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聚羧酸类减水剂是高效减水剂的新品种,具有很多良好的使用性能。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的文献综合,讨论了反应单体和聚氧烷基链的选择、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端基和添加量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水相ATRP法合成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对苯乙烯磺酸钠、丙烯酸钠为原料,以2-溴丙酸为引发剂,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水相介质中室温条件下合成出聚羧酸类减水剂。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等测试方法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与分析,通过净浆流动度研究了反应时间和产物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成功地合成出了具有嵌段结构的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并且当反应时间取24h时,产物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3.
以对苯乙烯基磺酸钠和丙烯酸钠嵌段共聚物(PSStNa-b-PAANa)为大分子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制备对苯乙烯基磺酸钠、丙烯酸钠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三嵌段共聚物(PSStNa-b-PAANa-b-PMMA),并通过酯交换方法在聚合物分子上接枝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以得到...  相似文献   

4.
马来酸酐在聚羧酸盐减水剂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聚羧酸盐减水剂的不断发展,马来酸酐在其合成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根据马来酸酐与丙烯酸(以及甲基丙烯酸)各自的特性和聚羧酸盐减水剂合成的技术要求,分析了它们在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和主要差别,并概述了马来酸酐在合成中的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马来酸酐在合成中应用的几点建议.马来酸酐及其酯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活性独特,应用于聚羧酸盐减水剂的合成必将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新型聚醚接枝聚羧酸型高效混凝土减水剂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高分子反应法的新型合成路线,用SO3磺化的方法.对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进行磺化,引入磺酸基团,通过磺酸基团的自催化作用,在马来酸酐基团上进行酯化接枝,合成出带有聚氧乙烯醚侧链的聚羧酸型高效减水荆。减水荆在低掺量下即有很好的减水效果,在掺量为0.6%水泥质量时.混凝土减水率可达36%以上,3d、28d抗压强度分别为207%、171%,90min内混凝土坍落度基本无损失。  相似文献   

6.
羧酸类铜缓蚀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新型羧酸类铜缓蚀剂的制备方法,用挂片失重法和测试电化学极化曲线的方法,研究了其对铜在海水中的缓蚀性能,并同BTA的缓蚀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类缓蚀剂制备工艺简单,具具有比BAT更好的缓蚀性能。  相似文献   

7.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效减水剂的研究已成为混凝土材料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并推动混凝土材料向高强、高性能化不断发展,其中聚羧酸系高效减水荆是新一代绿色高效减水剂的代表.结合国内外资料综述了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刑的研究现状、性能特点、分散稳定机理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指出对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开发、合成、生产多元化和不同性能的系列聚羧酸系减水荆母体、多功能的聚羧酸系减水剂衍生产品,已成为当今聚羧酸系高效减水荆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丙烯酸和聚乙二醇1000在75~100℃之间的酯化反应制备了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大单体.在酯化率接近50%时停止反应,控制大单体的降温速度并配制不同浓度的大单体溶液,然后将不同降温速度所得到的大单体和不同浓度的大单体溶液与其它几种单体共聚生成大分子的高效减水剂.采用水泥净浆试验,检验所合成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分散性及与水泥的适应性,系统研究了酯化大单体的冷却速度和含量对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酯化大单体的合适降温速度为0.9~1.6℃/min,合适的质量分数为70%~80%.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苝四羧酸类衍生物曾被广泛研究以应用于有机光电材料。本文中就四羧酸类衍生物的光电性质、光致电子转移过程和作为光电分子器件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聚羧酸减水剂因具有低掺量、高减水及绿色环保等优点备受青睐,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常伴有因混凝土骨料泥含量过高而导致的相容性差、减水率低及坍落度损失大等问题,抗泥敏感性差已成为制约聚羧酸减水剂向更广层面应用的重要现实问题之一。文中从聚羧酸减水剂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泥敏感性入手,阐述了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黏土和水泥/黏土分散体系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了改善和提高聚羧酸减水剂抗泥敏感性的应对措施,并对抗泥敏感性聚羧酸减水剂未来发展与应用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聚羧酸型梳状共聚物超分散剂的构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聚氧乙烯甲基烯丙基二醚(APEO-n),顺丁烯二酸酐(MAn),苯乙烯(St)等为共聚单体,合成了一系列聚羧酸型梳状共聚物,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组成等对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链的长度和密度影响超分散剂的性能,当接枝链长度为20-60,St%(mol%)为5%-20%时,分散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链转移剂对高团含量共聚物乳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合成了固含量70%、67%左右的BA/MMA/HAM、BA/MMA/MAA共聚物乳液。发现:链转移剂C12H23SH的使用,使乳胶粒粒径变大,乳液粘度变小,聚合物应力松驰时间缩短,未使用链转移剂的胶膜其拉伸为脆性断裂,使用的为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13.
成核剂的超临界分散及其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溶胀渗透法,将成核剂(DM和NA 21)分散到等规聚丙烯(iPP)的基体内部,结果表明,分散后成核剂的形态、聚集状态及均匀性与成核剂本身的性质有关。NA 21成核剂在iPP中以分子状态渗透并呈均匀分布,其自组装形成的纳米单元大小在50 nm~100 nm之间。M D成核剂则以分散前相似的棒状单晶形式排列,显示出明显的团聚。还采用Jez iorny方法拟合出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并对溶胀渗透NA 21前后的iPP样品的结晶动力学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高性能混凝土收缩与抗裂性能的试验方法,研制出一种测试混凝土抗裂性能的诱导开裂试验方法,该方法避免了混凝土裂缝出现位置的随机性以及混凝土塑性沉降引起的材料不均匀等带来的测试结果不准确,同时研制出一种多点、实时、自动监测混凝土试件开裂时间的系统,可应用于测试混凝土早期的裂缝出现时间;进行了大量自生收缩试验和干燥收缩试验,对影响高性能混凝土自生收缩和干燥收缩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减少收缩变形的混凝土原材料选用和粉煤灰及矿渣单掺与多掺的最佳掺量,提出了高性能混凝土自生收缩和干燥收缩计算模型;采用平板诱导开裂法和圆环测试系统进行了大量的抗裂性能试验,深入研究了混凝土原材料特别是粉煤灰及矿渣影响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的规律,提出了实现高抗裂性能的混凝土原材料选用和粉煤灰及矿渣单掺与多掺的最佳掺量;研究成果成功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技术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国内外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研究发展现状、分子结构特征以及聚羧酸类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方法,分析了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不同合成技术的优缺点,认为制备具有聚合活性的大单体的技术是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提出了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过程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湍流脉动分量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为基础,导出湍流对分级效率影响的数学方程。方程数值解表明,湍流度越大对分级效率的影响越大,湍流对所有粒径的颗粒都有影响,但不会导致“鱼钩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高强度钢材钢结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强度钢材钢结构在结构受力性能、建筑使用功能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近几年开始在国内外多个建筑和桥梁结构中取得了成功应用。该文全面综述了国内外学者针对高强度钢材钢结构在材料和构件层面受力性能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材料的静力拉伸力学性能和韧性、断裂以及疲劳性能,构件的受压稳定和抗震性能,以及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等内容,为此类新型钢结构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及设计方法制定提供参考,同时促进其在我国钢结构工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房间空调器高效节能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效节能型空调器的优化设计,包括选用高效压缩机、增大换热面积,增大风量、管路的合理设计,旨在提高制冷量,降低功耗,提高能效比。  相似文献   

19.
针对SP—80乳化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SP—80乳化剂合成的最佳配方、最优工艺参数以及延长其贮存期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宋元达  廖宏 《工程爆破》1996,2(2):58-62
针对SP—80乳化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SP—80乳化剂合成的最佳配方、最优工艺参数以及延长其贮存期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