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总结有关现代和古代大陆边缘基底构造和沉积盖层的资料,可以划分出一组特殊的大型构造盆地,它们可部分或全部包括深海盆、大陆坡和大陆架,有时还包括沿海低地。在南里海、黑海和东地中海进行地质地球物理调查时,首次发现此组构造盆地的以下特点:具有形态上反映清晰的深海盆,巨厚的(达15千米以上)沉积盖层,以及在物  相似文献   

2.
盖层在气藏保存和破坏中的作用及其评价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盖层在气藏保存和破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盖层一般为页岩、泥岩、蒸发岩及碳酸盐岩,其厚度应在几十至几百米。盖层封闭按封盖机理可分为薄膜封闭、水力封闭和压力封闭。评价盖层可用(1)油气藏解体时间,(2)数理统计,(3)盖层微孔结构及(4)封盖系数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盖层在气藏保存和破坏中的作用及其评价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方槐 《天然气地球科学》1991,2(5):220-227,232
盖层在气藏保存和破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盖层一般为页岩、泥岩、蒸发岩及碳酸盐岩,其厚度应在几十至几百米。盖层封闭按封盖机理可分为薄膜封闭、水力封闭和压力封闭。评价盖层可用(1)油气藏解体时间,(2)数理统计,(3)盖层微孔结构及(4)封盖系数等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三塘湖盆地基底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三塘湖盆地区域构造及重力、磁力、电性特征,提出了盆地基底有双重结构的看法,深层基底是由前寒武纪古老结晶基底与西部另一地体或陆缘碎块及洋壳残片的拼接而成,之后又叠加了以海西期火成岩为主的浅层褶皱基底.基底结构的这种双重性明显影响着盖层的构造特征;盆地东部由于存在深层刚性基底,抑制了盖层的后期构造变形,在盖层中往往形成大面积的宽缓的构造圈闭;盆地西部由于不具刚性基底,盖层中往往形成线性褶皱和断阶、断块;现今的构造格局基本受控于浅层(下石炭统)基底.  相似文献   

5.
莺歌海盆地是我国南海重要的天然气探区。通过对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带不同成藏体系典型气藏和含气构造的精细解剖,评价了盖层的有效性及控制因素,并分析了盖层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带浅层和超浅层成藏体系中,盖层的封盖有效性受到盖层、底辟构造及底辟构造活动伴生断裂的共同控制;中深层成藏体系中普遍存在异常高流体压力,且断裂不太发育,盖层水力封闭是控制油气差异富集的关键因素。(2)浅层和超浅层成藏体系内,脆性盖层保持封盖有效性的临界断接厚度为86~98 m;中深层成藏体系内,盖层的封盖有效性可以通过水力破裂压力系数进行评价,当系数大于1时,意味着盖层已发生破裂或具有极强的水力破裂的风险。(3)整体上中央坳陷带超压诱发的水力破裂是中深层盖层封闭失效的根本原因,深层天然气通过水力破裂通道运移至浅层,最终经断裂调整至超浅层成藏,气源充足的条件下,超浅层及浅层气藏主要集中分布在底辟的顶部,而中深层气藏主要集中分布于底辟翼部及斜坡区。  相似文献   

6.
<正> 海底沉积扇属于沉积盖层类型,由横向沉积作用形成,当时,垂直分量极小,实际上可以忽略不计,在横向沉积过程中,除海底沉积扇外,还形成了三角洲和前积斜坡。三角洲完全在陆架范围内形成,当其厚度不超过十几米时,通常在陆架内部,有时还到达不了陆坡边缘。仅因构造挠曲,三角洲复合体的厚度(各三角洲的总和)可达到数百米和上千米。三角洲是由河流形成,仅在陆架边缘外,在陆坡或深海盆连接区内分布着前积斜坡和海底沉积  相似文献   

7.
以珠一坳陷烃源岩(文昌组)的上覆直接盖层(恩平组)岩性组合、T_(70)界面油源断层断距及已发现油气在断-坳构造层间分配占比等三者之间的地质统计分析为基础,探讨了该地区近源与远源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建立了油气穿越烃源岩上覆直接盖层运移的地质模型,开展了不同砂地比与断层断距组合条件下的油气运移物理模拟实验。统计分析表明,文昌组烃源岩的上覆直接盖层恩平组的岩性组合与断裂发育特征控制了油气在断陷期构造层(近源)及拗陷期构造层(远源)的富集程度,当恩平组砂地比低于35%时,油气主要在T_(70)界面之下地层中聚集;当恩平组砂地比高于35%、油源断层断距在100 m以上时,有利于油气在T_(70)界面之上地层中聚集。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地层砂地比越高、断距越大,油气越容易穿越盖层向上运移;盖层内的油气运聚主要受控于断层断距与地层砂地比,砂地比为30%~50%时有利于油气在盖层内运聚。建议结合烃源岩生烃史模拟分析开展洼陷内烃源岩上覆直接盖层的岩性组合与断裂发育程度的时空匹配关系评价,更好地为该地区准确预测主力油气成藏组合及有利勘探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定位断裂附近油气藏的空间位置,从油源断裂优势运移通道和被断裂破坏后盖层垂向封闭能力2方面入手对南堡1号构造中浅层横向、纵向油气富集主控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①油源断裂有效断面脊作为优势运移通道控制了油气横向富集部位,南堡1号构造中浅层主要油气储量均分布于有效断面脊附近;②火山岩类(脆性)盖层被断裂破坏后垂向封闭能力可用盖层残余有效厚度(H′)来评价,南堡1号构造馆三段火山岩盖层残余有效厚度垂向封闭油气阈值(Ho)约为79~93m,当H′>Ho时,油气主要在盖层下部富集,而当H′相似文献   

9.
渤海湾盆地包括陆区和海域 (渤海海域 )两部分。油气勘探揭示 ,渤海湾盆地以产油为主 ,目前陆区所发现的气藏多为小型气藏 ,单个气藏的储量一般低于 5 0亿 m3,并以伴生气为主 ,4个储量较大的气田 (探明储量超过10 0亿 m3)主要为煤型气或高—过成熟气。渤海海域在油气勘探过程中也不断有气田发现 ,其中 JZ2 0 - 2气田已投入开发。与周缘陆区相比 ,海域天然气藏形成条件优越 ,其原因在于 :(1)自渐新世以来 ,整个渤海湾盆地的沉积中心逐渐向海域迁移 ,致使海域第三系沉积巨厚 (最大厚度超过万米 ) ;(2 )海域处于地幔隆起的核心地带 ,大地热流值较周缘陆区高 ;(3)海域比周缘陆区多一套东营组下段烃源岩 ,其生气能力较强 ;(4 )海域盖层条件比周缘陆区好 (海域第三系发育两套区域盖层 )。据近期资源评价结果 ,海域天然气资源量为 12 2 93亿 m3,但目前探明程度很低 ,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 ,相信海域将会有更多、更大的气藏被发现  相似文献   

10.
以珠一坳陷烃源岩(文昌组)的上覆直接盖层(恩平组)岩性组合、T70界面油源断层断距及已发现油气在断-坳构造层间分配占比等三者之间的地质统计分析为基础,探讨了该地区近源与远源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建立了油气穿越烃源岩上覆直接盖层运移的地质模型,开展了不同砂地比与断层断距组合条件下的油气运移物理模拟实验。统计分析表明,文昌组烃源岩的上覆直接盖层恩平组的岩性组合与断裂发育特征控制了油气在断陷期构造层(近源)及拗陷期构造层(远源)的富集程度,当恩平组砂地比低于35%时,油气主要在T70界面之下地层中聚集;当恩平组砂地比高于35%、油源断层断距在100 m以上时,有利于油气在T70界面之上地层中聚集。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地层砂地比越高、断距越大,油气越容易穿越盖层向上运移;盖层内的油气运聚主要受控于断层断距与地层砂地比,砂地比为30%~50%时有利于油气在盖层内运聚。建议结合烃源岩生烃史模拟分析开展洼陷内烃源岩上覆直接盖层的岩性组合与断裂发育程度的时空匹配关系评价,更好地为该地区准确预测主力油气成藏组合及有利勘探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弄清辽中凹陷南次洼西斜坡的油气分布规律,利用三维地震数据和钻井资料,对旅大A油田的盖层与油源断裂发育特征进行系统研究,从而明确了研究区断-盖耦合类型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构造断-盖耦合类型差异悬殊,断-盖耦合关系对油气富集层系具有明显控制作用。其中:北部A-1构造断-盖耦合类型为封闭型,油源断裂与盖层耦合关系较好,有效断接厚度较大(278 m),大于有效断接厚度封油的临界值(100~150 m),油气被完全封盖在盖层之下的东三段储层;而南部A-2构造断-盖耦合类型为半封闭型,油源断裂与盖层耦合关系差,有效断接厚度小(98 m),部分油气沿油源断裂垂向运移,在盖层之上的东一段和东二上亚段储层富集。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盖层构造裂缝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盖层露头区和探井岩心裂缝或节理的大量观测,以及对部分裂缝测井资料的分析,认为沉积盖层中构造裂缝较为发育。按产状将其分为直立或陡倾裂缝、倾斜裂缝、水平裂缝3种类型,但不同层系皆以直立或陡倾裂缝为主,且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裂缝系统。裂缝常成对出现,组成平面X型共轭剪节理系,其中一组常具压剪性质,而另一组多具张剪性质。先期区域性水平挤压作用和后期区域性不对称水平剪切(或力偶)作用是其形成的力学条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是特提斯构造动力体系与滨太平洋构造动力体系的强弱交替联合作用。沉积盖层构造裂缝研究对于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聚集及其低孔低渗-特低渗油气层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准确地预测断裂导致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滞后程度对于正确认识断裂附近油气分布的规律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相关研究却很少且缺乏理论依据。为了正确地认识断裂附近油气分布的规律,在研究断裂导致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滞后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厘定泥岩盖层和断层岩封闭形成的时间,提出了一套评价断层导致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滞后程度的方法,并进行了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断裂导致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的滞后程度主要受到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和断层岩封闭形成时间相对早晚的影响,断层岩封闭形成时间相对于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越晚,断裂导致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滞后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2)新方法克服了以往的方法难以准确求取断层岩压实成岩埋深和将1 MPa作为盖层和断层岩封闭形成时间下限的不足;(3)新方法预测渤海湾盆地南堡2号构造F4断裂在古近系东营组二段(以下简称东二段)泥岩盖层内断层岩封闭形成时间为距今1.1 Ma,东二段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为距今25.8 Ma,F4断裂导致东二段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滞后程度为0.96,F4断裂不利于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和沙河街组一段源岩生成的油气在东二段砂岩储层中聚集和保存。结论认为,新方法对F4断裂的预测结果与目前的油气勘探实际情况相吻合,可用于预测断裂导致泥岩盖层封闭形成时间滞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上覆盖层(或区域盖层)不仅控制着含油气盆地内油气的纵向分布规律,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对天然气通过直接盖层(或局部盖层)的扩散又有着屏蔽作用。本文主要通过有无上覆盖层存在的情况下,天然气通过直接盖层扩散量大小的比较,定量分析上覆盖层的屏蔽作用的大小,并对松辽盆地昌德气藏的上覆盖层(青山口组泥岩)的屏蔽作用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构造垂向变异特征类型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从俊 《石油学报》1984,5(2):11-21
四川盆地构造图像极为清晰,圈闭类型繁多,普遍存在上、下构造形态、位置、圈闭大小和高度不协调或不吻合之特点.本文根据四川盆地沉积盖层岩石物理力学试验,使用800余块岩样试验参数和盆地内近百个局部构造的地震勘探资料,并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及航磁资料.从盖层岩性组合、岩石力学性质及基底结构特征,探讨了盆地构造垂向变异特征、类型及其机理,受其变质基底结构、沉积盖层组成、古构造和边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麦盖提斜坡是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经历多期构造变形作用,基底构造形迹或基底断裂带、多期构造运动和应力场转换、区域滑脱层等因素控制了构造变形及其迭加。从构造成因角度,其构造样式可划分为挤压构造、走滑(转换)构造、盐相关构造和岩浆岩构造等4大类,每大类还可进一步细分为多个亚类。多期的构造运动在形成新构造的同时,改造前期的构造,形成复杂多样的组合方式,剖面组合上划分为基底断层-膏盐岩增厚-背冲断层型、先存隆起-披覆背斜型、背冲断块潜山-披覆背斜型、岩浆底辟-披覆背斜型、基底卷入型断裂-反向/同向背冲盖层滑脱叠置型、走滑断裂-浅层盖层滑脱型及叠瓦状构造等7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断裂对油气藏的破坏作用,基于油气成藏后断裂再活动对泥岩盖层封闭破坏的研究,通过比较油气成藏后断裂再活动速率与破坏泥岩盖层封闭所需最小活动速率的大小,建立了一套基于地震资料判断油气成藏后断裂再活动是否破坏泥岩盖层封闭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辽河西部凹陷齐家—鸳鸯沟地区和冀中坳陷饶阳凹陷留楚地区油气成藏后断裂再活动是否破坏泥岩盖层的研究。结果表明:齐家—鸳鸯沟地区油气成藏后断裂再活动速率小于破坏沙一段泥岩盖层封闭所需的最小活动速率(2m/Ma)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其四周;留楚地区油气成藏后断裂再活动速率小于破坏东一段泥岩盖层封闭所需的最小活动速率(4.1m/Ma)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留楚塌陷背斜构造的核部和留楚南背斜构造的核部。研究结果与齐家—鸳鸯沟地区沙二段和留楚地区东二、三段目前已发现的油气分布相吻合,表明基于地震资料判断油气成藏后断裂再活动是否破坏泥岩盖层封闭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从渤海湾盆地海陆对比看渤海海域天然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渤海湾盆地包括陆区和海域(渤海海域)两部分.油气勘探揭示,渤海湾盆地以产油为主,目前防区所发现的气藏多为小型气藏,单个气藏的储量一般低于50亿m3,并以伴生气为主,4个储量较大的气田(探明储量超过100亿m3)主要为煤型气或高一过成熟气。渤海海域在油气勘探过程中也不断有气田发现,其中JZ20—2气田已投入开发。与周缘陆区相比,海域天然气藏形成条件优越,其原因在于:(1)自渐新世以来.整个渤海湾盆地的沉积中心逐渐向海域迁移,致使海域第三系沉积巨厚(最大厚度超过万米)。(2)海域处于地幔隆起的核心地带,大地热流值较周缘陆区高;(3)海域比周缘陆区多一套东营组下段烃源岩,其生气能力较强;(4)海域盖层条件比周缘陆区好(海域第三系发育两套区域盖层)。据近期资源评价结果,海域天然气资源量为l2293亿m3,但目前探明程度很低,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相信海域将会有更多、更大的气藏被发现。  相似文献   

19.
南堡凹陷东一段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及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广  夏云清 《岩性油气藏》2012,(6):27-31,37
为了研究南堡凹陷东一段油气成藏规律,采用油藏解剖和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之间空间匹配关系研究的方法,对其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和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断裂是油气向东一段地层垂向运移的输导通道,东二段和馆三段2套盖层的合理匹配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砂地比大于20%的区域有利于油气向东一段地层侧向分流聚集,油源断裂附近的正向构造是东一段地层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油气成藏模式为:下伏沙三段(或沙一段—东三段)源岩生成的油气沿油源断裂向东一段地层运移,在穿过东二段泥岩盖层且被馆三段火山岩盖层封闭的区域内,向砂地比大于20%的东一段地层侧向分流,最终在油源断裂附近正向构造上的断块、断层遮挡和断层-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20.
《青海石油》2005,23(2):87
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昆特依潜伏I号构造上的风险探井——昆2井顺利通过中国石油股份公司的风险性论证。昆2井是柴达木盆地的第一口风险探井,设计井深5950米,位于昆特依断陷内的一个潜伏构造,保存完整,没有受到构造运动的破坏,具备油源充足、盖层发育和储层条件良好、储盖组合好、构造落实可靠、圈闭较大、邻区油气显示较好等有利条件。目前,探井钻前工程将陆续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