能,随循环温度的提高,合金的马氏体形貌和阻尼性能都逐渐恢复到固溶态水平。  相似文献   

11.
利用硼径迹显微照相(PTA)技术研究了体心立方Fe—3%Si合金试样在冷却和淬火等温过程中硼向晶界的偏聚行为结果表明:Fe-3%Si合金中硼的晶界平衡偏聚趋势高于奥氏体合金,也不存在淬火诱导硼向晶界的非平衡偏聚.硼原子与晶界结合能Q=55.7 kJ/mol用淬火诱导非平衡偏聚的复合体机制解释了硼在Fe-3%Si合金与奥氏体合金中偏聚行为异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铝电解槽电压电流强度变化对电解槽热平衡的影响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芳慧  冯乃祥  孙阳 《轻金属》2000,(12):33-36
在铝电解槽的稳定生产中,槽电压和电流保持不变时,电解槽处于热平衡状态。但当电解槽电压或电流发生变化时,电解槽体系内产生的总热量发生变化,电解槽原来的热平衡状态就会遭到破坏。本文通过计算研究160kA大型预焙电解槽电压和电流的变化对电解槽热平衡及其他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IntroductionCarbonsteel,lowalloysteelandtheirweldmentwerewidelyappliedindifferentindus-tries.Formanyyearstheunexpectedaccidentsonindustrialstructuresofironandsteelwerefrequentlycausedbyweldmentattack[l].Theweldmentwasoftenaweakerpositiononsteelstructures.Especiallyundertheactionofdifferentstress,thestresscorrosioncracking(SCC)wasfirstlyinitiatedatthefusionlineofweldment.ItwasgenerallyacknotvledgedthatthiszoneofweldmentbecamesusceptibletoSCCbecausethereweremoreimpurity,coarsegrainandweld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