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主要考察提取条件对于长柄扁桃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先考察种仁是否脱皮、脱脂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后以长柄扁桃蛋白质提取率为因变量,以提取温度、提取液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通过单因素实验法得到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长柄扁桃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不脱皮,不脱脂,提取液浓度为0.02 mol/L,料液比为1∶15,温度40℃,匀浆120 s,长柄扁桃蛋白提取率最高可达到89.82%。  相似文献   

2.
对冷榨和热榨汉麻籽油在不同储存环境下(低温避光、室温避光、烘箱环境、室内环境、室外环境)的油脂外观、紫外-可见光谱和脂肪酸GC-M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光照均影响油脂的颜色、透明度和气味;冷榨油与热榨油的脂肪酸成分大体相同,在UVC(200~275 nm)和UVB(270~320 nm)处均有很强的吸收峰:烘箱环境、室内环境、室外环境储存时,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紫外区吸收光谱向前平移,可见光区吸收光谱部分消失。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长柄扁桃仁油脂提取的最优工艺,采用超声波处辅助有机溶剂提取法处理样品,在考察单因素,如提取次数、液料比、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的基础,设计正交试验方案,最后得出最优的长柄扁桃仁油脂提取工艺。结果显示长柄扁桃仁油脂最佳超声工艺条件为:提取次数3次,液料比8,超声温度45℃,超声时间20 min。优化的超声工艺条件能有效的提取长柄扁桃仁油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长柄扁桃叶杀灭指环虫活性部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对长柄扁桃叶杀灭中型指环虫的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回流提取长柄扁桃叶,制备粗提物,并测定各粗提物杀虫活性。结果表明,长柄扁桃叶的水提物有很好的杀灭指环虫作用,为其活性部位。长柄扁桃叶水提物及经过有机溶剂进一步萃取后的最终水相在浓度为2000.0mg/L时,最高杀虫率均达100.0%,且对金鱼未产生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化工》2015,(12):2178-2181
以油茶籽为原料,开展了冷榨法制取茶油工艺研究,考察了茶籽前处理、茶籽脱壳工艺、压榨工艺对茶油得率和品质的影响,确定了将茶籽脱壳后直接压榨得到茶油的冷榨工艺路线,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冷榨茶油得率达到25.2%(w/w),提取率为84.5%。冷榨茶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羰基值分别是:0.83 mg/g KOH,1.27 mmol/L,1.34 mol/kg,比热榨法制得的茶油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22,(12):2178-2181
以油茶籽为原料,开展了冷榨法制取茶油工艺研究,考察了茶籽前处理、茶籽脱壳工艺、压榨工艺对茶油得率和品质的影响,确定了将茶籽脱壳后直接压榨得到茶油的冷榨工艺路线,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冷榨茶油得率达到25.2%(w/w),提取率为84.5%。冷榨茶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羰基值分别是:0.83 mg/g KOH,1.27 mmol/L,1.34 mol/kg,比热榨法制得的茶油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及感官评价的方法探讨冷榨茶油护肤霜的最佳生产工艺。以油相和水相的添加方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搅拌速度为工艺条件进行试验。试验表明,冷榨茶油护肤霜最佳工艺条件为:水相分两次缓慢添加到油相,乳化温度为70℃,乳化时间为25min,搅拌速度为1400r/min。按照此工艺所制得的冷榨茶油护肤霜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润肤保湿、创伤修复、消炎止痒等护肤功能。成品色泽乳白,气味清香自然,组织形态均匀细腻,并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  相似文献   

8.
《化学工程》2016,(7):6-10
采用一株解磷成团肠杆菌ID-a修复陕北某工业园区长柄扁桃种植地土壤,评价了该地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分析了修复前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u,Pb,Zn,Cd存在形态的变化以及解磷菌修复对长柄扁桃叶子及果实中重金属Cu,Pb,Zn,Cd的质量分数的影响。由结果可知:工业园区土壤与未污染的对照组相比Pb,Cd,Cu和Zn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24.92,4.45,18.13,77.99 mg/kg;解磷菌修复组与对照组相比土壤中可交换态Cd,Pb,Cu的质量分数显著降低,其相应的残渣态的质量分数增加。长柄扁桃叶子中Pb,Cd和Zn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95.14%,40.63%和43.87%,果实中Cu,Zn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54.06%和35.91%,长柄扁桃果实中未检测出重金属Pb和Cd。因此,该菌剂能够修复该污染区种植地土壤,提高长柄扁桃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以山茶籽为原料,通过对物理冷榨、热榨、超临界流体萃取、溶剂浸提以及超声提取5种不同方法制得的山茶籽油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理化指标、安全性指标(黄曲霉毒素B1、苯并[a]芘)和脂肪酸组成的测定,分析比较不同提取工艺对山茶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制备工艺所得的山茶籽油理化指标(水分、酸值、过氧化值、碘值和皂化值)差异明显,热榨工艺产品中检出微量的苯并[a]芘;不同提取工艺对山茶籽油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存在显著影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山茶籽油在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上略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文冠果种仁为原料,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文冠果种仁油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建立数学模型,选择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液料比为影响因子,以文冠果种仁油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曲面分析。确定文冠果种仁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8℃、提取时间31 min、液料比6∶1(mL∶g),在此条件下文冠果种仁油的平均提取率为59.58%,与模型高度拟合。  相似文献   

11.
麻籽因本身及其所含油脂均有他独特性质,故对其加工工艺要求也有所不同。“高水分蒸(米丕)”在油脂生产中为一重大创举,主要效果是:产量大、出油率高、残油率低、煤电消耗低、设备生产事故少。但这一经验很少见到在麻籽榨油中应用的介绍,1963年在麻籽榨油生产中,对此进行了试验,亦得到相应的生产效果,惟工艺控制要求与其他油料有所不同。玆介绍如下,以供参考。一麻籽榨油的生产工艺过程我们使用的榨机系5吨“克虏伯”自动螺旋榨油  相似文献   

12.
从甜橙油中提取类胡萝卜素工艺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分子蒸馏法,以冷榨甜橙油为原料,提取的类胡萝卜素具有含量高和色价高的特点。它作为天然色素和营养补充剂,可广泛用于食品生产。确定了色素提取方法、工艺路线及其优化条件,并对色素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榨油坊     
正听老人讲,我们村子形状像条龙。村里头唯一的一间榨油坊在龙尾。榨油坊枕溪背山,墙是土夯版筑的黄土墙,横梁由整根的何树组成,支撑起锥形的屋顶,椽子是杉木薄板,上盖黑瓦。油坊内有四五个柴火灶台、一个水车石碾盘,一根水桶粗的榨槽木和一根吊在屋粱上四五米长的碗口粗的撞槌。屋后溪流流过,水流从高处冲下,带动与石碾连接的一个水车不停地转动。榨茶油一般在冬月开始,好赶在过年吃上新油。榨油的人太多,需  相似文献   

14.
油脂     
上海的油脂制备工业有六十余年历史,都是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的厂。解放前几十年间,上海榨油和炼油设备虽然有过畸形增长,但是技术上改进很少。解放后,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业需要的增加,植物油脂的供应呈现紧张状态,开辟新油源就成为重要的课题。1954年浙江湖州市将冷榨豆饼试制豆腐成功,上海的油脂厂得到很大的启发,试验冷榨大豆获得成功,用冷榨豆饼制豆腐及其他豆制品不久也就在上海全面推广。冷榨大豆的出油率(水压机)从最初的8~9%逐步提高到最近的13%(大豆含油量以18%  相似文献   

15.
钛石膏轻质墙体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瞿德业  汪君 《硅酸盐通报》2009,28(5):1064-1070
本文研究了利用钛石膏炒制改性石膏,生产轻质墙体材料的工艺.采用化学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光谱(XRD)、扫描电镜(SEM)等微观测试方法,并结合常规的物理化学分析方法,依据我国建筑石膏标准,对炒制改性后钛石膏的物理性能进行测试.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外加剂掺量下对改性石膏物理性能的影响.分析确定了钛石膏炒制改性建筑石膏的温度、外加剂(水泥、石灰、缓凝剂、减水剂)对改性石膏强度、凝结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钛石膏的强度随炒制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钛石膏炒制的最佳温度为170 ℃;随缓凝剂掺入量的增多使钛石膏的强度降低,最佳加入量为水泥8%~12%、石灰1%、木质素磺酸钙0.4%~0.5%;同时,170 ℃炒制后钛石膏的微观结构也由长柱状、板状转化为絮状,基体得到粗化,组织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6.
把李川江操作法正确地运用到螺旋榨油机上,必须要研究螺旋榨油机本体的构造,方能收到更大的效果,因为它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机器,特别是榨膛内部的机件,如绞丝、榨件、刮刀等完全会影响出油的优劣。为了使我们进一步学习苏联,搞通基本理论,译出此文,俾供研究和改进之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沈萨萨  姜灵  陆杰  于洪巍 《化工进展》2014,33(9):2425-2431
采用假单胞菌脂肪酶Pseudomonas sp. ECU1011催化乙酰基邻氯扁桃酸进行不对称水解,利用突变后的扁桃酸消旋酶(V29I)对拆分后的产物S-(-)-邻氯扁桃酸进行消旋,消旋后的邻氯扁桃酸经过酰化重新被利用到水解反应中,实现了酶法动态动力学拆分制备R-(-)-乙酰基邻氯扁桃酸。通过对拆分反应、拆分混合物的分离回收以及消旋反应的工艺优化,最终获得光学纯度ee>99.9%的R-(-)-乙酰基邻氯扁桃酸,其收率达80%。本研究建立的R-(-)-乙酰基邻氯扁桃酸的动态动力学拆分工艺,对其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适合于小型炼油厂生产的蜡油的简单加工利用方法。蜡油经过冷榨脱蜡、浓硫酸洗涤、白土精制等工艺过程处理,得到精制的蜡膏和蜡后油,蜡膏通过发汗脱油处理得到合格的石蜡,蜡后油经调合得到2~#软麻油及燃料重柴油。  相似文献   

19.
以磷酸厂废渣——磷石膏为原料,通过化学成分分析、磷石膏炒制、对比研究等实验,探讨了转化为建筑石膏的可能性。并用扫描电镜等现代测试方法,对试验样品进行了分析与验证。确定了磷石膏的最佳炒制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方法提取油茶籽油品质比较及电子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化学法对浸出法、冷榨法和超临界流体CO2提取法所制油茶籽油的主要感官和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利用电子鼻技术对不同提取方法所制油茶籽油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所制油茶籽油在多项理化指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超临界法所制油茶籽油的酸价、碘值与过氧化值均小于其他两种茶油,且其过氧化值与其他两种茶油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3种茶油的中性色泽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以冷榨法最低,浸出法最高;在脂肪酸组成和出油率方面,冷榨法所制的油茶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浸出法出油率最高;而皂化值的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差异不显著。电子鼻技术的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99.622%和99.999%,鉴别指数都为88,电子鼻技术能够对不同提取方法所制得的油茶籽油进行准确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